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一年級美術上冊教學方案(人教版)(通用5篇)
小學一年級美術上冊教學計劃人教版的核心在于激發孩子們的創造力與觀察力,鼓勵他們通過色彩與形狀的表達,發現世界的美好。為此,教學內容的設計應注重趣味性與互動性,引導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大膽嘗試,培養他們的藝術感知和審美能力。結合生活實際,讓學生在實踐中感受美術的魅力,從而為他們后續的藝術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小學一年級上冊美術教學計劃 1篇
一、學生情況分析:
一年級的學生剛從幼兒園過渡到小學,生活和學習習慣尚未完全建立,容易分心。教師的教學方式和理念顯得尤為重要。在一個輕松和諧的課堂氛圍中,他們會逐漸消除對美術課的恐懼,進而激發對美術的興趣。
二、教材分析:
本冊美術教材共包含五個單元和二十課,旨在素質教育的基礎上促進學生的全面成長。教材組織上主要分為欣賞、繪畫和工藝三個部分,其中工藝課程多為綜合性質,不僅鍛煉了學生的動手能力,也提升了他們的繪畫技巧。設計時充分考慮到低年級兒童心理發展的特點,課程形式靈活多樣,注重培養他們的創造力。在繪畫和工藝課堂上,特別強調培養學生的形象概括能力和造型能力,同時課程中還融入了豐富的色彩訓練,以幫助學生在色彩感知方面打下基礎。
三、教學目的任務:
1、通過美術課程,提升學生對美術的興趣和熱愛。
2、教授美術的基礎知識和核心技能。
3、培養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與良好的道德情操。
4、激發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以及形象思維能力。
四、教材重點、難點:
1、掌握與美術相關的基本知識和技能。
2、提升學生的空間意識、形象記憶和創造性思維能力。
五、提升教學效率的主要措施:
1、加強習慣養成教育。美術課堂通常較為活躍,所使用的材料也較為多樣,這就要求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為今后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2、重視想象力和主題創作的訓練,鼓勵學生發揮豐富的想象力,并能夠將其表達在他們的藝術作品中。
3、強化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將多種生活材料融合進美術課堂,讓學生能運用多樣材料來表達美好事物。
六、安全方面:
1、對美術工具的使用和保存進行正確指導。
在美術教學中,尤其是對工具的使用,教師需在開學前和手工課前明確指導學生如何正確使用,并進行示范。
2、結合美術課內容進行安全教育。
在美術課堂上可以根據某些課程內容開展安全教育,如:禁止火源、避免電擊、安全出口標識、禁止高處攀爬等,另一部分則是進行其他安全知識的教育,達到美術與生活的緊密結合,提升教育的有效性。
3、通過美術活動開展安全教育。
在美術活動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制作安全教育手抄報,或圍繞安全主題進行繪畫創作(如消防安全、交通安全、校內安全和日常生活安全等)。
小學一年級上冊美術教學計劃 2篇
一、全冊教學目標:
(一)繪畫
1、能夠選擇適合的顏色,自由描繪自己看到的景物。
2、通過記憶畫和想象畫等形式,表達自己熟悉且喜愛的事物。
(二)工藝
1、制作基本的紙版拓印畫。
2、運用撕和剪的方式,創作紙工藝術作品。
3、使用不同的平面材料進行拼貼。
4、制作簡單的泥巴模型。
(三)欣賞
1、觀察可愛的小動物和植物。
2、欣賞同學們喜歡的兒童畫作品。
3、欣賞各種傳統民間玩具。
二、全冊重難點:
(一)重點:
1、運用記憶畫和想象畫表現自己熟悉的內容,強調色彩的大膽與和諧。
2、制作簡單的紙版拓印畫及多樣平面材料拼貼,提升學生的撕紙和剪紙能力。
3、欣賞兒童畫和自然景物,提高學生的欣賞能力。
(二)難點:
1、在繪畫過程中鼓勵學生大膽想象,真實且生動地運用色彩和造型。
2、在紙工制作中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與協作精神,并在泥塑中提高空間想象力。
三、教學情況分析:
根據上學期的教學情況,年級的學生普遍想象力豐富且大膽,對于想象畫和記憶畫有強烈的表現欲望,色彩運用能力較強。學生對手工藝制作也表現出濃厚的興趣,繪畫作業的整體水平較高。
然而,仍存在以下問題:
1、學生之間的差異較大。
2、構圖布局尚需進一步完善。
3、工藝制作能力相對繪畫技巧有所欠缺。
四、措施:
1、加強對學生美術基礎知識和技能的整體滲透,鼓勵優秀學生帶動其他同學。
2、要求學生在構圖時要充實、飽滿,使作品更具生氣與趣味。
3、通過課堂作業評講,將繪畫技巧與工藝制作相結合,激發學生的興趣,提升技能水平。
五、全冊課時安排:
本學期新授教學30課時,靈活安排5-6課時的補充教學,4-5課時的補習教學,以及1-2課時的考核(考查)。
小學一年級上冊美術教學計劃 3篇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學會欣賞和創作不同風格的簡單美術作品,了解基礎的繪畫工具和材料,提升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造力。
【過程與方法】
學生通過觀察、討論和實踐,能夠掌握美術的基本技巧和表達方式,嘗試用不同的媒介表現自己的想法。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培養學生對美術的興趣,增強對藝術作品的欣賞能力,鼓勵他們用藝術表達個人情感和想法,提高自信心。
小編微信上曾經推送過一篇文章《小學美術教學的重要性》,如果想了解更多可以回復【美術教學】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掌握基礎的繪畫工具使用方法,能夠獨立完成一幅簡單的圖畫作品。
【難點】
如何將個人的情感與想法有效地表達在作品中,并在創作中運用色彩和構圖的基本知識。
三、教學方法
示范法、引導法、合作學習法。
四、教學準備
PPT課件、色彩鉛筆、畫紙、顏料、刷子。
五、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激發興趣
教師播放一段優美的音樂,引導學生聯想樂曲的情感,并想象可以用什么樣的畫面來表達這些情感。隨即,教師板書課題——《用畫筆表達心聲》。
(二)討論交流、初步感知
1。教師展示一些經典的美術作品,學生共同討論:
①這幅作品給你帶來了怎樣的感受?
②你認為畫家用什么樣的元素表達了這些情感?
2。師小結:通過顏色、線條和形狀,藝術家傳達了幸福、悲傷、激動等多種情感,繪畫不僅是技巧,更是心靈的表達。
(三)欣賞作品、體悟情感
教師展示幾幅風格各異的畫作,學生們觀察并探討:
1。《星空》:梵高用旋轉的星空表現了內心的激蕩和對生命的思考。
2。《鄉村風景》:畫家通過明亮的色彩展現出心中的寧靜與向往。
(四)游戲體驗、加深印象
1。通過“畫面聯想”游戲,學生按順序描述一幅作品的情感,其他同學則嘗試畫出與之對應的圖形。
2。教師總結學生的創作思路,引導他們思考如何通過畫面傳達不同情感。
(五)教師示范、學生實踐
1。教師演示如何使用不同工具進行繪畫,展示簡單的繪畫步驟。
①選擇合適的畫紙和工具。
②先構圖,再上色,逐步完善細節。
2。學生進行創作
①作畫要求:根據個人情感,自由創作一幅作品,鼓勵使用鮮艷的色彩和大膽的構圖。
②學生創作的過程中,教師巡視并給予指導,鼓勵發揮想象力。
(六)作品展示
1。學生作品在教室中展示,大家圍繞作品的構思、情感和技巧進行交流。
2。教師鼓勵學生評價彼此的作品,分享自己的創作感受。
七、課堂延伸
教師推薦一些經典美術作品或畫家的故事,鼓勵學生在生活中多觀察,尋找靈感。
八、板書設計
九、教學反思
小學一年級上冊美術教學計劃 4篇
一、指導思想:
小學一年級美術教學不僅是提升學生藝術素養的重要途徑,更是促進其全面發展的重要環節。通過藝術教育,不僅能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還能提高他們的審美情趣,增強社會責任感,為培養符合社會主義建設需要的新時代青年奠定基礎。
二、全冊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共包含十六課,依照教育部實施的《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進行編寫,旨在為素質教育提供切實可行的美術教學方案。
該教材強調以學生為中心,通過生動有趣的活動和內容,讓學生在實踐中感受藝術魅力,激發他們的創造意識,鍛煉他們自主學習與合作能力,助力美術實踐能力的提升。
三、課程目標
造型表現方面:
引導學生使用多樣的工具和材料,如紙張和身邊常見的物品,通過觀察、繪畫和動手實踐,勇敢地表達他們眼中的世界,享受創作的樂趣。
設計應用方面:
鼓勵學生嘗試將各種材料進行簡單的組合和裝飾活動,讓他們在參與中體驗設計的樂趣。
欣賞評述方面:
通過觀察自然和藝術作品,學生能夠用簡潔明了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感受,增強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
綜合探索方面:
利用游戲的方式進行主題創作、表演和展示,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四、教學措施:
1、組織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提升學生對美術的熱愛。
2、鼓勵學生通過繪畫和手工制作表達對事物的看法,初步培養他們的觀察力和想象力。
3、幫助學生認識基本顏色,并教授繪畫的技巧和方法,如臨摹、增添細節和想象創作。
4、指導學生掌握基本的拼貼、泥塑和紙工技巧,提升他們的動手能力。
5、強調正確的繪畫與制作姿勢,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分析問題的習慣。
五、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涵蓋十六個主題,設計充分考慮到幼小銜接的特點,并重視與小學生日常生活的聯系。
教材強調學習藝術的意義和價值,并結合學生的實際需求,著重培養他們的綜合藝術能力和審美情趣。教學內容富有趣味性和互動性,注重過程,旨在引導學生在藝術學習中獲得持續的興趣和成就感。
六、教學重點:
在教學過程中,需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關注他們的心理發展和認知水平,激發他們對藝術的熱情與探索精神。
強調學科之間的聯系,鼓勵不同藝術形式的交融與滲透,以深化學生對綜合藝術的理解。
七、教學目標:
1、知識和能力:
通過觀察和欣賞各類美術作品,學生能夠用簡單的表達方式分享他們的感受,培養對生活美的敏感度;幫助他們認識和運用基礎的色彩和圖形,理解基本的美術語言,逐步提高表達自我情感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
引導學生以個體或小組合作的方式參與欣賞與創作,嘗試多種材料與工具;通過豐富多樣的活動,激發他們的視覺和觸覺體驗,培養開放性、立體化的思維,促成基本藝術素養的形成。
3、情感態度價值觀:
在美術活動中,學生通過實踐獲得愉悅感和持久參與的興趣,體驗到創造的樂趣;鼓勵他們表達自己內心的情感,提升他們的審美情操,塑造健全的人格。
小學一年級上冊美術教學計劃 5篇
一、學情分析
本學期我繼續負責一年級六個班的美術課程。在這一學期,我將重點提升學生在美術創作方面的能力與表現力,培養他們對美的事物產生興趣,初步感受美的能力。由于學生年紀較小,耐心有限,因此在作業上的細致程度有待提高,因此我將努力培養他們良好的繪畫習慣。
二、教材分析
本教材的編寫旨在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和視覺體驗,強調創新思維與實踐能力的協調發展,遵循“接近生活、貼近學生、學以致用”的原則,精心選擇適合一年級小學生心理與生理特點的教學內容進行設計。教材中的藝術知識和技能按照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原則安排,涵蓋色彩運用:涂色練習《五彩的煙花》、滲透色練習《水彩游戲》、平涂技巧、形色結合《繽紛花布》、以及在復雜形狀內填色的練習《熱帶魚樂園》。在造型設計方面,教材引入線條造型《五彩的煙花》、自然形狀《水彩游戲》、幾何形《繽紛花布》、《彩旗飄飄》,并涵蓋多種造型內容,如實用品造型《船兒出航》、《剪拉花》、和人物造型《畫畫親近的人》與自然造型《夏日》。
教材中的人文內容涉及社會、自然與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如節日慶典《五彩的煙花》、《彩旗飄飄》、環境美化《“蘑菇”家園》、親近自然《熱帶魚樂園》等,以及通過《水彩游戲》、《信封紙偶》激發的美術游戲體驗。
三、教學目標
1、 知識教育要點
(1) 感知多種隨機形狀。
(2) 識別和運用不同的平面形狀及常見色彩。
(3) 運用形狀與色彩進行臨摹、添畫、記憶畫與想象畫的實踐。
(4) 學習使用簡易繪畫工具,掌握撕、折、拼、貼、揉捏以及挖的手工制作技巧,培養正確的繪畫與制作姿勢與習慣。
(5) 欣賞祖國的自然風光和兒童畫、民間美術的作品。
2、 能力培養要點
(1) 在美術活動中激發學生的想象力與創造力,積極引導他們由無意想象轉向有意想象,并從再現到創造的過渡。
(2) 鼓勵兒童在繪畫中大膽用筆用色,表達自我的情感和情緒。
(3) 提高手部運動靈活性,促進手腦協調發展。
(4) 增強對色彩美與形狀美的感知能力。
3、 審美教育要點
(1) 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家鄉及勞動人民的情感。
(2) 讓學生感受到美術活動帶來的愉悅,激發他們對藝術創造活動的興趣。
四、教學重點
1、 運用多種材料和手段,體驗造型的樂趣,表達情感與思想。
2、 在繪畫活動中鼓勵學生大膽用筆用色,增強他們通過繪畫表達情感的能力。
3、 引導學生欣賞自然美和美術作品,形成審美趣味,提高美術欣賞能力,使他們在美術活動中感受到歡樂,從而激發對藝術創作的興趣。
4、 通過綜合性的美術活動,鼓勵學生主動探索、研究、創造,以及綜合解決問題。
五、教學措施
1、 學生的行為習慣是一個長期養成的過程,教師需側重于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特別是在準備工作、課堂紀律與作業等方面的一些要求。利用游戲和故事等方式吸引一年級學生的注意力,滿足他們活潑好動的特點。
2、 在教學中,應遵循審美規律,提供更多的藝術作品感悟機會,引導學生展開想象,進行比較與討論,幫助他們在體驗、思考、鑒別和判斷中提升審美情趣,而不是急于用簡單的講解代替他們的體驗與認識。
3、 采用生動有趣的教學手段,增強學生對形象的感受與想象能力,積極激發他們學習美術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