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英語教學工作安排
通過豐富的教學活動和互動式的學習方式,讓孩子們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掌握基礎英語知識,逐步建立起對英語學習的積極態度。結合實際生活情境,將語言學習與日常交流緊密聯系,使孩子們能夠在真實環境中運用所學,增強他們的語言應用能力。有效的教學計劃不僅是知識的傳遞,更是心靈的滋養和能力的提升。
伴隨全球經濟與信息科技的深度融合,社會對人才的要求日益提升,愈加側重于年輕化、知識化、技能化和專業化。在中國加入WTO之后,英語在現代社會的重要性與日俱增。我們的英語教學必須符合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政策需求,并與時俱進,開拓創新,以人為本,倡導終身學習的理念,致力于提高教育教學的有效性,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與實踐能力,全面推動素質教育的發展。
鑒于小學英語教學的特殊性,我們的目標是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良好的語言學習習慣,重點提升學生的基本英語能力和語言感覺,通過循序漸進的方式,逐步培養他們的英語思維能力,為他們后續的英語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教學原則
以聽為主,聽說結合,強調聽說互動,閱讀與寫作相輔相成,摒棄“聾啞英語”的教學方式。教師應全心投入課堂教學,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營造有利于學生自主學習的環境,確保每一節英語課都高質量地進行,讓知識、技能、興趣、情感等融合一體,使學生在愉快的氛圍中獲取知識,在學習中體驗樂趣,在收獲中激發潛能。
三、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一年級學生在課堂上的控制能力較弱,注意力難以集中,且大部分學生剛開始接觸英語,缺乏基本的學習基礎,增加了教學的難度。雖然少數學生在學前班接觸過一些英語,但整體上大部分學生對英語仍然陌生。在未來的教學中,應關注全體學生,激發他們的英語學習興趣,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發展團隊合作意識,營造互幫互助的學習氛圍。
四、教材分析
本次使用的教材為《新標準英語》,全書共分為10個模塊,每個模塊下又分為兩個單元。第一個單元主要呈現本模塊所需學習的語言內容,第二個單元則提供多種任務型練習,包括歌謠和小詩。
通過對歌謠和小詩的學習,學生首先能夠培養語感和節奏感,其次提升發音的準確性,最后通過這些兒童們熟悉的歌謠,引入一定的西方文化。書中出現的一些生詞并不要求學生在歌謠之外使用。
本教材考慮到學生剛開始學習英語的特點,特別設計了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詞句,涵蓋內容包括問候與回應、詢問姓名、年齡、地點及物品等,并給予適當的回答;數字1-12;談論人物、物品、地點及動物;表達個人喜好等。教材中的所有內容都遵循語用、語境和語義結合的原則,因此在學習時,學生應積極參與教師設置的語用和語境中,以掌握基本的英語表達能力。
五、教學目的
1、通過學習,使學生能夠聽懂并說出一些簡單的日常交流用語,并在具體情境中靈活運用。
2、幫助學生掌握一定數量的單詞,了解生詞的發音及其中文意思。
3、通過歌曲、游戲、制作等活動,鞏固所學內容,激發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
六、教學措施
1、深入研究教材,探討教材之間的內在聯系,認真準備每節課,精心設計教案。
2、更新教育理念,明確教師的角色,建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觀,倡導民主、平等、和諧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在輕松的環境中學習知識。
3、改進教學方法,提升教學效果,避免傳統的“滿堂灌”教學方式,激發課堂活力,讓學生積極參與,動手實踐。
4、實施開放式教學,讓每位學生在參與交流中提高英語溝通能力,同時提升學習興趣和協作能力。
5、訓練學生聽懂日常生活對話,能夠用英語進行簡單的交流。
七、教改設想
1、研究英語教學活動,探索最優的教學模式,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與教師的引導作用,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全面提升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