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下學期英語教學安排
我們不僅要關注知識的傳播,更要注重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和思維方式的拓展。通過項目式學習和互動式教學,讓學生在真實的語言環境中探索英語的魅力,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和創造力。這樣,教學計劃不僅成為一份課程安排,更是引導學生走向更廣闊世界的橋梁。
一、班級學生情況分析
本班共有48名學生,性格活潑開朗,學習積極性尚可。從英語學習情況來看,學生的基礎知識相對扎實,但學習習慣有待改善:部分學生在作業完成上缺乏自覺性,不能按時且認真地完成作業;課外閱讀量不足,知識面較窄,缺乏良好的閱讀習慣;口頭表達能力較弱,難以清晰表達自己的觀點;特別是獨立閱讀和寫作能力較差。本學期將重點關注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和閱讀能力,努力提升他們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二、教材概況
六年級下冊是小學階段的最后一冊教科書。在升入初中之前的這一學期,需對整個小學階段所學的主要單詞和語音進行全面復習。為此,編寫者將本冊的六個單元的新語言學習內容精簡為四個單元,并將學期中的Recycle 1和Recycle 2合并,擴展為兩個綜合復習單元,以幫助學生更好地應對初中的英語學習。
三、教學目標
1、學生能聽、說、讀、寫61個短語和單詞,掌握7組句子及4個單句(涵蓋話題如長度、重量、高度、看病、情感、周末及假期活動、旅行、晚會等),要求在真實語境中熟練運用,并能理解簡短的語篇。
2、能夠完成1個手工制作。
3、能聽懂并吟唱6首歌謠。
4、能夠聽懂并演唱6首歌曲。
5、可以完成4個自我評價活動。
6、能夠理解6個幽默小故事。
7、了解6項簡單的中西文化知識。
本教材的一大特點是在已學知識的基礎上引入新知識,編者在編寫過程中注重單元之間的銜接與知識的回顧,力求做到本冊與前幾冊內容的聯結與鞏固,這樣使得語言知識不斷重復,以奠定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基礎。
四、課堂教學
(1)教師上課時應以文明的語言和舉止對待教學,保持熱情,公正對待每位學生,為學生樹立良好榜樣。
(2)教學中,要充分發揮教學目標的導向性、激勵性、評價性和反饋作用;根據目標設計情境問題,并將其轉化為有效的活動場景,以確保師生在良好的教學環境中完成教學任務。既要按照教案進行教學,也要靈活應對課堂實際,注意教學活動的多樣性和實效性,務求每堂課內容有重點、有條理,環環相扣。
(3)明確英語課作為語言實踐課的特點,恰當處理講解與練習的關系,避免滿堂灌。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和掌握實際知識和技能,講解應簡單明了、深入淺出,練習形式應多樣化且有效。每堂課語言實踐的時間應至少占三分之二,確保每堂課有明確的訓練主項、充實的內容、緊湊的環節和有效的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他們積極參與、動手操作和思考,在過程中體驗成功感和增強自信心。
五、課后活動
1)課后作業旨在復習鞏固已學內容,分為口頭和書面兩類,作業量應適中,確保中等水平的學生可以在十五分鐘內完成。書面作業需全批全改,對錯誤的部分要求學生及時訂正,并采用激勵機制進行批改,例如使用星號、小紅花和不同等級的標識,鼓勵面批并做好記錄和講評。
2)開展多種適合學生語言水平和年齡特點的課外活動,每個年級至少每學期一次,這些活動形式可以包括演講、唱歌、對話表演、故事講述、書法展覽等。鼓勵學生成立課外興趣小組,利用廣播、報紙、網絡等媒體進行自主學習,組織墻報制作、英語角活動,進行聽說訓練。
3)每堂課結束或完成一課后,教師需對上課情況進行回顧,記錄教學中的得與失,同時制定改進措施,作為今后教學的參考。應堅持互相聽課,每位教師每學期至少聽五節課,每學期安排一次公開課,并撰寫教學論文或經驗總結。
評估教學效果,反思教學過程:
教學活動結束后,教師應對教學進行分析成功與不足之處,尋找改進的空間,以便為未來的教學決策提供經驗。持續的反思是教師職業進步的重要途徑。
對教學效果的評估和反思要深入細致,避免僅以滿意或不滿意草草了事。教師應問自己一些具體的問題,引發深入思考。例如:
1.教學是否按照計劃進行?出現了哪些問題,原因是什么?
2.教學目標是否順利達到,如何判斷?
3.學生對這堂課的喜愛程度如何,如何判斷?
4.學生反應是否與預期一致,有何不一致,原因是什么?
5.對這堂課,自己最滿意和最不滿意的地方是什么,為什么?
6.如果再來一次,有哪些地方會處理得不同?
六、復習
本冊教材安排了四個單元學習內容及兩個評估活動,復習時間長達六周。教師應有計劃地安排復習課,幫助學生系統回顧和整理小學階段所學的英語知識,并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檢驗學生是否達到二級目標標準。
在復習時,教師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幫助學生歸納:
1、語音:
第二冊要求學生聽說認讀26個字母的大寫和小寫形式,學完后每位學生應能認讀這26個字母。
第三冊要求學生聽、說、讀、寫這26個字母,并從第三單元開始書寫單詞,學習四會單詞。每位學生應能正確默寫26個字母的大寫和小寫形式。
第四冊要求學生掌握五個元音字母的開音節與閉音節發音,經過學習后,能夠拼讀符合規則的單詞,并開始書寫句子,學習四會句型。
五年級上、下冊要求學生掌握一些常見的輔音和元音字母組合的發音,上學期學習22個,下學期學習21個組合。教師應不斷總結和歸納,幫助學生掌握讀音規則,提高拼讀單詞的能力,并通過字母組合的形式了解相應的音標。
六年級上冊要求學生認讀48個音標,學期結束時基本能力應能熟練認讀,并能拼讀簡單的單音節詞。
六年級下冊要求學生通過拼讀進一步掌握雙元音,教會學生一些拼讀單詞的技巧,進一步學習和鞏固48個音標。
2、語法:
(1)時態(通過對話學習,以實踐操作幫助學生感知語法現象,適時提示讓學生自我比較歸納)
從第一冊到第四冊學習一般現在時和簡單祈使句。
五年級上學習情態動詞(can)的用法及There be結構;
五年級下學習現在進行時;
六年級上學習be going to(一般將來時);
六年級下學習形容詞比較級和一般過去時。
(2)名詞
了解名詞的單復數形式。
(3)代詞
學習人稱代詞(主格和賓格)及物主代詞(形容詞性和名詞性)。
(4)介詞
學習常見介詞如in, on, under, behind, near, at等的用法。
3、話題:(在已學知識的基礎上引入新知,教師在教學中應注意知識的前后銜接)
第一冊學習學習用品、身體部位、顏色、動物、食品和飲料、數詞。
第二冊學習同學、家庭成員、數詞、水果、方位、動物。
第三冊學習教室、學習用品、朋友、居室、食品和飲料、職業。
第四冊學習學校、時間、服飾、天氣、價格、農場。
五年級上學習老師、日常活動、食品、家務勞動、居室、自然物。
五年級下學習日常活動、季節、生日、家務勞動、動物、郊游。
六年級上學習交通法規、問路、課余活動、業余愛好、職業、水循環(植物)。
六年級下學習高度、長度、重量、就醫、情感、周末活動、假日活動。
4、詞匯
六年級下冊教師用書對三到六年級的詞匯已進行分類歸納(P121),教師在日常教學中可通過有趣的方式進行復習、聽寫,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單詞記憶習慣。
在進入六年級下冊時,根據課程標準,對語言知識、技能、情感態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等五個方面提出具體要求,小學畢業應達到二級目標。
七、教學進度:
周次單元題目話題
1,2周Unit 1 How tall are you? 高度;長度;重量
3,4周Unit 2 What’s the matter, Mike? 疾病;情感
5,6周Unit 3 Last weekend 上周末活動
7,8周Unit 4 My holiday 假期活動
9,10周Recycle 1 Let’s take a trip! 旅行
11,12周Recycle 2 A farewell party 告別派對
13~期末歸類復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