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級上冊語文教學方案(實用2篇)
語文版九年級上冊語文教學計劃強調以人文關懷為核心,旨在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教學目標由“提升語文素質”轉變為“增強語文素養”,強調思維能力的培養。計劃重視閱讀教學,安排固定閱讀課并引入高質量的時事文章,拓寬學生視野;作文指導緊密結合學生生活,鼓勵真實表達,采用多樣化的評改方式。計劃還包括開放式閱讀、硬筆書法、手抄報以及流行文化討論,以提升學生綜合能力。針對學生普遍存在的學習習慣不足等問題,計劃通過集體備課、個性化作業與及時反饋等途徑改善教學效果。課程將涵蓋文學、議論文及文言文,強調語言交際能力與基本技能訓練,增強學生的獨立學習能力與自信心。教師需深入研究教材和中考試題,以提高教學質量。
語文版九年級上冊語文教學計劃 1
一、總體要求
1.深入理解課程標準,更新教學觀念
人教版教材的更新進一步強調了語文教育的人文關懷。語文教學的最終目標從“全面提升學生的語文素質”轉變為“全面增強學生的語文素養”。我們需要深入研究新的課程標準,明確教學方向,更新教育理念,以適應時代的發展。課堂教學必須從傳統的知識傳授模式轉變為注重思維能力培養的模式。
2.重視閱讀教學,拓寬閱讀廣度
新課程標準對閱讀教學非常重視,提出了詳細的要求。必須精心組織閱讀課程,每周安排固定的閱讀課,定期補充高質量的時事文章,以拓寬學生的視野,豐富他們的知識積累,提升閱讀能力。
3.加強作文指導,提高寫作水平
作文訓練題目要緊密貼合學生的真實生活,讓學生能夠自由表達、暢所欲言,鼓勵他們寫出真實的情感和熱情。作文的評改也應采取多樣化的方式,積極提倡周記、隨筆、日記等多種寫作形式。
4.精心選擇訓練材料,明確訓練目標
對課外參考資料進行認真篩選,確保訓練過程中的及時批改,細致分析和落實講評。
二、具體措施
(一)關于閱讀:
1.開放式閱讀,盡快完成統編教材的學習,將課外閱讀引入課堂。利用網絡資源,瀏覽電子圖書館,將優秀文章共享給學生,共同學習與探討。
2.課堂講解控制時間,增加誦讀環節,培養學生的語感。生字詞作業包括會注音及默寫練習。
3.語感培養的具體設想:
a.通過誦讀和吟詠,感知語言的美妙。
b.通過揣摩品味,領悟語言的精華。
c.探究語言規律,把握語言的趣味。
d.強化實踐,培養運用的習慣。
(二)關于寫作:
1.針對學生對寫作的恐懼心理,糾正他們對作文的錯誤觀點,激發寫作興趣,鼓勵學生多進行寫作。
2.改革作文的評改方式,采用互評的形式。
3.培養學生的寫作熱情。
(三)口語交際教學:
進行普通話朗讀和發言,舉辦一次普通話朗讀比賽,安排多次討論課或實話實說課程,主題圍繞學生生活中的相關內容,如學習方法、學校生活、家庭關系、同學相處、社會公德等。
(四)培養語文綜合能力:
1.進行硬筆書法練習:每日寫一篇,并督促學生結合使用,舉辦一次書法作品展。
2.手抄報:每月制作一期,并進行展示,鼓勵學生展示自己的創作。
3.流行音樂和影視作品討論:促進學生的聽說能力,提高對影視作品的鑒賞和選擇能力,培養高尚的審美情趣,引導學生遠離低俗的文化。
語文版九年級上冊語文教學計劃 2
一、指導思想
依據人教版學校教學教研工作計劃,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目標是提升學生的綜合語文素質,力爭在明年的中考中取得優異的成績,并促進個人教學教研的質量和水平。
二、學生情況分析
根據對班級學生語文學習特征的日常觀察,尤其是通過分析上學期期末考試的成績與暑假作業的完成情況,發現學生在語文學習上仍存在諸多問題:良好的學習習慣如認真聽講、記筆記、積極發言等尚未形成,普遍存在學習態度浮躁、被動,懶于記筆記、書寫意識淡薄以及作文能力不足的現象。111班的學生成績差距較大,表現出明顯的兩極分化,而112班的語文綜合能力相比以前有所提升,但兩個班級的優秀率仍偏低,今后應努力減少低分人數,提高優秀人數。
三、教材分析
本學期計劃學習九年級上冊和下冊的部分內容,上冊教材共分為六個單元,包括25課,主要以文學作品(包括古代白話小說)和議論文為主。教材以專題和文體為內容框架,通過單元形式進行閱讀教學,并增設文言文單元,專門學習文言文。在九年級,文學作品將單獨呈現,旨在提升學生的初步文學欣賞能力。
上冊教材涵蓋詩歌、小說和古代白話小說三個單元,其中詩歌單元以大自然的贊美為主題,小說單元聚焦少年生活,古代白話小說單元主要圍繞經典名著展開。議論文作為本冊教材的重心,分為兩個單元:一個是演講和書信單元,以思想風采為主題,同時兼顧議論的方法;另一個單元則完全聚焦于議論文,著重學習立論與駁論的特點和技巧。文言文單元圍繞史傳展開,繼續開展文言文閱讀教學,并連接之前的教材安排,編排一定數量的古代詩歌。
下冊語文第一單元是詩歌單元,引導學生感悟人生;第二、第三單元關注人與自然的關系;第四單元涉及民俗文化;第五、六單元則專注于古文閱讀。下冊內容包括表達愛國和思鄉情感的詩歌單元、描繪社會生活的小說單元、以生命為主題的散文單元和戲劇單元,另外還有兩個文言文單元預計在九年級下學期完成。
四、工作重點
1、認真完成常規教學工作,強化集體備課。
2、繼續學習“有效教學”相關理論,進行自我反思,確保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3、注重語文基礎知識的積累與運用,重點培育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并提升他們的文學欣賞水平。
4、強化學生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的培養,提升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
5、加強閱讀和記敘文體、議論文體的寫作訓練,實現記敘、說明、議論三種表達方式的綜合訓練,重視文言文的閱讀與拓展。
五、具體措施
(一)認真完成常規教學工作,強化集體備課。
與備課組的教師提前共同備課,優化“一案三單”的設計。根據所教班級的實際情況對“導學預案”進行二次設計,強調教師的“導學”和學生的“自學”環節,嚴格按時間安排教學環節,避免拖延;“問題訓練單”應參考練習冊設計,確保避免重復訓練,突出梯度練習。
在教學過程中,要體現學生的主體性,突出重點和難點,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式,提倡探究性學習,提升學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鼓勵小組學習,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提升學生自主學習和自我管理的能力,加強課代表和小組長的模范帶頭作用,確保每課和每單元都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創設良好的語文學習環境,拓寬語文學習渠道,繼續培養學生耐心閱讀的習慣,掌握解題的技巧,引導學生學會發現問題并進行文字表達。
加強作文訓練,講練結合,合理利用“中考押題作文訓練卷”,爭取寫好記敘類文章,學習議論文體的寫作。優秀作文要在班級內張貼,以此激勵學生進行“原創作文”。作文教學要緊扣生活實際,關注中考方向,多寫小作文、片段作文,嘗試互評互改,以改促寫,從而有效提升作文水平。
根據教學內容實施分層教學,利用課外時間進行培優輔差,提升及格率和優秀率,減少低分人數,爭取整體提升全班語文水平。
作業布置與批改要因人而異,充分考慮不同學生的特點,及時檢查作業,杜絕不交作業現象;批改要準確、及時,要求學生糾正錯誤,理解錯誤原因,掌握正確答案。
按照學校要求,認真做好假期作業考試和月考的各項工作,進行試卷分析,找出教學薄弱環節,查漏補缺,力求完善教學方案。
教學過程中,及時總結教師教學與學生學習的成績和問題,寫好教學反思,實現教學總結與反思的良性循環,促進教學的持續進步。
(二)注重語文基礎知識的積累應用與基本技能的訓練
教學過程中要強調學生的實踐活動,指導學生主動獲取知識,注重基本技能的科學訓練,提高學習語文的能力與信心。了解課文中的重要作家及作品知識;掌握描寫方法、修辭手法以及句子成分等知識;記憶課文中出現的重要字詞的音形義,這些應作為寫字練習的重要內容;提升閱讀、聽說能力,養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讀文言詩文要理解內容,背誦一些經典篇目,積累常用文言字詞的意義與句式,能夠獨立完成課外簡單文言文的習題訓練。
進一步培養學生的閱讀與寫作能力,加強對學習方法與技能的指導,教會學生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閱讀題的解題技巧,為中考打下堅實基礎。
(三)繼續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與意志品質
繼續培養自主預習與復習的習慣,使用“六字訣”閱讀課文,養成標注詞句和記錄疑難問題的習慣;上課時專心傾聽他人發言,積極思考與參與討論,養成速記習慣;強化漢字與古文的書寫,養成書寫正確、端正、清晰的習慣;培養耐心閱讀的習慣,使思考與閱讀相結合;鼓勵自覺背誦文言文;在遇到疑難問題時,培養學生積極解決而非逃避問題的習慣;重點培養學生具備勤奮、有恒心、認真、專心、團結與協作等意志品質。
(四)鉆研業務,參與教學教研活動
作為畢業班的教師,需要認真研究中考試題,加強有針對性的教學。
熟練掌握教材內容,參加校本培訓,并完成校本教研手冊中要求學習和研究的內容;參與學校和教研組組織的各種教研活動,主動聽取同科教師的課程,向優秀教師學習,課后多進行交流與討論,提升自身的教學能力。
深入學習有效教學相關理論,不斷進行個人教學反思,養成撰寫教學反思的習慣。
本學期將重點探討“如何有效幫助學生解決問題”,力求取得實際成效,并在學期末進行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