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球訓練課程安排(通用2篇)
本網球教學計劃旨在通過校外體育教育幫助學生掌握網球技能,提升身體素質,改善心理健康,并培養終身參與體育的意識。教學目標包括熟練掌握基本知識和技能、情緒調節、提高身體素質和培養體育道德。計劃強調多樣化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興趣,同時關注安全教育和心理健康。課程內容結合學生生理和心理發展特點,適度設計練習時間,并采用簡明易懂的講解方式,以適應低年級學生的學習需求。為提高教學效果,計劃組織豐富的課外活動,促進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考核標準以學生的擊球成功率和動作質量為依據,確保學生在愉快的氛圍中學習和成長。整體目標是通過網球教學促進學生德、智、體、美的全面發展。
網球教學計劃 1
一、指導思想:
為加強校外體育教育的開展,使學生盡快掌握網球技能,順利完成教學目標,特制定本計劃。網球培訓課程堅持“健康優先”的理念,注重激發學生的網球運動興趣,培養良好的鍛煉習慣,并樹立終身體育的意識。
二、教學目標:
(一) 比較熟練地掌握網球的基本知識與技能,以提升身體素質。
(二) 學會通過參與網球活動來調節情緒,改善心理健康。
(三) 通過專項訓練和多樣化的練習提高靈敏性、速度、耐力和力量。
(四) 培養優秀的體育道德,增強競爭與合作意識,提升社會適應能力。
三、教學任務:
1、運動參與的目標應當重視,通過豐富多樣的網球教學手段和活動內容,激發學生對網球運動的興趣與熱愛。
2、課程應重視學生對多種基本運動技能的學習,并在此基礎上幫助學生培養個人的興趣與專長,提高其終身參與體育鍛煉的能力;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應了解安全參與體育活動的知識與方式。
3、身體健康是體育與健康課程的基本要求。在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體育活動與發展體能的也應讓學生了解營養、環境及不良行為對健康的影響,幫助他們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從而有效提升健康水平。
4、心理健康目標要求在教學中,防止只關注運動技能傳授而忽視心理健康目標的現象。
5、社會適應目標要求通過教學活動,使學生獲得合作與競爭意識、交往能力,以及對他人、集體和社會的關注,同時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獲得的合作與交往能力能夠遷移到日常的學習與生活中。
四、情況分析:
(1) 學情分析
學生的年齡在8至13歲之間,普遍較小,存在注意力不集中、紀律性較差等問題,個體差異明顯。因此在教學中應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充分發揮學生主體性和教師引導性,給予學生更多的鼓勵,重點關注安全教育。
(2) 教材分析
1、網球是一項有效的有氧運動,有助于增強體質,提升綜合素質。
2、網球運動被認為是時尚且受歡迎的體育活動。
3、網球文化能夠讓不同年齡段的人從中受益,是一項不受性別和年齡限制的活動。
4、網球運動培養誠實守信及團結協作的良好品質。
5、網球比賽強調團隊合作,體現了團結協作的精神。
6、參與網球能增強自信心,塑造積極的心理狀態。
7、網球運動是一種講究文明、禮貌、高雅的體育文化。
8、打網球可以展示個人特色,同時幫助身心放松。
9、打網球為健身提供了良好的機會,身體素質是打好網球的重要基礎。
網球教學計劃 2
一、指導思想
根據我校《體育與健康》課程實施的要求,秉持“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全面落實素質教育方針。通過素質教育的理念和“健康第一”的思想引導,推動體育與健康課程的教學改革,使其在學校教育中真正發揮健身育人的作用,促進學生在德、智、體、美等方面的全面發展。面向所有學生,鼓勵他們積極參與學校的體育活動和競賽,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適應社會發展的實踐能力。
二、教學目標
運動參與:激發學生對運動的興趣,提高自我鍛煉的意識;讓學生學會展示自我動作,并欣賞他人或自己的表現;更有效地融入全民健身計劃。
運動技能:掌握網球運動中的基本訓練動作和技術組合;了解不遵守規則的運動和游戲可能會導致身體受傷;明確在安全環境中進行運動和游戲的重要性。
身體健康:保持正確的身體姿勢,發展靈敏、協調和平衡能力;能夠描述身體各部分的功能,并比較自己與同伴的身體特征。
心理健康:在參加強度較大的游戲或運動時,能堅持完成任務,即便感到輕微不適;對體育活動表現出積極的態度,并努力在活動中展示自我。
三、學情分析
我校二年級共有四個班,學生們對網球課表現出濃厚的興趣,但參與活動的動機主要來源于對運動的直接興趣,因此在教學中需要選擇多樣化的內容,靈活運用教學方法,以滿足學生參與活動和學習的需求。大多數學生已掌握一些常用的體育術語,如“向前看”、“向右看齊”、“報數”等,并能夠準確執行相應的動作。然而,也有部分學生因體育基礎薄弱,身體素質差,在課堂學習中遇到困難,盡管努力,但難以達到教學要求,進而失去信心,產生自卑心理,這使得他們對體育課產生畏懼感或逃避心理。做好學生的心理疏導尤為重要。
(一)生理發育特點
1. 二年級學生通常在7至8歲之間,正處于童年身體發育的階段,總體上發育相對穩定,這也是身體發育的關鍵期。
2. 二年級學生的骨骼成分中膠質較多,鈣質較少,骨骼可塑性較強,富有彈性,但堅固性較差,因此特別需注意培養正確的身體姿勢和做好運動前的熱身活動。
3. 該年齡段學生的心臟容積與血管容積的比率小于高年級學生,因此不適合過于劇烈或過長時間的訓練活動。
(二)心理發展特點
1. 二年級學生的感知覺主要表現為無意性和情緒性,他們在身體練習中容易被新穎內容吸引,經常會忘記練習的主要目的;他們對幾乎所有的體育活動都有廣泛的興趣,動作要領認知較模糊,有時會混淆相似動作,時間和空間感較弱。
2. 學生的注意力不夠穩定,持續時間有限,有意注意的發展尚不完善,較適宜控制每次練習的時間在20分鐘以內。
3. 該年齡段學生的無意記憶占主導,因此在教學時講解不宜過長,講述動作要領和練習方法時應簡明扼要。
四、教材分析:《快易網球》
網球作為一項全球受歡迎的運動,近年來在文化多元與信息開放的背景下,憑借獨特的魅力脫穎而出,成為成功的商業項目之一。盡管在中國等“第三世界”國家,網球的推廣取得了迅速發展,國際網聯的數據顯示,全球參與人數增長卻不顯著,顯然網球的發展面臨著“瓶頸”。
國際網聯于2002年成立了工作組,以研究影響網球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因素,20xx年推出Tennis Play & Stay計劃,旨在解決兒童初學者流失的問題。中國網球協會積極參與,推出了“快易+樂享”品牌,解決兒童初學者學習網球的需求,確保他們能以簡單易學的方式掌握網球技能。該課程強調趣味性和實用性,使兒童能夠快速融入網球運動,提高基本技能,培養他們對網球的熱愛,奠定良好的技術基礎。
快易網球課程的教學大綱包括以下內容:
1. 團隊組織,通過富有創意和啟發性的練習,提高兒童球員的能力。
2. 溝通技巧的培養。
3. 隨機應變,以確保課程的成功。
五、教學措施:
1. 持續關注課堂教學常規,提升課堂質量,認真執行《體育課程標準》,備課、授課時要引導學生自覺鍛煉身體。
2. 組織豐富多彩的課外文體活動,鼓勵學生積極鍛煉,促進他們的生動活潑發展,提升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關注安全,確保活動安全無事故。
3. 在教學實踐中,讓學生初步認識身體和掌握鍛煉身體的基本知識和方法,了解體育與衛生保健的安全常識,培養鍛煉身體的良好態度。初步學習網球基本技術,掌握簡單的運動技能,提高身體素質和基本活動能力,并培養對各項技術學習的興趣,以及良好的體育道德。
六、考核內容及方法:
正手擊球技術與方法:考生在網前手拋球,站于底線準備擊球,連續擊正手球五個,教師通過擊球成功率評估,成功率占考核分的50%,同時依據擊球動作質量標準,占考核分的50%。
七、評價標準:
優秀:擊球動作正確、流暢且協調,能夠主動迎擊,落點穩定,回位迅速,步伐良好,成功率高且節奏感強。
良好:擊球動作基本正確、流暢,步伐較好,落點穩定,有回位意識,節奏感較為良好。
有待提高:難以正確完成擊球動作,動作協調性不足,步伐零亂,成功率低,反應不積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