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術課程教學規劃方案
為提升學校信息技術教育管理和教學質量,學校依據《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建設》指導綱要及《小學信息技術知識要點》,制定了詳細的教學計劃。計劃涵蓋三年級至六年級的課程內容,包括信息技術基礎知識、Word文檔和Excel電子表格的使用,以及鍵盤指法和計算機操作技能的訓練。學校還設立興趣小組和競賽活動,旨在激發學生對計算機學習的熱情并檢驗學習成果。期末評估將基于自擬標準,對學生的進展進行綜合評估。計劃加強教師培訓,提升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為教學提供支持。學校還將建立相關管理制度,以確保計算機室和多媒體教室的規范使用,推動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整合,提升整體教育水平。
為了推動學校信息技術教育的有效管理,提高信息技術教學的質量,我們將以教育部所制定的《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建設》指導綱要為依托,結合《小學信息技術知識要點》,來開展信息技術的教學活動,規范信息技術課程,加強對學生的評估與反饋,最終提升教育和教學的綜合水平。
二、本學期教學內容安排:
依據我校的計算機軟硬件實際條件,結合《小學信息技術知識要點》,制定如下學年的教學內容安排:
三年級 上學期:信息技術基礎知識(電腦室管理規范、開關機、計算機的功能)、指法練習(了解鍵盤布局并用正確的指法輸入字母、數字、符號)、使用金山打字通進行漢字輸入練習及益智游戲。 下學期:信息技術基礎知識(計算機的發展歷史、特點)及桌面主題設置(墻紙、屏幕保護),畫畫、金山打字通漢字輸入練習與寫字板的漢字排版練習,益智游戲。
四年級 上學期:信息技術基礎知識(電腦的基本組成、計算機病毒特點及防護措施)、Windows操作系統(文件夾創建、刪除、復制、移動、屬性設置等)、鼠標的正確使用(單擊、雙擊、拖動)、文字輸入練習。 下學期:信息技術基礎知識(常見單位及換算)、Word文檔使用(文檔創建、重命名、窗口認識,包括最大化、最小化、關閉、還原、移動、調整窗口大小、排列窗口等)、頁面設置(大小、邊框等)、文字錄入(正確使用光標控制鍵)、文字編輯(字體、字號、字色、風格、下劃線、重點標記等)、益智游戲。
五年級 上學期:信息技術基礎知識(快捷鍵使用)、Word文檔編輯(文字的復制、粘貼、移動、剪切、查找、替換、格式刷)、文本框使用(邊框和底紋)、藝術字、圖像插入(圖像屬性運用、大小、位置、設置合適的環繞方式等)。 下學期:信息技術基礎知識、Word文檔表格使用(插入指定行列的表格、合并和拆分單元格、插入或刪除行列、表格美化、文字美化、表格格式應用、邊框底紋、對齊方式、表格內數據的簡單運算)、簡單幾何圖形繪制及組合運用。
六年級 上學期:信息技術基礎知識、Word文檔應用(輸入文字并進行排版和美化、使用表格錄入班級通訊錄并美化)、Excel電子表格的使用。 下學期:信息技術基礎知識、Excel電子表格的使用、互聯網基本知識(如何在IE瀏覽主頁、如何在互聯網上搜索資料、如何從網上下載資料、申請郵箱及發送和接收電子郵件)。
三、信息技術教育活動:
1、興趣小組 根據學生自愿參與原則,成立興趣小組,安排有興趣的學生在每周的周末進行培訓與實踐,旨在激發學生對計算機的學習興趣,并提升操作技能。初級組(3、4年級)進行計算機繪圖和LOGO的基本操作,中級組(4、5年級)深入學習LOGO的基本運用,高級組(5、6年級)學習PowerPoint的使用和FLASH的入門。
2、競賽活動 本學期計劃在11月舉行全校范圍內分年段的計算機操作競賽,既旨在提高學生對計算機學習的興趣,亦能檢驗學生的學習成果。比賽內容安排如下:
三年級:指法
四、五、六年級:漢字輸入
將組織特長學生參加福建省計算機奧林匹克競賽(LOGO)(10月份初賽、11月份復賽)。
3、期末考評工作 本學期結束時,信息技術任課教師將根據教學內容自擬考評標準,對學生在整個學期的學習情況進行綜合評估,并完成考評表的填寫、反饋及存檔,推動信息技術教學走向規范化,確保每位學生在每學期的學習中都有所進步。
4、NIT考試的后續工作 根據進修校的安排,我校NIT教師培訓工作已完成兩輪,取得了理想的成績(參與考試的教師,中級合格率達80%以上)。目前剩余少數教師及新調入教師,期待這部分教師在日常中多進行自學與交流,力爭在12月前通過NIT中級考試。
5、課件制作指導工作 本學期起,我校將全面啟用校園網。依照學校的要求,計劃在4月下旬安排全體教師進行網頁制作與PowerPoint使用、FLASH的初步運用培訓,旨在使我校教師進一步掌握網站使用技能及基本的課件制作能力,為熟練使用學校辦公電腦奠定堅實基礎。
四、管理制度的制定與落實
1、建立學校計算機室管理制度(詳見制度)。
2、建立學校教師辦公電腦管理制度(詳見制度)。
3、建立學校多媒體教室使用制度(詳見制度)。
以上管理制度將發放到每位教師手中,并組織開展學習與落實活動。
五、信息技術教學研究課題《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