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小學語文教學計劃書
小學三年級語文教學的工作計劃著重于提升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鼓勵他們在公共場合自信表達觀點和提出質疑。通過生本教材的使用,結合素質教育理念,注重思想品德和人文素養的培養,強化語文實踐活動。教材設計強調自然發展和漸進設置,促進閱讀量的增加,同時通過詩歌和兒歌的學習增強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創造力。教學策略包括針對不同類型課文采用相應的教學方法,并重視字、詞、句的訓練,強化朗讀和默讀能力。課堂教學將以學生為主體,結合課內外學習,激勵學生自主探究,強調預習和合作學習的重要性,從而實現全面提升學生語文素養的目標。
經過兩年級的“讀”和“說”重點訓練,學生的能力得到了顯著提升。大量的閱讀和口語表達訓練使他們在公共場合能夠自信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勇于提出質疑,并敢于分享不同的看法。
在使用生本教材的教學過程中,我將踐行素質教育理念,注重學生的思想品德和人文素養,強化語文實踐活動,有效提升其聽、說、讀、寫能力,讓學生們喜愛語文,掌握學習方法,以便為他們的終身學習打下堅實基礎,實現全面發展。
本冊教材的編排特點是自然發展的,單元的漸進設置旨在強調閱讀,避免對文體和寫法的過多說教,從而促進學生的閱讀量。教材中多次出現的詩歌和兒歌不僅增添趣味,也讓學生享受到美的熏陶,逐漸培養他們感受美、創造美的能力。學生的寫作不僅要出文,更應有情感的支持與韻律的配合,教學過程也應視為寫作基礎的提升。本冊共有課文48篇,在語文訓練上,我們既注重圍繞重點設計大序,又注重訓練的整合及循環往復、螺旋上升。根據大綱“加強綜合,突出重點,重視語言感悟、積累與運用,注重基本技能訓練,從整體上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的精神,我的教學計劃如下:
一、根據不同類型課文的特點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
(一) 一般課文的教學。教學中需考慮以下幾方面:
1.繼續重視字的教學。識字仍是三年級閱讀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我們要堅持在語言環境中識字,在閱讀教學中完成識字任務,讓學生比較熟練地查字典,自學生字。識字教學應體現漢字特點,鼓勵學生主動識字,培養其記憶字音、字形和字義的能力。加強寫字指導,注重培養良好的寫字習慣,通過不斷練習提高寫字技能。
2.繼續加強詞句訓練。詞句訓練是小學階段的教學重點之一。本冊的閱讀教學將進一步加強詞句的訓練,主要包括:一是對課文中的重點詞句,鼓勵學生結合語言環境和生活實際理解詞句,逐步培養其自我理解的能力;二是鼓勵學生摘抄好詞好句,積累語言;三是重視詞句的實際運用,加強與說、寫的聯系。
3.課后問題的教學。對一些思考題和討論題,應注重方法提示和自學引導,力求將理解內容、品讀詞句與學習表達相結合,培養綜合運用能力。采用多種形式引導學生積累語言,讓他們自主選擇并積極參與朗讀和背誦,充分利用“課后練習”中的問題啟發學生閱讀和思考。
4.加強朗讀和默讀訓練。朗讀是基礎閱讀技能中最重要的一項,我們應多讀少講,把時間用于朗讀,確保學生能夠通暢、熟練地朗讀,情感豐富。默讀同樣重要,指導學生在獨立閱讀中進行思考,培養他們的閱讀理解能力。
(二)詩歌的教學。詩歌用優美、簡練的語言展現豐富的內涵,能夠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通過詩歌教學,我們將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想象力和理解力。教學將從朗讀入手,幫助學生在閱讀中感受詩歌的語言魅力,采用多樣生動的形式組織活動,確保學生樂于背誦、交流和創作。
只有深入研究教材,準確把握教學內容,我們才能為上好課奠定良好的基礎。通過“讀——思——查”,不斷誦讀課文,認真思考與教材及教學相關的主要問題,適當查閱或參考資料,做到多讀多思。
二、提高課堂教學效益的關鍵,精心設計教學
教學設計需樹立大單元教學理念,從整體上考慮教學要求,合理安排教學時間,分配每篇課文的任務,接著再細致設計每篇課文、每個課時的教學。教學設計應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按照“感知——理解——分析——綜合——運用”的閱讀順序進行規劃。教學設計要充分體現“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思想,靈活運用講、讀、議、練、問、答等多種方式,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三、提高課堂教學效益的根本,注重學生的學習
在教學中,我們時刻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考慮學習方式和效果。強調預習的重要性,給予學生明確的預習任務;激勵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學習,明確學習目標,讓學生在感知、參與和總結中提升能力;運用共同學習的原則,組織學生討論,相互啟發,盡量通過合作解決問題。加強學法指導,努力讓學生掌握學習方法,實現學與教的統一。
四、提高課堂教學效益的出路,課內外相結合
充分體現語文學科的思想性與工具性,光依靠課本內容遠不足夠。課本中的文章只是示例,讓學生掌握學習方法,實際的實踐活動應依托于課外的學習與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