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院校計算機課程教學大綱2篇
中職計算機教學計劃旨在幫助一年級學生掌握計算機應用基礎知識和技能。本課程包括計算機基礎、Windows操作系統、互聯網應用、Word、Excel和PowerPoint等軟件的使用。教學目標是提升學生的計算機操作能力和應用技能,特別是對未接觸過電腦的學生進行針對性指導。計劃采用講授、演示、實踐等多種教學方法,結合課后總結和上機實訓,確保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教材內容豐富,強調基本知識與實際應用,重難點在于基礎不一的學生如何迅速掌握操作技能。教學措施包括明確學習目的,利用多媒體教學增強趣味性,并鼓勵學生多加實踐,從而提升其計算機應用的職業能力。
中職計算機教學計劃 篇1
作為中等職業技術教育的學生,掌握計算機技能是必不可少的。本學期,我負責中職一年級的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為了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特制訂如下教學計劃:
一、課程性質與教學目標
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是中等職業學校的一門重要基礎技能課程。本學期的主要任務是讓學生掌握計算機的基本知識,熟練進行漢字輸入,熟悉Windows操作系統,重點學習Word文字處理軟件的使用,提升文字排版能力;掌握Excel電子表格軟件的基本用法,以及PowerPoint的入門操作和簡單的網絡應用技能。
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的計算機基礎操作能力;
2、滿足基本的打字要求;
3、了解計算機的基本原理和應用技術;
二、教學方法
1、采用講授、演示、實踐和任務驅動法;
2、教學與實踐相結合,及時反饋課堂信息;
3、加強技能操作練習;
4、每節課進行小結,并在結束一章后進行總結和作業布置。
三、教材分析及特點
1、教材內容。本教材《計算機應用基礎》內容豐富,重點章節突出。我將主要教授第一、二、三、四、五及第七章,涵蓋Windows操作系統的基本知識,包括計算機基礎、Windows XP操作、計算機網絡基礎,同時簡單介紹文字輸入方法和信息處理等。
2、教材重點突出。本教材以基本知識、基本操作和實際應用為核心,強調Windows XP的基本操作,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這是本教材的一大特色。
3、充分考慮計算機技術的發展,確保教材的先進性,以便學生所學技能能夠在未來的工作中應用,盡量使用最新版本的軟件進行教學。
4、著重以能力為導向,依據計算機專業的需求,確立學生應具備的能力與知識結構,同時強化實踐操作內容,保證學生掌握必需的專業基礎知識。
四、教學安排及考核方法
本學期計劃安排18周,總計90學時。其中課堂講授35學時,實踐操作55學時。期末考試將以實踐操作為主,占課程的70%,平時作業和上機操作占30%。學生的期末總成績=期末成績+平時成績。
五、教學內容及要求
第一章 計算機基礎知識
教學內容:
1、計算機概述;
2、微型計算機的認識;
3、輸入/輸出設備介紹;
4、計算機軟件及其使用;
5、數制與編碼的基本知識。
教學要求:
1、了解計算機的發展、應用及其特點;
2、掌握數制及其轉換,了解計算機的數據單位與編碼;
3、掌握計算機系統組成及其重要性;
4、初步了解多媒體的基本概念及應用。
第二章 Windows XP 操作系統
教學內容:
1、Windows XP 入門;
2、文件管理;
3、Windows XP 的管理與應用;
4、系統維護與常用工具軟件;
5、中文輸入法的使用。
教學要求:
1、掌握Windows基本操作;
2、熟練進行文件和文件夾的基本操作;
3、了解計算器、記事本等應用軟件的使用;
第三章 因特網(Internet)應用
教學內容:
1、連接Internet;
2、獲取網絡信息;
3、收發電子郵件。
教學要求:
1、掌握常見的因特網接入方式及設備;
2、了解IP地址的表示方法,會配置TCP/IP協議;
3、能配置瀏覽器參數,使用搜索引擎;
4、會申請電子郵箱,并熟練收發郵件。
第四章 文字處理軟件應用
教學內容:
1、Word入門;
2、文檔格式化;
3、頁面設置與打??;
4、制作Word表格;
5、圖文混排操作。
教學要求:
1、掌握Word的基本操作與編輯;
2、熟練創建、編輯和調整表格;
3、能插入圖形及藝術字,進行各種格式設置。
第五章 電子表格處理軟件應用
教學內容:
1、Excel入門;
2、電子表格基本操作;
3、格式化電子表格;
4、計算與數據處理;
5、制作數據圖表;
6、工作表的打印;
教學要求:
1、熟練掌握Excel的基本操作;
2、學習建立與管理工作簿和工作表;
3、能進行簡單的編輯和格式化;
4、利用公式與函數進行基本運算。
第六章 多媒體軟件應用
教學內容:
1、獲取多媒體素材;
2、圖像處理;
3、音頻與視頻處理。
教學要求:
1、掌握多媒體素材獲取的方法;
2、使用軟件對圖像進行加工;
3、熟悉音視頻處理軟件的基本功能與操作。
第七章 演示文稿軟件應用
教學內容:
1、PowerPoint入門;
2、修飾演示文稿;
3、編輯演示文稿對象;
4、播放演示文稿。
教學要求:
1、了解PowerPoint編輯區各部分的功能;
2、掌握背景修飾及對象插入的方法;
3、能在播放過程中進行幻燈片切換。
根據以上教材分析,我將在完成教學大綱要求的基礎上,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加強實踐機會,實現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提升學生的基本技能和實踐操作能力。
中職計算機教學計劃 篇2
本學期我將繼續負責中職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學,為了順利完成本學期的教學任務,制定以下教學計劃:
一、課程目標與任務
《計算機基礎》是中等職業學校學生的一門必修課,也是后續專業課程的重要基礎。開設本課程的目的是讓學生通過學習掌握計算機的基本概念和核心功能,能夠熟練應用于日常工作與生活中。本課程的主要內容包括:
1) 計算機基本原理與知識。
2) Windows操作系統的基礎知識及其基本操作。
3) 互聯網的基本應用,如瀏覽網頁、下載文件、發送接收郵件、在線聊天等。
4) 熟練運用Word文字處理軟件、Excel電子表格及PowerPoint演示文稿等多媒體軟件。
課程的學習任務分為兩大部分:一是理論知識的學習,二是實際操作的掌握。結合學校的整體教學安排,積極參與各種活動,旨在提升學生的計算機知識水平,使他們能夠掌握Windows系統的基礎知識和操作技能,同時培養良好的科學素養,系統掌握計算機硬件、軟件與應用的基本理念和技能,尤其是計算機應用的職業技能。
二、學生情況分析
當前負責的班級學生為新入學的中職生,其中部分學生此前未接觸過電腦,與其他有一定基礎的同學存在較大差距。大多數學生對Windows操作系統有些接觸,但對集成辦公軟件如Word、Excel等的使用尚未學習,導致他們對計算機的了解較為膚淺,往往將計算機視為娛樂和聊天的工具,因此對計算機應用的認知不足,學習方法也不明確。這使得他們在知識銜接上存在困難,學習起來也有一定的挑戰。
三、教材分析
使用的教材是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專為中職學生編寫的《計算機基礎》。
1. 教材特點:該教材具有較強的實用性,內容通俗易懂,圖文并茂,適合中職學生使用。
2. 教材內容:教材共分七章,內容包括:第一章 計算機概述,第二章 Windows操作系統,第三章 互聯網應用,
第四章 Word文字處理,第五章 Excel電子表格,第六章 多媒體軟件應用,第七章 PowerPoint演示文稿。
3. 重難點:重點在于使學生熟悉計算機的基本操作、Windows的操作、互聯網的應用及辦公軟件的使用;難點在于針對基礎不一的學生,特別是從未接觸過計算機的學生,需要在短時間內掌握操作技能,實現理論與實踐的結合。
四、教學措施
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雖然重要,但要系統掌握相關知識,需采取以下措施:
1. 引導學生明確學習信息技術的目的,樹立正確的學習態度。
2. 嚴格要求學生,促使他們充分利用課程的45分鐘時間。
3. 每節課后進行小結,結束每一章節時進行總結并布置相關的上機實訓。
4. 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室的功能,結合PowerPoint等軟件制作學生感興趣的課件,借助多媒體教學軟件進行授課,以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每節課采用演示—操作—提問—解疑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在觀看演示后進行動手操作,在實踐中發現問題,師生共同解決,使學習變得靈活而有效。
五、對學生的學習要求
強調學生以實踐為主,必須加強上機操作。在課堂中認真聽講,理解知識要點,注意教學內容的系統性,掌握操作步驟,上機時認真實踐,完成各項實驗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