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語文教學安排計劃(精選2篇)
三年級語文學科教學計劃的制定,旨在為學生打下扎實的語言基礎,培養他們的閱讀理解能力和表達技巧。通過精心設計的課程內容,教師不僅可以引導學生探索豐富的文學作品,還能幫助他們在實際生活中靈活運用所學知識。這一教學計劃的實施,將為學生的成長與發展開辟出更廣闊的空間,推動他們在語言藝術的道路上不斷前行。
三年級上冊語文學科教學計劃 第1篇
一、指導思想
以《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字課程標準》的新理念為指導,努力體現現代化的教學觀和教材觀,推動互動式教學與創造性教學的實踐。我們將通過情境教學模式,營造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們旨在培養探究式學習的觀念,注重趣味性、情感性、活動性、自主性、生活性和開放性,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共設有32篇課文,其中包括24篇精讀和8篇略讀。每個單元由導語、課例、語文園地三部分組成,繼續以專題為導向,設計了8個專題,依次為:豐富多彩的生活、名人傳記、秋天的心情、細致觀察、中華文化的燦爛、祖國的壯麗山河、科學思維的方法、傳遞我們的愛。每個專題都內容豐富,緊密結合兒童的生活實際,展現時代特征并蘊含教育價值。
教材的特點:
(一)采用專題組織單元,增強教材的整體性。
(二)結合專題設計“綜合性學習”,落實課程標準倡導的教學理念及目標。
(三)更新課文內容,合理分配精讀和略讀的比例。
(四)優化課文和課后練習的編排,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
(五)改進“語文園地”的形式,豐富其內容。
學習目標:
1、幫助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受生活的多姿多彩,激發對生活的熱愛,了解祖國的壯麗山河和豐富物產,從而培養熱愛祖國、熱愛自然的情感;通過學習傳統文化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學習革命先輩與科學家的優秀品質,接受助人為樂的道德教育,培養善于觀察與思考的能力。
2、認字量要求達到200個,書寫300個字,累計識別2000個字,能寫300個字。
3、學習使用字典和詞典,具備初步的獨立識字能力,練習使用鋼筆書寫正楷字,進行毛筆描紅。
4、用普通話流利并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5、繼續訓練默讀,學習提出課文理解中的問題。
6、學習聯系上下文,通過字典、詞典及生活經驗理解詞句的意思,初步體會關鍵字句在表達情感中的作用。
7、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感受課文傳達的情感。
8、學習略讀課文,概括其大意。
9、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詞句和精彩段落,背誦10篇優秀詩文,練習復述課文。
10、培養閱讀看報的習慣,收藏書籍與同學交流,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10萬字。
11、開始練習習作,自由表達見聞與感受。
12、講述故事時注重具體生動,用語言打動他人;講述見聞時做到清晰明確,表達個人感受與思想。
13、結合文學學習,觀察自然與社會,書面與口頭表達相結合,表達觀察所得。
三、學情分析
本班共有41名學生。根據上學期的任課教師反饋,多數學生學習積極,但由于年齡小,部分學生調皮,但作業基本完成。通過幾天的觀察,發現個別學生的識字能力停留在一年級水平,書寫能力較弱。大部分學生分析能力不足,學習習慣尚未養成。
三年級是基礎教育的關鍵一年,在鋼筆字書寫和作文寫作等方面都面臨新的要求。本學期將著重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及聽說讀寫能力,以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
四、教學策略
通過多種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主動參與教學活動,調動積極性,培養創造性思維及個性,成為學習的主人。
五、教學措施
(一)精讀課文的教學
1、繼續重視字的教學。識字是三年級閱讀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需在具體語境中進行識字,鼓勵學生運用查字典的能力。熟練運用學習工具,注重培養良好的寫字習慣,鋼筆字追求正確、端正、整潔,毛筆字強調執筆、運筆的規范。
2、加強詞句訓練。詞句訓練是小學階段的教學重點,需引導學生結合語境與生活實際理解詞句,鼓勵學生摘抄好詞佳句,增強語言積累。
3、語文園地的教學。引導學生自主學習,鼓勵獨立思考與提問,培養學生的綜合運用能力,通過多種形式激勵學生語言積累。
4、增強朗讀與默讀訓練。朗讀是基礎技巧,課堂要保證有良好的讀書氛圍,注重讀通、讀熟與讀出感情,默讀則強調一邊閱讀一邊思考。
(二)略讀課文的教學
略讀課文通常故事性強,適合學生閱讀和理解,應指導學生將精讀課文中的閱讀方法應用于實踐。教學時,教師應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圍繞重點與難點引導思考與討論,避免將略讀課文當作精讀課文授課。
(三)口語交際的教學
明確教學目標,培養學生的交際能力,創設交際情境,鼓勵學生大膽表達觀點,促進全班參與與共同評價,為寫作打下基礎。
(四)習作教學
重視激發習作興趣,鼓勵學生樂于表達,加強習作與閱讀、口語交際及綜合學習的聯系,為學生提供更多的表達機會,積極鼓勵與表揚。
(五)實踐活動
語文實踐活動應體現學生的自主性,激發探究興趣,培養合作精神,提升語文綜合素養。教師需根據實際情況創造豐富的語文實踐活動,挖掘和利用各種教育資源。
三年級上冊語文學科教學計劃 第2篇
一、課程標準對三年級上冊教材的要求:
1、識字和寫字
①培養學生對漢字的濃厚興趣,通過漢語拼音進行識字,學習標準普通話,逐步養成自主識字的習慣,學習掌握300個生字,能夠認讀100個生字。
②能熟練使用字典和詞典,具備一定的獨立識字能力。
③掌握硬筆書寫規范,能夠書寫正楷字,要求字跡端正、整潔,不斷提升書寫水平。
2、閱讀
①加強朗讀訓練,要求用標準普通話流利且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背誦指定的內容。
②初步學會默讀,對于課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問。
③能結合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意思,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所表達的情感,并能借助字典、詞典理解生詞的意義,課上學習的詞匯大部分能夠在口頭和書面表達中運用。
④在教師的指導下,積極思考,多讀多想,初步掌握課文內容,理解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⑤通過理解句子的過程中,掌握句號與逗號的不同用法,了解冒號、引號、問號和感嘆號的一般用法。
⑥學習略讀,能夠大致把握文章主要意思。
⑦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詞句,鼓勵學生摘錄好詞佳句,增強語言積累。
⑧誦讀優秀詩文,在誦讀中感受情感,理解內容。
⑨培養閱讀書籍和報刊的習慣,收藏并與同學分享書籍資料。
3、習作
①觀察周圍事物,樂于用文字表達,增強寫作自信心。
②能自由書寫所見所聞、感受和想象,特別是對自己感興趣或印象深刻的內容。
③愿意將自己的習作展示給他人,分享寫作的樂趣。
④在習作中嘗試使用平時積累的語言素材,特別是新穎的詞句。
⑤根據寫作需要,正確使用冒號和引號。
4、口語交際
①能夠用普通話交談,認真傾聽對話內容,并就不理解的問題請教他人,能夠就不同意見展開討論。
②能生動地講述故事,分享幽默,努力通過語言打動他人,表達個人的感受和想法。
③能夠接待客人,動腦筋解決問題等。
5、綜合性學習
①能提出學習和生活中的問題,并有目的地搜集資料和進行討論。
②結合語文學習,觀察自然與社會,能用書面與口頭的方式表達觀察到的情況。
③在教師的指導下,組織有趣的語文活動,如“舉辦故事會”、“動手制作小禮物并寫上祝福語”等,在活動中學習語文,培養合作意識。
④在家庭和學校生活中,嘗試運用所學語文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做一個積極的學習者。
二、學情分析:
本班共有學生人,其中男生人,女生人。經過一年的學習,學生們對語文學科有了初步的認識。大部分孩子能主動學習,掌握了一定的識字技巧,形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但也有少數學生在學習態度上有待加強。新學期將繼續加強管理,開展各種學習互助和小組評比活動,以改善學習態度,提升學習成績,進而促進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的養成。
三、教學目標:
1、掌握300個生字,能準確讀音,認清字形,理解字詞在語言環境中的意思,并能夠正確書寫;認讀100個生字,重點在于讀準字音,無需抄寫和默寫。
2、具備獨立閱讀適合的讀物的能力,了解主要內容,逐步培養課前預習、課后復習以及課外閱讀的習慣,課外閱讀量不少于8萬字。
3、培養觀察思考和樂于動筆的習慣,能夠根據觀察寫出具體內容,嘗試寫出想象的事物,自由表達自己的見聞和感受,確保內容具體、情感真實,句子完整通順,學會使用常用標點符號。學習寫日記。
4、用普通話清楚表達觀點,做到語句完整、通順,有禮貌地與人交流,逐步提高口語交際能力,自信主動進行日常交流。
四、教材分析:
1、本冊教材依照課程標準的要求,體現如下思想:
(1)全面準確地反映語文課程標準的教學目標,致力于構建開放而富有活力的教材體系,著重開發學生的創造潛力與創新精神。
(2)遵循語言學習的特點,引導學生通過實際的聽說讀寫實踐來學習和運用語言,倡導自主、合作與探究的學習方式,全面提升語文素養,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
(3)新理念的體現,教材不僅是教師的教本,也是學生的學習工具,旨在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究,助力全面發展,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奠定基礎。
2、教材內容分析:
1)人教版新課標語文三年級上冊教材圍繞多個主題,整合安排了教學內容:兒童生活的多樣性;名人故事;秋天的美麗;周圍的事物;傳統文化的魅力;祖國的壯麗;各種各種的問題;以及如何關愛他人。
每個主題都富有內涵,為學生知識與能力、習慣與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培養提供了廣闊的平臺。
2)本冊共含32篇課文,安排有8篇略讀課文,例如《小小的火花》、《我能做到》、《秋天的聲音》、《尋找駱駝》等。
3)“語文園地”設有四到五個欄目,新增“網絡資源”欄目,以豐富學習內容。
4)每組課文后安排有8篇選讀材料,供學生課外閱讀,教師可靈活處理。教材最后附帶生字表及詞語表,旨在加強字詞學習。
五、專題活動與競賽安排:
1、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
2、描寫人物特點
3、有序觀察,描述特點
4、嘗試寫觀察日記
5、脈絡清晰,詳略得當
6、發揮想象,有序表達
7、創作動物童話
六、優生與潛能生輔導安排
優生輔導安排:星期三
潛能生輔導安排:星期四
七、提高教學質量的具體措施:
1、引導學生多讀書、多思考,逐漸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
2、指導學生正確使用工具書,鼓勵獨立思考與探索,盡可能自己解決問題。
3、在教學方法上倡導自主、合作與探究的學習方式。
4、緊密結合學生的閱讀與生活實際,通過小練筆加強讀寫的聯系,注意運用多樣的表達方式。
5、利用多媒體教學,使學生的學習體驗更加立體。
6、在口語交際的教學要求上,逐步提高要求,做好循序漸進。
7、對學生的習作指導要系統性強,理論與實踐相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