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下冊政治教學安排
七年級下冊政治課程是初中階段重要學科,學生學習積極性高,但學習基礎參差不齊。教師需根據學生具體情況進行因材施教,幫助他們提升。教材內容與生活緊密相關,旨在培養良好行為習慣與心理健康,結合理論與實際,提高學生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教學目標包括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科學態度和現代意識,注重基礎知識與技能的掌握。教學計劃涵蓋思想政治教育的各個方面,強調概念的循序漸進教學、政治用語的學習和實踐教學的重要性。課外活動靈活多樣,結合社會生活,提高學生實踐能力與創新精神。通過時事播報、案例分析和規范表達,提升學生的政治意識和分析能力,促進良好學習習慣的形成。
一、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七年級下冊政治課程是學生們在初中階段接觸的又一門重要學科,學生們對于這門課的學習積極性普遍較高。作為班主任,我承擔了七年級所有班級的政治教學任務。這些學生大部分來自農村,學習基礎參差不齊,有的同學已具備良好的學習能力,而另一些同學則還未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作為教師,我應針對每位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指導,因材施教,幫助他們在各自的基礎上繼續提升。
經過一個學期的學習,學生們對于政治思想課的理解逐漸深入,然而相對而言,他們在某些概念上的接受仍存在一定困難。盡管課程內容與學生的日常生活緊密相關,如何將這些知識有效地運用到日常生活中仍需進一步引導和實踐,但總體上,學生們的學習熱情依舊高漲。
二、教材分析:
七年級政治教材(下冊)旨在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與健康的品德,課程內容與他們的生活息息相關,讓學生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如何認識自我性格,培養堅強的意志,處理友誼,提升交際能力等。這些內容構成了七年級政治課教學的優勢。
1. 案例與理論的結合,通過現代社會所需的基本知識教育學生,聯系實際生活,拓寬他們的知識面,培養適應未來的能力,體現了義務教育的重要性。
2. 教材內容將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培養學生運用基本理論解決生活中常見問題的能力,并通過分散學習基本概念來減輕學習難度,有助于教師的教學安排和學生的學習掌握。
3. 根據我國的實際情況,教材注重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確保學生能積極主動地學習。教材的深度、廣度以及習題難度均經過合理設計,以適應學生的學習需求。
4. 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材中融入了豐富的彩圖和圖表,符合他們的年齡特征和認知規律,使學習變得有趣且易于理解。
三、教學目的和要求:
通過師生共同努力,培養學生的主動學習意識,力求讓學生能夠將所學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形成愉快的學習氛圍,讓他們感受到思想政治教育對生活的意義。
1. 理論知識與現實緊密結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他們的科學態度和學習方法,提高其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2. 注重基礎知識與技能的培養,激勵學生的智力發展,使他們掌握基本概念和原理,能夠了解知識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
3. 培養學生的現代意識,例如科技意識、資源意識和環保意識,同時開展安全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
四、七年級政治教學計劃下冊進度安排表:
第一周:評估上期期末試卷并開始新課
第二周:第一課 第一框(自我尊重的重要性)第二框(尊重他人是我們的責任)
第三周:第一課 第三框(彼此尊重是獲得尊重的前提)第一課 復習、檢測
第四周:第二課 第一框(我能做到)第二框(自信的力量)
第五周:第二課 第三框(自信的表述)
第六周:第二課 復習、檢測;第三課 第一框(自我管理的重要性)
第七周:第三課 第二框(告別依賴,走向獨立)第三框(獨立生活的必要性)
第八周:第四課 第一框(自強不息的少年)第四課 第二框(少年應有的自強精神)
第九周:第四課 復習、檢測;第五課 第一節(生活中的挫折)
第十周:第五課 第二節(從容面對挫折)第六課 第一節(選擇堅韌)
第十一周:期中復習及考試
第十二周:第六課 第二節(成長的煉成)
第十三周:第七課 第一節(走向法律的世界)第二節(法律的規范)
第十四周:第七課 第三節(防范風險)第七課復習、考試
第十五周:第八課 第一節(特別的關愛)第二節(法律賦予我們的保護)
第十六周:第八課 復習、檢測
第十七周:總復習
第十八周:總復習
第十九周:總復習
第二十周:期末考試
五、具體措施:
(1) 強調基本概念的教學
在教學中,既要關注概念的科學性,也要尊重概念形成的漸進過程。因概念是逐步發展的,教學時應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注重概念的生動性與易懂性,引導學生在生活中積極應用所學概念,以增加對其理解。
(2) 加強政治用語的學習
幫助學生從記憶和理解層面掌握政治用語,通過生動有趣的學習活動讓學生逐步熟悉這一重要工具。
(3) 加強實踐教學
政治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實踐教學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他們形成概念,并培養觀察與實踐能力。提高實踐教學的質量是提升整體政治教學效果的重要環節。
(4) 積極開展課外活動
課外活動應靈活多樣,內容可結合社會生活、科技發展等,活動形式也可采取實驗、知識講座等,旨在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與創新精神。
1. 每節課前5分鐘進行時事播報,培養學生的政治意識與國事關注度,提升他們的評判能力。
2. 在案例與故事分析中注意設計有效問題,培養學生分析與理解問題的能力。
3. 借助學生評價機制,促進良好的學習習慣與能力的提升。
4. 教學中引導學生規范地表達思想,回答問題時聲音清晰響亮。
5. 在考核中培養學生的問題分析與回答能力,幫助他們掌握專業術語的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