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級語文上冊教學方案3篇
六年級語文上冊的教學計劃旨在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針對班級實際情況制定了相應的教學目標和措施。班級共55名學生,多數學習態度良好,但部分學生在基礎知識和閱讀能力上較弱。教材分為八個單元,內容涵蓋自然、愛國情懷、人物心靈等,強調語言的感悟與積累。教學目標包括鞏固拼音、鋼筆字書寫、朗讀、理解課文主旨、表達意見及撰寫記敘文。教學方法上,注重分層次目標、靈活運用多媒體、強化閱讀與口語交際訓練,同時定期進行作業和單元測試,以確保學生在知識和能力上的全面提升。還特別關注學困生,通過個別輔導和優生帶動等方式,幫助他們克服學習困難,增強自信心。
六年級語文上冊的教學計劃 第1篇
一、班級背景
本班共有學生38人,其中大多數學生對學習充滿熱情,積極向上,但也有個別學生的學習習慣亟待改進,對語文學習的興趣不足,尤其是在閱讀和寫作方面。在本學期,我們將根據學生的不同情況,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二、教材分析:
本學期教材分為6個單元,共包含30篇課文,具體包括講讀課文16篇,閱讀課文10篇,以及閱讀鏈接5篇。
綜合學習部分包括“我的創作小天地”、“朗讀與背誦”、“口語交際”和“我的小筆頭”四個模塊,旨在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能力。
三、教學目標
1、識字與寫字
本冊教材要求學生掌握130個字的書寫。教學中,教師將重點指導難寫和易混淆的字,注重書寫質量,并適當提高書寫速度,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及時糾正書寫中的錯誤,同時培養他們對書法的興趣。
2、閱讀教學
隨著年級的提升,學生的識字量和閱讀理解能力不斷增強,并逐漸具備分析、概括、抽象和歸納的能力。在閱讀教學中,我們將注重在理解文本的基礎上教授閱讀策略,以培養學生自主閱讀和寫作的能力。
3、口語交際教學
激發學生的興趣是口語交際教學的關鍵。教材設計的口語交際涉及學生生活中的實際話題,教師應結合本地區和班級的特點,選擇合適的交際主題,使學生能夠與生活經驗緊密結合,暢所欲言。每次口語交際課的目標要明確,關注傾聽、表達和應對等方面,及時給予學生指導。
4、習作教學
在習作教學中,教師要關注習作要求的落實與教材的靈活運用。在習作前的指導及習作后的評講中,滲透相應的習作要求,幫助學生養成認真修改習作的好習慣。
5、綜合性學習教學
教學中應重視閱讀材料的學習要求,落實相關知識的理解及詩歌的背誦。引導學生自主欣賞詩歌并掌握理解詩歌情感的方法,以提升他們的綜合素養。
四、教學措施:
1、認真備課。
高質量的備課是高效課堂的前提。教師應深入研究教材,增強課堂教學的針對性,避免盲目備課。
2、認真上課。
注重課堂管理,提高教學效率,促進學生養成良好的聽課習慣。教師要以飽滿的熱情和情感吸引學生,營造和諧的課堂氛圍。
3、定期聽課與說課。
通過互相觀摩及反思,不斷提升自身的課堂教學能力,增強應對突發狀況的能力。
4、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鼓勵學生勤于讀書、做筆記,并善于提問,持續保持和發展已有的好習慣。
5、以讀為主,結合講解,利用多種教輔手段,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6、在閱讀教學中,指導學生積累范文的語言和寫作方法,并將其應用于自己的習作中。
7、鼓勵學生養成閱讀的好習慣,提高語文素養。
五、優生提升與學困生優化措施:
1、對優生的要求要比班級的平均水平高。
2、為特別優秀的學生提供更多發展空間,鼓勵他們在各個方面進一步提升。
3、發揮優生的帶頭作用,幫助學困生共同進步。
4、發現優生的不足之處,采取針對性措施,幫助其全面發展。
學困生的優化措施:
1、借助“一對一”幫扶形式,請優生協助學困生,達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2、課堂上重點內容進行詳細講解,并在課后給予及時輔導和答疑。
3、鼓勵學困生在課堂上分享自己的觀點,讓他們有機會參與討論,增強自信。
六年級語文上冊的教學計劃 第2篇
一、指導思想
依據課程標準“加強綜合、突出重點,注重語言的感悟、積累和運用,重視基本技能的訓練,全面推廣素質教育,從整體上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的要求。
二、班級情況分析
本班學生的語文能力差異較大,部分學生的閱讀理解及寫作水平偏低,但大部分同學對語文學習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并且學習態度較為認真。然而,也有一些學生學習習慣不佳,自主學習能力較弱,思維方式不夠靈活,主要體現在上課注意力不集中,面對需要動腦動手的思維題目時常常感到無從下手,因此應付了事,個別男生的作業書寫也較為潦草。雖然課外閱讀興趣有所增加,但習慣仍顯不足,知識面較為狹窄;語言表達能力較弱,不善于表達自己的思想。尤其是學生的獨立閱讀和寫作能力較差,作文篇幅短小,內容空洞,讀起來缺乏感染力。接下來我將以端正學習態度為突破口,重點強化閱讀量及作文的面批,注重表揚與鼓勵,夯實學生的語文基礎,提升他們的語文能力。
三、本冊教學目標:
1、鞏固漢語拼音,通過拼音的學習來識字、閱讀,提高普通話水平。
2、繼續進行鋼筆字書寫訓練,要求書寫正確、端正、整潔,養成認真寫字的習慣。
3、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夠背誦指定的篇章,借助中心句理解課文的中心思想,辨別文章中的事物與聯想,提升默讀速度,靈活選擇句子的表達方式,學會積累詞語,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能理解科普文章的語言特點并初步運用閱讀方法。
4、能夠聯系上下文和生活實際或查字典理解詞語的意思,學過的詞語大多能夠在口頭和書面表達中運用,注意語言積累,初步養成積累語言的習慣。
5、能夠依靠字典或相關資料獨立閱讀適合的讀物,了解其主要內容,逐步培養課外閱讀的習慣。
6、樂于參與討論或辯論,稍作準備能夠清晰地表達自己的意見,表達條理清楚,語氣適中,認真傾聽他人發言,抓住要點。
7、能夠重點觀察事物,寫簡單的記敘文和想象作文,內容具體,情感真實且結構有條理。
四、教學措施
1、強化閱讀教學。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與習慣,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以篇章訓練為核心,提升概括課文主要內容與中心思想的能力。教學時圍繞重點訓練項目加強練習,將重心放在教會學生學習上,把每篇教材當作“例子”,務求將“教教材”轉變為“用教材”,重視學習方法,并在閱讀教學中強化識字與詞句訓練,進行閱讀題的練習和評價,特別注重朗讀訓練,提高學生的語言感悟能力。
2、注重口語交際訓練。明確口語表達課程的任務:訓練口頭表達能力,學習普通話,創造口語交際場景,激發學生的聽說興趣,鼓勵他們多說多想。重視表揚和保護他們的表達積極性,同時確保在閱讀教學中加強口語交際的訓練。
3、關注課外閱讀的指導。堅持以一帶三的閱讀訓練理念,每天背誦一首詩和一句好句,指導學生認真閱讀自讀課本,體現“課內打基礎,課外求發展”,指導學生運用在課堂所學的閱讀技巧進行課外閱讀,提高閱讀興趣和質量,幫助解決閱讀中的困難和問題。建立班級書庫,組織生動有趣的課外閱讀活動,做好課外閱讀摘記及每日一句好詞佳句背誦比賽。
4、明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本學期教學重點是學習概括文章主要內容,理解文章中心思想;圍繞中心,具體敘述事情。對每篇課文的教學應有針對性。
5、利用資源優勢,進行開放教學。開放教學內容,選擇適合學生閱讀的名篇佳作;開放課堂教學,讓學生在自然環境中學習語文;改革語文評價,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重視實踐能力的培養與提高。
6、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精神,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作業布置上,賦予學生選擇權,如在抄寫詞匯時規定詞匯數量,若課內詞匯已掌握,可在課外讀物中選擇,從而擴大詞匯量;在課外閱讀上,規定達標要求,自行選擇學習方法。在作業檢查上,為每位學生設立過關卡,按要求進行聽寫、朗讀、背誦、口語表達等,記錄每次成績,期末由學生自己算出平時成績。
7、學困生的轉化工作
在班級中,黃鳳云、黃愛等為學困生。經過觀察發現,這幾位同學頭腦聰明,但缺乏學習興趣與自信,學習習慣和方法不佳,表現為上課缺乏精神、容易分心、不愿意參與朗讀與討論等,語文作業常常無法按質按量完成;基礎知識和技能薄弱,具體表現為錯別字頻繁,閱讀理解能力不足,作文時語句不通,缺乏思路。
本學期初步制訂以下轉化措施:
1、關注他們,營造安全、平等、民主的師生關系,努力發現他們的優點,哪怕微小的進步也要及時表揚與鼓勵,以增強他們的學習信心。
2、提供更多展示自我和成功的機會,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多為他們開“綠燈”,利用各種機會展示才華,讓他們也享受到成功的樂趣。
3、推薦優秀書籍與文章進行閱讀(必要時規定閱讀篇目及數量),提升他們閱讀能力;指導他們積累好詞佳句,寫好讀后感,促進習作水平提升。
4、及時找出學習中的薄弱環節,進行補漏補缺,力爭做到當日知識當日清。
5、安排優差生結對,利用優秀學生的力量予以幫助,在互助中共同進步。
6、加強與家長的溝通,讓家長明確教育目標,掌握家教方法,配合學校教育,共同幫助學生進步。
五、作文計劃
1、認真指導學生的每次習作,激發他們對生活的熱愛,調動觀察、思考及練筆的積極性。
2、無論是記敘文還是想象文,都要鼓勵學生自由和有創意地表達,表達真實的情感與思想。
3、根據學生實際情況,靈活運用教材,盡量為學生自主作文創造條件。
4、鼓勵學生寫作想象中的事物,營造想象的氛圍,培養他們的想象力。
5、認真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教會他們觀察的方法,養成勤于觀察的習慣。
6、重視課堂教學,讓學生在課堂上學習優秀作品中的寫作手法與表達方式,以實現學以致用。
7、增加課外閱讀量,讓學生在閱讀他人作品時領悟寫作技巧,并要求他們積累課文與課外閱讀中的美詞佳句,豐富詞匯與語言表達。
8、培養學生自我修改作文的能力,養成“觀察——構思——提綱——草稿——修改——謄寫”的良好寫作習慣。
六年級語文上冊的教學計劃 第3篇
一、本學期班級基本情況
本班共有學生55人,男生28人,女生27人。大部分學生的學習習慣較好,努力向上,上課時認真遵守紀律,作業清晰整潔,具有較強的學習主動性和自覺性。課內具備一定的閱讀分析能力,并且樂于進行課外閱讀。然而,仍有一部分學生在基礎知識和閱讀能力方面較為薄弱,需要進行額外的輔導。
二、教材分析
本教材按專題編排,分為八個單元,內容依次為:感受自然,祖國情懷,心靈之歌,珍愛家園,初步了解魯迅,走進詩歌的世界,人與動物,藝術的美麗。
三、教學目的要求:
第一組:一是培養學生熱愛自然的情感;二是引導他們理解作者的觀察方式和想象力,表達自己的獨特感受;三是通過背誦和練筆,深化語言的積累。
第二組:一是讓學生在文本中體會中華兒女的愛國情感,增強對祖國的熱愛,自豪地做中國人,為祖國的繁榮感到驕傲。二是通過多樣的形式感受到愛國情,強調語文的熏陶作用,同時提高學生的信息收集和處理能力,培養愛國主義情感。
第三組:一是通過閱讀課文,感受人物的美好心靈,體會真情帶來的感動,鼓勵他們樂于助人,樹立真誠待人的風尚。二是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學習作者如何通過環境描寫和人物內心活動刻畫形象,抒發情感。
第四組:一是認識自然資源與人類生存的密切關系,懂得珍惜資源,保護環境的重要性。二是引導學生把握課文主旨,使用“聯系實際,深入思考”的方法,促進對內容的理解。三是鼓勵學生積極行動,為地球的未來貢獻力量。
第五組:一是初步了解魯迅,認識他的文學貢獻。二是感受魯迅的愛憎分明及為他人考慮的崇高品質。三是認識魯迅關心進步青年的高尚情操。四是領悟為人民服務的人將獲得長存的道理。
第六組:一是通過搜集和閱讀詩歌,增加對詩歌的興趣,了解其特點,能夠對詩歌進行分類。二是能夠流利誦讀詩歌,理解其意境,并感受詩人情感。三是通過朗誦、欣賞和創作童詩等活動,體會詩歌的魅力。四是能撰寫簡要活動總結。
第七組:一是繼續訓練快速閱讀能力,掌握課文要點,體會情感表達;二是學習作者如何將真摯情感寫得具體而真實。
第八組:一是欣賞各種藝術形式,培養對藝術的熱愛;二是學習作者在敘述中運用聯想與想象的能力,了解其表達感受的方法;三是積累優美語言,體會情感的表達;四是根據自身條件,通過閱讀和其他渠道盡可能多地了解藝術。
四、教學方法與措施
1、始終依循素質教育的理念與語文課程標準,結合實際教學,形成理論與實踐的統一。
2、在教學中,根據學生不同的學習情況,有針對性地制定分層次的教學目標,避免“一刀切”的策略。
3、上課前仔細研究教材,廣泛查閱教學資料,與備課組的其他老師交流,共同設計每節課的教案。
4、授課時,根據教案靈活使用多種教學方法和多媒體設備,營造輕松的課堂氛圍,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教學效果。始終將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鼓勵他們參與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以提升學習效率。
5、課后進行集體輔導和個別輔導,幫助學生及時復習新知識。
6、認真批改學生的作業和作文,并組織單元測試。
7、積極向其他老師學習,參與備課組的集體備課及教研活動,豐富個人的教學經驗。
五、教學檢測與評價
1、生字詞每日進行聽寫,以加強記憶和鞏固。
2、利用練習冊和單元測驗進行定期檢測。
3、通過日記及單元作文掌握學生的寫作水平。
六、教學時間安排
第1、2周…………………………………………………第一單元
第3、4周…………………………………………………第二單元
第5、6、7周………………………………………………第三單元
第8、9周…………………………………………………第四單元
第10、11周……………………………………………階段性測試
第11、12周………………………………………………第五單元
第13、14周………………………………………………第六單元
第15、16周………………………………………………第七單元
第17、18周………………………………………………第八單元
第19、20周………………………………………………期末復習、考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