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語文下冊部編版教學方案
本冊七年級語文教材圍繞人與自我、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三大主題,設置了六個單元。每單元包含閱讀、綜合性學習、寫作及口語交際等內容,主題依次為成長、祖國、名人、文化、探險和動物。通過精選名家作品,幫助學生拓展視野,提升閱讀能力。教學活動設計注重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鼓勵探討和解決問題。學生狀況分析顯示,部分同學對語文學科產生了濃厚興趣,但仍需改進學習習慣和知識積累。針對這些情況,教學措施包括提高思維能力、創造學習機會、重視漢字書寫和優化作業等,以增強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興趣。教學要求強調預習、知識積累和良好習慣的養成,以提高整體語文素養。
一、教材內容分析
本冊教材依然遵循語文與生活息息相關的核心理念,圍繞人與自我的認識、人與社會的聯系、人與自然的互動三個主題進行單元的設置。全書劃分為六個單元,每個單元包含閱讀、綜合性學習、寫作及口語交際等多個部分。本冊書的六個單元主題依次為:成長、祖國、名人、文化、探險和動物。
第一單元專注于個人成長,精選了五篇相關的文章?!稄陌俨輬@到三味書屋》(魯迅)講述了偉大作家魯迅的少年生活,《爸爸的花兒落了》(林海音)描繪了一段深刻的心理成長歷程?!都偃缟钇垓_了你》和《未選擇的路》這兩首詩句,以其凝練而深邃的語言為成長中的青年提供了激勵,《傷仲永》則促使我們深思那些天賦異稟的人是如何最終被平凡化的。
第二單元的五篇文章都是在贊美祖國、抒發愛國情懷?!饵S河頌》(光未然)讓我們領略到黃河的壯美與偉岸;《土地的誓言》(端木蕻良)透過熱烈的語言和真摯的誓言,展現了對土地的深情;《最后一課》 (都德)則通過兒童的視角傳達了母語與祖國之間的密切關系;《木蘭詩》則塑造了一位英勇替父從軍的女性形象,展現巾幗不讓須眉的豪情。第三單元中介紹了眾多名人故事。無論是“兩彈元勛”鄧稼先,還是音樂巨匠貝多芬,或者有個性鮮明的作家群,無一不為后學者樹立起追求卓越的榜樣。
第四單元涉及文化生活的各個方面。《社戲》(魯迅)描繪了江南的民俗風情,令人神往;《安塞腰鼓》(劉成章)激越的節奏則代表了中華民族的聲音;《竹影》(豐子愷)通過兒童的游戲向我們闡釋了中西繪畫的差異;《觀舞記》 (冰心)用文字捕捉了印度舞蹈中的動人之美;《口技》 (林嗣環)展示了藝人們高超的技藝,讓人嘆為觀止。第五單元反映人類對自然界的挑戰,《偉大的悲劇》(茨威格)講述了斯科特在南極的壯烈經歷;《在沙漠的中心》 (圣埃克絮佩里)展示了飛行員的冒險精神;《登上地球之巔》(郭超人)則回顧了中國登山運動員征服珠穆朗瑪峰的艱辛旅途;《真正的英雄》(里根)激勵我們勇敢追逐宇宙的無畏精神;古文《夸父追日》和《共工怒觸不周山》描繪了古人探索自然的執著與勇氣。
第六單元圍繞自然主題,選取了描寫動物的佳作。《貓》(鄭振鐸)生動有趣,富有生活情趣與人生哲理?!栋吡顼w渡》(沈石溪)講述了斑羚在生存危機中出乎意料的舉動,《華南虎》(牛漢)以虎喻人,謳歌了有克服困難精神的人物形象,而《馬》(布封)則用細膩的文字形象地描繪了馬的兩種生存狀態?!独恰?(蒲松齡)則描繪了人與狼之間的斗智斗勇,情節緊湊且引人入勝。
在閱讀部分,文選經過精心篩選,從情感、態度、價值觀和語言文字等多個維度挑選了大量名家作品,以幫助學生理解、分析和感悟,全面提升閱讀能力。綜合性學習方面,第一、三、五單元設置了較小規模的活動,圍繞單元主題設計多樣的寫作和口語交際任務;而第二、四、六單元則安排了更為綜合的大型活動,以增強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鼓勵他們在活動中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鍛煉信息收集與整理能力。
本冊書的名著導讀部分推薦了高爾基的《童年》和法布爾的《昆蟲記》,與課堂學習緊密相關,如《童年》對應于成長單元,《昆蟲記》對應于動物單元,旨在引導學生拓展閱讀范圍,走向更廣闊的知識天地。課外古詩詞背誦選取了十首經典絕句,鼓勵學生誦讀并積累古典文化底蘊。漢語知識部分則幫助學生理解實詞的用法。
二、學生狀況分析:
七年級7、8班的學生在上學期的學習中展現出了一些顯著特點: 1、學生對語文的理解與認識逐漸拓展。 2、部分同學在開放性問題上有了自己的見解,且大多數學生對語文學科產生了較大的興趣。
3、課堂氛圍活躍,涌現出一些勇于發言的學生,例如崔丹妮、祈園、丁雪、馮彩云、張亞夫、王仙鎖等,這為課堂教學的開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礎。
然而,仍然存在一些不足: 1、學生在語文學習習慣方面仍需改進。 2、主動學習和合作探究意識不強,個別學生如楊旭、劉寧等表現明顯。 3、知識積累不足,閱讀面較窄。
三、教學措施
1、從語文學科的特點出發,努力幫助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提高思想認識,陶冶道德情操,培養審美情趣。
2、注重教授學生比較、分析、歸納等學習方法,幫助其培養觀察、記憶、思考、聯想與想象的能力,尤其要重視創造性思維的培養。
3、引導學生主動獲取知識,系統訓練技能,全面提升語文能力,避免無效的繁瑣分析和機械練習。
4、創造情境,打通課內外、校內外的聯系,拓寬學習渠道,為學生提供更多語文實踐的機會。
5、重視漢字書寫能力的訓練,提高寫作興趣,采用“挑刺”、“找茬”式的互批活動,以此促進作文的質量與敘事能力提升。
6、優化作業,確保每個知識點、每課和每單元的學習都邏輯嚴密,作業布置與批改應該有所差異,因人而異,充分考慮到不同學生的特點。
7、采取一幫一的方式,讓優生幫助學習相對薄弱的同學,積極進行學生之間的輔導。
8、運用多樣的教學方法,如競賽法等,提升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四、教學要求
1、讓學生進一步增進對語文和語文課程的認識。 2、課前要進行必要的預習,最低要求是掃清字詞障礙。 3、強化養成教育,強調知識的有價值積累。 4、增強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意識,增強學習的主動性。 5、加強課堂規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6、充分利用學校圖書室、校園廣播、網絡等多元媒體開發教學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