一年級小學音樂教學方案
我們不僅關注于音樂基礎知識的傳授,更注重培養孩子們的音樂感知和創造力。通過有趣的課堂活動與實踐演練,孩子們在愉悅的氛圍中學習,不僅增強了他們的聽覺敏感度,也激發了對音樂的熱愛。這一階段的教學,不僅是音符與節奏的學習,更是情感表達與團隊合作的啟蒙。
本期小學一年級的音樂教學計劃、要求及重點如下:
一、教學任務
1、培養學生的自然呼吸技巧,避免聳肩,養成良好的演唱習慣,明確發音、吐字,做到聲音清晰且富有表情。
2、通過唱游的方式,能夠隨音樂的情緒、節奏和節拍的變化,進行有表現力的律動,模仿動作并進行即興表演。
3、聆聽并欣賞優秀兒童歌曲,初步感受不同風格的歌曲,如活潑、雄壯及優美抒情等,同時了解相關樂器的特點。
4、學習基礎的樂理知識,識別音符1、2、3、5、6及其相關記號,并理解它們的作用。
二、教學要求:
1、強調音樂學科的獨特性,將德育教育與音樂教育相結合。
2、啟迪學生的智慧,陶冶情操,培養審美情趣,促進身心的健康發展。
3、使學生掌握基本的音樂知識和技能,激發對音樂的興趣和熱愛。
4、了解中外優秀音樂作品,培養學生的音樂感知與表現能力。
三、教學重點:學唱歌曲與聆聽音樂
四、教研課題與教學措施奮斗目標:通過音樂美育人,培養學生的興趣,使其樂享音樂
教研課題:如何提升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
教學措施:
(一)通過音樂的美感來陶冶學生,感染學生。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音樂教育并不是單純的音樂家教育,更重要的是人的教育。”在音樂課中適當地滲透思想教育,利用音樂的感染力,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寓教于情感與趣味之中,從而在道德與情感上產生影響。通過音樂課程培養學生對祖國的熱愛,例如新歌和欣賞教材中多次涉及《國歌》。在教學中,可以利用插圖、播放愛國影片或繪制國旗等方式來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通過欣賞優秀的民族音樂作品,向學生介紹祖國悠久的歷史和燦爛文化,達到情感共鳴的效果,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感受到濃厚的愛國情懷。可以將音樂家及音樂作品的故事編成小故事,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如“音樂神童莫扎特”、“貝多芬與《歡樂頌》”、“聶耳與《義勇軍進行曲》”等故事,讓學生在傾聽中感受到音樂家的理想、毅力與樂觀精神,從而在心靈深處播下希望的種子。
(二)創造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增強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法國大文豪雨果說過:“開啟人類智慧的寶庫有三把鑰匙,數學、文學與音樂。”小學低年級的音樂教育是整個音樂教育的基石。這要求教師根據低年級學生的生理與心理特點因材施教,并不斷更新教學理念,提高自身音樂素養,運用新穎的教學方法豐富課堂內容,使學生對音樂課充滿興趣。
1、建立必要的課堂常規
在音樂課上,教師的每一個眼神、微笑和一段琴聲都應成為學生理解課堂氛圍的信號。例如,可以通過讓學生在音樂中進入課堂,既培養學生的協調能力,也提升他們的音樂感知能力。師生的問候可以用唱歌的方式進行,課程中的律動教學可以通過固定的音樂標識來引導(如站立:13 55 |1-|,坐下:15 33 |1-|)。當學生回答問題時,用歌唱的方式為表現正確的學生提供表揚(12 3| 12 3|你真棒),以此讓學生感受到音樂課的獨特魅力,引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2、利用多媒體,結合視聽來激發學生的興趣
例如,在教學《感受音的強弱》時,可以設計多媒體展示一輛紅色小汽車沿公路行駛的畫面,當車經過弱中強標牌時,分別按一下喇叭,讓學生感受強弱的對比。經過不同的體驗后,讓學生根據不同樂器的演奏來進行判斷。這樣的設計將抽象的樂理知識轉化為具體的體驗,營造出優美的音樂氛圍,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環境中快樂地獲得知識。
3、激發學生表現美,增強唱歌興趣
唱歌不僅僅是教授學生唱會一首曲子,更重要的是引導他們準確地表現歌曲的情感和藝術形象。讓學生感受到歌曲的意境,投入真情去演唱。通過對歌曲內容的充分理解,幫助孩子們將生活與音樂結合,運用形象比喻來進行講解,挖掘歌曲的藝術內涵,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讓他們在演唱中自然流露出對音樂的激情。
4、引導學生進行表演,增強學習的興趣
低年級的學生活潑好動,每學一首歌時,我都會啟發學生根據歌詞內容進行律動或表演,以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歌曲。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啟發學生即興表演,教師根據學生的表現編排合適的動作,進行個別檢查。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往往會被美麗的舞蹈動作和造型吸引,課堂上自發產生熱烈的掌聲,不僅培養了學生的表演能力,還加強了他們對歌曲的理解,進一步提升了學習興趣。
5、結合繪畫、故事與表演,激發欣賞興趣
欣賞音樂不僅需要形象思維能力,還需憑借經歷和感情的積累來體驗。由于小學生的閱歷較淺,要讓他們真正理解音樂,提高情操培養的效果,就必須根據他們的思維特點,通過生動有趣的圖畫和故事結合啟發性談話來幫助理解。通過感人的樂曲,引導學生在想象中自由體驗,根據對音樂的理解,用不同的顏色、線條和文字表達出來。讓學生在感受音樂的深化對作品的理解,欣賞音樂之美。
三、注重學生個性發展,建立平等互動的師生關系
在音樂教學中,努力實現全體學生的廣泛參與與不同個性的有機結合。每個學生都有權以自己的方式學習、享受音樂的樂趣,應創造生動活潑、靈活多樣的教學形式,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互動關系。
教學進度:
第一周:校園升旗2課時,目的:培養愛國意識,唱《國旗、國旗真美麗》;
第二周:接媽媽2課時,目的:表現對媽媽的愛,打《接媽媽》的節拍,進行表演;
第三周:農場的早晨2課時,目的:模仿動物聲音練習,唱《母雞叫咯咯》進行表演;
第四周:小雨沙沙2課時,目的:識譜《小雨沙沙》,打節奏;
第五周:玩具音樂會2課時,目的:學習各種節奏類型,唱《玩具進行曲》;
第六周:飛呀飛2課時,目的:掌握跳音,表演唱《飛呀飛》并學習集體舞《雁兒飛》;
第七周:望月亮2課時,目的:掌握四三拍節奏,唱《望月亮》并欣賞相關樂曲;
第八周:山谷回聲真好聽2課時,目的:掌握明快的節奏,唱《山谷回聲真好聽》,掌握高音處理;
第九周:我們愛勞動2課時,目的:進行表演,教育孩子們愛勞動,做乖孩子;
第十周:龜兔賽跑2課時,目的:欣賞音樂,在音樂情境中分角色表演;
第十一周:好房子2課時,目的:教育孩子愛護自己的家,進行音樂游戲,欣賞《好房子》;
第十二周:小樂手2課時,目的:用簡單樂器進行演奏;
第十三周:小動物回家2課時,目的:音樂戲劇表演《迷路的小花鴨》,進行音樂游戲《小花鴨》;
第十四周:倫敦橋2課時,目的:學習集體舞的基本動作《倫敦橋》;
第十五周:音樂夏令營2課時,目的:進行歌表演;
第十六周:選聽幼兒歌曲2課時,目的:欣賞優秀幼兒歌曲;
第十七周:期末復習、鞏固及期末考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