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藝術課程教學規(guī)劃(實用3篇)
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與自信心顯得尤為重要。通過多樣的藝術活動,學生不僅能夠探索自我表達的方式,還能在與同伴的互動中激發(fā)靈感。這一階段的教學應著重于讓孩子們感受到藝術的樂趣,鼓勵他們敢于嘗試不同的媒介與技法,從而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逐步建立起對藝術的熱愛與理解。
三年級美術教學計劃 第1篇
三年級學生已初步掌握形狀、顏色和質感等美術語言,他們開始學習使用各種工具,體驗不同材料的效果,通過觀察、繪畫和動手制作等方式表達自己的想法,具備了一定的色彩基礎,并對美術活動表現出濃厚的興趣,但在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方面還有待提升。
教學目標任務:
1、欣賞優(yōu)秀的美術作品,并能對自己喜愛的作品進行簡單的評論。
2、通過啟發(fā)性聯想來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養(yǎng)成良好的觀察習慣和觀察能力。
3、學習簡單立體物體的表現手法和色彩表現技巧,進行與生活密切相關的設計與創(chuàng)作。
4、引導學生進一步感受生活和自然的美,激發(fā)他們的美術表現欲和創(chuàng)造欲。
教學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深入體驗生活和自然的美,激發(fā)他們的美術表現和創(chuàng)造的熱情。
教學難點:通過聯想啟發(fā)來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和優(yōu)秀的觀察習慣。
個人教研主題:
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習慣。
完成任務的措施:
1、深入研究教材,全面理解課程標準精神,制定切實可行的教學計劃。
2、做好各項課前準備工作。
3、拓寬教學思路,做到以學生為中心,因材施教,以期獲得最佳的教學效果。
課時安排:
第一周:原色與間色
第二周:繪制汗衫
第三周:粉印版畫生活用品
第四周:廚房家務
第五周:水墨趣味游戲
第六周:青花瓷盤
第七周:我設計的建筑(一、二)
第八周:二方連續(xù)圖案
第九周:有趣的昆蟲(一、二)
第十周:我的動物朋友(一、二)
第十一周:我與動物朋友
第十二周:親密的互動
第十三周:動物面具的制作
第十四周:面部繪畫
第十五周:觀看戲劇
第十六周:引人注目的學校活動
第十七周:可以旋轉的玩具
第十八周:泥板雕刻
第十九周:傳統(tǒng)民間玩具
第二十周:復習與考試
三年級美術教學計劃 第2篇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重點:
1、掌握水粉畫的特性和工具的使用,能夠靈活運用水粉畫技巧表現生活的美和自然的魅力。
2、在課堂教學中(尤其是在畫畫練習中)進一步提升學生的觀察能力、創(chuàng)造力和表現力。
3、開展工藝制作,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立體造型能力、想象力和概括能力。
4、提高學生的藝術欣賞水平,激發(fā)他們的美術興趣。
(二)教材難點:
1、在繪畫過程中要求學生勇于想象,運用色彩要大膽和真實,造型要生動自然。
2、在紙工制作中促進學生的動手能力及協(xié)調性,在泥塑創(chuàng)作中培養(yǎng)其空間想象力。
3、通過繪畫和工藝教學,促進學生觀察力、創(chuàng)造力和表現力的提升,同時增強他們的動手能力、立體造型能力和空間想象力。
二、教學目標:
繪畫
1、學習蠟筆和水彩畫的作畫技巧,了解水彩的特性及工具的使用,利用水彩畫形式表現生活和自然中的景象,展現生活與自然之美。
2、掌握各種色彩的運用技巧。
3、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觀察力、創(chuàng)造力和表現力。
工藝
1、開展紙工制作,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
2、進行泥工制作,提升學生的立體造型能力及想象力、概括能力。
欣賞
1、欣賞國內外優(yōu)秀美術作品,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
2、欣賞優(yōu)秀學生的作品,拓寬學生視野,增加美術興趣,提升表現力。
三、教學措施:
1、通過課堂作業(yè)的評估,結合繪畫技能與工藝制作,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技能表現。
2、向學生展示優(yōu)秀美術作品,以拓寬視野,并在日常教學中滲透各種技法和美術知識,提升學生作品的表現能力。
3、本學期要求學生在繪畫創(chuàng)作時直接上色,不再使用草圖,以提高創(chuàng)作速度,培養(yǎng)學生大膽創(chuàng)作的信心和決心。
4、加強對學生美術基礎知識和技能的系統(tǒng)滲透,鼓勵優(yōu)秀學生帶動其他同學。
5、在構圖時要求畫面飽滿、生動有趣,充分展現畫作的活力和魅力。
6、課堂教學中要體現理想的教學模式,積極參與課程改革,通過不斷研究和學習,提高對教育改革精神的理解,并樹立符合教育改革精神的美術觀、學生觀、教學觀和評價觀等;在美術教學中要全面反思自己的教學實踐,審視自己的教學行為。
三年級美術教學計劃 第3篇
本學期我負責三年級的美術教學。為了更好地適應學生的特點,制定以下教學計劃:
一、學情分析
三年級的學生已經對形狀、顏色和紋理等美術語言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夠使用多種工具并嘗試不同材料的效果。通過觀察、繪畫和動手制作,他們能夠表現出自己的觀察與感受,對美術充滿興趣,但在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性方面仍有待提升。
二、教材分析
本教材的編寫強調了學生的審美體驗和視覺感知,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與“貼近生活、服務學生、學以致用”的理念相結合,選擇了適合三年級學生心理和生理特點的課題設計。全書共包含20課,分為5個隱性單元,內容涵蓋造型表現、設計應用、欣賞評述、綜合探索四個學習領域,其中造型表現和設計應用的比例較大,而欣賞評述則較多地融入到每節(jié)課中。教材在教學方法上倡導變革,旨在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教學質量,具體措施如下:
1、明確學習目標。
2、通過問題引導學習。
3、利用提示進行指導。
4、重視感受與實踐。
5、鼓勵自評與互評。
6、提供分層次的學習建議。
三、教學目標
1、幫助學生初步認識形狀、顏色與紋理等美術語言,學習使用各種工具,體驗不同材料的效果,通過觀察、繪畫和制作等方式表達他們的經歷和感受,從而激發(fā)他們的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欲望。
2、學習對比與和諧、對稱與平衡等組合原理,了解一些簡單的創(chuàng)意和手工制作方法,進行基本的設計與裝飾,感受設計制作與其他美術活動的不同之處。
3、觀賞自然和各種美術作品,培養(yǎng)對美的欣賞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