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安排
本冊數學教材針對三年級學生,圍繞數與代數、空間與圖形、統計與概率等內容進行系統性教學。乘除法單元通過實際情境讓學生掌握一位數與兩位數的口算技巧,并培養問題解決能力。隨后的千克、克、噸單元幫助學生理解質量單位及其換算。乘法與除法單元深化兩、三位數的乘除法知識,結合生活情境培養估算意識。空間與圖形部分,學生通過觀察物體與周長計算來發展空間觀念。統計與概率單元則引導學生認識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教材注重實踐活動與語言文字的養成,強調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激勵學生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教學評價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情感與態度,確保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以促進其全面發展。
(一)數與代數
1、第一單元“乘除法”。在這一單元,學生將學習百以內一位數乘以兩位數和一位數除以兩位數的口算技巧。通過日常生活中的實際情境,學生可以體會到乘除法計算與生活的緊密聯系;探索一位數乘以兩位數和一位數除以兩位數的口算方法,享受不同算法帶來的樂趣,并能進行準確計算;經歷從實際情景中提出問題與解決問題的過程,培養利用乘除法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
2、第三單元“千克、克、噸”。在本單元中,學生將學習質量單位——千克、克和噸。通過與生活相關的具體情境,學生將認識并理解千克、克、噸的概念;了解這些單位的實際大小;掌握千克、克和噸之間的關系,并進行簡單的換算;結合生活中的實例,解決與千克、克和噸相關的簡單問題,體會數學與實際生活的關聯。
3、第四單元“乘法”。在這一單元,學生學習兩、三位數乘以一位數的乘法以及連乘。在具體情境中提出問題,并列出乘法算式。探索兩、三位數乘以一位數的計算方法,與他人分享各自的算法,享受不同算法的過程,能夠選擇合適的方法進行計算;并能正確計算兩、三位數乘一位數的乘法,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結合實際情境進行估算,并能嘗試闡釋估算的過程。
4、第六單元“除法”。本單元的重點是兩、三位數除以一位數的除法和連除,并學習乘除混合的兩步計算。通過具體情境,進一步體會除法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系;探索并掌握兩、三位數除以一位數的方法,能夠正確計算,并結合具體的計算過程,培養估算意識和能力;能從實際情況中提出問題,運用除法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5、第七單元“年、月、日”。在這一單元中,學生學習年、月、日的相關知識,認識它們的定義與關系;了解平年與閏年,并能夠判斷平年和閏年;認識24小時記時法并體會其必要性;感受時間中的數學問題,培養時間的觀念,能夠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二)空間與圖形
1、第二單元“觀察物體”。在這個單元,學生學習根據指令搭建立體圖形,并從多個方向觀察由小正方體構成的立體圖形。進一步體會從不同方向觀察同一物體所見圖形的差異;能夠辨認正面、側面和頂部觀察到的簡單立體圖形的形狀;發展空間觀念,培養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2、第五單元“周長”。在本單元,學生學習周長的概念,并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等圖形的周長。通過具體的實物或圖形,認識周長的意義;探索并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結合實際情境,理解圖形知識與生活的緊密聯系,樹立初步的空間觀念。
(三)統計與概率
第八單元“可能性”。在這一單元中,學生將學習事件發生的確定性與不確定性,了解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有高有低。進一步認識某些事件的發生是確定的,而另一些則是不確定的;通過實際操作體會事件發生的不同可能性。
(四)實踐活動
本冊教材在每一單元的教學內容中,配備具有現實性和趣味性的應用問題及實踐活動。學生將運用所學知識和方法,解決簡單問題,體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獲得初步的數學活動經驗,發展解決問題的能力,感受數學內容之間的聯系;在與同伴的合作與交流中,增強數學學習的興趣和自信心。
(五)語言文字
培養學生正確使用普通話進行交流和寫作規范字的良好習慣。
二、教材編寫的意圖和特點
本冊教材以學生的數學活動為主線,呈現學習內容,創造生動有趣的情境,引導學生動手操作,通過解決現實問題的過程,體驗數學模型的抽象與運用,增強對數學知識的理解。以下結合具體學習內容,闡述教材編寫的意圖與特色:(一)內容呈現以學生的數學活動為基礎;(二)內容呈現注重循序漸進與思考性;(三)強調數學與學生的生活經歷之間的密切關系,著重培養應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四)形成綜合實踐活動的多樣性和專題性;(五)內容呈現方式靈活多樣,注重培養學生對數學學習的積極情感。
三、主要教學措施
數學教學是一種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與生生之間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關于本冊教材的教學,提出以下建議:
(一)重視創設生動的數學學習情境;
(二)注重學生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能力的培養;
(三)鼓勵采用多樣化的解決問題策略;
(四)重視培養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五)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
四、教學評價措施
教學評價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激勵學習熱情,促進全面發展。評價也是教師反思和改進教學的有效手段。
(一)關注學生數學學習過程的評價
對學生數學學習的評價,應同時關注學生知識與技能的理解和掌握,也要重視情感與態度的培養,既要看重學習結果,也要關注學習過程中的變化與成長。評價的內容包括學生參與數學學習活動的積極性、與同伴合作的意愿及學習興趣。
(二)適時評價學生對基礎知識與技能的掌握情況
三年級的學生通常需要通過已有的生活經驗或具體物品來完成學習任務。評價時應特別關注學生在具體材料中對所學內容實際意義的理解。
(三)重視對學生發現和解決問題能力的評價
對學生發現問題與解決問題能力的評價,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學生能否在教師的指導下,發掘并提出簡單的數學問題,能否嘗試選擇合適的方法來解決,愿不愿意與同伴合作交流并用自己的語言表達解決問題的過程。
五、課時安排
(一)乘除法……7課時 (四)乘法……9課時 (七)年、月、日…8課時
(二)觀察物體……3課時 (五)周長……5課時 (八)可能性……2課時
(三)千克、克、噸…6課時 (六)除法……8課時 (九)總復習……5課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