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一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安排(通用2篇)
我們不僅要關注字詞的拼讀與識記,更要在課堂中滲透語言的魅力與思維的啟迪。此計劃強調通過生動的故事和豐富的活動,培養孩子們的閱讀興趣與表表達能力,讓每一位小學生在語言的海洋中,自信地揚帆起航。在這一階段,注重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培養,才能真正讓語言學習在孩子們的心中生根發芽。
一年級語文上冊的教學計劃 1
一、學生知識現狀分析。
一年級的學生正處于語言學習的重要階段,經過幼兒園的培養,他們的口語表達能力與社交能力已有了一定基礎。教師應當鼓勵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與探索欲,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使其在愉快的氛圍中不斷成長,培養他們勇于探索、團結協作、敢于創新的精神。
二、教學任務、要求。
本冊語文教材分為六個單元,涵蓋八個主題,充分考慮到兒童語言習得與發展規律,并照顧到學生的學習興趣。
1、提高學生的識字興趣,激勵他們積極主動識字。本冊共涉及384個漢字,其中會寫字為140個。采用隨文識字的方式進行教學,以認知為主,書寫為輔,先認后寫,強調多認少寫。
2、幫助學生養成規范的寫字姿勢及良好的書寫習慣,確保書寫端正、整潔。
3、學習漢語拼音。拼音學習分散在四個單元中,旨在降低學習難度。
4、學生能借助拼音進行漢字的認讀,掌握音序和部首查字法,獨立識字。
5、培養學生閱讀的興趣,感受閱讀的樂趣。
6、積累他們喜歡的成語和名言警句。
7、養成講普通話的良好習慣。
8、增強自信心,能與他人自然、大方地交流,保持禮貌。
9、對周圍的事物保持好奇心,能夠對感興趣的內容提出問題,并與同學們進行探討。
三、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拼音、識字、寫字、朗讀。
引導學生學習方法和培養學習習慣。
教學難點:
1、全面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培養他們的探究精神、團隊合作能力及創新意識。
2、鼓勵學生與他人自信、坦誠地溝通交流。
四、提高教學質量的措施。
1、拼音學習通過情境圖和兒歌、課文等多種形式相結合,以增加趣味,降低學習難度。
2、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與語文學習規律,靈活選擇合適的教學策略。
3、在教學過程中注重語文的實踐性與綜合性。
4、關注學生的創造潛能,促進他們的持續發展。
5、充分發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積極性與創造性。
6、通過潛移默化的方式,注重情感的熏陶,使其貫穿整個語文教學過程。
一年級語文上冊的教學計劃 2
一、指導思想
本冊教材致力于建立一個開放、動態的教材體系,倡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的方式,旨在全面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培養其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在教學過程中,我們重視激發學生的興趣,關注培養他們對語文的熱愛,為學生的終身學習、生活和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教材分析
本冊課文主要由“學習習慣的培養(11)”、“課文”、“習作”和“練習”幾個部分組成,共設7個單元,每個單元包含3至4篇課文,整體安排25篇課文。全冊教材圍繞一個主題構建單元,依據課文的特點靈活安排語言文字的基礎訓練。
第一單元名為“心中有祖國”,包含《我們愛你啊,中國》、《鄭成功》和《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等課文。第二單元“人間真情”,安排了《負荊請罪》、《船長》和《愛之鏈》。第三單元“奮斗與生存”,包括《小草與大樹》、《輪椅上的霍金》、《生命的林子》和《一本男孩必讀的書》。第四單元“民風民俗”,則安排了《姥姥的剪紙》、《牛郎織女》和《安塞腰鼓》。第五單元“景物聚焦”,收錄了《青海高原一株柳》、《草原》和《麋鹿》。第六單元“名人風采”中包括《給家鄉孩子的信》、《錢學森》、《詹天佑》和《鞋匠的兒子》。第七單元“讀書有方”,則安排了《古詩兩首》、《學與問》、《大自然的文字》和《養成讀報的好習慣》。
本冊書依舊采用“識寫分流”的方法進行生字安排,共計206個生字,其中152個為必須書寫的生字(標注在田字格中),54個為只需認知的生字(列在兩條綠線之中)。這些“只需認知”的生字,要求學生能夠正確讀音、辨認字形,并初步理解字義,以幫助學生掃清閱讀課文的障礙,不列入考核范疇。常用多音字的其他讀音在右上角標注“﹡”。
課文語言規范,篇幅適中,便于學生進行朗讀、背誦和復述等訓練,插圖新穎美觀,富有趣味,有助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培養其形象思維能力。
每篇課文后的作業題一般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常規訓練如朗讀、背誦和復述,旨在繼續培養學生專注閱讀,提升語言感覺,增強語言積累。二是要求學生使用鋼筆進行描紅,提供寫生字的范字,以便扎實地練好寫字基本功。三是進行常用詞語的訓練,目的在于通過讀、抄、運用,比較意思相近的詞,聯系上下文感受詞語的情感色彩,鞏固所學的新詞,增加詞匯積累,提高運用能力。四是閱讀訓練,涉及詞語、句子的理解,學習分析自然段和邏輯段,歸納課文的主要內容,領會中心思想等,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五是根據課文特點靈活安排的“小練筆”,讓學生從句式、段落、立意、寫作等方面進行局部仿寫練習。這些作業均應根據課時情況進行安排,而非按單元進行重點訓練。
三、教學要求:
1、學習習慣
(1)掌握并保持正確的讀寫姿勢,養成愛護學習用品的習慣。
(2)培養積極發言、專心傾聽的習慣。
(3)鼓勵勤于朗讀,樂于課外閱讀的習慣。
(4)培養主動查字典、積極識字的習慣。
(5)學習鋼筆字和毛筆字的正確寫法,養成認真書寫的習慣。
(6)培養自主預習、復習,認真完成作業的習慣。
(7)選擇性閱讀課外書籍,培養做讀書筆記和細心觀察事物的習慣。
(8)堅持寫日記,愛護圖書的習慣。
(9)培養做讀書筆記和隨時使用工具書的習慣。
(10)自主修改習作,通過多種渠道學習語文的習慣。
(11)養成不懂就問,勤于收集資料的習慣。
2、漢語拼音
繼續鞏固漢語拼音,利用其幫助識字和學習普通話。
3、識字寫字
(1)準確認讀206個生字。
(2)能夠按照筆順默寫152個生字,保持字形端正、勻稱。
(3)繼續練習鋼筆寫字,確保字跡正確、整潔。
(4)繼續練習毛筆字,保持字跡端正,紙面干凈。
4、口語交際
(1)認真聽別人講話,理解簡單內容并轉述。
(2)根據圖畫或事物進行簡單表述。
(3)對所聽或所讀內容用普通話回答問題,做到完整連貫。
(4)主動與他人進行口語交際,做到語句通順,態度大方。
(5)樂于參與討論,勇于表達觀點。
5、閱讀
(1)繼續學習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指定課文。
(2)學習默讀,做到不出聲、不指讀,注意默讀的速度。
(3)理解常用詞語,聯系實際生活。
(4)掌握課文主要內容,理解大意。
(5)通過預習和借助字典學習生字詞,逐漸養成預習習慣。
(6)閱讀適合的少年兒童讀物,了解主要內容。
(7)學習瀏覽信息,擴大知識面。
6、習作
(1)使用所學詞語造句,并理順錯亂的句子。
(2)學習細致觀察事物,寫出通順的短文。
(3)修改錯誤明顯的句子。
(4)學習使用標點符號,認識破折號。
(5)從內容、詞句、標點等方面修改作文,使用常用的修改符號。
四、教學方法與措施
1、持續關注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既要強調本冊安排的讀書做筆記和不懂就問的習慣,也要不斷鞏固以前提到的習慣。
2、堅持以讀為主的教學理念,通過多種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指導學生有效閱讀,提升語言理解和運用能力。
3、在閱讀教學中采用多樣化的方式,增強學生的閱讀興趣,有針對性地進行摘抄,加大詞匯積累和課外閱讀量,進一步提高習作水平。
4、本冊教材配有相關的教學參考書、教學掛圖、習字冊和生字卡片等資源,合理使用這些輔助材料是教學的必要環節。
五、教學進度安排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