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教育的教學安排(實用2篇)
教育者的使命不僅僅是傳授知識,更在于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與創造力。一個精心設計的教學計劃能夠為孩子們鋪設探索的道路,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方法與活動,幫助他們在知識的海洋中自信地揚帆起航。有效的教學計劃則是對學生多元發展的深刻理解與實踐,將每一位學生的獨特性融入到教學過程中,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促進他們全面成長。
小學教學的計劃 第1篇
一、指導思想
1、深入學習相關理論,認真落實國家教育政策,更新教學觀念,推進教育改革,全面實施素質教育,致力于培養優秀人才。
2、加強政治和業務學習,虛心借鑒外地的先進經驗,不斷提高自身的業務能力,勇于實踐,強化學習方法的指導,以期提升課堂教學質量。
二、教學目的
提升學生的認知水平,拓展知識面,掌握常用的文字以及基本的聽、說、讀、寫技能,使學生具備一定的語言能力。在知識學習的進行相應的思想政治教育,促進學生智力的發育,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三、教學目標
一識字、寫字教學
本學期要求學生認讀210個字,書寫300個字。教師應鼓勵學生通過自主的方式擴大識字量,促進學生之間交流識字的方法與經驗,啟發他人與合作,共同分享識字的樂趣。
同時要持續加強寫字的指導。在課堂教學中重視識字與寫字的結合,并在反復練習中幫助學生提高寫字的技巧,要求學生字跡端正、美觀。
二閱讀教學
1、精讀課文教學。精讀課文是教材的核心,是進行語文學習的主要依據。在教學過程中應注意以下幾點。
(1)加強詞句練習。詞句練習應貫穿于各年級的語文教學過程中,主要任務是理解和積累。引導學生運用查字典、聯系上下文等方法準確理解詞語,并通過聯系實際理解較深的句子。
引導學生抓住課文中的重點詞句進行理解,逐漸學會并熟練把握文章的重點詞句,從而理解課文。在此基礎上通過背誦、摘抄等方式積累優美詞語與精彩段落,培養對美好語言的敏感度,養成積累詞句的好習慣。
(2)重視朗讀的指導與練習。正確、流利且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是閱讀教學的重要任務。要把讀書的時間交還給學生,信任學生能讀懂課文,讓他們在自主閱讀中學習。
引導學生將自己代入課文角色,通過感受、體驗與思考進行朗讀。朗讀形式要多樣,指導與練習應有層次,善用指導朗讀與有感情朗讀的方法,培養語言的敏感性,增強情感和美的感受。
(3)逐步培養學生的默讀能力。
要繼續加強默讀指導,要求學生不指讀、不動嘴唇、不出聲。默讀速度快,更有助于思考,培養學生默讀與思考的習慣,鼓勵他們在閱讀時做筆記、標記重點與提出疑問。閱讀后要分享感受,發起質疑與討論,增強評價的深度。
(4)精讀課文教學應在教師的指導下,讓學生自主閱讀與理解。要尊重學生在學習內容、伙伴、方式上的自主選擇,依據學生需求制定教學策略,精心設計教學活動,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與積極性,使他們在自主學習中理解課文,并逐步提高理解能力。
2、略讀課文教學。
略讀課文的教學應關注以下兩點:
第一,從內容上看,理解要求低于精讀,主要是“抓住文章大意”,只需把握關鍵點與難點,詞句理解不作為重點。第二,從方法上講,教師應放手讓學生運用精讀時獲得的知識與技巧,自行完成學習任務。
略讀課程的基本步驟為:
學生通讀課文,進行發散思維;結合課后提示問題獨立思考,分享閱讀感受;圍繞學生感興趣的重點問題引導討論與交流;通過多元方式評價學習的過程與效果,略讀教學不應隨意提高或降低要求。
三口語交際教學
⒈明確教學目標,培養口語交際能力。教師首先需明確本冊教材關于口語交際的練習要求,圍繞特定話題引導學生進行交流與討論。
⒉口語交際是雙向互動過程,教學活動需在具體交際情境中進行。情境設置要符合中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并具有層次性,不應在同一水平上反復循環,層次可體現在表達豐富性、思維廣度等方面。
⒊引導學生自主評價。對口語交際的評價能顯著提高其質量。
四習作教學
⒈重視習作興趣的培養,使學生樂于表達。中年級習作不拘泥于文體與篇幅,重在自由表達。應鼓勵學生將想說的、想寫的大膽表達,消除對習作的恐懼。
⒉加強習作與閱讀、口語交際及綜合性學習的結合,鼓勵學生運用在閱讀中積累的語言材料與表達方式,豐富自己的表達。應注意發揮課文對習作的指導作用。
本冊習作主要是寫學生看到、聽到或想到的內容。在指導過程中要培養真誠表達的習慣,避免隨意杜撰或說空話。作文評價應引導學生關注生活、熱愛生活、關心他人及珍惜生命,培養健康的審美情趣與社會責任感。
五語文百花園教學
“語文百花園”中的“語海暢游”、“積少成多”、“閱讀平臺”及“語文大課堂”的教學應關注:
在“語海暢游”的字詞句教學中,引導學生發現知識規律,掌握學習方法,以自主學習為主,交流心得為重。突出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自主開展活動,將知識轉化為能力。
本冊教材需完成以下教學任務:
1、識字與寫字
(1)掌握字典、詞典的使用,具備初步的獨立識字能力。
(2)識別211個生字,書寫299個生字。
(3)繼續練習書寫規范、整潔的正楷字。
2、閱讀
(1)用普通話流利、感情豐富地朗讀課文,能背誦要求的內容。
(2)深入學習默讀,能就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問。
(3)結合上下文與生活積累理解詞句,體會關鍵詞句的表達作用。
(4)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語言,背誦優秀詩文10篇(段),練習復述課文。
(5)繼續學習略讀課文,掌握文章大意。
(6)初步理解文章內容,體會表達的思想感情。
(7)培養閱讀習慣,交流圖書資料,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10萬字。
3、習作
(1)注重觀察、展開想象,樂于書面表達,愿意與他人分享習作。
(2)學習寫感謝信。
(3)合理使用收集的資料進行習作。
(4)按照順序安排文章內容,具體寫出深刻印象的部分。
4、口語交際
(1)能用普通話交談,繼續培養說普通話的習慣。
(2)能夠生動講述故事,努力用語言感染他人,表達清楚自己的感受與想法。
(3)認真傾聽并向他人請教不理解的地方,進行意見交流與討論。
5、綜合性學習
(1)結合語文學習觀察自然與社會,書面與口頭表達所觀察到的內容。
(2)在家庭與學校生活中,嘗試運用語文知識與能力解決問題。
小學教學的計劃 第2篇
一、指導思想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三年級上冊》依據《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遵循語言學習的規律,結合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發展特點,旨在打造一個開放且活潑的語文教材體系,倡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的方式,以全面提升學生的語文能力,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與實踐能力,助力每位學生的全面發展,為他們的終身學習、生活和工作打下語文基礎。
二、學情分析
三(1)班現有學生48人,其中男生25人,女生23人。由于家庭背景、教育水平和經濟條件的不同,學生的學習成績差異較大。學習優秀的學生表現較為突出,而學困生的比例也相對較高。不過,經過一年的學習,班級整體上養成了較好的學習習慣。大多數學生對語文學習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并在上一學年中,通過閱讀課外書籍,擴大了自己的識字量,豐富了知識儲備,為本學期的學習提供了有力支持。然而,仍有一部分同學對學習語文的態度不夠端正,閱讀興趣不高,字詞認知不足。這些同學將是我本學期重點關注與幫助的對象。我對本學期的語文教學充滿信心,相信在師生的共同努力下,班級將會取得優異的成績。
三、教材分析
本冊教科書構建了一個生動的、充滿活力的教材框架,倡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聚焦于全面提升學生的語文能力,培養創新思維及實踐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教材按照專題組織單元,共設計了八個專題,主題分別為:奇妙的季節;關愛與分享;熱愛祖國、熱愛家鄉;思考與創造;神秘的大自然;培養優良品質;理性看待問題,善于思考;走向科技新領域。每個專題的內容都相當豐富,為學生的知識能力、方法習慣及情感態度等多方面的培養提供了廣闊的平臺。教材內容切合兒童生活,貼近時代特征,蘊含教育價值。
每組教材包含導語、四篇課文和一個“語文園地”,這些部分相輔相成,構成一個有機整體。本冊課文與上冊一致,不再全篇注音,音調變化的多音字隨文注音,并用方括號標明。生字在當頁文稿下列出,加注拼音并配有生動的插圖,以引起學生的關注;需要特別指出的是,生字一律注本音,并結合文中的具體語境,注意讀音的輕聲或變調。
本冊共設32篇課文。為與中年級銜接,安排了4篇略讀課文,分別是:《米米和她的小狗》《環保雨衣》《玩具商店的孩子》《小麗的夢想》。略讀課文僅安排了兩項課后練習;有識字任務,無寫字要求?!罢Z文園地”包含四到五個欄目,在上冊的基礎上新增了“寬帶網”?!拔业陌l現”——鼓勵學生探索新知,引導他們了解漢字構字特點、詞語關聯、表達方式及標點運用等知識?!叭辗e月累”——引導學生在鞏固已學字詞的同時學習新字、新詞,感受詞語搭配的習慣,并進行語文基礎知識的綜合練習。值得一提的是,本冊的“日積月累”中新增了富有中華文化特色的成語、對聯、節氣歌及古詩詞等內容,幫助學生在復習的過程中積累好詞佳句和優秀段落。
“口語交際”——內容與本組專題相關,通過雙向互動,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為了初步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自本冊教科書開始,在“口語交際”中增加了“寫一寫”部分,引導學生在口語表達的基礎上進行寫作訓練?!罢故九_”——為學生提供展示課內外學習成果的平臺。“寬帶網”——與本組主題息息相關,引導學生將課堂學習向課外延伸,獲取相關資料。
在八組課文后,安排了六篇選讀課文,供學生課外閱讀,教師可以靈活安排。教材最后附有兩個生字表。生字表(一)為全冊要求認識的字,共400個;生字表(二)為全冊要求會寫的字,共300個,要求認識和會寫的字在每課后練習中標注。除了隨課文識字外,“語文園地”中也安排了少量要求認識的字,學生可以利用已學字詞的知識來識別生字,也可以結合生活經驗,通過列舉同類事物來認字。
四、教學目標
1、繼續復習、鞏固漢語拼音,借助漢語拼音進行識字和正音。
2、認識400個字,會寫300個字。要求認識的字能準確讀出音,結合詞句理解意思,特別強調的是,要求認識的字不需細致的字形分析,也不要求書寫。要求會寫的字要能讀準字音,正確認清字形,理解意思,并進行書寫練習,在口頭和書面表達中靈活運用,培養學生的自主識字意識,增強在生活中識字的能力。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書寫規范、整潔,體會漢字的形態美。
3、繼續使用音序查字法和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培養學生獨立識字的技能。
4、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他們對閱讀的熱愛。學習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背誦指定及喜歡的課文片段。在教師指導下學習默讀,做到不出聲、不指讀。
5、能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理解課文中詞句的含義,在閱讀中主動積累新詞。
6、能夠閱讀簡單的課外讀物,樂于與他人分享自己的閱讀感受和想法,培養愛護書籍的習慣。
7、學習使用標點符號,包括句號、問號和感嘆號,體會不同語氣所表達的情感。
8、積累自己喜歡的成語、對聯、古詩詞和格言警句。
9、逐步養成講普通話的習慣,增強與人交流的自信心,認真傾聽他人講話,理解主要內容,主動與他人交談,講述簡短的故事和經歷,言談間自然大方、有禮貌,提升表達自信心,對于自己感興趣的話題能積極發表意見。
10、對寫作產生興趣,能將觀察和思考記錄下來。寫作中運用在閱讀和生活中學到的詞語,學習根據表達需要合理使用逗號、句號、問號和感嘆號,掌握寫日記的技巧。
11、對周圍事物保持好奇心,樂于觀察自然,積極參與學校和社區活動,并能夠表達自己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