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期教學計劃中存在哪些不足之處
本學期的語文教學計劃圍繞六個主題單元展開,涵蓋長征精神、愛國情懷、家庭親情、江山美麗、人與自然及高新科技。每個單元包含多種文學體裁的文章,結合了寫作和口語交際訓練,旨在提升學生的綜合語言能力。學生在初中階段已積累了一定的語文知識,但在理解能力、語言表達和寫作構思方面仍顯不足,因此教學重點將放在記敘文和說明文的學習上。通過主題閱讀和實踐活動,幫助學生理清文體之間的聯系與區別,增強語文興趣和能力。計劃通過課外閱讀、語文活動、合理的時間利用及語言訓練,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和綜合素養,以達成學習目標。
1、教材特點分析:
本冊課本包含六個主題單元,分別是長征精神、愛國情懷、家庭親情、江山美麗、人與自然、高新科技。每個單元圍繞主題組織了多種文學體裁的文章5篇,涵蓋詩歌、歌詞、劇本、散文、游記、小說、說明文和議論文等,其中有5篇文言文,全書共收錄30篇課文。每個單元配有與主題相關的古今詩歌2-3首(包含一單元的三段精彩選文),設置了6次寫作訓練,并設計了3次口語交際訓練、3次語文實踐活動以及3個專題。全書以人物描寫、敘事和抒情類文章閱讀為主線,通過高尚情感的熏陶,結合各類語文知識的學習與活動,輔助教學。
2、學生情況分析:
1、經過一年初中語文的學習,學生初步積累了一些基本的語文知識。
2、能夠閱讀和理解較為簡單的記敘文。
3、具備了一定的寫作記敘文的能力。
4、對語文學習保持了一定的興趣和學習能力。
5、但語文知識的結構尚不完善,對一些概念理解較為模糊。
6、理解能力偏弱,難以抓住文章的重點,無法體會作者的情感,對深刻句子和詞語的分析不夠準確。
7、語言表達不夠流暢,書面表達尤為欠缺,語句組織常常不夠連貫,表達不明確。
8、在寫作方面,選材、立意、結構及語言等方面還顯得稚嫩,缺乏整體的構思與布局。
9、獲取文章隱含信息的能力不足,常有遺漏。
10、思維較為狹隘,視野不夠寬廣,回答問題缺乏深度。
二、明確教學原則,確定教學重點
原則:激發學生興趣,強化能力;減輕負擔,提高效率;倡導合作,共同提高。
重點:以記敘文和說明文的教學為主,同時兼顧議論文、詩歌、小說、游記散文和歌詞等文體的教學,特別要幫助學生理清各種表達方式與文體之間的聯系與區別。
1、各單元教學重點難點解析
第一單元:
閱讀:
(1)了解紅軍長征的偉大歷史和意義,傳承長征精神。
(2)學習不同體裁作品表現同一主題的方法,分析紅軍指戰員的形象與內心世界。
(3)記誦并品味表現力強的句子。
寫作:
能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寫出一篇中心明確、詳略得當、條理清晰的記敘文。
綜合實踐活動:
學習節目主持人技巧,增強自信和表達能力。
課時安排:
閱讀9課時,誦讀欣賞1課時,寫作2課時,口語交際1課時,單元檢測1課時。
第二單元:
閱讀:
(1)了解人物活動的背景,感受他們的愛國心聲。
(2)體驗作品中個性人物的精神風貌,引發對家鄉和祖國的熱愛。
(3)記誦和品味作品中含蓄而精煉的句子。
寫作:
學習記敘時的詳略安排,更好地表達文章的中心思想。
綜合實踐活動:
參與訪問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展示活動成果,培養愛國情感。
課時安排:
閱讀9課時,誦讀欣賞1課時,寫作3課時,口語交際1-2課時。
第三單元:
閱讀:
了解家庭親情,激發對親人、生活及社會的愛。
感受作品中人物豐富的內心世界,喚起對家庭生活的共鳴。
品味敘事散文的選材與構思方法。
寫作:
合理安排文章順序。
口語交際:
學習察言觀色,掌握與人交談的技巧。
課時安排:
閱讀9課時,誦讀欣賞1課時,寫作3課時,口語交際1課時。
第四單元:
閱讀:
體會江山的美麗,激發學生對中華及世界的熱愛。
欣賞散文中的優美語言,領會課文深刻而真摯的情感。
了解課文移步換景、融情于景的寫作技巧。
寫作:
學習寫游覽參觀的文章。
口語交際:
學習如何向游客介紹本地景點。
課時安排:
閱讀9課時,誦讀欣賞1課時,寫作3課時,語文實踐活動2課時。
第五單元:
閱讀:
正確認識人與自然的關系,明白和諧共處的重要性。
體會課文中對自然的真情流露,學習在記敘與說明中結合抒情和議論的寫法。
寫作:
理解常見的標點符號錯誤,并進行修改。
語文活動:
開展有意義的視聽活動,提高視聽能力。
課時安排:
閱讀10課時,誦讀欣賞1課時,寫作3課時,標點修改1課時,語文實踐活動2課時。
第六單元:
閱讀:
理解科技作為第一生產力的意義,從小立志熱愛科學。
認識高新科技代表了人類的最高成就,對生活的革命性影響。
學會搜集信息,提高信息素養。
寫作:
意識到在學習和生活中的主體地位,根據需求進行自由閱讀和寫作。
語文活動:
開展高科技學習與展望的社會實踐活動,激發創新意識。
課時安排:
閱讀7課時,師生推薦1課時,誦讀欣賞1課時,寫作3課時,語文實踐活動1課時,報告會1課時。
三、采取具體措施,保障目標達成
1、組織學生反思,明確知識與能力要求
反思:進入中學后,語文學習的收獲與存在的困惑和問題,對學習及教師的建議。
歸納:進入初二年級需要具備的知識和能力:
知識:文體知識、寫作知識,語文常識如表達方式、修辭手法等。
能力:
閱讀——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理解主要內容及觀點,歸納文意的能力;提出看法和疑問的能力;合作探討解決問題的能力;欣賞文學作品,體悟作品內涵的能力;誦讀古詩詞,提高審美能力;閱讀科技作品,領會科學精神的能力;獲取隱含信息的能力;把握文章中心的能力;梳理思路的能力;理解和評價人物的能力;從生活中發掘寫作素材的能力等。
2、推薦讀書篇目,擴大閱讀積累
(1)名著:《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2)與課文單元相關的書籍:《季羨林散文選》 (3)美文雜志推薦:《美文精選》《讀者文摘》等。
3、開展語文活動,豐富學習生活
(1)古詩吟誦與默寫競賽(2)古詩詞創作大賽(3)作文比賽(4)實踐活動。
4、合理利用時間,提高學習效益
(1)早自習時間:(a)課文朗讀(b)精選段落閱讀訓練(c)美文選讀和點評。
(2)課堂學習時間:(a)老師精講,減少講解,增加學生閱讀、思考、討論、練習的時間;(b)增加書面作業時間,及時反饋。
(3)課余學習時間:(a)布置預習(b)合理書面作業(c)每天保證30分鐘到1小時的閱讀時間。
5、利用教輔材料,引導學生學習
1、《伴你學》預習作業課前完成,課堂練習當堂完成,課外拓展作業(2)推薦一本精短的文言文讀本,并適當進行閱讀訓練(3)建議學生訂閱《中華活頁文選》《讀者文摘》《美文精選》《文萃》《藝林》等雜志。
6、強化語言訓練,提升表達能力
1、利用中考及期中期末試卷的經典試題,集中分析,提升審題及答題能力。
2、課堂上安排時間給學生進行書面解題,利用多媒體工具進行指導和點評。
3、課后及時批改作業,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進行面批,提供具體指導。
4、每周一篇美文閱讀點評。
5、每周兩篇練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