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上學期音樂課程教學方案(精選10篇)
五年級上冊音樂教學工作計劃旨在通過音樂作品的欣賞與演唱,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特別是識譜和讀譜能力。教學目標包括掌握歌曲演唱技巧、增強情感體驗和理解音樂形象。計劃采用多樣化的教學策略,如游戲和小組合作,以激發學生興趣并避免樂理知識的枯燥。針對不同班級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基礎差異,因材施教,確保每位學生的進步。注重歌唱、欣賞和發聲訓練的綜合訓練,通過豐富的課堂活動提升學生的參與感與藝術表達能力。總體目標是培養學生對音樂的熱愛,提高他們的自信心和獨立演唱能力。
五年級上冊音樂教學工作計劃 1
本學期教學目標與內容:
通過對音樂作品的欣賞,掌握旋律的基礎知識(例如旋律的走向、特點及其表現方式),進一步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能力,深化對音樂形象的理解,從而實現更深層次的欣賞。
在這個階段,我將著重做好之前與未來知識之間的銜接。采用多種策略來幫助學生靈活運用已學知識,避免讓學生對枯燥的樂理知識產生厭倦,我會運用游戲的方式,讓學生在玩樂中學習。
教學分析:
1、歌唱是學習適合小學階段的中外優秀歌曲的重要環節,強調學生能夠通過力度和速度的變化來表達歌曲情感,增強其獨立和自信的演唱能力。
2、欣賞課是培養學生音樂感受、審美和欣賞能力的有效方法。中外優秀音樂作品不但可以拓寬學生的視野,還能提升文化素養,豐富情感體驗。
3、識譜教學是學生音樂學習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教學需要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將知識融入音樂實踐,避免單一的講授方式,從感性出發,深入淺出地逐步提高。
4、綜合訓練是本課程的重要特點之一,旨在通過歌唱、節奏、律動、樂器演奏、音高辨識等形式的練習,達到多種技能訓練或知識運用的要求,同時兼顧各課的教學重點,以充分發揮每個練習中的訓練效果。
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五年級大約有100名學生,這些學生大多來自居峪村,部分則轉學自其他鄉鎮學校,他們都是少先隊員。這些學生對音樂課非常感興趣,但對樂理知識的學習卻興趣缺缺,普遍認為音樂課就是單純的唱歌課程,歌曲可以是課本中的也可以是流行曲目。有的學生甚至對教師講解樂譜感到厭倦,常常在學習時顯得無精打采。五年級時期是一個承上啟下的關鍵階段,學生將鞏固并應用之前所學的知識,而本學期的學習內容又為今后幾年的學習奠定了基礎。本學期教材在樂理上有所提高,例如升調、升記號以及還原記號的應用,雖然增加了學習難度,但也為后續的五線譜學習做好鋪墊。五(1)班的學習態度認真,學習氛圍濃厚,對歌曲的學習速度較快;而五(2)班的學習氛圍相對薄弱,學習態度不夠認真,導致學習效率相對較低。針對這樣的情況,教師需要進行大量的思想引導,并根據不同學生的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
提高教學質量的措施:
1、認真備課,做好每節課的預備工作,確保為學生提供高質量的課堂體驗,備課時要與新課程標準結合,同時關注學生的需求。
2、因材施教,對于不同的學生采用不同的教學策略,幫助他們能夠更好地發揮潛能。
3、精心設計每節課的導入環節,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4、課堂形式要多樣化,兼具知識性、趣味性、探索性、挑戰性及表演性,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他們能夠充分掌握所學知識及技能。在課堂中也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和創新能力。
5、積極與其他學科交流與研究,探索學科整合,積極響應新課程標準的要求。
6、通過參觀其他學校的音樂課程,學習借鑒經驗,在本校實施,為學生開拓視野。
教學輔導計劃:
在課堂上及時輔導學生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根據不同學生的學習水平給予不同的輔導,確保每位學生都能受益。
教學進度及時間分配:每周兩節課。
五年級上冊音樂教學工作計劃 2
一、指導思想:
依據新課程標準和新教育改革的精神,著力培養學生的音樂技能,特別是激發學生對音樂的興趣,提升他們的閱讀譜和識譜能力。要讓部分對音樂學習產生誤解的學生(即認為音樂無關緊要,音樂課是附屬課)意識到音樂素養的重要性,從而有效提升學生的音樂素質。
二、基本情況分析:
五年級的學生已經進入高年級,具有相對成熟的自我管理能力,課堂整體紀律表現良好,雖然音樂基礎較為薄弱,但學習能力較強。部分學生具備不錯的音樂素養,包括樂理知識、唱歌狀態、音色和樂感都很優秀。中等水平的學生占大約50%——55%,他們對音樂有濃厚的興趣,但因個人條件或外界因素,歌唱技能仍需進一步提升。少數學生由于基礎薄弱,對音樂缺乏熱情,給班級帶來了一定的負面影響,如上課時隨意發言、音準不佳、做小動作等。不過,我相信經過一個學期的努力,他們會有所改善。
三、任務目標
(一)、唱歌部分
1、嚴格按照教材和課程標準進行教學,教授書本中的歌曲。
2、遵循每節課前先教授10分鐘的樂理知識,然后再進行歌曲教學。
3、學習歌曲時先播放錄音范唱,接著由教師講解樂譜,教授1-2遍歌詞,最后讓學生在教師伴奏下自學音高,直到掌握為止。
4、每學一首歌曲,下一節課要進行檢查,邀請個別學生上臺演唱,如有不當之處,老師要及時糾正。
5、注重學習過程記錄,使學生能真實體會學習音樂課的意義。
(二)、發聲訓練部分:在氣息控制的基礎上,逐漸拓展音域,并運用不同的力度、速度和音色進行表現;保持音高,聲音要充滿;學習二聲部合唱,注意音量的平衡和音色的和諧。
(三)、欣賞部分:通過對各種音樂作品的綜合欣賞,了解一些旋律的基本知識,以增強情感體驗,深入感受音樂形象。
四、提高教學質量措施:
1、精心備課,做好課前、課后和反思工作,確保為學生提供優質的課堂體驗,并與新課程標準緊密結合。
2、因材施教,根據不同學生的特點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讓每個學生都能充分發展。
3、精心設計每堂課的導入環節,以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
4、課堂形式豐富多樣,融入知識性、趣味性、探索性、挑戰性和表演性,最大限度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5、多參與其他學校的教學觀摩,積極引入新理念,從中積累經驗,在本校實施。
五、教學進度安排:
課次
周課題
課時
第一課
《朝夕》
3
第二課
《農家樂》
4
第三課
《足跡》
4
第四課
《可愛的家》
3
第五課
《故鄉》
4
第六課
《歡樂的少年》
3
第七課
《雨花》
4
第八課
《冬雪》
4
第九課
《對花》
3
五年級上冊音樂教學工作計劃 3
一、總體目標
本學期音樂教學旨在引導五年級學生掌握演唱的基本技巧,包括正確的站姿、呼吸方法、發音以及清晰的咬字和吐詞。逐步培養學生自然流暢的音色,提升他們的音樂藝術表現力。在此基礎上,著重提高學生對音準和節奏的理解,增強對音樂形象的感受能力,培養出良好的音樂聽覺與藝術欣賞能力。
二、改進教學提高質量措施
在認真備課之余,利用范唱示范和音樂藝術作品的欣賞來激發學生的藝術形象思維,促使他們在演唱中融入情感,通過藝術表現來增強思想教育的效果。
三、教學進度安排
周次教學內容
1.歌曲《小白船》《春天在哪里》,欣賞《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陽》《同一首歌》
2.歌曲《我愛北京天安門》《在希望的田野上》,欣賞《歌唱祖國》《國家》
3.歌曲《小蜜蜂》《大海啊故鄉》,欣賞《聽媽媽講那過去的事情》《月亮代表我的心》
4.歌曲《我的祖國》《歌聲與微笑》,欣賞《我和我的祖國》《長江之歌》
5.歌曲《打開你的窗》《陽光照耀著你我》,欣賞《陽光大道》《我們是共產主義接班人》
6.歌曲《小幸運》《我是一只小小鳥》,欣賞《童年》《每天都不一樣》
7.歌曲《我是小小鳥》《讓我們蕩起雙槳》,欣賞《春風吹》《小螺號》
8.歌曲《快樂的節日》《越過山丘》,欣賞《月亮之上》《我愛我的祖國》
9.歌曲《桃花運》《我們一起去看流星雨》,欣賞《大王叫我來巡山》《打工子弟歌》
10.歌曲《當我想起你》《車站》,欣賞《陽光下的花朵》《小草》
11.歌曲《大海啊故鄉》,欣賞《大海航行靠舵手》《回頭太難》
12.歌曲《時間的歌》《馬蘭花開》,欣賞《我是一只小小鳥》《遠方的客人請你留下來》
13.歌曲《我的好媽媽》《小城故事》,欣賞《一剪梅》《春天的故事》
14.歌曲《美麗的家鄉》《海闊天空》,欣賞《心中的日月》《我愛這土地》
15.歌曲《新年好》,欣賞《恭賀新禧》《春節序曲》
16.歌曲《我有一顆小星星》,欣賞《小星星》《我們共同的家》
17.期末復習
18.期末測試
五年級上冊音樂教學工作計劃 4
一、指導思想:
根據新課標和新課改的要求,旨在提升五年級學生的音樂技能,特別關注激發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增強他們的譜讀和識譜能力。要努力引導部分學生改變對音樂學習的誤解(如認為音樂無用、音樂課是副科),切實提高全班的音樂素養。
二、基本情況分析:
五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自我管理能力,課堂紀律普遍較好,但總體音樂基礎相對薄弱,盡管大多數學生的接受能力良好。在這些學生中,少部分同學的音樂素養較好,樂理知識、歌唱表現、音色和樂感都有顯著的表現。中等水平的學生占大約50%-55%,這些學生對音樂有濃厚的興趣,但由于自身條件或其他因素,歌唱技能仍有待提升。還有一些學生對音樂缺乏興趣,盡管人數不多,但給班級帶來了不小的負面影響,他們在課堂上表現出吵鬧、音不準、做小動作等行為。通過一學期的努力,相信他們會有明顯改善。
三、任務目標
(一)唱歌部分
1、嚴格按照教材和課程標準教學,教授書本中的歌曲。
2、每節課開始前先進行10分鐘的樂理知識講解,再進行歌曲教學。
3、歌曲教學遵循先聽錄音示范,再由教師教授樂譜和歌詞,最后通過教師彈琴讓學生自學,直至掌握。
4、每學完一首歌曲,下一節課應進行檢查,讓部分同學上臺演唱,及時糾正錯誤。
5、建立學習記錄,讓學生真實感受到音樂課學習的意義。
(二)發聲訓練部分:在氣息控制的基礎上,逐步擴展音域;運用不同的力度、速度和音色進行表達;確保音高穩定,聲音飽滿;學習二聲部合唱,注意音量均衡和音色協調。
(三)欣賞部分:通過綜合音樂作品的欣賞,了解基本旋律知識,進一步加強情感體驗能力,加深對音樂形象的理解與感受,提升欣賞層次。
四、提高教學質量的措施:
1、認真備課,做好課前準備、課后反思,為上好每一節課打好基礎,同時注意與新課標的結合。
2、因材施教,根據不同學生的特點采用不同教學方法,促進其全面發展。
3、設計好每節課的導入環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4、課堂形式要多樣化,充滿知識性、趣味性、探索性和挑戰性,以最大限度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5、借鑒其他學校的優秀課程,開展多樣化的教學活動,以拓寬學生的視野,同時教師也可以從中總結經驗。
五、教學進度安排:
課次
周課題課時
第一課《早晨的陽光》3
第二課《鄉村舞曲》4
第三課《腳步聲》4
第四課《美麗的家園》3
第五課《我的故鄉》4
第六課
第七課《細雨》4
第八課《冰雪樂章》4
第九課《花開的聲音》3
五年級上冊音樂教學工作計劃 5
一、指導思想:
貫徹新課程標準和教育改革的精神,致力于培養學生的音樂能力,特別是激發他們對音樂的熱愛,提高識譜和讀譜的技能。幫助一些學生轉變對音樂學習的看法(認為音樂無用或者音樂課只是副課),實實在在提升他們的音樂素養。
二、基本情況分析:
五年級學生屬于高年級群體,自我管理能力相對較強,課堂紀律良好,但音樂基礎尚待加強。大部分學生接受能力較好,樂理知識掌握情況良好,唱歌的狀態、音色和樂感在班級中表現突出。中等生占據主要部分,約50%-55%。這部分學生對音樂表現出濃厚的興趣,但由于自身條件或其他原因,歌唱能力需要進一步提升。在班級中也有少數學生對音樂缺乏興趣,給班級氛圍帶來一定負面影響,部分學生在課堂上表現出干擾行為,比如亂喊或跑調等。但我相信,經過一學期的努力,他們會有積極的改變。
三、任務目標
(一)唱歌部分
1、根據教材和課程標準,集中教授書本中的歌曲。
2、每節課前預留10分鐘教授樂理基礎知識,再進行歌曲教學。
3、教學過程中,先播放錄音示范,隨后教師教譜,教唱歌詞1-2遍,再通過彈琴指導學生自學,直到掌握為止。
4、學習每首歌曲后,下一節課進行檢查,安排個別學生上臺演唱,及時糾正錯誤。
5、記錄學習情況,讓學生體會音樂課的真實意義。
(二)發聲訓練部分:在氣息控制下,逐漸拓展音高;練習運用不同的力度、速度和音色進行表達;保持音準,聲音飽滿;學習二聲部合唱,注意音量和音色的協調。
(三)欣賞部分:通過欣賞多種音樂作品,了解旋律的基本知識,進一步增強情感體驗能力,加深對音樂主題的理解,進入更深入的欣賞階段。
(四)提高教學質量的措施:
1、認真備課,做好課前、課后反思,確保學生課堂學習效果,備課時與新課程標準相結合。
2、因材施教,針對不同學生,采用合適的教學方法,促進全面發展。
3、精心設計每堂課的導入,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
4、課堂形式多樣化,結合知識性、趣味性、探索性、挑戰性和表現性,最大化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5、多觀摩其他學校的課程,結合本校進行靈活實施,以拓寬學生的視野,并為教師總結經驗。
五、教學進度安排:
第一課《朝夕》
第二課《農家樂》
第三課《足跡》
第四課《可愛的家》
第五課《故鄉》
第六課《歡樂的少年》
第七課《雨花》
第八課《冬雪》
第九課《對花》
五年級上冊音樂教學工作計劃 6
一、教材分析
五年級上冊的音樂教學內容分為八個單元:晨間、鄉村樂、足跡、可愛的小家、故鄉情、快樂少年、雨中的花、冬日雪。這八個單元涵蓋了人文、自然和風景等多個方面,讓學生能夠全面地體驗到豐富的審美感受。本學期的教學將以唱歌為主,同時結合聽賞和樂理知識。在此基礎上,鼓勵學生進行歌曲創作與合作學習。
二、教學目標
1、要求學生掌握課本中的八首歌曲,通過演唱增強學生對祖國、人民、勞動、學習、科學、大自然和生活的熱愛。
2、學習以下樂理知識:滑音、前倚音、拍號等。
3、開展欣賞課,通過多樣的音樂欣賞,拓寬學生的視野,用音樂的藝術形象深刻感染和激勵學生。
三、重點難點
1、至少熟練演唱教材中的八首歌曲。
2、掌握樂譜的基本元素:音符、力度標記、裝飾音、拍號等。
3、掌握豎笛的基本演奏技巧。
四、學情分析
五年級學生的生活經歷和認知能力有了進一步的提升,他們的體驗、感受和探索創造的能力也在增強。但在音樂欣賞課上,學生往往缺乏耐心地傾聽,他們更喜歡參與音樂活動和律動,在這方面表現尤為突出。而樂譜知識的學習部分,學生的興趣還有待提高。今后需加強對學生的引導,運用生動有趣且富有藝術感染力的教學方式,鼓勵他們積極參與音樂活動,以此激發和提升他們的興趣。
五、教學措施
1、認真備課,深入學習音樂教學大綱,全面了解本學期的教學目標,做好教材、學生與教學方法的準備,明確教學目標,突出重難點。
2、認真上課,課堂是教師實施教學的主要場所,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是完成教學目標的關鍵,課堂教學要思路清晰、結構嚴謹,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通過生動形象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在課堂上樂在其中、學有所獲。
3、積極參與教研活動,多聽優秀教師的課,學習借鑒他們的優點,持續提升自身的專業水平和教學能力。
4、積極嘗試使用現代教育技術設備,豐富教學內容,提升課堂效果。
5、密切關注學生的反饋,定期征求他們對教學的意見,持續改進教學方法,不斷提高教學效果,力求實現豐碩的成果。
六、進度安排
1—2周第一課《晨間》
3—4周第二課《鄉村樂》
5—7周第三課《足跡》
8—9周第四課《可愛的小家》
10—11周第五課《故鄉情》
12—13周第六課《快樂少年》
14—15周第七課《雨中的花》
16—17周第八課《冬日雪》
18周復習
19周總結
五年級上冊音樂教學工作計劃 7
一、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五年級學生在小學階段對五線譜的基本知識已經掌握了大部分,能夠進行簡單的二部合唱,視唱和聽音的能力逐漸提高。
A、聲樂方面:學生們能夠運用正確的呼吸方法,具備氣息支持來唱歌。合唱時,歌曲的聲音能夠和諧,節奏掌握得較為準確,同時也能傳達一定的感情,部分學生的聲音清亮動人。
B、器樂方面:學生能夠辨別中國傳統樂器的名稱、種類、形狀特點、演奏姿勢和音色。部分學生在演奏上表現得比較出色。
C、欣賞方面:學生能夠準確地說出所演奏樂器的名稱、構造及音色特點,能分析節奏、力度和速度的變化情況,同時能夠討論曲調的結構和情緒等。
D、表演方面:學生能夠設計并編排一組精美的動作,并在表演過程中保持認真投入,整體效果令人滿意。
E、視唱與節奏練習方面:學生能夠按照一定的步驟做好視唱或節奏練習的準備,部分同學略作準備便能夠準確表達出來,還有一些學生借助指揮進行練習。
二、教學目標
(一)總體目標
1、在唱好二部合唱的基礎上加強學生的思想教育。
2、能夠背唱4到6首歌曲。
3、學習音樂知識及進行視唱和聽音練習。
(二)具體目標
讀譜知識:理解音記號、上滑音、下滑音記號、切分音節奏、弱起小節及6/8拍的含義,還要掌握基本的強弱規律。
技能目標:
a、培養對主音的敏感度。
b、能夠辨別大、小三度、純四度、純五度及聲音程。
c、能夠視唱2/4、3/4、4/4、3/8、6/8拍及包括已學內容在內的四小節旋律。
d、學習二、三拍子的指揮符號,能夠有感情地背唱6到8首歌曲。
e、繼續學習簡易樂器演奏法,能夠演奏2到4首簡單的樂曲。
三、教材重點難點
二聲部合唱的唱好與聽記能力的提升。
四、具體措施
1、深入研究教學大綱和教材,依據課時安排,按照教導處要求做好教學詳細方案。
2、充分做好課前準備。
3、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合理設置教學要求,避免教學進度過快,打好基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4、提高學生水平和補差的途徑:
(1)通過課堂教學。
(2)通過課外藝術活動。
5、方法:示范教學:教師進行示范,學生進行模仿;鼓勵與表揚法:通過表揚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材施教法:針對不同學生采用不同方法,揚長避短,確保學生有所得、有所長。
五年級上冊音樂教學工作計劃 8
一、學生狀況分析
五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音樂基礎,這是他們從感性認識向理性認識過渡的關鍵時期。在這個階段,學生的注意力集中能力有所增強,許多學生展現出較強的表現欲,集體合作意識也日漸明顯。他們在體驗、感受與探索創造活動的能力上有了提高。然而,學生在識譜能力方面依然薄弱,對歌曲情感的表達也不夠到位。培養學生的聽音記譜能力顯得尤為重要。部分學生對樂曲的曲式結構理解不夠深入,已學知識的掌握也不夠牢固。學生在常見的音樂術語符號方面容易產生混淆,例如“漸慢漸強”和“升降號”等術語。
二、總體目標
我們期望引導學生在演唱過程中保持良好的姿勢、正確的呼吸、準確的發音,以及清晰的咬字與吐詞。也希望學生能夠自然地展現圓潤的音色,不斷提升歌唱的藝術技巧。在掌握音準和節奏的基礎上,增強音樂形象的理解能力,培養良好的聽覺,以便更好地進行音樂創作。
三、改進教學
提升教學質量的措施包括,在充分備課的基礎上,通過范唱的方式,將音樂藝術形象傳達給學生,激發他們的藝術形象思維,使其在演唱過程中能夠帶有情感。通過藝術形象的感染達到思想教育的目的。
四、教學進度安排
略
五年級上冊音樂教學工作計劃 9
一、指導思想:
落實新課程標準和課程改革要求,致力于提升學生的音樂技能,尤其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他們的識譜和讀譜能力。幫助部分學生轉變對音樂學習的看法,認識到音樂教育的價值,進而切實提高整體音樂素養。
二、基本情況分析:
五年級的學生已步入高年級,具有較強的自我管理能力,課堂紀律大體良好。雖然學生的音樂基礎相對薄弱,但接受能力較強;其中一部分學生的音樂素養表現優秀,包括樂理知識、歌唱狀態、音色和樂感等方面都值得稱道。中等水平的學生占比較大,約為50%-55%。這批學生對音樂學習充滿熱情,但由于自身條件或其他因素影響,歌唱技能有待提升。還有部分基礎較差的學生對音樂缺乏興趣,這類學生在班級中的數量雖不多,但他們的行為會對整體氛圍形成負面影響,比如上課時大聲喧嘩、走音或做小動作等。但我相信,經過一個學期的努力,他們會有所改善。
三、任務目標
(一)唱歌部分
1、緊緊圍繞教材及課程標準,教授課程中的歌曲。
2、每節課前先用10分鐘講授樂理知識,再進行歌曲教學。
3、教唱歌曲時,先播放錄音范唱,繼而由教師教授樂譜,教授歌詞1-2遍,然后學生在老師伴奏下自學,直到掌握為止。
4、每學一首歌曲,下一節課進行檢查,邀請個別學生上臺演唱,及時糾正不正之處。
5、注重學習記錄,讓學生真正體會音樂課的學習意義。
(二)發聲訓練部分:在氣息控制下,循序漸進地提高音高;利用不同的音量、速度和音色進行表現;演唱時保持音高與聲音飽滿;學習二聲部合唱,注意音量均衡和音色協調。
(三)欣賞部分:對音樂作品進行綜合欣賞,了解旋律的基本知識,以進一步加強情感體驗,加深對音樂形象的理解,深入欣賞音樂。
(四)提高教學質量的措施:
1、認真備課,做好課前、課后的復備和反思,確保學生上好每一節課,備課時與新課標相結合。
2、因材施教,對不同學生采用適合的教學方法,充分發揮每位學生的潛力。
3、精心設計每堂課的導入環節,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4、靈活多樣的課堂形式,注重知識性、趣味性、探索性、挑戰性和表演性,以最大程度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5、多參觀和聆聽其他學校的課程,在本校實踐運用,開闊學生的視野,教師從中總結經驗。
四、教學進度安排:
課次:第一課
周課題:《晨曦》
課時:3
課次:第二課
周課題:《鄉村樂》
課時:4
課次:第三課
周課題:《足跡》
課時:4
課次:第四課
周課題:《我愛我的家》
課時:3
課次:第五課
周課題:《故鄉的情》
課時:4
課次:第六課
周課題:《快樂的少年》
課時:3
課次:第七課
周課題:《雨花石》
課時:4
課次:第八課
周課題:《冬季雪》
課時:4
課次:第九課
周課題:《花開時節》
課時:3
五年級上冊音樂教學工作計劃 10
一、學生狀況分析
五年級的學生在音樂學習上已經具備一定的基礎,正處于感性認識向理性認識的過渡階段。此時,學生的注意力集中能力較強,表現欲和集體合作意識逐步增強,并且在體驗和探索創造的活動中展現出更高的能力。然而,他們在識譜能力上仍有欠缺,歌曲的情感表達也需進一步加強。部分學生對樂曲的曲式結構理解不夠深入,對已學知識的掌握也不夠牢固。對于常見音樂術語符號,如xxx;、xxx;等,學生容易產生混淆。
二、總體目標
教學過程中,一方面要引導學生演唱時保持良好的姿勢,掌握正確的呼吸方法,確保發音準確,咬字清晰;另一方面,逐步提升學生的音色自然流暢性,不斷提高其唱歌技巧。在具備音準和節奏感的基礎上,增強學生對音樂形象的理解能力,培養良好的聽覺,幫助學生塑造音樂素養。
三、改進教學提高質量的措施
在充分備課的基礎上,采用范唱的方式,感染學生的情感,啟發他們的藝術思維,使他們能夠有感情地演唱。通過藝術形象的感染力來推動思想教育的實現。
四、教學進度安排
周次
教學內容
周次
教學內容
1
歌曲《甜蜜的秘密》《天下的媽媽都是一樣的》,欣賞《媽媽的紅頭巾》《愛的羅曼斯》
11
歌曲《步步高,新春到》,欣賞《步步高》
2
歌曲《長成一座山》《螢火蟲》,欣賞《愛之夢》《愛的祝愿》
12
歌曲《彩云追月》,欣賞《彩云追月》《山歌好比春江水》
3
歌曲《快樂的嚓嚓嚓》《校園的早晨》,欣賞《微笑波樂卡》《赤足走在田埂上》《春之歌》
13
歌曲《什么結籽高又高》《五指山歌》,欣賞《軍民團結一家親》
4
歌曲《把心兒種在春天里》《快樂的小隊》,欣賞《OK星期天》《祝你快樂》
14
歌曲《七子之歌》,欣賞《東方之珠》
5
歌曲《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彩色中國》,欣賞《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地圖——聽間尋路》
15
歌曲《愛的人間》,欣賞《我們共同的世界》
6
歌曲《美麗的星座》《我的媽媽叫中華》,欣賞《我的祖國》
16
歌曲《理解多好》,欣賞《春節序曲》
7
歌曲《楊柳青》,欣賞《楊柳葉子青》《情系江淮》
17
期末復習
8
歌曲《打麥號子》,欣賞《打麥號子》《對花》
18
期末測試
9
歌曲《對花》,聽《花鼓》《我為祖國守大橋》
10
歌表演 我的創造 露一手 采集與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