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計劃總結(通用3篇)
一年級數學下冊的教學工作計劃旨在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學習習慣,并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教學內容覆蓋1到100的數字、基本的加減法、圖形識別與分類及與生活相關的數學應用。根據學生的生理及心理特點,教師將創(chuàng)造生動的情境,鼓勵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幫助學生理解數學的實際意義。教學目標包括熟練掌握數字的讀寫、加減法概念及解決簡單問題的能力,同時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觀念和分類能力。為提高教學質量,建議采用游戲式教學,設置趣味作業(yè),并加強家庭與學校的聯(lián)系。整個教學過程中,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況與興趣,鼓勵他們在實踐中體驗數學的樂趣,并逐步提高他們的數學思維能力。
一年級數學下冊教學工作計劃 第1篇
一、學生情況分析
盡管大部分學生在入學前接受過一定的學前教育,但其基礎知識水平存在明顯差異,尤其是個別學生在數學方面的表現較為薄弱。許多學生在幼兒園階段未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行為規(guī)范。剛剛進入小學,他們對校園生活感到陌生且不適應,但他們的天真活潑、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給我們帶來了希望。今學期的工作重點是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同時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
二、本學期教學的指導思想
1、依據兒童的生理心理特點,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索的能力。重視利用學生已有的經驗與知識,并結合日常生活實際,創(chuàng)造有利于學生理解數學知識的情境。
2、增設與實際生活息息相關的內容,幫助學生認識到數學與生活的關聯(lián)性,感受數學的實用性。
3、選擇富有趣味的學習素材和活動,通過豐富多樣的形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數學。
4、注重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通過這樣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互動中獲得成長。
5、把握教學目標,適時調整評估方法,例如可設立“課堂妙語錄”,以鼓勵學生積極發(fā)言。
三、數學思考方面
1、能運用生活經驗,對相關的數學信息進行解釋,并學會用具體的數據來描述現實世界中的現象。
2、在對簡單物體和圖形的形狀、大小及位置關系進行探索時,逐步培養(yǎng)空間觀念。
3、在教師的引導下,初步學會選擇及歸納有用的信息,進行簡單的比較。
四、教學方法方面
1、堅持以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為主的學習方式。
2、盡力創(chuàng)造豐富的情境,為學生探索數學問題提供充分的素材和信息,幫助他們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3、時刻關注學生的作業(yè)質量,強調認真書寫和規(guī)范作業(yè)的重要性。
4、將課堂教學與家庭實踐有機結合。
五、教學進度安排:
單元 教學內容 課時
一單元 數數 1課時
二單元 比較 2課時
三單元 1到5的認知 3課時
加減法的初步認識 5課時
0的概念及其加減法 2課時
四單元 識別物體和圖形 3課時
六單元 6、7的認識與加減法 5課時
8、9的認識與加減法 5課時
10的概念及相關的加減法 4課時
連加連減及加減混合整理復習 2課時
實踐活動:數學樂園 1課時
七單元 數11~20的讀寫及理解 2課時
10加幾的加法與相應的減法 2課時
八單元 認識鐘表 2課時
九單元 9加幾 3課時
十單元 8、7、6加幾 4課時
5、4、3、2加幾 3課時
十單元 復習總結 4課時
一年級數學下冊教學工作計劃 第2篇
一、教學內容:
本學期的教材包括以下內容:認識1到100的數字,簡單的加減算式,圖形的識別與分類,認識時間,利用數學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二、教學指導思想:
以學校的“啟蒙”教育為目標,依據《數學課程標準》進行教學。
1、針對學生的生理及心理發(fā)展特點,培養(yǎng)他們自主探究的能力。重視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提供熟悉的情境以幫助他們理解數學知識。
2、結合生活實際,使學生認識到現實生活中數學的存在,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緊密聯(lián)系。
3、選取富有趣味性的學習材料和活動內容,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享受數學學習的快樂。
4、強調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和相互交流的學習方式,在合作與探索的氛圍中學習。
5、把握教學要求,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適當調整學生的評價方式,例如設立“課堂亮點語錄”,記錄學生的精彩發(fā)言。
三、本學期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方面:
1、使學生能熟練數出100以內的物體數量,區(qū)分“幾個”與“第幾個”,掌握數字的順序和大小,能夠讀寫0至100的數字。
2、初步了解加法和減法的概念,掌握加減法算式中的各部分名稱,熟練計算一位數的加法和10以內的減法。
3、能夠運用加減法的理解和方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4、認識比較符號“>”、“<”。<>
5、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
6、初步掌握分類的方法,能進行簡單分類。
7、初步認識鐘表,了解整時與半時。
(二)過程與方法方面:
1、能結合生活經驗,對數學相關信息進行解釋,逐步學會用實際數據描繪簡單現象。
2、在教師指導下,學會選擇有用信息進行簡單的歸納和對比。
3、經歷從生活中發(fā)現問題并解決問題的過程,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緊密聯(lián)系和作用。
4、認識同一問題可以有多種解決方案,體驗與同學合作解決問題的過程。
5、逐步學會表達解決問題的主要過程和結果。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方面:
1、在他人的鼓勵下,能對身邊與數學相關的事物產生好奇心,積極參與生動、直觀的教學活動。
2、在外界支持下,能夠克服在數學活動中遇到的困難,獲得成功體驗,增強學習數學的信心。
3、通過觀察、操作和歸納等過程,感受數學思考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輔導下,發(fā)現并改正數學活動中的錯誤。
5、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6、培養(yǎng)學生認真學習、認真完成作業(yè)并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四、本學期提高教學質量的具體措施:
1、根據學生年齡特點,多采用游戲式教學,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數學學習活動。
2、在課堂教學中,多提出有助于理解的問題,而非單純的難題,應考慮學生的思維水平,兼顧不同能力的學生。
3、布置一些趣味性作業(yè),如動手操作的任務,減少機械練習。
4、加強家庭與學校教育的聯(lián)系,適當向家長傳授指導孩子學習的有效方法。
5、每月開展一次作業(yè)評比活動,讓學生在相互比較中激勵學習進步。
一年級數學下冊教學工作計劃 第3篇
一、教材簡析:
這一冊教材涵蓋了生活中的數、測量與觀察、100以內的加法與減法以及有趣的圖形等內容。
本冊教材的編寫特點體現在:
(一)在數與代數的學習中,強調結合生活情境來提升學生的數感。
(二)在空間與圖形的學習上,通過操作與活動來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觀念。
(三)在統(tǒng)計學習中,通過調查活動幫助學生初步建立統(tǒng)計意識。
(四)在復習與整理時,關注學生的回顧與反思能力的發(fā)展。
任教年級基本情況:本年級共有學生288名,經過一個學期的數學學習,學生在基本知識與技能方面掌握扎實,對數學學習表現出濃厚的興趣,積極參與各類學習活動,尤其對動手操作和合作完成的學習內容反響熱烈。然而,面對思考深度較大的問題時,部分學生仍表現出畏難情緒。盡管在期末測試中多數學生成績良好,但這并不能全面反映他們學習數學的真實情況。通過課堂和數學活動,我們能夠更好地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我們應當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引導他們,培養(yǎng)數學思維能力,讓他們在數學實踐中體驗成功的樂趣。
1、第一單元《生活中的數》。學生通過數鉛筆等活動,逐步從具體情境中抽象出數的概念,掌握100以內的數的計數、讀寫及相對大小關系,能夠利用數進行交流,感受到數與日常生活之間的緊密聯(lián)系。
2、第二單元《加與減(一)》。結合生活實例,學生經歷從具體情境中提取加減法算式的過程,探索并掌握100以內的加減法,學習估算,初步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3、第六單元《購物》。學生通過購物實踐,結合生活經驗識別元、角、分等貨幣單位及其關系,解決實際問題。
1、第三單元《觀察與測量》。通過觀察周圍物體,學生初步體驗從不同角度觀察的多樣性,發(fā)展空間觀念,并在實際測量與交流中認識到統(tǒng)一測量單位的重要性,了解厘米和米之間的關系。
2、第四單元《有趣的圖形》。學生從立體圖形到平面圖形的轉變,識別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等平面圖形,借助動手操作進一步了解平面圖形,積累數學經驗,提高設計有趣圖案的能力。
第八單元《統(tǒng)計》。通過簡單的調查,學生初步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及分析過程,了解條形統(tǒng)計圖,并能夠根據統(tǒng)計數據提出和回答簡單問題,形成交流能力。
本冊教材安排了三個綜合實踐活動,即“我和小樹一起長”、“小小運動員”、“今天我當家”,旨在綜合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設有動手做、小調查等活動,使學生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實際應用。
二、教學重點:
1、掌握100以內數的順序,比較大小,掌握加減法并能解決相關應用題。
2、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三、教學難點:
100以內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
四、教學措施:
1、以學生已有的經驗為基礎,提供熟悉的情境幫助學生理解數學知識。
2、增加與實際相關的內容,讓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
3、選取有趣的學習素材和活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享受數學學習。
4、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使他們在互動中學習。
5、把握教學要求,適當改進評價方法,促進學生的發(fā)展。
6、布置有趣的作業(yè),減少機械練習。
7、加強家庭與學校的聯(lián)系,教會家長正確的輔導方式。
五、教學進度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