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成人资源,狠狠干狠狠久久,av最新在线,日韩免费va

一年級數學課程教學計劃7篇

985個月前

本學期的數學一年級教學工作計劃旨在提高教學效率,明確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包括數數、比大小、10以內的加減法、圖形認知和分類,重點是10以內加減法及20以內進位加法。計劃通過溫和的態度、與同事合作、積極溝通,關心學生需求,提升教學質量。學生將學習數字識記、加減法概念、圖形識別和鐘表基本知識,培養觀察、比較、分類能力以及數學交流技巧。教學重視情感和態度的培養,鼓勵學生珍惜時間、愛護學習工具。課堂上將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如游戲和動手操作,促進學生的自主探索與合作學習,積極評價幫助學生建立自信,以實現全面發展。

數學一年級教學工作計劃

數學一年級教學工作計劃 1

 一、 工作總體目標

我即將開始為期一個學期的數學教學工作。為此,我制定了以下教學計劃,希望能讓這段時間的教學更加高效、有條理且具備明確的目標。

1、遵循學校的安排,積極參與學校的教學活動。

2、與其他一年級數學教師通力合作、互相支持,及時與指導老師溝通交流,盡力幫助班級和學校。

3、用溫和和藹的態度對待學生,主動融入學生生活,理解他們的需求并給予支持。

4、認真負責對待教學工作,力求在每一天的教學中自我反思、不斷進步!

 二、 教材簡析

本學期我將教授小學一年級數學,以下是對教材的簡要分析。

本冊教材內容包括:數數、比大小、10以內的數的認識及加減法、圖形認知和分類。教材重點包括10以內的加減法以及對11至20各數的了解,掌握鐘表的基本知識及20以內進位加法。重點教學內容為10以內的加減法和20以內的進位加法。

 三、 教學目標

1、能夠熟練數出20以內物品的數量,區分“幾個”和“第幾個”,掌握數字的順序及大小關系,識記并書寫0到20的數字。

2、初步理解加法和減法的概念,了解加法和減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稱,掌握一位數加減法的計算,能夠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3、能夠根據加減法的定義和計算方法解決一些基礎的實際問題。

4、直觀識別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體、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及圓形。

5、初步認識鐘面,能夠識別整點與半點。

6、了解符號“=”、 “>”、“<”的意義,能夠用這些符號表示數字的大小。<>

7、初步掌握簡單的分類方法,能夠進行基本的分類活動。

8、感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增強他們的自信心。

9、培養認真完成作業和保持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10、通過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四、 教學重點與難點

1、能夠識讀和書寫20以內的數字。

2、熟練掌握10以內各數的組成,能夠進行20以內的口算加減法。

3、理解20以內各數的組成,初步掌握“個位”和“十位”的概念。

4、掌握20以內的退位減法。

 五、 教學措施

1、積極營造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學習氛圍。

2、創造豐富的情境,以激發學生探索數學問題的興趣,幫助他們建立學習信心。

3、注重培養學生認真做作業和書寫規范的好習慣。

4、將課堂教學與家庭學習相結合。

5、針對思維活躍、學習能力強的學生,拓寬他們的知識視野。

6、重點關注學習困難的學生,給予補救支持。

 六、 教學安排

單 元

教 學 內 容

課 時

一單元

數數

1課時

二單元

比大小

3課時

三單元

1到5的認識

3課時

加減法的初步認識

5課時

0的認識及相關加減法

2課時

四單元

認識物體和圖形

3課時

五單元

6至10的認識及加減法

17課時

六單元

11至20的數的認識

20課時

七單元

認識鐘表

2課時

八單元

20以內的進位加法

15課時

九單元

整理與復習

4課時

數學一年級教學工作計劃 2

 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依據“課標”,重點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設計了八個單元,涵蓋了“數與代數”、“空間與圖形”、“統計與概率”、“實踐與綜合運用”等內容,符合課程標準設定的知識與技能領域。特點:一是選取學生熟悉并感興趣的內容,幫助他們認識自我、家庭、學校和自然界,促使學生能夠觀察和體驗數學與生活的緊密關聯,從而初步理解學習數學的意義。二是通過生動有趣的素材構建情境,引發一系列問題,使學生在解決這些現實、挑戰性的問題中學習數學。三是關注學生的認知特點,優化單元結構,重視認知發展的過程,設置小單元以幫助學生認識數字與計算,并增強各單元之間的聯系。四是強調培養學生發現問題的意識、應用意識及解決問題的能力。五是鼓勵多樣化的學習方式,重視學生的個性發展,將解決問題與數學基礎知識和技能的學習結合為一個整體。六是倡導多樣化學習方式,促進學生個性發展。

 學期教學目標

學生對數學產生興趣,具備一定的觀察能力,能夠熟練數20以內的數字,擁有初步的數感,并具備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數與代數、空間與圖形、統計與概率、實踐與綜合應用。

1、在具體情境中,能夠認讀和書寫20以內的數,能用數字表示物體的數量或事物的位置與順序;理解“<”、“=”、“>”的含義,能夠用符號和語言描述20以內數字的大小,識別數字在個位和十位的意義。

2、通過具體情境,理解加減法的意義;熟練口算20以內的加減法;結合實際素材,進行初步估算。

3、通過實物和模型,識別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等立體圖形。

4、從正面、側面和上面觀察簡單物體的形狀。

5、能夠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

6、根據給定標準或選擇某個標準對物體進行比較和分類。

7、通過簡單的統計活動,初步認識象形統計圖和簡單統計表,并了解簡單數據處理方法,掌握初步的統計結果。

8、深化對20以內數字知識的理解。

9、深化對分類、比較及統計知識的理解。

 解決問題

1、能用20以內的數字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與同伴進行交流。

2、在日常生活中發現并提出可以用20以內加減法解決的實際問題,發展應用意識;在探索和交流計算方法過程中,了解可用多種方法解決問題,從而形成初步的創新意識。

3、在與同伴的交流中,初步培養合作意識,解決實際問題。

4、發現事物中潛在的簡單規律。

 教學措施

1.不斷轉變教學觀念。

教師需不斷轉變教學觀念,讓學生體驗“做數學”的過程,以促進他們在知識與技能、數學思考與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等方面的全面發展。

2.教學過程體現開放性。

倡導多樣化的算法和解決問題的策略,使學生在寬松開放的環境中提高思維靈活性和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實現知識與智慧的共同提升。

3.教學過程體現活動性。

教師需引導學生進行觀察、實驗、猜測、推理和交流等數學活動,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開發潛能、理解知識、發展技能,獲取豐富的數學活動經驗。

4.注重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激發學生主動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通過已有知識和經驗尋找解決策略,培養學生用數學視角看待世界的意識。

5.學習過程的構建性。

教師需充分利用教材中的信息窗創設情境,讓學生在動手、動腦和交流的過程中,通過“做數學”獲得再創造的機會,建立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

6.評價的改革。

對學生的評價既要關注學習結果,也要重視學習過程。評價手段應多樣化,主要以鼓勵為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期教學進度安排

周次

 教學內容安排

主備人

1

一快樂的校園10以內數的認識

崔金鳳

2

一快樂的校園10以內數的認識

崔金鳳

3

二媽媽的小幫手分類與比較

舒婷

4

三走進花果山10以內數的加減法

張玉美

5

國慶放假

6

三走進花果山10以內數的加減法

張玉美

7

三走進花果山10以內數的加減法

張艷

8

三走進花果山10以內數的加減法

張艷

9

四有趣的游戲

舒婷

10

五海鷗回來了——11-20各數的認識

杜建忠

11

五海鷗回來了——11-20各數的認識

杜建忠

12

六有趣的游戲——認識圖形

杜建忠

13

七小小運動會——20以內數的進位加法

趙新美

14

七小小運動會——20以內數的進位加法

趙新美

15

七小小運動會——20以內數的進位加法

趙新美

16

八雪山樂園——總復習

17

八雪山樂園——總復習

18

期末復習

19

期末復習

數學一年級教學工作計劃 3

 一、 本學期教學的指導思想

1、 注重學生已有的知識背景與生活經驗,提供他們熟悉的具體情境,以便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數學概念。

2、 增加與實際生活相關的練習內容,讓學生感受到數學與日常生活的緊密聯系。

3、 選擇富有趣味的學習材料和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幫助他們獲得愉快的數學學習體驗。

4、 關注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讓他們在互動中共同學習。

5、 遵循教學要求,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適時調整評價學生的方式。

 二、 本班學生情況分析:

本學期我負責兩個班級,共有學生88人。經過一學期的數學學習,學生們在基礎知識和技能方面都基本達成了學習目標,表現出對數學的興趣,并積極參與學習活動。尤其是涉及動手操作的內容,孩子們的參與度較高。然而,面對思考稍顯深奧的問題時,部分學生表現出一定的畏懼感。雖然在上學期期末測試中,孩子們的成績還不錯,但成績并不能全面代表他們的數學學習狀態。我們應更加關注學生已基本形成的興趣,并引導他們逐步培養數學思維,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 教材分析

本學期的教材內容包括20以內的退位減法、圖形的認識、100以內的數、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以及人民幣的元、角、分的認知。

 四、 本學期教學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識和技能方面

1、 認識計數單位“一”和“十”,初步理解個位與十位數的意義,能夠熟練掌握100以內的數字,并會讀寫、理解、比較100以內數的組成、順序和大小,能夠運用這些數字描述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進行簡單的估算與交流。

2、 熟練計算100以內兩位數加減一位數和整十數,能夠運用加減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3、 認識人民幣的單位:元、角、分。

(二)數學思考方面

1、 在認數過程中,逐步培養思維能力。在學習計數單位和數位順序時,從具體現象中提煉數學規律;在數的組成與比較中,進行分析、判斷和推理;在整理數的順序時,尋找百數表的規律。

2、 在掌握100以內加減法的方法時,注意方法的靈活性,培養初步的抽象與概括能力,通過多樣化的算法交流,提升思維的敏捷性與靈活性。

3、 在直觀認識平面圖形時,初步培養空間觀念。

4、 在問題解決中,能夠進行有條理的思考,并初步判斷所用方法與得到結果的合理性。

(三)解決問題方面

1、 能夠用100以內的數字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進行簡單交流。

2、 在教師指導下,從現實生活中發現和提出數學問題,運用已掌握的數學知識與方法解決問題。

(四)、情感與態度方面

1、 在教師及同學的鼓勵下,對周圍與數學相關的事物產生好奇心,積極參與觀察、發現及解決問題的數學活動。

2、 能克服在數學活動中遇到的一些困難,及時發現錯誤并糾正,獲得成功體驗,逐步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3、 初步認識到可以用數字與圖形描述某些生活現象,體會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可能性,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緊密聯系。

4、 在數學探索活動中,體驗數學思考過程的合理性。

 五、 本學期實現教學目標、提高教學質量的具體措施

1、 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采用多種游戲化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數學學習活動。

2、 在課堂教學中,多設計有助于孩子理解的問題,而不是一味強調難度,關注學生的實際思維水平,照顧到中等生及思維較慢的學生。

3、 布置有趣的作業,例如動手操作的作業,減少單調的練習。

4、 強化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配合,適當向家長傳授科學的輔導孩子學習的方法。

數學一年級教學工作計劃 4

 一、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我們班共有學生22人,男生12人,女生10人。經過上學期的數學學習,孩子們在基本知識和技能方面已經達到了預期目標,對數學學習充滿了興趣,并樂于參與各種學習活動。特別是一些動手操作和小組合作的學習內容,他們表現出較高的積極性。不過,通過觀察,我發現學生們在課堂上的自覺性還需提高,部分同學上課時不夠專注,口算能力較弱,課后作業完成不及時。一些學生的數學成績較為薄弱,未來的教學中需要加強課堂紀律,并針對性地進行補習。在本學期的教學中,我們將著重改進這些問題。

 二、教學內容

本冊教材包括以下幾個部分:認識平面圖形、20以內的退位減法、分類與整理、100以內的數的認識、人民幣的認識、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口算)、找規律、以及總復習。本學期的重點教學內容為:100以內的數的認識、20以內的退位減法和100以內的加減法口算。在學生掌握20以內的數字基礎上,本冊教材將數的范圍擴展至100,使他們初步理解數位的概念,掌握100以內數的讀寫方法,理解100以內數的組成和大小,會用這些數字在日常生活中進行表達和交流,從而培養初步的數感。教材不僅教授數字和計算,還包含了對常見平面幾何圖形的直觀認識、人民幣的使用、分類與整理以及找規律等內容。這些學習不僅豐富了學生的數學知識結構,還幫助他們理解數學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

 三、教學目標:

1、認識計數單位“個”和“十”,初步理解個位和十位上數字的意義,能熟練掌握100以內的數,能夠讀寫100以內的數字。明確100以內的數字由多少個十和多少個一組成,掌握數字的順序和大小,能夠比較100以內的數字,運用這些數字表達和交流生活中的事物,進行簡單的估算和溝通。

2、熟練計算20以內的退位減法,能計算100以內兩位數加減一位數和整十數,經歷與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過程,運用加減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3、經歷從生活中發現、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的過程,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緊密聯系,體驗數學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4、初步了解分類的方法,能夠進行簡單的分類,理解分類與數據整理的關系;初步認識象形統計圖和統計表,能夠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和回答簡單的數學問題。

5、認識人民幣的單位“元”、“角”、“分”,理解1元=10角,1角=10分,并培養愛護人民幣的意識。

6、直觀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形和平行四邊形,能夠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各圖形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學圖形之間的關系。

7、探索給定圖形或數字排列中的簡單規律,初步培養發現和欣賞數學美的意識。

8、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并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9、養成認真作業、書寫規范的良好習慣。

10、通過實踐活動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初步培養探索數學問題的興趣,感受數學的思想方法。

 四、教學措施:

1、備課時需充分考慮學生可能提出的問題并進行預設設計,針對不同學習能力的學生布置分層次作業,并對后進生進行面對面的輔導。

2、注重課堂基本口算和筆算的訓練,逐步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3、結合具體教學情境,靈活運用小棒、圖像等教學工具進行直觀教學。

4、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引導他們學會獨立思考、敢于提問、認真傾聽他人意見,樂于表達自己的想法,通過游戲、故事和動畫等形式,創設生動的學習情境。

5、鼓勵和尊重學生的獨立思考,引導他們展開討論與交流,關注教學的開放性,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在數學實踐活動中留下充足的時間與空間,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數學知識。

6、根據班級學生特點和實際情況,創造性地運用教材,設計教學過程,并根據具體情境,自主制作一些更為有效的教具和學具。

7、定期在教室進行課外輔導,幫助學生解決學習疑難問題。

數學一年級教學工作計劃 5

 一、學生掌握知識情況分析

本班共有X名學生,其中男生X人,女生X人。從年齡結構來看,大部分學生主要集中在兩個年齡段。這導致了他們在心理特征和思維發展上存在一定的差異。由于部分學生缺乏學前教育的基礎,目前在課堂學習和作業完成上,表現出較大的困難。這要求我們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關注整體的教學目標,更要根據每位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個性化的輔導。根據上學期的學習成績顯示,大約三分之二的學生能夠掌握課堂上所教授的知識和技能,基本達成教學目標。然而,仍有三分之一的學生如:XXX、XXX、XXX、XXX、XXX等,存在智力水平和學習態度等問題,今后需要更多的引導和支持。

 二、教材分析

(一)教學內容分析

本冊教材的內容主要包括:位置、20以內的退位減法、圖形的拼組、100以內數的認識、人民幣的認識、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一)、認識時間、找規律、統計、以及數學實踐活動。

(二)教材的重點教學內容

重點內容包括對100以內數的認識、20以內的退位減法以及100以內的加和減法口算。在學生掌握了20以內的數后,教材將數字的范圍擴展到100,幫助學生初步理解數位的概念,并學會100以內數字的讀法和寫法,認識其組成和比較大小。教材整合了應用計算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內容,以增強學生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材還安排了關于位置和圖形拼組的教學,設計了多種探究活動,幫助學生理解空間方位和圖形之間的關系,增強空間感知能力。在量的計量方面,除了人民幣的學習,也包括時間的讀寫方法。

“找規律”和“統計”是新增的內容。找規律部分引導學生探索圖形或數字的排列規律,初步培養他們的數學興趣和對數學美的欣賞。統計部分則讓學生學習簡單的數據收集和整理方法,初步接觸統計圖表的概念,經歷數據分析的實踐過程。

教材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安排了兩個數學實踐活動,鼓勵學生通過小組合作探究的方式,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從而體驗數學的實際應用與樂趣。

(三)教材的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計數單位“一”和“十”,初步掌握個位和十位的意義,能夠熟練數100以內數字,掌握其讀寫和組成方式,比較100以內數字的大小,能用數字表達生活中的事物,并進行簡單的交流。

2.使學生能夠熟練計算20以內的退位減法,掌握100以內兩位數加、減一位數和整十數的計算,會用加減法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3.通過生活中的問題發現與解決的過程,讓學生體驗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

4.能用方位詞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初步理解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5.了解人民幣的單位及換算關系,培養愛護人民幣的意識。

6.會讀寫時間,明白時間的單位換算。

7.探索圖形或數字排列中的規律,初步感受數學的美。

8.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和分析過程,會用簡單方法整理數據,認識統計圖表。

9.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的興趣和信心。

10.培養認真作業和書寫整潔的好習慣。

11.通過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生活的關系。

 三、提高教學質量的措施

1.依據《標準》,合理安排教學內容,豐富學生的數學知識。

2.從學生的已有經驗出發,設計活動內容和學習素材,注重學生對知識的體驗和理解。

(1)以學生熟悉的情境幫助其理解數學知識。

(2)增加實際聯系內容,使學生感受到數學的實際應用,體驗數學的樂趣。

(3)選擇富有兒童趣味的學習素材,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學習積極性。

3.教學內容應體現知識的形成過程。讓學生親歷實際問題的數學建模過程,從而實現知識的理解與應用。

 四、教學措施

1、態度習慣。

與個別學生進行深入交談,幫助他們明白學習的重要性。定期與學生家長溝通,針對不同學生的特點進行指導。

2、知識能力

利用課外活動時間進行必要的輔導,同時適當減少書面作業以減輕負擔。

組織優生進行互幫互助,采用自愿結對的方式,使每位后進生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幫助人。

3、檢查習慣的培養。

教師在課堂上進行分步指導,讓學生意識到檢查的重要性,并養成自覺檢查的習慣。

 五、教學進度

根據《義務教育階段國家數學課程標準(征求意見稿)》的教學時間安排,教材為一年級下學期數學教學設置了60課時內容,正課16周,總復習5課時。以下是根據本班具體情況制定的教學進度:

第一周:教學“一、位置(4課時)”

第二周:教學“二、20以內的退位減法(12課時)”的相關內容。

第三周:開展例2的相關習題,教學“整理和復習(3課時)”和“三、圖形的拼組(2課時)”。

第四周:教學“四、100以內數的認識(5課時)”及相關內容。

第五周:教學“讀數和寫數(2課時)”及“數的順序、大小比較(3課時)”。

第六周:學習整十數加一位數的相關知識,進行人民幣的認識教學。

第七周:進行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的教學與復習。

第八周:完成統計部分的基礎知識,并進行總復習。

數學一年級教學工作計劃 6

一、學生情況分析

本學期我負責一年級的數學教學。由于剛剛從幼兒園過渡到小學,學生們普遍表現出活潑好動的特點。這一階段的孩子對于課堂學習尚未完全適應,注意力持續時間相對較短。在教學中,我計劃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入手,使他們能夠對數學產生濃厚的興趣,同時注重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擁有了豐富的學習興趣與良好的習慣,學生們就可以在數學學習的道路上邁出成功的第一步。具體任務如下:

1、逐步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課前準備:認真整理所需書本與學具;課堂學習:保持端正坐姿、專心思考、認真傾聽他人發言;發言時先舉手,待老師允許后再起立回答,確保回答響亮且完整;書寫時要遵循格式,字跡清晰整潔。

2、提升數學能力,注重觀察、計算與思考的積極性。

3、培養良好的數感。

二、教材內容分析

本學期的教材內容涵蓋以下幾個方面:10以內數字的認知和加減法,形狀的認識,分類,11到20數字的認知,鐘表的認識,以及20以內的進位加法等。教材的編排圍繞基本數學思想和方法展開,在教授10以內的數字之前,先進行數數和比較的教學;在進行10以內的加減法前,通過數數讓學生直觀地理解數字與物體個數的關系;通過比較大小、長短、高矮等活動,讓學生初步學習如何進行簡單的比較。完成10以內加減法后,通過分類活動,讓學生體會同類物體的共性。這些活動包含的比較與分類的思維方式,為后續學習數與運算、空間與圖形以及統計等知識打下重要基礎。教材中設置的小單元交叉安排不同領域內容,這樣的設計符合一年級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特征,有助于知識之間的互動,便于學生構建合理的認知框架。本冊教材的重點是10以內的加減法和20以內的進位加法。這兩部分是學生學習數字和計算的基礎,也是后續多位數計算的基礎。

在基本技能和知識的掌握上,學生需要切實理解。難點在于進位加法,尤其是湊10法的學習。這是掌握20以內進位加法計算方法的重要組成部分,學好這部分內容將對學生計算能力產生積極影響。

三、教學目標

1、通過數數活動,能夠熟練數出數量在20以內的物體,通過具體的情境體驗區分“幾個”和“第幾個”,掌握數字的順序與大小,理解數字的分合關系,能夠讀寫0到20的數字。

2、通過演示、操作與表述,初步理解加減法的含義,認識加減法算式的各個部分,明確加法與減法之間的關系,經過計算與同伴交流,能比較熟練地運用適合自己的算法,正確進行一位數的加法與10以內的減法。

3、經歷加減法的計算過程,初步學會根據加減法的含義和算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4、借助實物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和球體。

5、通過課堂觀察、講解與組織討論,初步掌握鐘表上的整時。

四、主要教學措施

1、認真學習課程標準,潛心研究教材內容,精心設計教學方法,認真上課并批改作業,通過教師的言行影響學生,讓學生樂于學習。

2、充分運用遠程教育資源和現代化教育工具,提升課堂教學的直觀性和生動性,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3、在課堂上使用兒童化的語言,多給學生微笑和鼓勵,努力成為學生喜愛的老師,讓學生親其師而信其道。

4、重視單元檢測,確保單元教學效果。

5、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面向所有學生,因材施教,公正全面地評價學生。

6、注重培養學生濃厚的數學學習興趣和良好的學習習慣,為他們后續的數學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五、本學期工作的個人目標

我決定以新人的姿態重新開始。在平時的工作中,虛心向經驗豐富的教師請教,每天反思自己的不足。以極大的熱情投入工作和教學,尊重身邊的每一個人,盡自己最大努力爭取優異的教學成績。

數學一年級教學工作計劃 7

 一、教材分析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從知識技能、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這三個方面確定全冊的教學目標。

本冊教材包含以下內容:準備課,數的概念,10以內數的加減法,立體圖形的認識,11~20各數的學習,鐘表的認知,20以內的進位加法,利用數學解決生活中的問題,綜合實踐活動。

(一)知識與技能

1. 能夠從日常生活中識別和抽象出數的概念,熟練數出20以內物體的個數,能夠區分“幾個”和“第幾個”。會用數字表示物品的數量或順序,并能比較數的大小,理解10以內及20以內數字的組成,掌握0到20的數字認讀與書寫。

2. 初步理解數位和計數單位的概念,明白個位和十位上數字的具體含義。

3. 在具體情境中,感受加減法的基本含義。

4. 理解加減法的各個部分的名稱,了解加法與減法之間的互逆關系,能熟練進行10以內的口算及20以內的進位加法。

5. 識別并理解符號“>”、“<”的含義。<>

6. 通過實物和模型識別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球體等立體圖形,同時能辨認長方形、三角形、正方形、圓形等平面圖形,并能用這些圖形進行拼圖活動。

7. 初步了解事物的比較與分類方法,能夠根據實際情況將同類事物進行比較和分類。

8. 初步學會識別鐘表,能夠讀懂整時。

9. 培養學生的操作、觀察、比較、辨析、整理、概括、語言表達和數學交流的能力。

(二)解決問題

1. 能夠用0-20的數字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

2. 初步掌握利用加減法的含義以及10以內的加減法、20以內的進位法解決生活中一些簡單的問題。

3. 能夠對生活中20以內事物的數量、長短、高矮進行比較,并對其進行分類。

4. 結合個人生活經驗,初步體驗1小時的長短。

5. 能根據簡單的統計圖表信息提出和解決問題。

6. 嘗試用不同的方法來解決同一問題,以培養思維的靈活性、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1. 初步養成良好的學習能力和習慣。

⑴會看:能夠查閱數學書,找到需要學習的內容。

⑵會聽:聽懂教師和同學的發言,能夠邊聽邊思考。

⑶會想:根據一些信息提出數學問題,并想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⑷會說:能夠清晰表達自己的思考,語言簡潔而完整。

⑸會用:能夠運用學具來學習數學內容。

⑹會做:做作業時,書寫規范,格式正確,認真仔細,并能自己出題并完成。

⑺能討論:能夠與同學進行輕聲討論數學問題。

⑻能合作:能夠與同學友好合作,完成數學游戲和活動。

⑼能評價:能進行自我評價并評價他人。

2. 在合作交流中,積極參與數學活動,努力思考,爭取發言,尊重他人并認真聽取他人發言,體驗成功,增強自信心。

3. 養成珍惜時間的良好習慣。

4. 愛護學習工具、文具、數學書和作業本,養成有序、講究美的好習慣。

5. 初步感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并體驗與同伴的交流樂趣。

6. 接受關心集體、熱愛家鄉和自然、保護環境等教育,促進情感和態度的健康發展。

 二、教學重點、難點

本冊教學的重點是10以內的加減法和20以內的進位加法。這兩個部分是學生學習數字和計算的基礎,對日常生活有廣泛的應用,同時也是多位數計算的基石。掌握一位數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是小學數學教育的核心內容,是學生終身學習所需的基本知識和技能。

除了數字和計算,教材還安排了簡單幾何圖形的認識、數量比較、簡單分類以及對鐘表的初步了解。盡管每一個單元的內容不多,但都至關重要,有助于學生了解數學的實際應用,并激發他們對數學的興趣。

 三、學情分析

本學期在一年級進行兩班教學。其中一班有38人(男21女17),另一班有42人(男25女17)。初入學時,兩班的特點逐漸顯露:第一班如同山野般自然純樸,勇敢無畏,少有拘束,法則自然;第二班則如同園林般靜美有序,和諧溫順,禮貌待人,志向高遠,鼓勵拓寬視野,秉持放手而愛的原則。

 四、方法與措施

1. 深入研究《標準》和教材,更新教學理念,充分利用教材資源,尋找學生熟悉的數學生活實際,讓這些內容融入課堂。

2. 加強游戲、兒歌、演示、觀察與動手操作的結合,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3. 強調聽、說、讀的訓練,創造用數字和數學符號描述現實世界的過程。

4. 貫穿審題與解題思路的訓練,引導學生用數學思維進行思考。

5. 在學習方式中,倡導學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適時結合教學內容滲透思想品德教育。

6. 對學生堅持積極的評價,幫助他們樹立學好數學的自信,以促進全面發展。

《一年級數學課程教學計劃7篇》.doc
將本文下載保存,方便收藏和打印
導出文檔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汉川市| 安义县| 张家界市| 卓资县| 永州市| 涪陵区| 西吉县| 县级市| 上饶县| 西乌珠穆沁旗| 株洲县| 白玉县| 三穗县| 阳泉市| 长沙县| 富锦市| 肇源县| 呼玛县| 萨嘎县| 西林县| 大悟县| 公安县| 芦溪县| 错那县| 铜陵市| 鞍山市| 松滋市| 阿瓦提县| 淳化县| 察哈| 历史| 宁明县| 沙河市| 仙居县| 左权县| 读书| 柳河县| 贡山| 乌鲁木齐县| 陕西省| 上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