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級語文上學期教學規劃(精選2篇)
三年級上冊語文教學計劃旨在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重點突出綜合性和語言應用能力。本冊教材共精選30篇課文,涵蓋識字、閱讀、習作和口語交際等方面,要求學生認識290個字、書寫280個字。教學目標包括激發學生對生活的熱愛、提升獨立識字能力、流利朗讀課文、理解文章思想情感以及積累優美詞匯。課堂設計注重互動與情境教學,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培養觀察與思考能力。通過豐富的專題設置,結合生活實際,促進學生的綜合性學習,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升聽說讀寫能力。最終目標是讓學生在語言學習中自主探究,成為學習的主角。
三年級上冊語文教學計劃 1篇
一、全冊教材分析。
1. 本冊教材根據大綱的要求,強調綜合性與重點突出,注重學生在語言學習中的感悟、積累和運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力求全面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本冊共精選了30篇課文,其中精讀課文22篇,略讀課文8篇。
2. 學生需認識290個字,并能書寫280個字。
3. 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對生活的熱愛,激發他們觀察生活、思考問題的能力。
4. 學習使用字典與詞典,初步具備獨立識字的能力,開始練習使用鋼筆,寫出規范的正楷字。
5. 用普通話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6. 學習利用上下文,借助詞典和生活經驗理解詞句的意義,初步體會課文中的關鍵詞句在表達情感方面的作用。
7. 逐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并感受文章傳達的思想情感。
8. 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詞匯與精彩句子,練習復述課文。
9. 鼓勵學生結合語文學習,觀察自然和社會,通過書面與口頭表達自己的觀察所得。
10. 開始練習習作,自由表達見聞、感受和想法,不拘泥于形式。
二、單元分析:
1. 每個單元包括導語、課例和語文園地。
2. 課例由三篇精讀課文和一篇略讀課文組成。
3. 本冊安排了七個專題,依次為豐富多彩的生活、名人故事、心靈的秋天、中華文化、壯麗的祖國、科學思維方法、關愛自然環境。
4. 語文園地分為五個欄目,其中四個為固定欄目:“口語交際”、“習作”、“我的發現”、“日積月累”,第五個為機動欄目,例如“趣味語文”或“成語故事”。
三、全冊教學總目標
一. 政治思想方面
在語言文字訓練中,引導學生熱愛祖國、熱愛中國共產黨和熱愛社會主義,理解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學習前輩的奉獻精神,樹立為國家努力學習的志向;繼承和發揚艱苦奮斗的優良傳統,培養尊重師長、關愛他人的社會責任感,以及熱愛科學、勇于實踐和創新的精神,陶冶對美的追求。
二. 語文知識方面
1. 識字與寫字
① 培養學生對漢字的濃厚興趣,利用漢語拼音進行識字,學習普通話,養成主動認字的習慣,掌握240個生字,并認識80個生字。
② 會使用字典、詞典,具備初步的獨立識字能力。
③ 能用硬筆書寫正楷字,做到規范、整潔,逐步提高書寫質量。
2. 閱讀
① 加強朗讀訓練,用普通話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能背誦要求的課文。
② 學會默讀,能夠提出對不理解內容的疑問。
③ 理解詞句意思,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的表達作用,借助工具理解生詞,能在口頭或書面中運用學過的詞語。
④ 在教師的指導下,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情感。
⑤ 理解標點符號的不同用法,學習句號、逗號、問號、感嘆號、引號等的使用。
⑥ 學習略讀,了解文章大意。
⑦ 積累優美詞語和精彩句段,鼓勵摘抄好詞佳句,增強語言積累。
⑧ 誦讀經典作品,在誦讀中體驗情感。
⑨ 培養讀書看報的習慣,分享書籍與資料。
3. 習作
① 留意周圍事物,樂于表達,增強寫作的自信心。
② 自由寫下見聞、感受與想象,尤其是有趣和印象深刻的內容。
③ 愿意分享自己習作的快樂,與他人交流。
④ 嘗試在習作中運用平常積累的語言素材,特別是新鮮的表達。
⑤ 根據需要適當使用冒號和引號。
4. 口語交際
① 用普通話進行交流,認真傾聽他人意見,及時請教不懂之處。
② 生動地講述故事、講笑話,努力用語言感染他人,表達自己的感受。
③ 能接待客人,解決問題。
5. 綜合性學習
① 能提出學習和生活中的問題,有目的地收集資料,共同討論。
② 結合語文學習,觀察自然和社會,通過書面與口頭表達自己的觀察所得。
③ 在老師的指導下組織有趣的語文活動,如“故事會”或“手工制作”,通過活動學習語文,培養合作能力。
④ 在家庭和學校生活中運用語言知識,解決簡單問題,培養社會責任感。
四、教學重難點
1. 學會240個生字,認清字形,明白字詞的意義,并能正確書寫;要求認識80個生字,重點在讀音,避免抄寫與默寫,培養一定的識字能力。
2. 理解上下文或通過字典了解詞句的意義,鼓勵學過的詞語在口頭或書面中應用,重視語言的積累。
3. 獨立閱讀適宜的讀物,了解其主要內容,逐步養成預習、復習和課外閱讀的習慣,課外閱讀量應不少于6萬字。
4. 培養觀察和思考的習慣,能在觀察基礎上寫出具體內容,學習自由書寫見聞和想象,并注意使用標點符號。學習寫日記。
5. 用普通話清晰地表達,語句完整流暢,禮貌交流,提升口語交際的能力,積極鍛煉口頭表達。
五、教學改進措施和方法
1. 引導學生閱讀、思考,逐步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2. 指導學生熟練使用工具書,培養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3. 提倡自主、合作、探索的學習方式。
4. 結合生活實際進行小練筆,促進讀寫之間的聯系,引導語言的表達與寫作方法。
5. 適當運用多媒體教學,增強學生的學習體驗。
6. 在口語交際方面,逐步提高要求,循序漸進。
7. 對習作指導做到系統、有條理,結合理論與實踐。
六、評價工作安排
本學期的評價分為學生自我評價與教師評價,教師評價主要涵蓋品德修養、學習習慣、生活習慣與學習成績等方面,以ABC等級進行評價。
三年級上冊語文教學計劃 2篇
一、 指導思想
本教學計劃依據《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新提出的教育理念,旨在探索創新的教學方法與教材使用觀。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將重視互動性、創造性以及情境教學,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我們鼓勵以自主探究為主的學習觀,力求在學習中融入趣味性、情感性、活動性、自主性、生活性和開放性,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角。
二、 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共包含32篇課文,其中精讀24篇,略讀8篇。每個單元由導語、課例和語文園地三部分組成,教材圍繞8個專題進行編排,分別為:多姿多彩的生活、名人故事、心靈的秋天、細致觀察、燦爛的中華文化、壯麗的祖國河山、科學的思維方法、傳遞我們的愛。每個專題都具備豐富的內涵,緊密結合兒童生活,體現時代特點,蘊含深厚的教育價值。
教材的特點:(一) 以專題為核心進行單元設計,進一步增強教材的整合性。(二) 緊密結合專題安排“綜合性學習”,落實課程標準所倡導的教學理念與目標。(三) 大幅更新課文內容,合理分配精讀和略讀課文。(四) 對課文及課后練習的編排進行優化,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五) 改進“語文園地”的形式與內容,提升其豐富性。
學習目標:1、通過學習,感受生活的多樣性,激發學生對生活的熱愛;了解祖國的壯麗山河與豐富物產,培養熱愛祖國和自然的情感;認識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激發民族自豪感;學習革命領袖與科學家的優秀品質,接受助人為樂的思想品德教育,同時發展語言能力,啟迪思維,培養觀察與思考的能力。
2、要求會認200個字,會寫300個字;累計識字2000個字,并能書寫300個字。
3、學會使用字典和詞典,初步具備獨立識字能力,練習用鋼筆書寫正楷字,并進行毛筆描紅。
4、普通話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帶有感情。
5、繼續練習默讀,學會提出對課文理解有疑問的地方。
6、通過上下文聯系、借助字典和生活經驗,理解詞語的意義,初步體會課文中關鍵語句在表情達意上的作用。
7、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驗課文傳達的思想感情。
8、開始略讀,掌握課文大意。
9、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詞句與精彩片段,背誦優秀詩文10篇,并聯系復述課文。
10、培養讀書看報的習慣,收集并與同學分享圖書資料,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10萬字。
11、開始練習習作,靈活記錄見聞與感受。
12、講述故事時力求生動具體,打動他人;講述見聞時做到明晰,表達個人感受與見解。
13、結合文學學習,觀察自然與社會,通過書面與口頭表達自己的觀察成果。
三、 學情分析
本班共有學生41人。根據上學期教師的反饋,大部分學生學習積極,但由于年齡尚小,頑皮現象較多,作業能夠基本完成。經過幾天的觀察,我發現班內有幾位同學的識字能力停留在一年級水平,甚至不如一年級的學生,書寫能力也亟待提升。學生的分析能力尚顯不足,學習習慣有待改善。
三年級是打基礎的關鍵年級,無論是在鋼筆書寫上還是作文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本學期重在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以及聽說讀寫的能力,幫助他們進一步提升語文素養。
四、 教學策略
積極參與策略:通過多種方法,在教學的各個環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調動學習積極性,培養創造性思維與個性品質,使他們成為學習的真正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