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數學上冊教學安排與進度表
本學期一年級數學教材涵蓋了數的認識與加減法、圖形認識、20以內的加減法、應用題以及總復習等內容。教學理念強調根據兒童發展特征,培養自主探索能力,注重實際生活與數學的聯系,激發學習興趣,促進合作與交流。教學目標包括:學生能夠正確數物體、理解計數單位、使用大小關系符號、掌握加減法、初步認識幾何圖形,并通過實際問題解決培養數學思維和情感態度。為提高教學質量,將采用游戲化教學、設計適合的認知問題、布置動手實踐作業,加強家庭與學校教育聯系,并定期評比作業。整體旨在通過豐富的活動和有趣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掌握數學基礎知識,建立學習信心。
本學期一年級數學教材主要包括以下內容:課前準備,10以內數的認識與加減法,數學樂趣;圖形的認識(第一部分),活動區域;11~20的數字學習,20以內的加減法與最基礎的應用題,校園生活,數學實踐活動;以及總復習內容。
二、本學期的教學理念
在本學期,我將深入理解會議精神,全面落實國家教育方針,積極推進素質教育。我會認真研究教材和《數學課程標準》,多閱讀教育改革相關知識,參與各類教育活動,不斷提升自身的教學水平,以期做到更好。
1、根據兒童生理和心理發展的特點,培養學生自主探索的能力。注重以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為基礎,創造熟悉的情境,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數學知識。
2、增加與實際生活相關的內容,使學生認識到數學與現實生活之間的緊密聯系。
3、選擇豐富多彩、富有趣味的學習材料和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享受數學學習的樂趣。
4、重視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在合作與自主探索的氛圍中學習。
5、把握教學要求,促進學生的發展,適當改進對學生的評價方法,比如建立課堂發言記錄,收集“精彩觀點”。
三、本學期教學的主要目標與要求
(一)、知識與技能
1、培養學生正確數出不同物體數量的能力,使他們能理解“幾個”和“第幾個”的區別,掌握10以內的數字組合,規范書寫數字。
2、讓學生理解計數單位“一”和“十”的意義,初步認識個位與十位的數字含義,熟練數出20以內的數字,并正確讀寫這些數字,掌握20以內數字的組成。理解20以內數字的順序,并能比較數字的大小。
3、讓學生初步認識等號、Greater Than(大于)、Less Than(小于)這三種符號,并能使用它們來表示數字的大小關系。
4、使學生初步理解加法和減法的概念,直觀掌握加法交換律及加減法的關系,能夠熟練口算10以內的加減法及20以內的進位加法,并能較熟練地解決20以內的連加、連減和混合運算。
5、幫助學生根據加、減法的含義解決簡單的圖文應用題,理解題目條件和問題,能夠列出算式并標明結果單位,口述答案,能根據實物或圖示口述題意,簡單講述與求剩余的數量關系。
6、使學生能夠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初步了解這些幾何圖形。
7、通過圖示和相關數據,對學生進行愛國、愛科學的教育,培養他們認真做題、正確計算和書寫規范的良好習慣,學會有條理、依據地思考問題。
(二)、數學思維
1、學生能運用生活經驗解釋數學信息,并初步用具體數據描述現實世界中的簡單現象。
2、在探索簡單物體和圖形的形狀、大小、位置關系和運動的過程中,發展空間觀念。
3、在教師的指導下,初步學會選擇有用的信息進行簡單的歸納和類比。
(三)、問題解決
1、讓學生體驗從生活中發現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關系。
2、了解同一問題可以有多種解決方案。
3、積累攜手同學合作解決問題的經驗。
4、初步學會表達解決問題的過程和結果。
(四)、情感與態度
1、在他人的鼓勵和幫助下,培養對身邊與數學相關事物的好奇心,積極參與生動直觀的教學活動。
2、在他人的鼓勵和幫助下,克服數學活動中遇到的困難,獲得成功的體驗,從而增強學習數學的信心。
3、通過觀察、操作和歸納等過程,感受數學學習的合理性。
4、在指導下,能及時發現數學活動中的錯誤并做出修正。
5、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升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6、培養學生從小養成認真學習、認真作業、書寫規范的好習慣。
四、本學期提高教學質量的具體措施
1、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采用多種游戲化的教學形式,激勵學生積極參與數學學習。
2、課堂教學中,關注學生的理解能力,設計更利于孩子認知的問題,而非單純追求難度,應考慮學生的實際思維水平,照顧到中等生及思維相對緩慢的學生。
3、布置有趣的作業,如動手實踐的任務,減少呆板的練習。
4、加強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聯系,適時向家長傳授有效的孩子學習指導方法。
5、定期進行作業評比活動,例如每月一次,評選出學習進步最快的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