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小學體育教學安排計劃(實用9篇)
本學期小學六年級體育教學工作計劃旨在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與運動技能,增強其對體育的興趣。班級共有36名學生,整體身體素質中等偏下,教學內容分為教材總論、各類教學概述、實踐活動安排及考核標準等。教學目標強調基礎運動技能的學習與展示,培養學生的協調性、平衡能力和團隊合作意識,同時注重安全意識和身體姿態的保持。教學重點包括規范課堂行為,復習廣播體操及收集健康數據。教學措施則聚焦明確學習目的、針對性訓練及促進自覺鍛煉的習慣,確保每位學生都能在體育活動中獲得積極體驗,最終實現全面發展的目標。
小學六年級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1篇
我所負責的小學六年級班級共有36名學生,整體身體素質處于中等偏下的水平,只有個別學生表現突出,體育成績大多數為良好,少數同學的成績則不夠理想。學生的學習態度積極。
二、教學內容分析:
本學期的教學內容分為四個主要部分。
第一部分是教材總論,本部分主要介紹了編寫小學體育與健康教材的指導思想、編寫原則以及整套教材的教學體系,并對教師在使用教材時需要注意的事項進行了概述,以幫助教師對教材有一個全面的認識。
第二部分為各類教學內容概述,本部分將小學體育與健康的教學內容按照其縱向系統進行闡述,解釋了各年級教學目標與特點的分布情況以及教學時需要關注的事項。
第三部分則是實踐部分,逐一介紹了各項教學活動的具體安排與實施。
第四部分涉及小學生體育考核與達標標準的相關內容。
三、教學目標:
1、學生能夠了解一些基礎的運動動作,并樂于學習與展示簡單的運動技能,掌握游戲和韻律活動的基本方法,能夠保持正確的坐姿與站姿,同時具備初步的發展身體素質的基礎和基本運動能力。
2、學生應知曉如何在運動中避免潛在的危險,并能夠保持正確的身體姿態;培養靈敏性、協調性和平衡能力,體驗參與體育活動的樂趣。在體育活動中能夠認真觀察、積極思考,與同伴友好相處,增強團隊協作意識。
3、掌握體育課上所需的一些基本技術動作。
四、教學重點:
1、規范課堂教學行為,致力于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
2、復習新廣播體操《希望的風帆》。
3、收集并上報學生的健康體質數據。
五、教學措施:
1、明確學習目的,積極主動地參與體育課。認真聽講,學習并掌握必要的體育基本知識、技能及科學鍛煉身體的方法,逐步養成自覺鍛煉的習慣。
2、針對學生在日常體育鍛煉中表現較弱的項目,進行有針對性的訓練,力求每位同學的技術動作都能達到標準。
小學六年級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2篇
一、指導思想
1、以《小學體育教學工作條例》為基礎,規范我校的體育教學工作。
2、以全面提升學生身體素質為目標,推動素質教育發展。
3、以科學管理為手段,促進我校體育教育的健康持續發展。
二、總體目標
1、逐步完善科學的管理體系,全面落實《小學體育教學工作條例》;
2、繼續增強教科研的引導,深化課堂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發展;
3、打造學校體育特色,培養全面發展與特長突出的小學生。
三、具體工作
1、健全管理體系
今年我校將繼續成立體育領導小組,形成鮮明的體育工作管理模式,確保校長、班主任、體育教師及學生之間的有效溝通。我們將實施計劃分解、過程督查及總結反饋的工作流程,致力于推動體育教學常規化、制度化和科學化。
2、堅持六認真
今年將持續推行體育教學工作中的八個認真,形成標準化流程,做到檢查與日常教學無差別。體育教師需重視學生的安全,確保本學年無安全事故發生。教師還需嚴格遵循《教學工作常規十條》、《師德規范》及《體育教師崗位職責》的相關要求,堅決杜絕體罰及變相體罰現象。
3、加強教科研工作
為進一步提升體育教學改革,教師需仔細撰寫課題計劃與教案,結合教學實踐進行專題研討。積極參與市內兄弟學校的體育觀摩課,提高自身教學水平。
4、豐富課外活動
1、今年將繼續執行每天1小時的學生體育鍛煉要求,進一步規范廣播體操的練習,并組織全校廣播體操比賽。
2、開展一年一度的五項身體素質測試,負責登記、分析和總結。測試項目包括:50米、立位體前屈、跳繩(男)、仰臥起坐(女)、立定跳遠。
3、完成一年一次的達標測試,做好登記、分析和總結工作。達標項目包括:1分鐘跳繩、立定跳遠、1分鐘仰臥起坐。
4、根據學校特點和教師特長,每年組織一個校級體育興趣小組和田徑隊,安排每周三、五進行1.5小時的集訓,參加鎮、區的各類中小學生體育比賽,教師需關注學生的思想動態,并及時溝通解決問題。
四、確保體育經費,進一步完善場地和器材
我校的操場面積約200米,雖非標準場地,但依然是學生活動的重要場所。今年校園將為器材室添置新器材,以確保體育課和運動隊的正常訓練。
五、認真組織校園小型體育競賽活動
通過多樣的體育競賽活動,促進學生德智體全面發展。每周定期開展體育大課間活動,并根據教育局安排,每周三開展校園社區體育興趣活動,包括跳繩、田徑、排球、棋類、大合唱等,活動內容以學生自愿為主。
六、本學年度教學內容安排如下:
1、隊列隊形
2、廣播體操
3、跑與游戲(多種移動、躲閃、急停)
4、跳躍與游戲(各種跳躍等)
5、投擲與游戲(各種揮動、拋擲等)
6、滾翻與攀爬練習
7、技巧練習與器械使用
8、對抗角力與游戲
9、韻律活動與簡易舞蹈
10、小球類基本技術與游戲
11、韻律活動和簡易舞蹈
小學六年級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3篇
一、學生分析
小學六年級的學生在個性和身體素質上存在顯著差異,他們正處于青春發育的關鍵期,性格較為叛逆,渴望通過探索有趣的教學方式來提高對體育課的參與度。考慮到他們面臨的升學壓力,我們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設計課程內容,比如增加趣味項目、球類活動以及自主鍛煉等,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二、教學目標
堅持“健康優先”的教學理念,認真貫徹《學校體育工作條例》,積極宣傳“每天運動一小時,健康生活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輩子”的理念。以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為目標,注重師資隊伍建設,豐富課外體育活動,營造良好的體育文化氛圍。
1、增強學生的身體素質及基本運動能力,提高他們對體育的興趣。逐步轉變以競技體育為主的教學模式,強調體育與健康的結合,培養學生的興趣,充分調動他們的創造力,以實踐性教學為主,同時注重教學內容的趣味性和娛樂性。
2、讓學生認識到體育與健康之間的關系,培養他們熱愛體育的情感,形成良好的體育與衛生習慣,并能處理運動中一些常見的小傷病。
3、通過體育活動進行集體主義和愛國主義教育,培養學生的紀律意識、團結精神、勇敢和頑強品質,以及積極向上的創新意識。
4、針對學生心理進行輔導,使他們意識到不良情緒對體育活動的影響,并培養他們積極排解負面情緒的能力與社會適應能力。
三、教材分析
重難點:
1、學生應能觀察和評價同學的運動表現,并積極展示自己的運動技能,以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和理解能力。
2、了解田徑的一些基本術語,幫助學生掌握立定跳遠和跳遠的技術要領,正確的跳高姿勢,并提高他們對這些較為枯燥項目的興趣。
3、熟練掌握韻律體操的基本元素和技術動作。
4、初步掌握一些體育運動的基本知識。
5、了解青春期的衛生保健知識。
6、進行心理教育,關注學生心理健康。
(一)田徑教學
1、跑:進一步學習短跑技術,強調起跑后的加速以及逐漸擴展步幅、步頻,保持動作的協調與快速。
2、跳躍:加深跳遠技術的掌握,要求能快速有力地起跳,空中大腿抬高,落地時小腿伸直。
3、投擲:初步掌握鉛球投擲的技巧,掌握投擲的協調性和正確的動作。
(二)攀爬與平衡
(三)體育與健康知識
1、足球運動概述
2、奧運會基礎知識
3、意外傷害的處理常識
4、男女學生身體發育的變化
5、建立積極的學習心態
(四)球類活動
包括足球、籃球、乒乓球和羽毛球
四、教學措施
1、精心備課,重要的是規范每節體育課,確保教學效果。
2、提高課堂教學質量,讓每節課都富有意義,讓學生有所收獲。
3、合理利用體育器材與設施,強化學生的運動技巧訓練。
4、注重提高學生身體素質,增強他們的體能。
5、因材施教,激發學生對體育的興趣和愛好。
6、加強體育課的安全教育,提高學生的自我保護意識。
五、體育測試內容
包括身高、體重、坐位體前屈、立定跳遠、跑步和書面考核。
評分標準:優秀=90~100分;良好=75~89分;合格=60~74分;待合格=59分以下。
小學六年級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4篇
一、指導思想:
本計劃以學生為中心,強調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自主學習能力,致力于提升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實際困難的能力。本學期的體育教學改革以“健康第一”為核心指導思想,確保學生在運動中促進身心健康。
二、班級情況
六年級共有233名學生,其中男生108人,女生125人。學生的身體素質差異較大,紀律遵守情況也各異。教師需精心組織教學,嚴格落實因材施教原則。考慮到六年級學生即將面臨升學壓力,體育課程內容應靈活編排,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三、教材分析
本教材內容包括青春期衛生知識的基礎認識,讓學生初步掌握健康常識。教學重點是讓學生學會走和跑的正確姿勢,并掌握助跑、投擲沙包或壘球的基本動作,以發展其爆發力。學生還需學習攀爬、支撐、倒立等基本動作,提升身體能力。教學還包括籃球的基本運球、傳接球和投籃技巧,并促進簡單的比賽。
校園足球活動要扎實開展,以班級為單位組織小足球隊的訓練,從最基礎的技能入手,培養學生的興趣。
四、教學措施
1、明確學習目標,端正學習態度,積極參與體育課,逐步養成良好的鍛煉習慣。
2、上課時要求學生穿著輕便整齊的運動服,運動鞋上課,禁止攜帶鋼筆、小刀等物品,提前在指定地點等待,排隊要快、靜、齊。
3、課堂上嚴格遵循教師的各項要求,未經允許不得私自移動器材。
4、不得無故缺課,服從教師指揮,遵守課堂規章制度。
小學六年級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5篇
一、學情分析
六年級的學生在性格、身體素質及遵守紀律等方面存在顯著差異。由于正值青春期,學生們的叛逆心理較強,需通過趣味性教學方法來激發他們對體育課的興趣。六年級也是升學的重要階段,學生面臨一定的學業壓力。課程內容應結合實際情況進行安排,比如增加趣味項目、球類運動以及自主活動,以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二、教學目標
1、讓學生初步認識自己的身體,掌握鍛煉身體的基礎知識和方法,學習體育、衛生保健的安全常識,培養他們認真鍛煉的意識。
2、初步學習田徑、體操、小球類、民族傳統體育、韻律活動和舞蹈等項目的基本技能,掌握運動技巧,進一步發展身體素質,提高基本活動能力。
3、培養學生對各項基本技能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態度,鼓勵他們勇敢、頑強,做到勝不驕、敗不餒,自覺遵守規則,團結協作。
三、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
1、規范課堂學習行為,提升學生身體素質。
2、田徑、體操及球類項目的學習。
(2)教學難點
田徑和體操的技術掌握。
四、教材分析
本期教材內容涵蓋體育與衛生基礎知識、運動技能、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四個部分。教材內容豐富,除了常規的跑、跳、投的教學,還有體操、武術和球類等多個領域,全面滿足學生身心發展的需求。體育衛生基礎知識的學習以課堂講解為主,適時進行課堂討論。室外課程則主要讓學生掌握運動方法和技能,培養自覺鍛煉的習慣,達到“健康第一、安全至上”的目標。
五、教學措施
1、認真備課,持續改進教學方法,提高學生對體育課的興趣。
2、加強思想政治教育,促進體育教師之間的經驗交流,借鑒其他教師的優秀教學方法。
3、認真上好每一堂體育課,充分體現課改精神,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實施自主互助教學,提升課堂效率。
4、結合學校的發展方向,設計趣味性體育游戲,增強體育活動的趣味性。
5、發展學生個性,培養他們勇敢、頑強、積極向上的精神,重視能力培養,激發思維,促進學生主動性和創造性的發展。
六、教學進度
周次 教學內容
1 教學常規與隊列訓練
2 隊列訓練
3 隊列訓練與游戲
4 廣播體操與游戲
5 國慶假期
6 廣播體操與游戲
7 廣播體操與游戲
8 廣播體操與游戲
9 踢毽子、跳繩與游戲
10 各類跑步訓練、追擊跑、接力跑與游戲
11 立定跳遠與跳遠訓練、游戲
12 跳遠、跨越式跳高與游戲
13 跳高、前后拋實心球與游戲
14 前滾翻與肩肘倒立訓練、游戲
15 肢體懸垂與實用性攀爬訓練、游戲
16 器械體操與韻律操
17 武術基本功訓練
18 小球類及球類游戲
19 小球類及球類游戲
20 復習與期末總結
小學六年級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6篇
一、指導思想:
本計劃以“以學生為中心,促進身心健康”為指導思想,重點強調基礎體育技能和技術的教學,激勵學生積極參與實踐鍛煉,關注新課程改革的標準要求。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我鍛煉意識,逐步形成良好的體育習慣,為終身健身和全人發展的目標奠定基礎,助力學生全面發展,提升適應社會的能力和健康成長。
二、年級情況分析:
六年級設有三個教學班,總計約有學生190人。在上學期完成了學生的身體素質健康測試和期末內容測試,大部分學生能達到國家體育健康標準,及格率為93%,優秀率為55%。然而,在耐力跑和體操動作的細節掌握上仍需提升,需在今后的課程中加強訓練。
三、本學期教學目標:
1、提高學生對自己身體狀況的認知,掌握基礎的鍛煉常識與方法,培養其對體育鍛煉的認真態度。
2、學習田徑項目中的耐久跑、立定跳遠和簡單的籃球技巧,包括運球、接球、投籃等,培養基本的運動技能,進一步增強身體素質。
3、激發學生對各項運動基本技術的興趣,培養頑強拼搏、遵守規則和團隊合作等優秀品質。
四、教學重難點分析:
根據學生的特點,教學內容的重難點進行了合理劃分。體育衛生知識的學習應通過簡單易懂的方式進行,使學生能夠理解體育鍛煉與健康之間的聯系。對于田徑與球類運動,鑒于學生年齡段的多樣性及興趣的差異,應作為教學重點,以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和學習效果。
五、教學措施:
1、與學生進行配合,采用示范和講解的方式。
2、指導學生進行模仿練習,確保動作的連貫性和協調性。
3、實施分組練習,組織小組競賽以增加課程趣味性。
4、在分組練習中,進行相互糾正,交流和評價。
5、選拔表現優秀的學生進行展示活動。
教學進度:
周次教學內容備注
1安全教育:體育課基本規則
2復習上學期內容:墊上基本技術動作
3耐久跑—定時跑
4耐久跑—追逐跑
5長跑起跑技巧—站立式起跑
6耐久跑考核:800米測試
7素質拓展練習:連續蛙跳
8立定跳遠練習
9助跑式跳遠—蹲踞式跳遠
10蹲踞式跳遠考核
11趣味游戲活動
12球類技能練習—運球與拍球
13球類練習—運球接力賽
14球類練習—單手肩上投籃
15球類練習—胸前傳球
16球類練習—行進間的胸前傳球
17期末復習時間
18期末考核:立定跳遠、定點投籃、400米跑
小學六年級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7篇
一、本班情況分析
1、學生基礎知識掌握情況。
六年級的三個教學班經過多年的悉心培養,大部分學生已經能夠認真參與每一堂體育課,并積極投身于各類體育鍛煉,身體素質和運動能力普遍較強。然而,仍有部分學生因缺乏基礎訓練,身體素質較差,在課堂學習中面臨一定的困難。
2、學生的學習態度。
該班學生對于學習持樂觀態度,大部分同學積極參與體育活動,聽從教師的安排。但也有部分女生在月經初潮的階段,由于生理和心理上的變化,可能會導致她們在素質發展上出現波動和下降。
3、班中優生情況。
大多數學生能夠體驗到集體活動與個人活動的差異;能有序地輪流使用運動場地或器材;在游戲中樂于幫助他人、尊重他人且關心他人,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具備良好的合作精神和體育道德。
4、班中后進生情況。
班中有少數學生認為上體育課僅僅是玩樂,平時缺乏鍛煉,無法完成鍛煉任務,容易吃不了苦,從而逐漸失去信心,產生自卑心理,甚至對體育課產生畏懼和逃避。這部分學生錯誤地認為,缺少鍛煉也能夠滿足學校的各種活動需求,因此低估了體育鍛煉的重要性,導致大部分學生的身體素質得不到有效提升。
二、本學科教材分析
根據《大綱》明確規定,小學體育的教學目標在于:“通過體育教學,向學生傳授體育衛生保健知識,增強學生健康,提升體質,促進德、智、體全面發展,為提高全民族的素質打下基礎。”
三、本學期教學目標
(一)使學生初步了解自己的身體,并掌握鍛煉方式和簡單知識,學會體育和衛生保健的安全常識,培養學生認真鍛煉的態度。
(二)初步學習田徑、體操、小球類、民族傳統體育和韻律活動等項目的基本技能,掌握簡單運動技能,進一步提升身體素質與基本活動能力。
(三)激發學生對各項基本技術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培養勇敢頑強、勝不驕、敗不餒的精神,遵守規則,團結協作等優良品德。
四、本學期教學措施
1、加強校領導、班主任與教師之間的溝通與配合,順利開展各類體育活動。
2、做好常規工作,確保教學的系統性和教學質量,把控備課及授課的各個環節。
3、成立校運動隊,及時開展訓練活動。
4、組織好校運動隊的常規訓練,以備迎接中心校運動會。
小學六年級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8篇
一、學情分析
六年級的學生在個性和身體素質上具有明顯差異,遵守紀律的情況也不盡相同。這個年級的學生正處于青春發育的關鍵期,性格往往較為叛逆。為了吸引他們參與體育課,我們需要采用有趣的教學手段。六年級的學生面臨升學壓力,因此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設計課程內容,比如加入趣味性項目、球類運動以及自主活動,以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二、教學目標
1、幫助學生初步了解自己的身體,掌握基本的鍛煉知識與方法,學習體育和衛生保健的安全常識,培養積極鍛煉的態度。
2、初步掌握田徑、體操、小球類、民族傳統體育、韻律活動和舞蹈等項目的基本技能,提升身體素質和基本運動能力。
3、激發學生學習各項基本技能的興趣,培養勇敢、頑強以及不驕傲自滿或沮喪的精神,并自覺遵守規則,增強團隊協作意識。
三、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
1、規范課堂教學行為,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
2、掌握田徑、體操和球類的基本技能。
(2)教學難點
田徑、體操中的技巧與動作。
四、教材分析
本學期的教材內容涵蓋:
(一)體育衛生基礎知識
(二)運動技能的培養
(三)身體健康知識
(四)心理健康教育。
教材內容豐富,除常規的跑、跳、投的教學外,還包括體操、武術和球類等項目,全面滿足學生的身心發展需求。體育衛生基礎知識的教學主要以課堂講授為主,同時配合適當的課堂討論。戶外授課則側重于讓學生掌握運動方法和技巧,培養他們自覺鍛煉的習慣,以實現“健康第一、安全第一”的目標。
五、教學措施
1、認真備課,不斷改進教學手段,以激發學生對體育課的興趣。
2、加強思想教育,促進體育教師之間的交流,虛心學習他人課堂的教學方法。
3、精心組織每一堂體育課,貫徹課改精神,強調學生的主體性,實施自主互助的教學模式,提高課堂效率。
4、結合學校的趣味體育發展方向,制定趣味性體育游戲,增強體育活動的趣味性。
5、關注學生個性發展,培養他們勇敢、頑強、積極向上的精神,注重能力培養,啟發思維,促進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小學六年級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9篇
在即將到來的新學期中,我將依據教育方針,以素質教育為導向,結合新課改的要求,制定本學期的小學六年級體育教學計劃如下:
一、教學目標
本學期的體育教學旨在增強學生體質,增進身心健康,以促進德、智、體全面發展。具體要求如下:
①了解基本的運動知識及應急救護技能。
②掌握快速跑與耐力跑的基本動作要領。
③培養學生良好的自我保護意識。
④增強學生鍛煉身體的意識和吃苦耐勞的精神。
二、學情分析
六年級學生正處于敏感素質發展階段,速度、靈活性和柔韌性等身體素質正處于最佳發展期,尤其是大肌肉群與小肌肉群的協調能力也在逐步提高。六年級是學生身體素質提升的重要時期,訓練量需適當增加。
三、教材分析
本學期教材內容包含:
①基礎體育知識。
②各類運動技能。
③身體健康相關知識。
④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內容豐富,主要幫助學生掌握基本運動方法,提升運動技能,使學生自覺進行身體鍛煉,以確保健康與安全為首要目標。
四、提高教學質量的措施:
1、認真備課,確保每節體育課的教學質量,按時完成教學任務。
2、強化體育課的教學意義,讓每節課都有收獲。
3、合理利用體育器材,注重學生運動技巧的傳授。
4、積極培養學生對體育的興趣。
5、因材施教,關注每位學生的特長。
6、強化安全教育,提高學生的自我保護意識。
五、教學進度安排:
1——2周:復習教學常規、隊列隊形和廣播體操。
3——4周:學習隊列隊形與步伐,進行身體素質恢復訓練。
5——6周:進行耐力跑與障礙跑的訓練。
7——8周:開展跨越式跳高訓練。
9——10周:進行接力跑訓練。
11——12周:開展跳繩練習。
13——14周:投擲項目訓練。
15——16周:學習技巧及低單杠項目。
17——18周:進行軟式排球和自然地形跑。
19——20周:進行期末檢測,以評估學習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