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成人资源,狠狠干狠狠久久,av最新在线,日韩免费va

三年級音樂課程教學方案21篇

735個月前

我們不僅關注學生的音樂素養提升,更注重他們在音樂學習中的情感體驗與創造力培養。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活動與富有趣味的音樂游戲,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使他們在愉悅的氛圍中領悟音樂的魅力。此計劃旨在讓每位學生都能在音樂的世界里找到屬于自己的聲音,培養對藝術的熱愛,進而為他們的全面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三年級音樂教學計劃

三年級音樂教學計劃 篇1

我校三年級共有45名學生,屬于一個單班制。在三年級階段,學生的音樂知識相對較為有限,尤其是對于樂理的基本知識,大多數學生在一、二年級時未能打好基礎,因此他們在識譜能力和欣賞能力方面都有待提高。但值得欣慰的是,他們的音樂感受能力、探索精神和創新意識正在逐步增強。教師需要在教學內容和形式上進行豐富和創新,以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幫助他們更好地感受音樂的美妙。

二、教材內容分析

本冊教材共包含17首歌曲和樂曲,內容積極向上,情感健康明朗。所選曲目不僅旋律動聽、易于理解,還富有童趣,深受學生喜愛。教材的體裁多樣,風格清新,展現了對學生品德、意志、情感及合作精神的全面培養,有助于促進學生個性健康發展。

三、教學資源開發

在教學中,我們將重視直觀性與實踐性。充分利用各種教學工具,如卡片、錄音帶、視頻光盤及多媒體資源,結合現代遠程教學手段來提升課堂效果。

四、教學任務和目標

1. 唱歌

(1)本期計劃背唱5至6首歌曲。

(2)培養學生獨立自信的演唱能力。

(3)指導學生用正確的口形進行演唱,注重咬字與吐字。

(4)學習如何通過強弱、快慢的變化來表達歌曲中的情感。

(5)嘗試學習簡單的輪唱和雙重唱。

(6)掌握使用豎笛演奏簡單旋律。

2. 音樂知識

學習識譜和基本的樂理知識。對于較難的音程和節奏,可以通過教師的范唱和學生的模唱來加以解決。

3. 欣賞

結合音樂作品進行欣賞,初步了解旋律的基本知識,進一步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提升對音樂形象的感受力,訓練學生的傾聽能力和音樂記憶力。

五、教學措施

在課堂上,我們將通過趣味學習、小組合作與自主學習等形式,結合各種課外資源,營造靈活多樣的課堂氣氛,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環境中掌握所學知識,提升教學質量。

三年級音樂教學計劃 篇2

 一、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圍繞音樂審美展開,以音樂文化為主線,注重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教材內容涵蓋“歌曲”、“唱游”、“綜合訓練”、“欣賞”等模塊,并增設器樂訓練,各部分內容緊密相連。該教材采用人教版簡譜記譜方式,視覺上清晰明了,方便學生快速掌握音符,順利進行識譜和視唱練習。

曲目選擇上,教材充分考慮作品的思想性和藝術性,強調歌曲的易唱性及欣賞曲的可聽性,力求朗朗上口,易于學生記憶和演唱。教材還鼓勵學生利用自制樂器,進行編創、游戲、舞蹈等多種形式的活動,旨在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使學生在實踐中體驗,在想象中創造,進一步促進思維發展與智力提升。教材末尾設有多樣的活動性測試與評估,鼓勵學生進行自測、自評、互評,從而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版面設計上,圖文并茂,形式多樣,欣賞曲的主題以圖形譜為主,使教材更加生動活潑。

 二、本年級學生現狀分析

經過對三年級學生的觀察,我對他們的習慣特性及音樂技能的掌握情況有了清晰的了解。目前,絕大多數學生在節奏方面已具備一定基礎。本學期的教學應在鞏固節奏的加強對音符的認識,提升學生的視唱能力。教師應充分發揮每位學生的特長,激發他們的學習主動性,鼓勵大膽創新,追求自我進步!

 三、本冊教材總的教學目標

(一)教學目標

通過本學期教學,激發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并培養他們良好的音樂素養。

1、思想品德教育

通過多樣化的歌曲,進行思想品德和革命理想教育,幫助學生樹立愛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等優良品質,增強社會主義和黨的思想認識,努力做到“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2、唱歌

(1)指導學生在唱歌時保持正確的身體及頭部姿勢。

(2)訓練學生按樂句自然吸氣,吸氣時不發聲、不聳肩,保證唱歌時的自然發聲。

(3)鼓勵學生有感情地演唱。

3、音樂知識與技能訓練

(1)認識不同的音符。

(2)初步培養學生對2/4、3/4、4/4節拍的強弱感。

4、能力培養

(1)幫助學生聽辨歌曲與樂曲所表達的情感,增強他們的音樂記憶力與想象力,逐步提升音樂感受力。

(2)鼓勵學生對所唱、所聽的音樂作品進行比較與對比,理解音樂所傳達的各類情感和節拍,提升音樂鑒賞能力。

(3)訓練學生自然、有表情地演唱不同題材和情感的歌曲,提升他們的表演能力。

 四、教學重點、難點

對于低年級學生,正確的音高和時值概念尚未形成。通過樂曲的視唱、練耳等方式,培養他們的音高感覺,幫助他們掌握旋律的音準。通過節拍和節奏的基本訓練,增強學生的時值概念,幫助他們理解音的時值。

鑒于兒童教育的“先入為主”特性,我們要及時采取有效措施,培養學生準確的音高和時值感,使他們具備敏銳的聽辨能力,提升音樂感覺。

 五、主要的教學措施和教改思路

(一)在歌曲教學中,運用多元化的教學措施,如教唱法、聽唱法、口授法、哼唱法、比較法與演示法等,旨在實現審美教育目標。

(二)利用課文的圖文并茂特性,吸引學生注意力,幫助他們掌握相關的知識與技能。

(三)課堂中繼續融入“畫中學、學中畫”的理念,充分調動學生的多重感官,感知和表現音樂。

(四)在課堂上融入小樂器的演奏環節,讓學生自由創造節奏與形式,使每個教學活動都充滿表演與創新。

(五)加強對歌曲樂曲的聆聽,讓學生在靜謐的聆聽中領悟音樂的深層內涵。

 六、教學進度

安排課題課時教學內容教具準備

第一單元童趣

41《快樂寶貝》演唱并表演錄音機、歌片磁帶多媒體網絡下載等

2欣賞《鳥店》

3《打秋千》仡佬族民族知識

4演唱《打秋千》

第二單元可愛的家

41深情演唱《小船》錄音機、磁帶、歷史歌片等

2欣賞《內衣巴河》

3演唱《可愛的家》

4欣賞《布娃娃》

第三單元農家孩子的歌

41演唱《小瓜棚》風琴、實物等

2欣賞《森林水車》《打棗》

3演唱《冬瓜和南瓜》

4欣賞《采蘑菇的小姑娘》

第四單元綠色夢

41欣賞《苗嶺的早晨》風琴、頭飾、錄音機等

2演唱《少先隊植樹造林》

3欣賞《小松樹》

4音樂情景劇《森林的故事》

第五單元小樂隊

41演唱《法國號》圖片等

2欣賞《紫竹調》主題

3欣賞《小樂隊》的旋律

4活動《自制小樂器》

第六單元歌聲中的回憶

41演唱《賣報歌》風琴、錄音機等

2欣賞《小背簍》

3演唱《外婆的澎湖灣》

4欣賞《竹馬游戲》《陀螺》

第七單元五十六朵花

31演唱《幸福花兒開心上》多媒體、錄音帶、風琴等

2演唱《恩嗨呀》

3欣賞《金瓶似的小山》

第八單元七彩的生活

31欣賞《童心是小鳥》磁帶多媒體圖片風琴等

2演唱《白鴿》

3欣賞《藍天白云跟我來》

三年級音樂教學計劃 篇3

 一、指導思想:

1、基于音樂學科的獨特屬性,落實全面發展學生德、智、體、美、勞的教育方針,為提升民族素質打下良好基礎,并在學科教學中滲透思想政治教育。

2、合理安排知識的邏輯順序,遵循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精心挑選教學內容,努力平衡內容的深度和廣度。

3、協調知識傳授與能力培養的關系,重視基礎知識和核心內容的掌握。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共含有12課,后附選唱和選聽歌曲共五首。每一課設定一個中心主題,并包含“演唱”、“聽賞”、“互動”等多個環節。教材中的歌曲內容積極向上,活潑生動,體現了

兒童

的日常生活。通過引導學生自信地演唱,融入愛國主義教育,讓他們感受到多姿多彩的生活體驗,提升思想認識。音樂知識涵蓋:節奏的掌握、人聲的分類、各類音符的學習、四分休止符的理解,以及音樂家柴可夫斯基的

故事

等。活動和音樂劇是本教材的一大特色,通過豐富的活動激發學生的興趣,從而更好地掌握音樂基礎知識,并實現多種技能的綜合運用;通過參與音樂劇表演,學生在輕松愉快的學習過程中收獲樂趣與啟迪,以音樂為紐帶的綜合藝術實踐,幫助學生更深刻地感受音樂的魅力。整套教材以審美為核心,以學生的興趣為動力,充分體現“玩中學、學中玩”的理念。

 三、學生分析:

1 學生人數較多,管理上需要靈活的方法吸引他們的注意力。

2 小學生活潑好動,部分學生頑皮,但已有一定的音樂基礎。

3 當前小學生智力水平普遍較高,動手能力也較強。

4 他們思維靈活,富有創造力,需要加強引導。

5 應充分發掘學生的個性,培養他們的興趣愛好。

6 盡管學生已上三年級,但培養良好的上課習慣依然至關重要(如正確的演唱姿勢、上課習慣、游戲規則等)。

 四、教學目標:

1 保持學生對音樂的興趣,使他們愿意參與各類音樂活動。

2 通過欣賞優質的

兒童

歌曲,提升學生的音樂感知與鑒賞能力。

3 培養學生自信、自然地演唱,掌握演唱與演奏的基本技能。

4 促進學生在音樂聽覺基礎上識別樂譜,能夠在活動中靈活運用樂譜。

5 培養學生的音樂表現力和藝術想象力、創造力。

6 增強學生的愛國情懷和友愛精神。

 五、教學內容的基本要求:

1 唱歌:

(1) 重視培養學生的正確發聲與演唱方法,避免喊歌現象;教導學生學習正確的唱姿、清晰的發音及呼吸技巧。

(2) 在教學中關注重點與難點,演唱時注意音準、節奏和情感的表達。

2 演奏:初步學習豎笛的基本演奏技巧。

3 聽賞:

(1) 了解人聲的種類與演唱形式,介紹中外音樂家。

(2) 深化情感體驗能力,加深對音樂形象的理解。

4 識譜:掌握基本音符、休止符及簡單節奏,并能在活動中靈活應用。

三年級音樂教學計劃 篇4

 一、學生狀況剖析

本學期我負責的年級是三年級的音樂課,涵蓋1——5班。通過對課堂的歸納和我將德育與美育相結合,融入多媒體教學,努力讓學生在學習中全面發展。由于學生年齡的特點,他們對歌唱、舞蹈等互動性的課程表現出濃厚的興趣,這種課程形式使他們在學習時的積極性高,創造力得以自然展現。

經過一個學期的學習,學生們的音樂水平有了顯著提高,但仍有部分同學在音樂基礎知識方面存在不足。這種不足會直接影響他們對歌曲的理解和表現能力。在課堂中,我將結合基礎知識進行音樂教學,以提升學生歌唱的完整性。在未來的教學過程中,應更加關注音樂基礎知識的訓練,進一步鞏固和完善教學,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

 二、教材剖析

本冊教材設計思路是“以審美為核心,以音樂文化為主線,以音樂學科為基礎”。強調綜合與滲透,貫穿激發學生音樂學習興趣的理念。教材從教育理念上突出“以學生發展為中心”,“面向學生,關注個性發展”。本冊教材共分為九個單元,主要內容覆蓋欣賞、表演和創造等多個方面。在欣賞部分,重點介紹聲樂作品,通過欣賞優秀的中外聲樂作品,讓學生了解關于人聲的知識及聲樂演唱的方法。在表演方面,注重學生個性的發展,潛移默化地進行音樂知識的滲透,同時使所學的樂理知識在實踐和創造中得到運用和創新。在多樣的音樂活動中,培養學生的表演能力、創新能力和感知能力。

第一課《童年》 執行表演《搖啊搖》、《小酒窩》,欣賞鋼琴曲《童年的回憶》,合唱曲《我們多么幸福》,表達對童年生活的懷念與熱愛。

第二課《草原》 執行表演《草原上》《我是草原小牧民》,欣賞《草原放牧》《草原巡邏兵》,通過聽、唱、舞、奏、創等豐富的音樂實踐活動,開始感受該地區的民族風格。

第三課《友誼》 執行表演《寬恕我》《噢!蘇珊娜》,欣賞《伙伴進行曲》《船歌》,表達朋友間珍貴的友誼,體現伙伴之間的合作意識與團結精神。

第四課《放牧》 執行表演《小牧笛》《放牛山歌》,欣賞《小放牛》《牧歌》,通過本課學習,理解音樂與地域之間的緊密聯系,感受祖國豐富的民族音樂腔調,激發對民族音樂的熱愛。

第五課《母親的歌》 執行表演《媽媽的心》《唱給媽媽的搖籃曲》,欣賞《媽媽之歌》《魯冰花》《小白菜》,表現不同風格和民族的兒童歌曲對母親深切的愛。

第六課《四季之歌》 執行表演《四季童趣》《捉迷藏》,欣賞《櫻花》《雪花飄動》,感受并體驗音樂作品不同的風格與情感。

第七課《鐘聲》 執行表演《鈴聲叮叮當》《美麗的傍晚》,欣賞《維也納的音樂鐘》《靈隱鐘聲》,在美妙的音樂聲中激發對音樂的熱愛。

第八課《愛鳥》 執行表演《一只鳥仔》《小烏鴉愛媽媽》,欣賞《對鳥》《空山鳥語》,通過唱鳥、愛鳥和護鳥,增強環保意識,增進自然知識,提高審美情趣,發展聯想和想象。

第九課《豐收歌舞》 執行表演《桔梗謠》《圓圓和彎彎》,欣賞《豐收之歌》《豐收的喜悅》,表現人們對豐收的歡喜之情。

 三、教學重點難點

培養學生良好的音樂感知和鑒賞能力,形成欣賞音樂的習慣,逐漸積累音樂鑒賞的經驗。提升學生的音樂表現能力、審美能力及創造能力。鼓勵學生自信地演唱和演奏,發展學生的表演潛力和創造性。

 四、教學目標

1、激發和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提升音樂感知能力,體會音樂的美感。

2、能夠自然而富有感情地歌唱,樂于參與其他音樂表現和即興創作活動。

3、突出音樂學科的特色,培養合作意識和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

 五、教學內容和要求

1、本學期通過培養學生的坐姿、唱姿及合理呼吸,為他們的音樂學習打下基礎。

2、通過綜合課、歌唱課、欣賞課及歌舞課的教學,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能夠靈活運用,融會貫通,提升音樂素質。

3、注重音樂知識和技能的訓練,幫助學生提升學習能力,并在教學過程中滲透德育,通過綜合訓練,顯著提高學生的藝術修養和音樂素質。

 六:教學方法

1、指導學生學習正確的坐姿、唱姿以及合理的發聲技巧;

2、關注學生的音樂綜合技能、技巧、知識的練習,指導他們在音樂中表達情感;

3、在教學中引導學生理解歌曲的情感,并能夠用正確的情感來演唱不同的歌曲。

4、每節歌唱課都留有練習鞏固的時間,教師給予正確的指導和引導;

5、合理安排時間進行音樂欣賞,培育學生對音樂的興趣,開闊他們的視野,使他們了解一些音樂知識;

6、通過律動教學,培養學生的節奏感和樂感,提高他們的素質;

7、在綜合課、歌唱課、欣賞課、歌舞課堂上滲透德育,深入推進教育改革;

8、利用多媒體開展教學活動,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豐富課堂生活。

三年級音樂教學計劃 篇5

 一、學習狀況分析(常識、才能、學習習氣等)

在三年級的音樂課程中,共設有2個班級,男女生比例略顯不均,男生人數相對較多。經過前兩年的學習和訓練,學生們在音樂各方面的素養已經逐漸提高。他們對音樂有了初步的了解,逐漸對音樂產生濃厚的興趣,并且對繽紛多彩的世界充滿了憧憬。學生們也掌握了一定的音樂基礎知識和技能,對音樂的感受力和鑒賞力有了顯著的提升。

大體來看,音樂素養較好的學生占25%,而表現較差的也占25%。女學生對音樂的熱愛程度普遍高于男生。在教學實踐中,我將采取因材施教的原則,對于學習相對薄弱的學生,絕不能掉以輕心,而是應讓他們從簡單的音樂體驗開始,逐步感受到音樂的魅力,增強他們的自信心。注重培養他們的興趣,使學生自發參與到學習中,提高他們的表現力和感受力。對于那些有特長的學生,我會給予更多的關注和培養,努力幫助后進生進步,實現全面發展,提升音樂素養。教師需要給予學生更多的耐心與細心,幫助他們從小培養觀察力、審美力和創造力,努力提升他們的實踐能力,促進自主學習和主動成長。

 二、教材分析

本學期我負責三年級兩個班的音樂教學。本冊教材的編排思路是“以審美為中心,以音樂文化為主線,以音樂學科為基礎,強化綜合與滲透,通過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貫穿整個教學過程”。教材強調“以學生的全面發展為本”,同時關注學生的個性化發展。本冊教材共分為八個單元,主要內容涵蓋傾聽、表演、知識與技能、創作與活動幾個方面。在傾聽的環節中,側重于聲樂作品和中外經典音樂作品,幫助學生了解一些樂器的名稱及聲樂演唱的不同形式。而在表演部分,則注重激發學生的個性發展,通過耳濡目染的方式將音樂知識滲透給學生,讓他們能夠在實踐和創作中運用所學知識并進行創新。在豐富多彩的音樂活動中,培養學生的表演能力、創造能力和感受能力。

第一課:《幼年》。本課以“幼年”為主題,組織了傾聽《捉迷藏》、《我們多么幸福》,以及演唱《搖啊搖》、《小酒窩》等作品,宛如四幅美麗的畫面,展現了童年生活的快樂與幸福。

第二課:《草原》。本課以“草原”為主題,選取了傾聽《森吉德瑪》、《賽馬》,還有演唱《草原上》、《我是草原小牧民》的四首作品,均與中國蒙古族民間音樂相關。通過本課的聽、唱、舞、奏、創作等豐富的音樂實踐,讓學生初步感受到這一地區音樂的民族風格。

第三課:《好同伴》。這一課組織了傾聽《同伴進行曲》、《我和你》,以及演唱《原諒我》、《噢!蘇珊娜》的四首作品,傳達了朋友和同伴之間珍貴的友誼。愉快、熱情的音樂表達了好同伴之間的互相包容、互助和團結友愛的精神。

第四課:《放牧》。本課安排了傾聽《牧民新歌》、《草原放牧》,以及演唱《老水牛角彎彎》、《放牛山歌》的四首作品,兩首欣賞的樂曲描繪了草原的景色,反映了草原牧民的勞動與生活,而兩首演唱歌曲則以放牛為主題,充滿了濃郁的鄉村氣息和童年樂趣。

第五課:《媽媽的歌》。母愛永遠是人類不變的主題。本課傾聽的曲目《媽媽》、《媽媽寶貝》、《母親教我的歌》,以及演唱曲目《媽媽的心》、《唱給媽媽的搖籃曲》,都是圍繞這一主題的歌曲,意在讓學生體會媽媽對孩子無私的愛,以及孩子對母親的思念與感激,激發學生對母親、長輩和祖國的感情。

第六課:《四季的歌》。本課包含的四首作品分別是傾聽《雪花飛舞》、《櫻花》,以及演唱《四季童趣》和《捉迷藏》,這些作品展現了四季不同的風貌,表達了少年兒童對生活的熱愛與趣味。

第七課:《鐘聲》。鐘聲能夠引發人們無限的遐想。本課的傾聽曲目《維也納的音樂鐘》、《靈隱鐘聲》,以及演唱曲目《美麗的傍晚》、《鐘聲叮叮當》,均圍繞“鐘聲”這一主題,選編了風格各異的中外歌曲和樂曲,使學生體會音樂中不同意境的“鐘聲”效果。

第八課:《豐盈歌舞》。本課以“豐盈歌舞”為主題,安排了演唱《桔梗謠》、《現在家園山連山》,同時傾聽《瀏陽河》、《海霞組曲》中《豐盈》片段。讓學生在演唱和傾聽不同風格的音樂作品中,充分感受和體驗豐富的音樂,表達人們勞動與慶祝豐盈時的快樂心情。

 三、教學目標

1、通過綜合課、歌唱課、欣賞課及歌曲游戲的教學,激發和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開發其音樂感知力,體驗音樂之美。

2、本學期將通過教授正確的坐姿、唱姿及合理的呼吸方法,為學生的學習奠定基礎,使他們能自然、有表現力地歌唱,樂于參與其他音樂表演及即興創作活動。

3、突出音樂學科的特色,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

4、注重音樂知識與技能的訓練,提升學生學習的能力,并在教學過程中滲透德育,通過綜合訓練,使學生的藝術修養與音樂素質得到提升。

 四、教學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繼續鼓勵學生自信地進行演唱,發展他們的表演才能以及創造性。能夠認識歌曲中的簡單音樂符號,并能運用于歌唱中。

教學難點:培養學生良好的音樂感受能力和鑒賞能力,形成欣賞音樂的良好習慣,逐漸積累鑒賞音樂的經驗,提升學生的音樂表演、審美和創造能力。

 五、教學方法

1、指導學生學習正確的坐姿、唱姿,以及合理的發聲練習曲。

2、注重學生音樂綜合能力、技巧及知識的訓練,幫助學生有感情地演唱。

3、在教學中引導學生理解歌曲的情感,并能夠運用正確的情感演唱不同的曲目。

4、每節課都應留有練習時間,讓教師進行正確的指導和調整。

5、合理安排音樂欣賞時間,以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擴展其視野,了解更多的音樂作品。

6、通過律動和集體舞的練習,培養學生的節奏感與音樂感,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

7、在音樂綜合課、歌唱課、欣賞課等課堂中滲透德育,深化教學改革。

8、運用多媒體開展音樂教學活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豐富課堂生活。

三年級音樂教學計劃 篇6

一、教材分析:

本年度教材包含八個單元,旨在通過有趣的情境設計來增強學習效果,每一單元都圍繞感受與鑒賞、音樂表現、音樂創造、以及音樂與相關文化等要素精心構建。教材內容豐富多樣,風格迥異,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在聽、唱、舞、畫等活動中,學生不僅能實現自主學習,還能培養探究與創作能力。

音樂表現是學生最易接受且樂于參與的部分,主旨在于引導學生以愉悅、活潑的情緒進行演唱,重點訓練演唱技巧,鼓勵采用適當的呼吸方式,抓住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引導他們進行有感情的演唱。

感受與鑒賞則是音樂教學的核心,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音樂感受能力和審美能力。該部分從音響出發,以聽賞為主,強調音樂本體,讓學生在欣賞中培養對音樂的理解。

音樂與相關文化部分是教學的重要支撐,每節課的音樂知識可能是學生理解的難點,需借助生動的音樂為載體,在學生已有認知的基礎上進行深度講解,通過多樣的實踐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他們對基礎知識的掌握。

音樂創造極大地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并提升他們對音樂的理解、表現和創新能力。這一部分教學將器樂與歌唱、鑒賞、創作等內容緊密結合,鼓勵學生在廣泛參與的過程中發展個人特長。

二、學情分析:

三年級分為11個班,男生人數略多于女生。經過兩年的學習,他們的綜合素質逐漸提升,對音樂有了初步的認知和濃厚的興趣,開始對多彩的世界充滿幻想,掌握了一定的音樂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具備了一定的音樂感受力和鑒賞力。

學生的音樂素質較好占40%,較差的約為10%。女孩子對音樂的熱愛普遍高于男孩。在教學過程中,我將因材施教,尊重每位學生的個體差異,幫助后進生逐步體驗音樂的魅力,增強自信心,培養他們的興趣,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通過加強對特長生的培養和勵志提高其他學生的表現力和感受力,讓所有學生的音樂素質得到全面提升。教師需要對學生多加耐心和細心,從小培養他們的觀察力、審美力和創作力,提升學生的創造實踐能力,發展他們的主動學習能力。

三、教學目標:

(一)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1、通過歌曲學習和豐富的音樂活動,增進學生情感體驗,培養對生活的積極樂觀態度。

2、借助音樂欣賞和演唱,教育學生珍惜幸福生活,勇于實踐,培養他們的音樂興趣,樹立終身學習的愿望,提高音樂審美能力,陶冶情操,同時在愉悅的歌聲中進行音樂創編。

3、通過欣賞各種樂器的演奏,讓學生識別不同樂器,培養對祖國民歌和民樂的熱愛,增強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精神,理解藝術的多樣性,促進音樂學習興趣、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全面發展。

(二)知識技能目標:

1、認識do、re、mi、sol、la音符,結合教材歌曲進行單音聽辨,準確掌握4/4與3/4兩種拍號,唱準節奏與時值,促進音樂審美能力的發展。

2、能夠運用正確的呼吸和清晰的發音技巧來演唱歌曲,培養自信、自然和有表情的歌唱。以靈活、即興的創作方式表達內心情感,同時學習基礎的音樂創作知識和技能,運用輪唱的方式完整表現歌曲。

3、通過欣賞音樂,了解旋律發展的方式,培養對音樂情感與形象的感受,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和民族自豪感,理解音樂的歷史背景,認識不同民族和時代的音樂特點,深入理解音樂。

4、培養初步的演奏技能,學習樂譜識讀,并在音樂表現活動中運用樂譜,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感知音樂與其他藝術形式的聯系,了解各種學科之間的關聯。

(三)過程、方法目標:

1、根據低年級學生的身心特點,從基本音樂要素入手,通過模仿和感性經驗積累,為進一步的音樂表現與創造能力發展奠定基礎,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引導他們參與到即興創作中,發展創造性思維。

2、倡導全面而深入地聆聽音樂作品,使學生在審美過程中獲得愉悅體驗,激發學生的想象力,鼓勵他們在體驗中形成獨立的見解。

3、借助音樂藝術的集體表演形式和實踐活動,培養學生良好的團隊意識和協調能力;將其他藝術形式有效地整合進音樂教學,通過音樂為主線的綜合藝術實踐,幫助學生直觀理解音樂的意義及其在藝術活動中的價值。

(四)教學成績目標:

及格率達到100%,優秀率符合省定標準。

三年級音樂教學計劃 篇7

一、教材分析:

本冊音樂教材按照《義務教育課程標準》的要求編寫,旨在關注學生的實際需求,打破了以往過于專業化的學科框架。教材設立了必要的音樂學習領域,減輕了學生的學習負擔,充分結合了學生的生活經驗、能力、興趣和需求。

三年級教材共包含8個單元,內容圍繞“兒童生活”、“熱愛祖國”、“生活音樂”等主題進行編排,同時擴展了音樂創作和相關文化的內容。

二、教學目標:

(一)、發聲訓練部分:在掌握氣息控制的基礎上,逐步提高高音技巧。通過不同的力度、速度和音色來表達歌曲的情感。在保持音時,要確保聲音的飽滿度。學習二聲部合唱時,需關注音量的平衡與音色的融合。

(二)、視唱、知識、練耳部分:

1、讀譜知識:

(1)掌握基本音階1234567的演唱技巧及其應用。

(2)理解2/4、4/4拍號的含義,熟悉4拍子的強弱規律,學習對應的指揮手勢。

(3)學習三連音和切分音,認識速度標記及保持音記號。

2、視唱部分:

能夠視唱并背唱課本中所有曲目的樂譜。

(三)、欣賞部分:

通過音樂作品的欣賞,了解旋律的基本知識(包括旋律進行的方式、特點及其表現意義),以增強情感體驗能力,深化對音樂形象的理解,提升欣賞的層次。

三、教學方法:

采用欣賞法、演示法、參觀法、練習法、律動法、創作法、游戲法、討論法和發現法等多種教學方法。

四、教學重難點:

重點培養學生良好的音樂感受能力與鑒賞能力,幫助他們形成聽音樂的習慣,逐步積累音樂鑒賞的經驗。要加強音樂表現能力、審美能力和創造能力等方面的培養,鼓勵學生自信地進行演唱和演奏,發掘他們的表演潛能和創造力。

五、教學措施:

1、認真備課,全力做好前期準備和復備工作,確保能夠高效授課,同時結合新課標,關注學生的需求。

2、因材施教,針對不同學生采用適合的教學方法,促進他們的全面發展。

3、設計精彩的課堂導入環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4、課堂形式多樣,兼具知識性、趣味性、探索性、挑戰性和表現性,盡可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他們最大程度地獲得知識和技能,同時培養團結協作和創新能力。

5、積極和其他學科進行溝通,探索學科整合,以適應新課程標準的要求。

6、多參加其他學校的課程觀察與學習,將所見所聞應用于本校教學,拓寬學生的視野,幫助教師總結經驗。

六、學生情況分析:

在這一階段,將特別注重前后知識的銜接。采取多種策略,幫助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并避免學生對枯燥的樂理知識產生厭倦,通過游戲等方式讓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學習。

七、課時安排:

第一、二、三周第一課《快樂的do,re,mi》

第四、五、六周第二課《在祖國的懷抱里》

第七、八、九周第三課《地球,我們共同的家》

第十、十一、十二周第四課《健康歌》

第十三、十四、十五周第五課《動畫城》與第六課《閃閃的紅星》(機動調整)

第十六、十七、十八周第七課《音樂中的故事》

第十九周第八課《金鑰匙》復習與考查

三年級音樂教學計劃 篇8

一、學生分析:

經過一個學期的學習,三年級學生在音樂學習上取得了顯著進展,具體表現如下:

1)、學習方面,學生能夠主動完成老師布置的練習,音樂理解能力有了進一步提升;在音樂學習中逐漸養成了有感情演唱的習慣,對新課內容的理解力也有所增強。

2)、本階段的學生對音樂的興趣顯著增強,這一時期應更加充分地挖掘他們的音樂潛力,音樂生活的方式也開始多樣化。音樂的非語義性及其藝術的自由性、多樣性,為學生提供了個性化理解和演繹的空間。

3、三年級學生的聲音正處于童聲的黃金時期,聲音動聽且富有表現力。

二、教材分析:

1)、教育理念上,強調“以學生發展為中心”:

傳統教材往往過于強調教師的“教”,無論在內容構建還是教學方式上都以教師為主,導致學生處于被動狀態。現代教育理念則強調以學生的學習為核心,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以及終身學習的能力。

2)、音樂教育應面向全體學生,同時重視學生的個性發展:

小學音樂教育屬于基礎教育,應為所有學生提供素質教育。這種教育理念要求音樂教材的編寫和教學活動的設計,都是為了讓每個學生,無論對音樂的理解程度如何,都能從中受益,獲得美的享受與生活的樂趣。必須轉變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教學模式,倡導以學生為主體,參與藝術實踐與探索研究,以創新和實踐能力的培養為目標的新型教學模式。

3)、教材編寫思路:

教材的編寫應以審美為核心,以音樂文化為主線,以音樂學科為基礎,強調實踐與創造,促進學科間的綜合與滲透,始終貫穿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

三、教學重難點:

在教學過程中,需積極引導學生對音樂元素及表現手法的整體感受,鼓勵他們體驗并表達音樂中豐富的情感和美感。

樂理方面包括單拍子、復拍子的概念,以及從打擊樂器到固定音高樂器的認識。

學生應學習用氣息支持的方式進行歌唱。

四、教學目標:

1、以審美為中心

2、以文化為主線

3、以音樂學科為基點

4、加強實踐與創造

5、加強綜合與滲透

6、始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年級音樂教學計劃 篇9

教學目標:

1、通過聆聽《我們的夢想》這首歌曲,能夠表達歌曲所傳遞的情感,能夠設計相應的動作參與到歌曲的表演中。

2、能學習《希望的歌》,表現出歌曲的情感,并選擇合適的節奏型,用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

3、嘗試將寫給朋友的祝福語融入歌曲中演唱。

教學重點難點:

掌握歌曲《希望的歌》的演唱,并能選擇恰當的節奏用打擊樂器伴奏。同時能夠將寫給朋友的祝福語融入歌曲中進行演唱。

教學準備:

各種樂器,包括電子琴、錄音設備。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入課堂教育

師生相互介紹,增進了解。

規范音樂課堂訓練,

起立音樂:12 34 | 56 71 | 1 11 | 1 -||

師生問好:12 34 | 5 - | 15 5 | 31 1 | 54 32 |1 -||

坐下音樂:17 65 | 43 21 | 1 11 | 1-||

節奏訓練,

碰鈴與三角鐵:times; - times; times; times; times; times; times;

手鈴:times; times; times; times; times; times; times; times; times;

第二課時

一、聆聽《我們的夢想》

1、在聽《我們的夢想》的過程中,跟著節奏拍手。

2、聆聽歌曲并討論:歌曲傳達了怎樣的情感?讓學生進行自由討論夢想的內容。

歌曲的情感和節奏如何?引導學生禮貌表達他們的觀點。

3、聆聽歌曲并嘗試參與表現的體態動作。

4、讓學生寫下對朋友的祝福語,并向自己和他班的朋友們傳達這些祝福。

第三課時

一、學習《希望的歌》這首歌

1、聆聽歌曲并感受。

2、練習伴奏

(1)展示三角鐵、碰鈴、響板等樂器節奏伴奏譜,鼓勵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節奏,先用身體動作替代樂器進行伴奏嘗試。

(2)分組討論交流伴奏的方式。

(3)全班一起用樂器為歌曲伴奏。

3、學習演唱歌曲

(1)認真朗讀歌詞,感受其中情感。

(2)跟隨錄音輕聲唱一次歌詞。

(3)學生隨琴聲自由劃拍,觀察譜子的難點。

(4)對照歌曲中的節奏難點進行指導。

4、隨琴演唱歌曲

二、歌曲表演

用歌聲表達歌曲中積極向上的情感。

加入打擊樂器伴奏,增強表現力。

三、嘗試填詞

四、小結

三年級音樂教學計劃 篇10

一、學生情況分析

本學期我所任教的是三年級,主要通過綜合課來引導學生的學習。在教學過程中,我努力滲透德育與美育,采用多媒體教學方式,讓學生在課堂上能夠實現全面發展。學生對歌舞唱游課特別感興趣,課堂氣氛因此熱烈,有助于激發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和創新能力。在這個學期,我發現學生在音樂水平上有了顯著提高,尤其在視唱練耳、音樂知識和舞蹈等方面表現出色,但仍有部分同學的音樂基礎薄弱。未來的教學中,我會更加注重音樂基礎知識的培訓,以進一步鞏固和完善教學,為學生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教學目標

音樂知識與技能的訓練

1、指導學生運用正確的姿勢和呼吸方法來演唱歌曲;

2、教授學生科學的練聲技巧;

3、通過音樂知識的學習,增強學生對音樂的理解與興趣;

4、通過“拍拍敲敲”、“聽聽想想”、“唱一唱”等練習,提升學生的樂感和節奏感;

三、教學內容新課標

在本學期的教學中,我注重學生的坐姿、唱姿和合理的呼吸方法,為他們的學習奠定基礎。我結合綜合課、唱歌課、欣賞課、器樂課及歌舞唱游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能夠靈活運用所學,提升整體素質。我加大了欣賞課、器樂課和歌舞唱游課的教學力度,在音樂知識與技能、技巧訓練上下功夫,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并在教學中巧妙融入德育,推動教育現代化,幫助學生在薄弱環節上取得進步,通過綜合訓練大幅提升他們的藝術修養與音樂素質。

四、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在于培養學生良好的音樂感知能力與鑒賞能力,逐步形成聆聽音樂的習慣,積累音樂鑒賞經驗。還要注重學生的音樂表現力、審美能力和創造潛力,鼓勵他們自信地參與演唱和演奏,開發他們的表演才能和創造力。

五、主要措施

1、指導學生掌握正確的坐姿、唱姿,以及合理的發聲練習曲;

2、重視學生的音樂綜合技能、技巧和知識訓練,教導他們感情豐富地歌唱;

3、在教學中引導學生理解歌曲的情感,并用適當的情緒演唱;

4、每節唱歌課保留三分之一的時間給學生練習,教師負責引導;

5、合理安排音樂欣賞的時間,培養學生對音樂的熱愛,拓展他們的視野,增加音樂知識;

6、通過律動和集體舞的訓練,增強學生的節奏感和樂感,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

7、在綜合課、唱歌課、欣賞課和歌舞唱游課中融入德育內容,深化教育改革;

8、利用多媒體開展教學活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豐富課堂內容。

六、教學要求

1、遵循聽覺藝術的感知規律,突出音樂課程的特點;

2、注重音樂教學與其他學科之間的有機結合;

3、面向全體學生,實施因材施教;

4、建立民主、和諧、平等互助的師生關系;

5、運用現代化教學技術手段,輔助音樂教學;

6、落實器樂進課堂,做好校本課程教學計劃,把器樂教學與其他音樂課程有機結合起來。

三年級音樂教學計劃 篇11

 一、指導思想

依據音樂學科的特點,貫徹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教育理念,為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打下堅實基礎,在音樂教學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有效平衡知識傳授與能力培養,重視基礎知識與核心內容的學習。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共設八個單元,每個單元均圍繞有意義的情境展開,確保內容的有機聯系。每個單元涵蓋了感受與鑒賞、音樂表現、音樂創造及音樂與文化相關性等模塊。教材內容豐富多樣,風格迥異,能夠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讓他們在聽、唱、跳、畫、玩中,掌握自主學習與探究學習的技能,培養創作能力。

 三、學情分析

三年級的學生中男生人數較多,經過兩年的學習與訓練,他們的綜合素質已有所提升,音樂認知水平有所提高,對音樂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充滿對美好世界的幻想。他們也獲得了基本的音樂知識與技能,具備了一定的音樂感受力與鑒賞能力。

 四、教學目標

1、對自然界和生活中的音響保持好奇與興趣,能夠用聲音或樂器進行模仿,伴隨熟悉的歌曲哼唱或做出相應體態反應。

2、了解常見的中國民族樂器與西洋樂器,能夠辨識其音色。

3、在欣賞音樂節奏與旋律過程中,初步區分不同節拍,能夠聽辨旋律的高低、快慢與強弱。

4、能夠用自然的聲音與準確的節奏進行感情豐富的獨唱或參與合唱、輪唱。

5、積極參與綜合藝術表演活動,能夠在情節音樂表演中擔當角色,并對自己及他人的表演進行簡單評價。

6、能夠即興編創與歌曲情緒相符的律動或舞蹈,利用多種音源與音樂表現形式,創作音源故事、音樂游戲并參與其中。

 五、教學重難點

確保學生掌握必學歌曲的演唱,并能情感投入到演唱中。提高學生的欣賞水平,激發學習興趣的同時維護良好的課堂紀律,注重特長生的培養,同時兼顧每位學生的音樂水平。

 六、教學建議與措施

1、遵循聽覺藝術的感知規律,突出音樂學科的特點,以樂趣為主導,采用多樣化的教學形式。注意音樂教學領域間的有機聯系。

2、在唱、動、認、聽、奏的學習過程中,注重實踐能力與合作共處能力的提升,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3、在音樂教學中貫徹以人為本的理念,關注學生發展,因材施教,關注每位學生的差異。

4、構建平等互動的師生關系,增強課堂參與感。

5、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利用課件輔助教學,進行電子備課,充分利用網絡資源,確保每節課做好充分的準備。

三年級音樂教學計劃 篇12

【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三年級學生在音樂方面的知識相對有限,許多學生在一、二年級的樂理基礎尚未打好,導致他們在識譜和欣賞能力上都顯得較為不足。然而,他們的感知、探索和創造能力正在逐漸提升。在教學中需要豐富內容和形式,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引導他們去體會音樂的美妙。

【教材內容分析】

本冊教材所選的歌曲和樂曲富有思想政治意義,歌詞情感積極向上,并且旋律活潑動人,簡單易懂,富有童趣。曲調優美且質樸,具有較強的藝術吸引力。教材體裁多樣,風格清新,而這些都充分體現了教科書在德育、意志、情感以及合作精神等方面的教育,促進學生個性和諧健康的發展。

【教學目標】

⒈唱歌

(1)本學期背唱4至5首歌曲。

(2)培養學生獨立、自信的歌唱能力。

(3)教授學生正確的發音、咬字與吐字。

(4)學習通過音量和節奏表現歌曲情感。

(5)掌握簡單的輪唱技巧。

⒉音樂知識

學習基礎的識譜知識。對于較難的音樂元素,如音程和節奏,可以通過教師示范和學生模仿的方式進行指導。

⒊欣賞

通過音樂作品的欣賞,了解初步的旋律知識,增強情感感受能力。鼓勵學生關注主旋律的傾聽與哼唱,培養音樂記憶力。

通過學習歌曲和欣賞音樂,讓學生掌握必學的曲目,并能夠在演唱時融入情感,從而陶冶情操,提高個人修養,促使學生在愉快的氛圍中學習音樂,激發其興趣,培養他們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

確保學生在感情投入的情況下,掌握必學歌曲,并提升欣賞能力。鼓勵學生在學習興趣的保持課堂紀律。在特長生培養的兼顧學生的整體音樂水平。

【具體措施】

1、抓住課程核心,使學生進一步理解音樂的過程和概念。

2、根據不同層次、階段及目標,有針對性地培養學生,以適應他們的學習需求。

課時安排:

三年級音樂教學計劃 篇13

一、學生情況分析:

在經過兩年的音樂學習后,三年級的學生對音樂的理解與欣賞能力已經有了顯著提高,形成了自己的觀點與認識。此階段的學生在音樂學習中展現出了極大的熱情,這為之后的學習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在本學期的教學過程中,我將繼續鞏固他們先前所學的知識,深入挖掘學生對音樂的熱愛與興趣。

二、教材分析:

本教材的編排圍繞著審美教育展開,旨在激發學生的興趣,培養他們的創造性思維。教材內容注重音樂與相關文化的互動,強調學生的實踐參與,幫助他們理解民族文化與多元文化的相輔相成。教材采用單元教學模式,結合豐富多樣的音樂活動,將傳統與現代元素有機融合,獨特的評價方式以及生動有趣的版面設計,使學習過程更加生動活潑。

三、本學期教學任務:

一、發聲訓練部分:

1、掌握連音技巧,力求聲音自然連貫,圓潤而流暢。 2、在運用非連音和斷音唱法時,聲音要富有彈性。 3、初步進行氣息控制,練習力度變化。

4、在韻母變化時,確保聲音位置穩定,并注意發音的清晰度。 5、在二聲部唱時,逐步實現聲部之間的和諧。

二、視唱、音樂知識與練耳部分:

1、讀譜知識:結合鍵盤,理解C1到C2在高音譜表上的音名位置,學習常用音符和休止符的名稱及時值,理解附點音符的基本概念,掌握各種拍子的指揮圖式及頓音記號的唱法。

2、視唱部分:嘗試視唱C調號下的自然大調、小調音階及一些常見調式(例如五聲徽、商等)。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C調號中的單聲部歌曲視唱(包含所學的音程及節奏)。練習大小二度、大小三度等旋律音程(不需要命名),并進行劃拍視唱練習。

3、練耳部分:練習記錄兩個音和四個音的旋律音程,同時增加對大小六度音程的識別(不需命名)。進行2至4小節節奏的聽記練習,區分二拍子和三拍子的歌曲,并標注小節和節拍。

三、欣賞部分:

通過欣賞不同音樂作品,使學生初步了解旋律的構成及其特點,增強對音樂情感的體驗能力,深化對音樂形象的理解與感受,從而更深入地進入音樂欣賞的世界。

四、教學措施:

1、認真備課,做好課前、課后工作的準備,確保每節課的內容與新課標緊密結合,關注學生的參與感。 2、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采取靈活的教學方式,幫助每個學生充分發揮潛力。

3、設計有趣的課程導入,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4、豐富課堂形式,確保知識性、趣味性、探索性與挑戰性的結合,最大程度調動學生積極性,使他們在輕松的氛圍中學習和掌握知識與技能。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與創新能力。

5、積極與其他學科進行溝通,開展學科整合研究,認真響應新課標的要求。 6、借鑒其他學校的課程實施經驗,拓寬學生的視野,同時教師也在實踐中總結和提升自身的教學能力。

三年級音樂教學計劃 篇14

一、指導思想:

在本學期的三年級音樂教學計劃中,旨在培養學生的音樂素養與興趣,提升他們的音樂欣賞能力和實際演奏水平。通過組織豐富多彩的音樂活動,促進學生間的合作與交流,激發他們的創造力,幫助他們在音樂領域取得更大的進步。

二、基本情況:

三年級共有52名學生,音樂學習成績合格的學生占全班的75%,但仍有部分學生在音樂學習上存在困難。為了有效提升這部分學生的音樂能力,特制定本教學計劃。

三、工作目標:

1、掌握基礎樂理知識。

2、培養良好的音樂聽覺,識別不同的音樂風格。

3、提高合唱與獨唱的演唱技能。

4、激發學生的音樂創作能力,鼓勵他們嘗試編寫簡單的旋律。

四、教學方法措施:

1、加強對音樂學習困難學生的關注,定期檢查他們的學習進度,并給予針對性的指導,幫助他們調整學習方法。

2、組織小組合作學習,通過分組討論與合作演奏,促進學生之間的互動。經驗表明,合作學習能顯著提高學生的參與度與學習積極性,因此將根據學生的能力進行合理分組,確保每個小組都有不同水平的學生相互促進。

3、利用課外活動時間,開展音樂興趣小組,吸引學生參與到各種音樂活動中,進行課外練習,鞏固課堂所學知識,并給予學生更多的實踐機會。

4、加強家校聯系,定期與家長溝通學生的學習情況和進展,確保家長能夠了解孩子的成長,給予必要的支持與鼓勵。教師與家長的良好互動能有效助力學生在音樂學習上的提升,形成家校合力。

五、教學對象:

三年級學生

三年級音樂教學計劃 篇15

 一、學生情況分析:

三年級的學生在過去的兩年中接受了系統的音樂學習,通過實踐已掌握了基本的音樂知識。他們認識音的高低、長短和強弱,學習了許多健康、動人的兒童歌曲,感受到了音樂的魅力,并具備了一定的音樂創作能力。本學期,我們將繼續深化學習,以獲取更多的音樂知識,進一步增強對音樂的理解和欣賞。

 二、教材分析:

本教材力圖將“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貫徹到整個音樂教學過程中,注重發揮音樂教育在提高學生整體素質方面的美育功能。我們希望通過音樂藝術的欣賞和情感體驗,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的良好情操,提高他們的審美能力。

音樂作為一種藝術表現形式,其美學特征給了學生充分的想象、思考和體驗的空間。利用音樂課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是最有效的一種方式。教材在理念上強調音樂教育應關注每位學生,注重他們個性的發展。

 三、目的任務:

1、在音樂教學中貫徹以人為本、關注學生發展的教學理念。

2、在唱、動、識、聽的學習過程中,注重實踐能力、合作精神及創新意識的培養。

 四、教學目的要求:

1、能夠用愉悅、活潑的情感演唱《愛我老師、愛我學校》、《風鈴》和《孔雀輕輕跳》等歌曲。

2、初步了解少數民族的音樂特色,能夠通過欣賞、編故事和編舞蹈來激發想象力,唱準音高和音的長短。

3、通過歌唱活動增強孩子們的合作意識和集體主義精神,能夠繪制圖形譜,并嘗試編寫新歌詞。

4、激發學生對豐富多彩的民族音樂產生熱愛,了解各種民族音樂的音調特點。

5、培養學生對祖國、人民和長輩的熱愛,在演唱中體現相關情感,學習女聲和童聲的演唱形式,掌握休止符的概念,能夠進行音樂情境表演。

6、體驗不同風格的歌曲與樂曲,嘗試自己制作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

7、初步學習兩聲部合唱的技巧。

 五、教學進度安排:

周次 教學內容 課時

2 3 第一課 4

4 5 第二課 4

6 7 第三課 3

7 8 第四課 3

9 10 第五課 4

11 12 第六課 4

13 14 第七課 4

15 16 第八課 3

16 17 第九課 2

三年級音樂教學計劃 篇16

一、指導思想

根據新課程改革的理念,音樂教育的核心在于審美,激發學生的音樂興趣是至關重要的。本學期的目標是:鼓勵學生積極參與音樂藝術實踐,提升他們的音樂感知能力、鑒賞能力和良好的欣賞習慣,增強學生的音樂表現力和創造力,培養友愛精神和團隊合作能力,同時傳授必要的音樂基礎知識和技能。歌唱教學是音樂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因其易于接受和參與性強,在課堂教學中占據了重要位置,其他音樂教學內容也常常結合歌曲學習進行。

二、教學目標和要求

1、在學生已有的唱歌習慣基礎上,進一步強調正確的唱歌姿勢,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唱歌習慣。

2、以提升全民族音樂素養為目標,注重民族特色與世界音樂的融合,追求思想性與藝術性的和諧。

3、將“唱”、“聽”、“識”、“寫”、“動”等環節貫穿于音樂課中,全面提高學生的音樂素質。

4、持續培養學生正確的練聲習慣,確保他們的發聲準確、清晰。

5、培養學生的音樂感知能力,包括節奏感、旋律感、和聲感及音色感。

6、提高學生在音樂表演中的分行能力,以及在音樂活動中的即興表演能力,還包括音樂創作的初步能力。

7、樹立學生的高尚情操和積極的生活態度,如熱愛祖國、集體,遵守法律,尊敬長輩、關愛他人、熱愛生活和勞動等。

8、增強學生的團隊意識和合作能力。

9、掌握必要的音樂基礎知識和技能,包括歌唱、演奏、音樂創作和鑒賞等方面的知識與技能。

三、教學措施

1、認真備課,深入學習音樂新課標,全面了解本學期的教學任務,備教材、學生及教學方法,確保教學目標明確,重難點突出。

2、注重課堂教學,這是教師完成教學任務的主陣地,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是實現目標的關鍵。課堂結構要清晰嚴謹,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采用生動形象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3、積極參加教研活動,觀摩同行教師的課堂,學習他們的優點,不斷提升自身的教學能力和專業素養。

4、靈活運用現代教學設備,提高課堂的教學效果,增加教學的趣味性和互動性。

5、保持與學生的緊密聯系,定期征求他們的反饋,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果,爭取全面豐收。

6、在唱歌教學中,鼓勵學生富有情感地演唱。創造與歌曲內容相適應的情境,引導學生理解歌曲的情緒及風格,運用音樂表現手法去表達情感。啟發學生體驗歌曲的速度、力度、音色、節奏及句法特征,進行有創意的藝術處理,并對自己的演唱和同伴的表現給予反饋,避免單純依賴教師的指導進行機械訓練。

三年級音樂教學計劃 篇17

本學期針對三年級學生的實際情況,通過實踐活動,提高學生對音樂的學習興趣,使他們掌握基本的樂理知識和演唱技巧,能夠感情豐富、富有表現力地進行歌唱。

本期的教學任務、要求及重點如下:

一、教學任務

1、教授學生自然呼吸的技巧,確保不聳肩,養成良好的唱歌習慣,注重咬字和吐字,使其發音清晰準確,能夠有表情地演唱。

2、引導學生根據音樂的不同情感、節奏和節拍變化進行律動,鼓勵模仿動作和進行即興表演,增強其音樂感知能力。

3、組織學生聆聽優秀的兒童歌曲,初步感受活潑、雄壯、優美抒情等不同音樂風格及樂器的表現。

4、教授學生認譜知識,使其能夠識別1、2、3、5、6等音符,并了解連線、延長記號等基本樂理符號及其作用。

二、教學要求:

1、突出音樂學科的特色,將德育教育與音樂教學相結合,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2、啟迪學生的智慧,陶冶他們的情操,培養良好的審美情趣,促進身心健康發展。

3、使學生掌握基本的音樂知識和簡單的音樂技能,激發他們對音樂的興趣與熱愛。

4、了解中外優秀音樂作品,使學生具備初步的音樂感知和表現能力。

三、教學重點:

學唱歌曲與聆聽音樂

四、教研課題與教學措施奮斗目標:

以美育人,培養學生的音樂興趣,讓他們享受音樂的魅力。

教研課題:如何有效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

三年級音樂教學計劃 篇18

一、學生情況分析:

經過兩年的音樂學習,三年級的學生對音樂的認識逐漸深入,開始形成自己的見解和感受。這一階段的學習至關重要,我們必須抓住機會,為他們未來的音樂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在本學期的教學中,我將鞏固上學期所學的知識,并引導學生在音樂學習中激發熱情與興趣。

二、教材分析:

本教材的編寫核心是審美教育,強調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創造力。音樂與相關文化相結合,注重學生的實踐參與,使他們更好地理解民族文化與多元文化的關系。教材的設計特色體現在單元化的教學結構上,采用豐富多彩的音樂活動,結合傳統與現代的教材內容,配以獨特的評價方式和活潑的版面設計。

三、本學期教學任務:

1、發聲訓練部分:學會連音唱法,使聲音逐漸自然而流暢;在運用非連音及斷音唱法時,培養聲音的彈性;初步掌握氣息控制,進行力度變化練習;在韻母變換中,做到聲音位置穩定,注重發音的準確性;逐步實現二聲部和諧的發聲練習。

2、視唱、知識、練耳部分:結合鍵盤學習音名,從C1到C2在高音譜表上的位置,認識常用的音符和休止符,掌握它們的名稱和時值;學習附點音符及其特點,掌握不同拍子的指揮圖示;視唱C調號上的自然大、小調音階及五聲徽、商等調式音階,并在教師指導下進行單聲部歌曲視唱;練習不同旋律音程的識別與演唱;進行聽記練習,辨別旋律和節奏。

3、欣賞部分:通過音樂作品的欣賞,讓學生了解旋律的基本知識,增強情感體驗能力,深化對音樂形象的理解并進行更深入的欣賞。

四、教學措施:

1、精心備課,做好前期準備和復備工作,確保在課堂上能夠有效地傳授知識,關注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并著重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2、因材施教,針對不同學習能力的學生采用靈活的教學方法,促進其充分發展。3、設計每堂課的導入環節,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4、課堂活動形式多樣,富有知識性、趣味性、探索性、挑戰性和表演性,以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引導他們在互動中掌握知識與技能,同時培養合作與創新能力。5、積極與其他學科協調,探索學科整合的可能性,以滿足新課標的要求。6、多借鑒其他學校的教學經驗,拓寬學生的視野,同時為教師總結教學經驗提供參考。

五、教學進度

三年級音樂教學計劃 篇19

 一、學生情況分析

在三年級這一階段,學生經過一段時間的音樂學習,已經形成了一定的音樂基礎和認識。這一時期是他們音樂學習的關鍵,老師需要充分利用這個階段的機會,幫助學生深化對音樂的理解和感受,激發他們對音樂的熱愛與興趣。

音樂作為一種獨特的藝術表達方式,不僅是感情的抒發,也是審美能力的培養。音樂教育在基礎教育中扮演著重要角色,致力于培養學生的情感表達能力、創新意識以及綜合素養。三年級的學生對音樂充滿好奇,他們樂于參與,也喜歡嘗試。然而,由于班級人數較多、年齡差異以及個體音樂素養的不同,學生在音樂方面的表現存在一定差異。在課堂上,我會鼓勵學生多唱歌,并讓他們在積極的氛圍中體驗音樂的魅力,以此提高他們的參與度和學習興趣。

 二、本學期教學目標、任務和要求:

(一)目標

1、學會用自然的聲音演唱,聲音連貫流暢,逐漸掌握氣息控制,進行力度變化的練習。

2、認識并理解常用音符與休止符,能在教師指導下嘗試視唱C調歌曲,聽辨二拍子和三拍子,標記小節和節拍。

3、從音樂欣賞中獲取初步旋律知識,理解旋律的表現方式與特點,深化情感體驗,提升音樂鑒賞能力。

4、通過音樂學習,豐富情感體驗,引導學生形成積極的音樂生活態度和樂觀的人生態度。

5、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激發他們終身學習的愿望,通過理論學習、練聲、節奏訓練和音樂欣賞,引導學生體驗和參與音樂活動,進而掌握基礎音樂知識和技能。

6、提升音樂審美能力,陶冶學生的情操,通過對音樂作品內涵的理解,培養學生的鑒賞與評價能力,促進身心健康發展。

7、通過音樂作品,培養學生的愛國精神與集體意識,理解音樂中對祖國和人民的贊美,增強集體合作意識。

8、尊重藝術、理解多元文化,通過學習不同文化的音樂作品,感知音樂的多樣性,提高學生對各民族音樂的熱愛。

(二)任務與基本要求

1、能夠用自然聲音進行獨唱或齊唱,并背唱4~6首歌曲。

2、感受樂器聲音,能夠聽辨不同類型的聲音,用自己的聲音或樂器進行模仿。

3、體驗不同情緒的音樂,通過表情或體態反應自然表達。

4、聆聽各種類型的音樂,能夠通過模唱和節奏反應所聽到的作品。

5、用打擊樂器探索音色和強弱,理解聲音的變化。

 三、教材分析

三年級的音樂教材是一個重要的轉折點,涵蓋了更多樂理知識與視唱內容,為后續學習奠定基礎。教學中應兼顧趣味性與知識性,通過音樂游戲和互動的方式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他們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識。

小學三年級音樂教材遵循新的教育理念,采用新穎的呈現方式和評價機制,以符合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

1、突出“以學為本”的教學理念,結合學生的心理特點,采用趣味化的教材內容。

2、降低音樂知識學習的難度,使學生更易于理解和接受。

3、利用創新的教學方式,給予師生自由發展的空間。

4、建立適應性綜合評價體系,有效反饋學生學習成果。

 四、提高教學質量的具體措施:

1.備課時緊密結合新課標,充分準備課程內容,確保學生能夠充分參與。

2.因材施教,根據學生個體差異采取不同的教學策略,充分發揮他們的潛力。

3.設計獨特的課堂導入環節,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興趣。

4.采用多樣化的課堂形式,融合知識性、趣味性和挑戰性,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5.積極與其他學科溝通,探索信息技術與音樂學科的整合,順應新課標要求。

6、始終將學生的發展放在首位,營造一個多唱、多聽、多動、多思、多說的積極學習環境。

7、創造豐富的教學情境,增強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力與表現力。

8、發現每位學生的長處,用欣賞的目光看待他們的努力,增強他們的自信心。

9、結合地域特點設計課程,充分利用音樂教師的專業特長,創新音樂教學。

 五、教學重難點

1、將音樂學科的特點與“五愛”教育相結合,培養學生的集體主義精神與積極樂觀的情緒。

2、啟發學生的思維,提升審美意識,實現身心健康發展。

3、激發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引導他們掌握基本的音樂知識和技能。

4、了解各民族的民間音樂,培養對祖國音樂藝術的認同感和自豪感。

 六、教學進度表:

周次教學內容

1欣賞《小小音樂家》、歌曲《七個小兄弟》《do-re-mi》 2歌曲《乃喲乃》《音樂是好朋友》表演及音樂游戲

3欣賞《快樂恰恰恰》《馬刀舞》、歌曲《木瓜恰恰恰》

4歌曲《跳到我這里來》《阿西里西》、欣賞《我的家在日喀則》

5欣賞《對鳥》、歌曲《頑皮的小杜鵑》《祖國,祖國我愛你》

6欣賞《大鳥籠》、歌曲《叫我唱歌我唱歌》

7欣賞《八月桂花遍地開》《采山謠》、歌曲《樹葉兒飄飄》

8欣賞《打棗》、歌曲《秋天紅艷艷》《溜溜的山歌》、音樂游戲

9欣賞《真善美的小世界》、歌曲《小朋友的家》

10欣賞《生生不息》、歌曲《動畫城》采集與分享

11欣賞《牧童短笛》《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陽》、歌曲《牧童之歌》

12欣賞《草原贊歌》《牧場上的家》、歌曲《牧羊女》,音樂游戲

13欣賞《映山紅》《紅星歌》、歌曲《爺爺為我打月餅》

14欣賞《解放區的天》《游擊隊歌》、歌曲《兒童團放哨歌》,圈一手

15欣賞《小小少年》《頑皮的小鬧鐘》、歌曲《三年級的小男生》

16欣賞《我怎樣長大》,歌曲《長吧,小孩》,音樂游戲

17期末復習

18期末測試

三年級音樂教學計劃 篇20

一、教材分析:

本冊音樂教材共分為八個單元,針對每一課和每一單元,教材旨在營造生動有趣的學習情境,確保所學內容有機結合。每個單元不僅包含感受與鑒賞、音樂表現、音樂創造以及音樂與相關文化等多個維度,內容豐富且形式多樣,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參與聽、唱、跳、畫等活動,學生將掌握自主學習和探究學習的能力,也能培養他們的創作意識。

音樂表現是學生容易接受并樂于參與的課程部分,主要通過輕松愉快的演唱引導學生,訓練他們的演唱技巧,注重呼吸的運用,從而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他們在演唱中表達情感。

感受與鑒賞則是音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這一環節,有助于提升學生的音樂感受能力與審美能力。該部分強調從音響出發,以聽賞為主導,幫助學生更深入理解音樂的魅力。

音樂與相關文化是本課程的基礎,也是教學的關鍵所在。每節課的音樂知識通常是學生難以掌握的部分,因此通過生動的音樂內容作為載體,在學生已有的感性認知和理解基礎上展開教學。讓學生通過實踐和多樣化的興趣活動,逐步掌握音樂的基礎知識。

二、學情分析:

經過兩年的系統學習與訓練,學生們在各方面素質上都有明顯的提高,對音樂的認知和理解逐漸深入,形成了濃厚的音樂興趣,面對豐富多彩的音樂世界展現出無限的想象力。他們已經掌握了一定的音樂基礎知識與技能,具備了一定的音樂感受與鑒賞能力。

40%的學生在音樂素養方面表現優秀,而10%的學生則相對較弱。值得注意的是,女孩對音樂的熱愛通常強于男孩。在教學當中,我將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則,不歧視任何學生,讓他們循序漸進地體驗音樂的魅力,從而增強自信心,培養興趣,促進學生的積極發展。同時對有特長的學生給予重點培養,努力幫助后進生轉變,爭取實現全面提升,促進學生整體音樂素質的提高。教師需付出更多耐心和細心,從小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審美力與創作力,切實提升他們的創造實踐能力,鼓勵自主學習和主動發展。

三、教學目標:

1、通過歌曲學習與各類音樂活動,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培養他們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

2、通過音樂欣賞與演唱教學,引導學生珍惜幸福的生活,增強實踐能力,培養他們對音樂的興趣,樹立終身學習的愿望,提升音樂鑒賞能力,陶冶高尚的情操,同時在歡樂的歌聲中進行音樂創編。

3、通過欣賞各種樂器演奏,幫助學生認識不同的樂器,激發他們對祖國民歌民樂的熱愛,培育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精神,增強藝術尊重和多元化理解,使他們在音樂學習的興趣、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得到全面發展。

四、教學措施:

根據教材特點和教學目標要求,本學期的音樂教學將借鑒傳統教學模式的基礎上進行創新,重點關注多媒體應用、學生創新能力及動手動腦能力的培養,主要措施如下:

1、定期向學生介紹音樂家的故事,培養他們對中國音樂的熱愛和珍惜幸福生活的精神。

2、充分發揮集體的力量,采納多方智慧,設計最佳的教學方法,課堂中創意思維運用教案,提高課堂效率。根據學校及學生實際情況,科學合理安排教材內容。

3、深入學習課程標準,全面實現教學方法的轉變,并認真撰寫教學心得,積極鉆研教材,備好每節課的教案。按計劃進行課堂教學,認真準備,多聽課,每個學期保證聽課不少于30節,取他人之長補己之短,課前準備好相關教具。

三年級音樂教學計劃 篇21

一、指導思想:

本學期的音樂教學將繼續以新課程標準為指導,強調創新和開放的學習態度,重視學生的主動參與,同時致力于培養學生嚴謹、踏實的良好習慣,從而實現三年級學生應掌握的音楽知識、技能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綜合目標。

二、基本情況:

本班三年級共有學生45人。大多數學生對音樂充滿熱情,樂于參與集體活動,積極向上,勤奮好學,能夠互相鼓勵和探討,并且在課堂上能夠勇于發言,認真聽講,遵守課堂紀律,能夠及時糾正自己的錯誤,展現出良好的學習態度。

三、教材分析:

三年級《音樂》教材的教育主題是:音樂伴我成長。在這一主題下,教材圍繞學生的年齡特點,設計了四個單元主題:1、感受音樂的美;2、與音樂互動;3、音樂與生活;4、創造屬于自己的旋律。

四、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和體驗音樂,培養對音樂的興趣和愛好,樹立良好的審美觀。

2、通過多樣化的音樂活動,幫助學生能夠清晰表達自己的音樂感受,傾聽他人的意見,促進彼此之間的交流與合作。

3、鼓勵學生在音樂活動中探索和創造,學習對音樂作品進行初步分析和欣賞。

4、培養學生對不同音樂文化的理解,了解音樂的多樣性和對人類情感的表達。

5、使學生意識到音樂在社會生活中的重要性,懂得音樂不僅是藝術表達,也是溝通與交流的工具。

五、教學重點:

幫助學生理解不同音樂風格的基本特征,能夠對簡單的音樂作品進行欣賞和分析。

六、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在不同文化背景下體驗和理解音樂的多樣性,理解音樂與社會、情感之間的關系。

七、方法措施:

1、全面把握課程目標,通過生動有趣的音樂活動幫助學生培養良好的音樂素養,掌握基本的音樂技能。

2、重視多種教學形式的靈活運用,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鼓勵學生自主學習,促進他們的創造性發展。

3、實施多元化的評價方法,注重對學生在音樂活動中的表現、嘗試和創新過程的評價,而不僅僅是結果。

4、開發和利用豐富的教學資源,將課堂教學與學生的生活緊密結合,關注音樂在社會中的實際意義。

5、拓展學習空間,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社會音樂活動,體驗真實的音樂生活,從中獲得啟發和成長。

6、重視教學反思,及時總結課堂教學中的經驗與不足,與學生共同提升。

八、課時安排:

周次

課名

課時

1

1、音樂的世界

1

2

2、與音樂對話

1

3

3、音樂與情感

1

4、5

4、我的音樂故事

2

6

5、我的音樂朋友

1

7、8

6、舞動的音符

2

9

7、音樂的力量

1

10

8、共同歌唱

1

11

9、音樂的探險

1

12、13

10、創意音樂會

2

14

11、音樂和我

1

15

12、音樂的變化

1

16、17

復習與總結

2、個人教研安排:

九月份:

1、研讀新課程標準,制定詳細的教學計劃。

2、參與學校組織的聽評課活動,提升教學水平。

十月份:

1、學習新的教學模式和方法,探索有效的課堂策略。

2、參加教研組的音樂教研活動,交流經驗。

十一月份:

1、參與期中考試,認真進行教學質量分析。

2、學習說課和評課的技巧。

3、聽取示范課,汲取他人經驗。

十二月份:

1、做好常規教學,迎接學校的檢查。

2、深入研究教材,準備每一節課。

3、積極參與各類教研活動。

元月份:

1、制定復習計劃,備戰期末考試。

2、參與學校組織的復習課堂。

3、撰寫工作反思提升。

《三年級音樂課程教學方案21篇》.doc
將本文下載保存,方便收藏和打印
導出文檔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东乡| 白朗县| 古交市| 温宿县| 丰镇市| 道孚县| 崇礼县| 雷波县| 武清区| 通化县| 苍南县| 乌什县| 来宾市| 梅州市| 河津市| 遂宁市| 五常市| 平远县| 拉孜县| 南阳市| 阳泉市| 青田县| 伊川县| 南岸区| 许昌市| 达孜县| 平乐县| 习水县| 个旧市| 太康县| 郴州市| 潮安县| 永清县| 沧州市| 通许县| 平昌县| 武平县| 威信县| 石台县| 济南市| 临洮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