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人教版一年級數學上冊教學安排2篇
一年級數學上冊教學計劃的重點在于幫助學生適應新環境,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和良好習慣。教材內容涵蓋準備課、數的理解、加減法、圖形認識、鐘表知識及實際問題解決等。教學目標包括熟練數20以內物體數量、理解加減法、使用數學符號、認識幾何圖形及提升學習自信。通過多樣化教學方法,如實踐活動、個性化支持和現代教育資源,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教學重點在于掌握基本的加減法運算和幾何圖形認識,而難點則包括熟練進行進位加法和解決實際問題。課時安排詳細分配了各個單元的教學進度,以確保學生扎實掌握基礎數學知識。
一年級數學上冊教學計劃 篇1
一、學生情況分析
一年級的學生剛剛步入小學,面對新環境有些不適應,但他們充滿了好奇心和探索欲。這一階段,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習慣的培養尤為重要。接下來的工作重點在于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
二、教學內容
本學期教材內容包括:準備課、位置、比較、1—5的數字與加減法、圖形認識、6—10的數字與加減法、11—20的數字認識、數學樂園、鐘表認識、20以內的進位加法以及總復習。
三、教學目標
1、能夠在20以內熟練數出物體的數量,并區分“幾個”和“第幾個”,掌握數字的順序和大小,能讀寫1至20的數字。
2、初步理解加法和減法的概念,知道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熟練進行一位數的加法和10以內的減法計算。
3、能夠根據加減法的基本概念,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4、認識符號“=”、“<”、“>”,了解這些符號的含義,并能用來比較數字的大小。
5、直觀地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體。
6、初步學習位置與方向,了解上下、前后和左右。
7、初步了解鐘表的知識,能夠認識整時。
8、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提升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和自信心。
9、培養認真完成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10、通過實踐活動感受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
四、全冊教學重點、難點
掌握10以內的加法和20以內的進位加法,這部分內容是學生學習數的計算的基礎,同時在日常生活中有廣泛應用,是多位數計算的重要基礎。掌握一位數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對于學生未來的學習與發展至關重要。
五、內容變動
1.加強了準備性(主要體現在第一、二單元)
(1)將實驗教材中的第一和第二單元合并為“準備課”。
新的第一單元“準備課”包括數一數和比較兩個部分,目的是了解學生的數數經驗與情況,原有的“比高矮”和“比長短”因與數學學習聯系不大而被刪除。
(2)將“位置”內容提前到一年級上冊。
第二單元“位置”主要學習“上下、前后、左右”,其中“左右的相對性”和“用行列確定位置”的內容被刪去。
2.降低了難度
(1)平面與立體圖形的認識分散編排。
認識圖形的內容,原有的立體與平面圖形混合一起,教師反映學生難以掌握,現調整為本冊只認識立體圖形,平面圖形在下一冊學習。
(2)只學習整時的知識。
“認識鐘表”本來包括整時和半時,由于教師反饋半時較難理解,決定將“半時”移至二年級學習,因此本冊只專注于“整時”。
六、方法與措施:
1.深入研究《標準》和教科書,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已有經驗,充分利用教材資源,引導學生進入生活中的數學情境。
2.多樣化教學手段,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
3.加強演示、觀察與操作,讓學生在實踐中體驗使用數字和數學符號來描述現實的過程。
4.鼓勵學生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
5.課堂教學中應多提有利于學生理解的問題,注重思維水平的差異,兼顧不同層次的學生。
6.結合教學內容適時滲透思想品德教育。
7.每個月開展一次作業評比,激勵學生學習進步。
8.通過正面評價,幫助學生樹立信心,促進全面發展。
七、教學進度安排:
單元教學內容課時
1.數一數(1課時)
2.比一比(2課時)
3.位置(2課時)
4.1——5的認識(3課時)
加減法的初步認識(5課時)
0的認識與有關0的加減法(2課時)
5.認識圖形(1課時)
6.6、7的認識及加減法(5課時)
8、9的認識及加減法(5課時)
10的認識及有關10的加減法(4課時)
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的整理復習(2課時)
實踐活動:數學樂園(1課時)
7.數11——20各數,讀數、寫數(2課時)
10加幾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2課時)
8.認識鐘表(1課時)
9.再次認識鐘表(1課時)
10.9加幾(3課時)8、7、6加幾(4課時)5、4、3、2加幾(3課時)
11.總復習(1課時)
一年級數學上冊教學計劃 篇2
一、教材分析
1、教學內容
一年級上學期數學教材的主要內容包括:1.準備課;2.位置的認識;3.1~5的數的理解及其加減法;4.圖形的初步認識(一);5.6~10的數及其加減法;6.11~20的數的理解;7.數學樂園;8.鐘表的基本認識;9.20以內的進位加法;10.復習與總結。
2、教學目標
①能夠熟練數出20以內物體的數量,同時掌握數的順序與大小,理解10以內各數的組成,能夠正確讀寫0到20的數。
②初步理解加法與減法的意義,了解加減算式的組成部分,并熟練進行一位數的加法及10以內的減法計算。
③能夠運用加減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④認識并使用符號=、>、<來表示數的關系。<>
⑤對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體以及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有直觀的認識。
⑥對分類方法有初步了解,具備進行簡單分類的能力。
⑦初步認識鐘表,能夠辨別整時與半時。
⑧感受學習數學的快樂,增強數學學習的興趣與信心。
⑨培養認真書寫與作業的好習慣。
⑩通過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3、教學重點
①掌握數的順序與大小,以及10以內數的組成。
②了解加減法算式中的組成部分以及加法與減法的關系。
③熟練進行一位數的加法和10以內的減法運算。
④熟練進行20以內的進位加法計算。
⑤能夠根據加減法的意義和計算方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⑥幫助學生直觀認識簡單幾何圖形,并初步了解鐘表的知識。
4、教學難點
①熟練計算一位數的加法和10以內的減法。
②熟練進行20以內的進位加法。
③根據加減法的含義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④掌握簡單分類方法。
⑤準確識別和了解鐘表的使用。
5、教具準備
①實物(動物、水果圖卡、數字卡片、符號卡片如大于號、小于號、等號等);
②口算練習卡;
③20以內加法和10以內減法的計算圓盤;
④數的組成練習卡;
⑤計數器;
⑥教學板;
⑦鐘面模型;
⑧方塊木塊;
⑨小棒;
⑩數字位表。
二、教學措施
1、認真研究課程標準,深入理解教材內容,科學設計教學方法,努力提升課堂教學質量,以教師的愛心和激勵鼓舞學生學習的熱情。
2、充分利用現代教育資源,如遠程教育和網絡,增強課堂教學的直觀性與趣味性,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3、在課堂上使用兒童化的語言,多給學生微笑與鼓勵,成為他們喜愛的老師,從而更好地引導學生學習。
4、加強單元測試,確保單元教學目標達成。
5、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供個性化的支持,特別注重幫助后進生,做到課堂上多提問,課后多關心,作業做到及時反饋,幫助他們建立學習信心,確保每位學生都能跟上學習進度。
6、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及良好的學習習慣,為他們后續的數學學習打下堅實基礎。
三、課時安排
1、準備課 2課時 第一周
2、位置 3課時 第二周
3、1~5的數的理解及加減法 10課時 第三至五周
①1~5的認識
②加減法的初步理解
③0的理解及相關的加減法
4、簡單圖形的認識(一) 3課時 第六至七周
5、6~10的數及其加減法 20課時 第八至十三周
①6、7的認識與加減法
②8、9的認識與加減法
③10的認識與相關加減法
④連加、連減及加減法的結合
實踐活動:數學樂園 1課時
6、11~20的數的認識 4課時 第十四周
①認識11~20的數,讀數及寫數
②10加幾的加法及相應的減法
實踐活動:數學樂園 1課時 第十五周
7、鐘表的認識 2課時 第十六周
8、20以內的進位加法 11課時 第十六至十八周
①9加幾的計算
②8、7、6加幾的計算
③5、4、3、2加幾的計算
9、總復習 4課時 第十九至二十一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