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教師新學期工作規劃與展望(通用2篇)
小學教師在20xx年新學期計劃中,重點安排了三、五年級的教學工作,旨在通過多種方式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和學習積極性。計劃包括發聲練習、視唱、音樂知識及練耳,培養學生的音樂欣賞能力和對音調、節奏等音樂元素的感知。教師強調愉悅性和藝術性,以增強學生的音樂學習體驗。教學質量措施將通過嚴格的備課、因材施教、互動課堂設計等方式提升教學效果。學校全體教師將積極創新教學方法,強化教育科研,確保教學管理規范化,并通過校本培訓提升教師專業素養,以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和整體教育質量的提高。
小學教師20xx年新學期計劃 1
新的學期又拉開帷幕了。在這個學期,我負責小學三、五年級的教學工作。以下是我的一些計劃:
一、發聲練習:
主要針對高年級的學生,培養他們對聲樂的興趣;注意歌唱姿勢;發聲要自然,使用中等音量或輕聲演唱;按照教師的手勢,齊心協力地演唱;清晰地運用口形,正確發音a、e、i、o、u。
二、視唱、音樂知識和練耳:
1、讀譜知識:理解音的高低變化;掌握音的長短與節奏;辨識音的強弱。
2、視唱:能夠通過聽音模仿來演唱歌曲。
3、練耳:能夠辨別音的高低(不同樂器、人聲及同一樂器的不同音域音的高低);聽辨大、小三度、純四、純五度音程的音高差異;分辨音的時值,了解音的長短;能識別并描述音的強弱差別。
三、音樂欣賞:
培養學生對音樂欣賞的興趣和習慣。在欣賞音樂時,感受其美妙與悅耳,產生愉悅的情緒。學會體會旋律、節奏、速度、音色等在音樂中的作用,能夠識別音樂作品中的輕快、激情、活潑、優美、雄壯、莊嚴與幽默等情緒。能夠感受如曲子、舞曲、搖籃曲等常見體裁的特征。
教學分析:
在低年級的音樂教學中,學生是首次正式接觸音樂學習。因此在本學期的教學中要特別注意以下幾點:
愉悅性:
在教學過程中,無論是歌曲的學習,還是音樂理論知識的講解,都要讓學生感受到快樂,激發他們的學習積極性,以樂觀的態度參與到音樂的感受與理解中。
藝術性:
通過藝術形式引導學生對美的共鳴與追求,開展審美和品德教育。
在本學期的課堂上,我會關注音高的概念,并引導學生感知音的高低、強弱和長短。在學習過程中,逐步積累樂理知識。由于教材中涉及較多的律動和舞蹈,我將鼓勵學生自編動作、節奏甚至歌詞,以發展他們的身體能力和創造力,為未來的學習打下穩固基礎。
教學質量措施:
1、提前備課,并進行復習,確保教學內容符合新課標要求。
2、因材施教,根據不同學生的特點,靈活運用不同的教學方法,促進學生的發展。
3、精心設計每堂課的導入,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4、課堂設計應多樣化,既要富有知識性,又要有趣、具挑戰性和表現性,最大程度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并確保他們能夠掌握知識和技能。關注課堂上的互動,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與創新能力。
5、與其他學科溝通,進行學科整合,響應新課標的要求。
6、鼓勵學生多看多聽,開拓視野。教師也應從中總結經驗,以便更好地為學生的課堂學習服務。
孩子們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教育好他們就是為國家的發展奠基。我們必須重視教育,這樣才能讓民族在未來繼續走向輝煌!
小學教師20xx年新學期計劃 2
新學期即將到來,為了更好地服務于學生的學習發展,我們小學的全體教師將努力創新教學方法,提升專業素養。經過上學期的共同努力,學校的教學成果得到了顯著提升。我們期待在新的學期里,再創佳績,推動學校的整體進步!
一、指導目標:
根據海淀區教育委員會和西北望學區本學期的工作重點,繼續規范教學常規管理,深化課堂教學改革,確保教學質量,全面推進課程改革的進程。
二、工作思路:
規范教學管理,建立健全機制、完善制度,積極開展創新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的討論與實踐;真正更新教師的教育觀念,促進骨干教師的成長,提高整體教師素質;強化教育科研,促進教學與科研的融合,使西北望小學的教學工作科研化、教學研討常態化、教學管理規范化,全面提升對學生個性化的育人目標。
三、工作重點:
(一)加強質量意識,進行科學、嚴謹的質量監控,確保學校教學水平和學生學習質量的穩步提升。
1、嚴格執行各類檢測考試和考務管理,確保措施到位,提高教師的質量意識,促進師生的協同發展。
2、持續做好單元檢測管理,單元練習與教學進度保持一致,統一時間進行檢測,并認真及時進行試卷分析和學生錯誤訂正。科學使用檢測結果,及時調整教學策略,實施補救措施,查漏補缺,彌補教學不足。
3、每月在最后一周進行語文、數學和英語的月考,對優秀率和及格率進行跟蹤調查,教導處及時了解課堂教學質量,采取措施進行宏觀調控。
4、進行單項訓練驗收,強化對學生語文、數學和英語科目的單項訓練與同步驗收,包括:語文的字詞、朗讀、查字典等;數學的口算、計算、應用題等;英語的單詞、句型、背誦等。
5、營造良好的英語學習氛圍,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提高英語教學質量。每天進行十分鐘的英語訓練,鼓勵學生記憶和練習,培養興趣,強化訓練。
(二)重視學科教研組建設,開展多種形式的校本教研,挖掘教師的個人潛力,發揮集體的優勢,提高教研的有效性。
完善低年級、高年級和各學科的大組建設,促進教師學科之間的交流與討論。每兩周進行學科組教研活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鼓勵全員參與,追求實效。
(三)實施校本培訓,切實提升教師的專業素養。
1、采取多種方式,增強教師自我學習與提升的主動性。每學期教師聽課不少于10節,由學校組織教師在指定時間進行業務學習(時間待定)。
組織學習現代教育理念;觀看優秀教師的教學錄像;教研組單周使用,學校雙周使用。
教師結合教學實踐,撰寫教學反思和教學筆記,進行業務交流(教師的學習筆記、論文等)——教師每月撰寫學習筆記2篇。
落實教研組工作:教研組長例會安排為單周一下午4:20,地點為教務處。
教研組工作:組長直接負責,需有計劃,有活動記錄(時間、地點、參與人員、活動內容),并有總結。
加強校本培訓與教研,加快提升教師的整體素質。適時引入外部專家進行指導。
各學科開展兩至三次專題教學研討活動。
(四)加強教學常規管理,完善各項教學制度,規范教師的教學行為。
1、修訂和完善教學常規管理制度,逐項落實,加強教師課堂教學常規的監控,確保常態課堂教學管理的規范化和制度化。本學期將制定《教學檢查辦法》、《教研組職責》、《考試管理辦法》、《學生作業布置與批改要求》、《閱卷要求》等制度。
2、加強對教師備課、上課、作業和輔導等常規管理,輔導、檢查和評優相結合,確保教學的科學性和規范性。備課方面,采用普查、抽查和復查結合的方式,對教師教案進行全面檢查。
(五)結合課程改革工作,開展各類專題教學研討,促進教師教學水平與學生學習質量的提升。
1、聽課:在第2、3周對全體教師進行集中聽課,幫助教師和學生及時進入新學期的教學狀態。
2、推門課:增強對課堂教學的監督,檢查教師與學生的教學和學習狀態,提高教學效果。
3、示范課:邀請學區骨干教師和學科帶頭人進行示范教學活動。
4、評優課:在學校內部開展評優課活動,評選優質課程并進行表彰。
5、研究課:適時組織學科教學研究課,鼓勵教師參與互動與探索。(語文、數學和其他科目各兩節,時間另定)
6、開放課:進行家長開放日的教學研討活動,全體教師參與,展示學校的教學水平和教師的風采。(時間另定)
7、復習課:認真進行期末復習課,探索科學和有效的復習指導方法。
在學校不斷發展的過程中,我們取得了更大進步,這些成就都源于我們共同的努力。我們將繼續努力,提高個人能力,確保實現更高的教學目標。我們的工作關乎國家未來的希望,我們絕不能辜負國家和人民的期待,一定要將我們的學校辦得更好,培養出更優秀的學生!
【小學教師新學期新打算相關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