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下學期語文課堂教學方案3篇
本文為一年級語文下冊的教學計劃,重點分析學生的基本情況和教材內容。班級共有46名學生,大多數(shù)學習習慣良好,但有部分學生記憶力下降。教材共編排25篇課文,體現(xiàn)“快樂、想象、探索、創(chuàng)新”的教學理念,內容緊密聯(lián)系學生生活,激發(fā)學習興趣。教學目標包括識字與寫字、閱讀、寫話、口語交際和綜合性學習,旨在培養(yǎng)學生的漢字學習興趣和能力,逐步掌握550個常用漢字并能書寫250個。鼓勵學生流利朗讀和參與口語交流,通過豐富的教學活動促進合作學習和語言的積累。教學策略強調個性化學習,關注學生差異,通過多樣化的方式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一年級語文下冊教學計劃 1
一、學生基本情況
本學期我班有46名學生,大部分學生的學習習慣都較為良好,且能夠積極主動地進行學習。上學期學習的部分生字,他們能夠熟練地讀寫。然而,部分二類字出現(xiàn)了記憶回退的現(xiàn)象。拼讀速度較快,能夠達到較為流暢的掃讀水平。許多家長非常重視孩子的學習,能夠定時檢查孩子的家庭作業(yè)。全班共有3名學生學習能力相對較弱,成為本學期重點輔導的對象。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科書共選編了25篇課文,內容充分體現(xiàn)了“快樂、想象、探索、創(chuàng)新”的教學理念。課文的主要特色包括:
1、單元的話題隱含呈現(xiàn)主題。
2、文章具有豐富的人文內涵,展現(xiàn)時代特征和現(xiàn)代意識,密切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經驗和想象世界,能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chuàng)新精神。
3、選文題材多樣,體裁和語言風格富有變化。
4、課后練習設計形式多樣,重視基礎知識,并注重開放性。
三、教學目標及要求:
(一)識字與寫字
1、培養(yǎng)學生對漢字學習的興趣,激發(fā)主動識字的愿望。
2、識記常用漢字280個,其中236個能熟練書寫。
3、掌握漢字的基本構造和常用偏旁部首,能夠按照筆順規(guī)則使用硬筆書寫,注意字形的結構美。
4、養(yǎng)成正確的寫字姿勢和良好的寫字習慣,書寫應規(guī)范、端正、整潔。
5、初步認識大寫字母,熟記《漢語拼音字母表》的內容。
6、能夠利用音序法查找字典,培養(yǎng)獨立識字的能力。
(二)閱讀
1、培養(yǎng)學生閱讀的興趣,感受閱讀的樂趣。
2、學習用標準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通過圖畫輔助閱讀理解。
4、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去理解課文中的詞句意思,積累有用詞匯。
5、閱讀適合的童話、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產生對感興趣人物與事件的感受和想法,并愿意與他人交流。
6、能夠流利地誦讀兒歌、童謠和簡單古詩,發(fā)揮想象,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之美。
7、認識課文中常見標點符號,領會句號、問號、感嘆號所表達的不同語氣。
8、積累自己喜歡的成語和諺語,背誦優(yōu)秀詩詞文20篇(段),課外閱讀總量不低于1萬字。
(三)寫話
對寫話保持興趣,能夠簡單表達自己想說的話。
(四)口語交際
1、堅持講普通話,逐步形成用普通話的習慣。
2、能認真傾聽與他人的對話,努力理解對話的主要內容。
3、聽故事、觀看影視作品,能復述主要內容和精彩情節(jié)。
4、能夠較完整地講述簡短故事,并簡單敘述自己感興趣的見聞。
5、與他人交談時,態(tài)度自然大方,禮貌得體。
6、增強表達自信,積極參與討論,針對感興趣的話題發(fā)表個人見解。
(五)綜合性學習
1、對周圍事物有好奇心,能針對感興趣的主題提出問題,并結合課內外閱讀進行討論。
2、結合語文學習,觀察自然現(xiàn)象,運用口頭或圖文等方式表達觀察所得。
3、熱心參與校園和社區(qū)活動,通過活動用口頭或圖文表達自己的見聞和感想。
一年級語文下冊教學計劃 2
一年級語文下冊教學目標與要求:
1、識記450個常見漢字,能夠書寫280個在這一階段新學的或之前已學的漢字。學生需對認識的漢字有一定的理解,并能在課文中讀懂它們。要注意在新學的漢字中辨別新偏旁部首。書寫的字要求準確,能理解字義,并能夠進行口頭或書面造句,逐步培養(yǎng)應用能力;最重要的是確保漢字書寫正確美觀,養(yǎng)成良好的寫字姿勢和習慣。
2、激發(fā)學生對漢字學習的興趣,鼓勵他們積極主動地識字。學習獨立識字,讓他們在識字中感受到樂趣,這將是學生持續(xù)認字的重要動力。必須重視興趣和習慣的培養(yǎng),給予積極的鼓勵和引導。
3、學習用標準普通話流暢、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詞句的意思,并能表達個人的感受和想法,樂于與同伴交流。朗讀詩歌時,能夠展開想象,體驗語言的美妙。
4、培養(yǎng)默讀能力。允許學生經歷從指讀到不指讀,從出聲到無聲,從只顧閱讀到一邊閱讀一邊思考的過程。
5、重視語言材料的積累。課內要求背誦的內容必須牢記,同時鼓勵學生自發(fā)地積累更多的詞匯、短語和段落。
6、加強在生活中學習語文的引導,鼓勵交流與展示。
教材分析:
1、教材內容圍繞專題進行組織,體現(xiàn)整合性。
2、設有獨立的識字課程,內容豐富多樣。
3、大幅更新課文,更能反映時代特點,更貼近兒童的日常生活。
4、改善呈現(xiàn)方式,使教科書更受學生歡迎。
5、強調語文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結。
學生情況分析:
本班共18名學生,分為三個學習小組。學生整體學習積極性較高,但因年齡較小,自我管理能力有限,尚未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例如,程龍和包美等學生因未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學習成績不理想,需要給予更多鼓勵;而范小龍、程大金等同學在家長和自身的影響下,學習態(tài)度積極,成績優(yōu)良。本期教學中需有針對性地解決上述問題。
教學策略:
1、理解教材編寫意圖,以小組為單位綜合設計教學。
2、倡導合作學習,設計多樣化的教學活動,增強學生間的互動與合作。
3、重視引導與發(fā)現(xiàn),鼓勵探索式學習。
4、鼓勵學生運用記憶規(guī)律,發(fā)現(xiàn)新舊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掌握識字的方法。讓他們以自己喜好的方式學習漢字,鼓勵在生活中主動識字,觀察并體驗周圍的生活。
5、重視課外閱讀的指導,給學生提供展示課外閱讀成果的機會,促進彼此學習,共同進步,增強成就感。
6、積極開發(fā)語文課程資源,充分利用教材與當下、當?shù)氐南嚓P語文資源,開展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使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學習和使用語文。
一年級語文下冊教學計劃 3
本學期我將繼續(xù)進行一年級語文下冊的教學工作,特制定如下教學計劃:
教材分析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一年級下冊》的編寫基于《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遵循語文教育的基本規(guī)律,結合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旨在構建一個開放而有效的語文教材體系,推動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全面提升語文素養(yǎng),為其今后學習、生活及工作提供堅實的語言基礎。
一、教材內容及其編排
本冊教材采用專題式結構,共設定八個專題,分別為:春天的美,家庭的溫暖,環(huán)境保護的重要性,夏天的快樂,智慧與方法,我們生活的幸福,優(yōu)秀品質的培養(yǎng),身邊的科學。這些主題緊扣兒童的生活實際,體現(xiàn)時代特征,蘊含豐富的教育價值,將知識、能力、方法和情感有機結合。每個專題的內容較為廣泛,有效避免了教材內容的局限性。
每組內容均包含1節(jié)“識字”、4到5篇課文及1個“語文園地”,各部分之間相輔相成,構成一個完整的教學整體。“識字”部分包括字詞、三字經、對對子、謎語、諺語以及詩歌等多種形式。整冊課文共計34篇,內容豐富多彩。“語文園地”設有四個欄目:我的發(fā)現(xiàn)——鼓勵學生探究與發(fā)現(xiàn),引導他們掌握學習方法;日積月累——幫助學生積累優(yōu)美詞句和優(yōu)秀段落;口語交際——通過互動培養(yǎng)口語能力;展示臺——提供給學生展示學習成果的機會。
二、本冊教材的學習目標
1. 識記550個常用漢字,能夠書寫250個漢字。
2. 培養(yǎng)對漢字學習的興趣,激發(fā)主動識字的欲望。
3. 學習使用普通話準確、流利與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詞句的意思,并對感興趣的人物和事件表達個人感受,樂于交流。(說明:朗讀在低年級閱讀教學中尤為重要,應引導學生在朗讀中構建情境,這是培養(yǎng)語感的關鍵。在朗讀過程中也需重點理解部分詞語。)
4. 逐步學習默讀,養(yǎng)成默讀的習慣。
5. 重視語言的積累,鼓勵在生活中學語文。
三、教學重點、難點及教學策略
1. 識字與寫字教學
本冊教材要求認識的字有550個,書寫的字有250個。識字教學應關注多認少寫,既能提高閱讀能力,又能減輕學生負擔。
本冊教材的識字與寫字內容主要安排在課文之后,所有要求識記的漢字均選自常用字表,而書寫的字則優(yōu)先選擇構詞率高的,確保每次書寫的字有規(guī)律可循。其中的字有的是新學的,有的是以前已認識且在現(xiàn)課文中出現(xiàn)的,便于學生理解,同時也方便教師進行指導。
每個語文園地也安排認字,使用“我會認”的圖標標示,并以生字條的形式展示。
教學策略:
教材中要求識記的550個字大多數(shù)為常用字。在教學中,應鼓勵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和方法來識字,而不是依賴教師的過度講解。探索新舊字的聯(lián)系,發(fā)現(xiàn)識字的方法,教師應該相信學生有能力掌握這些生字。每位學生的學習方法可能不同,教師應鼓勵他們選擇個人最喜歡和習慣的方法進行識字。
教學活動的設計應多樣,如小組合作學習或同伴教學等方式,增強學生的交流與協(xié)作。
在識字的要求上,教師應注意適度,并關注學生之間的差異。識字的初步目標是讓學生在特定語言環(huán)境中認識漢字,不必追求每個字都記得清晰。從上學期末的測試反饋可以看出,快速識字的目的在于推動早期閱讀,因此對漢字的認識可以相對模糊,在字形指導時應整體把控,避免過于細致到每個筆畫的指導。對于新出現(xiàn)的偏旁,教師應提示學生注意。依靠上下文上下相連,盡管未必完全識記每個字,但能夠進行閱讀,這樣也達到了早期閱讀的目的。通過閱讀的實踐,亦可復習和鞏固漢字的認知。
另外,不要過于追求每節(jié)課都做到清晰明確,對部分學生,應允許他們的識字進度稍慢。因為識字是一個長期過程,因此鞏固識字的策略成為教學中的重點。教師應發(fā)揮創(chuàng)造性,采用多樣的有效方法來加強復習和鞏固,避免遺忘。
教材注重寫字教學。與第一冊的識字完全分開不同,每一課需要寫的5-6個字均來自課文,并且大多數(shù)有一定規(guī)律性。例如,第二課要求的六個字有兩個是單人旁的字(你、們),兩個是絞絲旁的字(紅、綠),以及兩個草字頭的字(花、草),便于教師分類指導,同時幫助學生領悟書寫規(guī)律。本冊的寫字安排注重體現(xiàn)寫字的規(guī)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