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學后教學安排方案(精選2篇)
復學后教學工作計劃包括詳細安排開課及返校時間、畢業生離校時間、軍訓推遲至期末的安排。教學活動將重點銜接線上與線下教學,返校周不教授新內容,主要進行前期線上教學效果評估。小班授課和線上線下結合將是新學期的主要形式,確保安全和防疫措施到位。實踐類課程要求強化實習反饋,課堂防護措施落實,確保師生健康。補考和重修安排將主要采用線上形式,期末考試安排需提前備案。整體目標是保障師生安全的基礎上,推動全面發展,提高教學質量,尤其關注畢業班的復習備考工作。
復學后教學工作計劃 第1篇
一、復學計劃安排
(一)本學期開課及返校時間安排
本學期的線上教學將于3月2日正式開始(原定開學日期為2月24日),畢業生的返校報到時間安排在5月11日至5月12日,其他年級的返校報到時間則為5月17日至20日。
(二)畢業生離校時間安排
畢業生的離校辦理時間為6月29日至7月3日,7月1日為學位和學歷資格上傳的截止日期。
(三)學生軍訓時間安排
原定于本學期初進行的20xx級學生軍訓計劃,將原則上推遲至期末的最后兩周進行,具體安排尚待上級的批準。
二、復學后教學工作計劃
(一)開展教研活動
為確保線上教學與復學后教學的有效銜接,各學院需以教研室為單位,于5月18日前開展主題為“線上線下教學有效銜接”的教研活動,結合各專業和課程在前期線上教學中的實際情況,探討線上與線下教學之間有效銜接的策略和措施。
(二)學生返校后教學安排
1、在學生返校周,原則上各門課程將不教授新的教學內容,任課教師應與授課班級加強聯系,明確返校周的具體安排,主要通過針對性考試、線上評測、問卷反饋和試卷分析等多種形式,評估前期線上教學的效果并進行答疑。
2、在學生返校前的教學活動將以線上形式進行,返校后的教學活動則以線下為主。依據上級文件及疫情防控要求,開學后需嚴格控制班級人數,教學將以小班形式進行,超60人的綜合素質選修課依然采用線上授課,逐步恢復合班教學需確保單人單桌和安全距離,持續時間將依據上級文件及疫情防控要求而定。
3、在返校后的兩周內,小班教學可根據學生的學習效果和進度進行合理分組、輪換教學,以控制上課人數,通過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逐步縮小學生之間的學習進度差異。
4、針對返校周及前期未完成的教學任務,任課教師需與授課班級協商,確定補課時間,并將課程調整情況記錄在授課計劃中。
5、任課教師應落實“一課一策”的原則,確保各項教學任務的順利完成,撰寫已開展課程的線上教學總結報告,制定剩余課程的授課計劃,并在5月22日前提交各門課程的線上教學總結報告、試卷分析表、授課計劃以及線上教學痕跡資料等至學院進行審核備案,學院需審核教學任務的完成情況,并將本學期課程的教學任務完成情況表上報教務處。
(三)實踐類課程安排
1、頂崗實習
已在崗進行頂崗實習的學生應繼續通過“工學云”等平臺,強化個人實習情況的反饋;尚未到崗的學生,需逐步恢復正常的實習教學安排,主動聯系實習單位完成頂崗實習;專升本的學生可通過參與校內志愿者活動、勤工助學、學習痕跡及成果反饋、“工學云”日志等多種形式,向實習指導教師反饋學習和生活情況。
實習指導教師需對頂崗實習學生進行分類指導,落實疫情防控常態化要求,責任到人,做好“工學云”平臺的管理,結合學生的實習情況、居家學習的任務完成情況、實習日志的提交和考勤情況、專升本的學習成果等,綜合評定學生的頂崗實習成績,并于6月19日前完成成績的錄入工作。
2、校內實訓課程
要有效銜接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實訓課程的進程安排需視前期教學任務的完成情況而定,若前期教學目標已達成,便可進入下一階段的教學。
各實訓室應充分做好各項教學準備,保障場所的消毒工作,確保儀器設備完好,備齊易耗品,以迎接集中開展的實訓教學,同時認真履行各項安全保障工作。
實訓教學開始前,指導教師應根據實訓項目內容及設備情況合理分組,教學過程中保持安全距離,避免人員聚集。
金工實習等全校性的實訓課程應合理補充前期教學中缺失的實踐環節,在確保安全前提下合理安排課余時間進行分期分批的實訓教學內容補充。
(四)補考及重修安排
1、補考安排
本學期的所有補考建議采用線上形式進行,補考教師可自行選擇在超星或職教云平臺進行,若有特殊困難的教師可選擇電子試卷或郵寄紙質試卷等多種考核方式,具體考核形式可多樣化,但標準不能降低,具體安排由課程所屬學院研究確定,實踐類課程將不安排補考,而是以重修方式進行,補考通知將另行下發。
2、重修安排
對于畢業生課程的重修,各學院需依據教務處下發的畢業資格預審未達標學生名單,及時提醒學生提交重修申請,重修課程主要采取線上實施,專業課的重修由學院下發通知,公共課的重修則需學院與教務處商議確認,重修通知將另行發布。
非畢業生課程的重修,已開展的繼續進行,未開展的本學期將暫時不進行,延后實施。
3、體質健康測試補測
體質健康測試的補測應在5月30日前完成并登記成績,具體安排由通識與素質教育學院與教務處商量確定,補測通知將另行發布。
(五)體育課安排
體育課將以八段錦、快走、慢跑等鍛煉項目為主,避免人員集中,錯時錯峰上課,確保安全,不提倡籃球、排球和足球等集體項目,以防止大強度運動引發呼吸道不適,師生在室外上課時均需佩戴口罩(不允許佩戴N95口罩)。
(六)二課學分修學安排
二課學分修學的相關要求將依據學校團委的安排另行通知。
(七)期末考試安排
本學期取消考試周,期末考試將由各學院自行安排,需在6月30日前向教務處備案。公共課程的考試安排需由相關學院與教務處共同商議確定。
復學后教學工作計劃 第2篇
一、總體思路
以學生的健康安全為首要原則,全面加強安全意識,確保防疫工作落實到位。在復學準備工作中,校長作為第一責任人,負責統籌安排。各位教師需明確自身職責,班主任、任課教師及門衛必須認真落實各項疫情防控措施。完善衛生管理,不可掉以輕心,要使防疫工作常態化。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制定科學合理的教育教學計劃,確保本學期教學任務的順利完成。
二、工作目標
在確保全校師生健康安全的基礎上,推動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協調發展,培養良好的學習與生活習慣,力爭期中、期末考試各科合格率達到良好以上,畢業班成績保持在全縣前列。
三、工作要點及措施
(一)成立疫情防控領導小組,分層落實責任
學校需建立以校長為組長的疫情防控領導小組,確保副校長、班主任及各任課教師共同參與。要強化安全管理,定期開展校園安全排查,開學前重點檢查校舍、消防、校車、飲食和宿舍安全等,排查隱患,做到萬無一失。開學日要開展“安全第一課”,與各相關部門、教師及家長簽署安全目標責任書,明確各自職責。
校長全面負責疫情防控工作,組織及落實各項任務,建立校園、班級、師生和家長的防控聯系網,及時更新學生健康信息,進一步完善防控預案,包括疫情應急預案、傳染病觀察制度及健康管理制度。加強與當地疾控中心、衛生服務中心和醫療機構的配合,定期報告疫情信息,確保信息暢通。
(二)開展健康教育培訓與摸底排查,確保校園安全
開學前要依據上級要求,開展教職員工的防疫知識培訓,通過微信群、宣傳海報等多種渠道進行疫情防控知識宣傳,提高師生及家長的防控意識和能力。學生需佩戴口罩,盡量避免外出、聚會及公共交通。學校應收集學生家庭信息,并每天記錄學生的體溫及健康狀況,確保無異常者正常返校。對于疫情高發地區的學生,需實施14天的醫學觀察。
根據在校生人數及設施狀況,合理配置防疫物資,確保口罩、消毒液及測溫設備等物資充足,培養學生良好的衛生習慣,營造積極的衛生氛圍。
(三)堅持工作例會制度,確保信息暢通
要定期召開工作例會,匯報各項防控工作進展情況。班主任應定期監測學生體溫,及時報告學校。學校需設專人負責,確保信息按要求每日上報,做到信息透明,責任明確。
(四)制定校園疫情應急預案,確保及時響應
一旦發現校園內疫情,需迅速啟動應急預案,科學處理并按規定上報,嚴禁隱瞞、誤報,確保及時有效應對,防止疫情擴大。
(五)課堂防護措施到位,保障師生安全
課堂是師生聚集的重要場所,確保安全尤為關鍵。教師與學生在課堂上需佩戴口罩,保持適當距離,課桌要盡量分開。課間活動要控制人數,盡量減少大型聚集。班級內應配備洗手設施,保證每位學生在上課前消毒,課間勤洗手,保持環境清潔。
(六)重視教學安排,合理調整進度
因延遲開學,學校要做好學生線上學習情況的了解和設計相應的測試與復習,確保學生跟上學習進度。開學后,嚴格根據教材開展教學,避免以疫情期間的內容替代常規教學,確保教學質量。
(七)加強常規教學管理,提高教學質量
明確常規教學管理細則,修訂完善相關制度,促進教師規范教學行為,提高教學質量。嚴抓備課、作業批改及考評工作,推動教學常規落實到位。
(八)創新教研方式,提升校本教研水平
組織學區片教研活動,整合資源,提高教研活動質量。開展豐富多樣的教研主題活動,確保教師專業發展,提升教育教學質量。
(九)推動書香校園建設
在讀書活動中,注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及革命歷史教育,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通過課外閱讀考級等活動,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擴展閱讀視野,提高寫作能力。
(十)統籌落實畢業班工作,抓好復習備考
加強對畢業班的領導,確保復習工作的各項任務到位,包括教師的備課、檢查及后勤保障等,力求提高畢業班的教學質量。
在新的學期中,我們要積極應對挑戰,聚焦目標,以堅定的信心和扎實的行動,推動學校教育工作不斷向前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