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上冊美術課程教學計劃2篇
五年級美術上冊教學計劃旨在提升學生的美術素養與創造力。通過多樣的藝術活動,學生學習繪畫、立體造型、色彩運用,增強審美能力和表達能力。課程內容涵蓋造型表現、設計應用、藝術欣賞與綜合探索,注重實踐與合作,鼓勵學生運用多種工具與材料,記錄與反映生活中的情感與思想。教學計劃強調差異化教學,關注優秀與薄弱學生的發展,激發興趣和創新精神。教師將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參與感和學習樂趣。最終目標是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與審美情趣,促進全面發展。
五年級美術的上冊教學計劃 第1篇
一、學生現狀分析
本年級設有兩個教學班,學生的美術基礎知識掌握得相對扎實,上學期的美術考核中所有同學均已達標。同學們能夠欣賞國內外的美術作品,了解建筑藝術、民間年畫、傳統紋樣、木雕以及中外面具藝術,提升了他們的審美能力。通過對水性顏料、毛筆和宣紙等材料的多樣化嘗試,開展生動有趣的造型活動,進行簡單的創作。他們學習了原色、間色以及冷暖色等色彩基礎知識,體會了色彩的表現力,并對此進行有目的的運用,初步掌握了鉛筆淡彩的繪畫技巧。通過繪畫、拼貼、堆積和組合等方式進行造型實踐,積累了視覺和觸覺經驗,同學們能夠將已學的美術知識運用到創作和設計中,使用多種材料和方法制作玩具,圍繞主題描繪生活中意義深刻的事物,按照自己的想法反映周圍的環境,表達自己的興趣與愿望;通過日記畫的形式,記錄所見所聞,傳遞情感;能夠進行初步的寫生練習,捕捉人物或物體的大致特征,使用各種易于操作的雕刻與塑造材料,制作簡單的立體或半立體作品。同學們普遍提高了對美的感知能力,逐漸形成了健康的審美情趣,大部分學生對美術學習充滿濃厚的興趣。
二、存在問題:
1. 班級之間、同學之間對美術課的興趣及美術知識的掌握程度存在較大差異。
2. 部分學生的想象力較為局限,缺乏表現能力。
3. 部分學生在美術課上缺乏激情。
三、教學目標
總目標:通過個體或集體合作參與各種美術活動,嘗試多種工具和材料的制作過程,學習美術欣賞與評論的技巧,豐富視覺和審美經驗,體驗美術活動的樂趣,培養對美術學習的長久興趣,理解美術語言的表達方式,表達內心情感與思想,裝飾生活環境。在美術學習過程中,激發創造力,提升實踐能力,形成基本的美術素養,陶冶審美情操,全面發展個性。
1. 運用形狀、顏色、肌理和空間等美術語言,通過繪畫和立體造型的方式,選擇合適的工具和材料,記錄和表現所見所聞與所感,提升美術構思與創作的能力,傳達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2. 利用對比與和諧、對稱與均衡、節奏與韻律等組合原理,了解一些基本的創意、設計方法與材料加工技巧,進行設計與裝飾,美化周圍環境。
3. 欣賞并了解自然美和美術作品的材料、形式與內容等特征,通過描述、分析與討論等形式,掌握美術表現的多樣性,能夠使用一些簡單美術術語表達對作品的感受與理解。
4. 結合學校與社區的活動,將美術課程與科學等其他課程的知識與技能結合,進行策劃、制作、表演與展示,體會美術與環境及傳統文化的關系。
四、教材分析及教學重點、難點
教材分析:我校采用的湘教版美術教材緊隨義務教育課程標準,符合兒童心理發展,貼近日常生活,內容幽默生動。本冊教材共12課,每課均注重造型、表現、設計、應用、綜合與探索,教材具備良好的操作性,關注學習的趣味性,幫助學生掌握基本美術知識。
重點:著重在于普及美的文化,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了解美術語言的表達方式和技巧,靈活掌握造型和色彩的運用,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提升美術實踐能力,融入人文精神。
難點:關鍵在于引導學生創造美,并學習如何運用美,發展他們的藝術感知能力與造型表現能力,培育審美情操,滲透德育教育。
五、教學措施
1. 注重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教學過程中遵循審美原則,給予學生欣賞藝術作品的機會,引導他們展開想象力,通過討論和比較的方法,幫助學生體驗、思考、判斷,努力提升他們的審美情趣。
2. 強調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教師需為學生創造有利于激發創新的環境,通過思考與討論等活動,引導學生體驗和鑒別,提高他們在美術創作中的美術語言運用能力,鼓勵學生在欣賞活動中積極發言,分享見解。
3. 創造文化情境,增加文化內涵,使學生通過美術學習加深對文化與歷史的認知,樹立正確的人文價值觀。
4. 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明確學生的主體地位,建立良好的情感交流。
5. 鼓勵學生進行跨學科、探究性學習,加強美術與其他學科的聯系,培養學生綜合思維與探究能力。
6. 重視學生學習方法的研究,引導他們采用感受、觀察、體驗、表現與資料收集等方法,進行自主學習和合作交流。
7. 教師可以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方式,如視頻、錄像、示范、參觀、故事、游戲、音樂等來提高學生對形象的感受與想象能力,激發他們的美術學習興趣。
六、培優補差工作
每位學生都有自己的優勢與不足,文化課表現優秀的學生在其他領域可能表現平平,而在某一方面表現突出的學生在文化課上不一定優秀。因此在美術教學中,我始終堅持客觀公正地看待學生,不以其他課業成績評判他們,這樣對孩子們是不公平的。
無論是優秀學生還是相對薄弱的學生,我們都應傾注全部的愛去教育和幫助他們。學生并不是絕對的好與壞,我們不能因為某一方面表現不佳而放棄他們,同時也不可因為他們的優秀而掉以輕心,因為他們正處于發展的階段,需采取有效的教學方法,確保每位學生都有機會成為社會棟梁。
在美術課程中,也會有優差生。在美術上具有潛力的學生需重點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與解決問題的本領,而在美術上相對較弱的學生,我們則應重視激發他們的興趣,以最終目標使每位學生都能全面發展。
針對弱勢學生。在對待這些學生時應保持平等,客觀看待每位學生的成長,不能因他們的某些不足而全盤否定他們。對于尚需幫助的學生,重要的是培養他們的興趣,這也是學習美術的基礎動力。比如在手工課中,教師可以先展示一些精美的作品,激發他們的興趣與學習欲望;在欣賞課上,盡量廣泛搜集優秀作品,拓寬他們的視野。對這類學生,不應過于苛求,任何小的嘗試都應給予肯定反饋,增加他們的自信心,并鼓勵他們在下次表現得更好。絕不可對“差生”放棄信心,要幫助他們找到自身的閃光點,發揮最大潛力,使他們成長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才。
針對優秀學生。在培養他們基本美術素養與知識的更要注重激勵他們的創新思維與問題解決能力。盡管優秀學生有明顯的長處,但往往也容易忽視自身的不足,因此對他們更應嚴格要求。未來社會需要個體的創造性與主體性,應鼓勵學生探究,在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強調個性與獨立思考,同時要讓他們明白,自己的狀態并非固定不變,應在學習中保持良好的興趣和鉆研精神。由于優秀學生長時間處于優越環境中,可能發展出強烈的自尊和榮譽感,一旦環境變化,容易面臨失落,因此應進行適當的挫折教育,讓他們在面臨挫折時,能夠調整心態。要讓優秀學生維持良好的心理狀態與積極進取的態度。
讓我們每位教師都以真誠之心熱愛每一個孩子,為他們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五年級美術的上冊教學計劃 第2篇
一、全冊教學理念:
1、通過運用形狀、顏色、質感及空間等美術語言,采用繪畫與立體造型的方式,選擇合適的工具與材料,記錄和表達自己所見所聞、所感所思的事物,提升學生的美術構思與創作能力,傳達個體的思想與情感。
2、運用對比與和諧、對稱與平衡、節奏與韻律等組合原理,學習一些簡單的創意與設計方法,以及媒介的處理技巧,進行設計與裝飾,提升周圍環境的美化能力。
3、欣賞與了解自然之美及美術作品的材料、形式與內容等特征,通過描述、分析與討論等方式,認識美術表現的多樣性,并能夠運用一些基本的美術術語來表達自己對美術作品的感受與理解。
4、結合學校及社區的相關活動,融合美術與科學課程及其他學科的知識與技能,進行策劃、制作、表演與展示,深入體會美術、環境及傳統文化之間的聯系。
二、教學情況分析:
本冊浙江美術版教材共分為造型與表現、設計與應用、欣賞與評述、綜合與探索等類型,其中綜合與探索課程占據相當大的比例,主要旨在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及繪畫、手工制作技能的探索。
三、措施:
1、強化造型能力的培養,指導學生對簡單自然物的寫生,教導正確的觀察方法,以更好地進行造型處理。
2、面向全體學生,縮短優秀學生與后進學生之間的距離,注重對后進學生在美術方面的培養。
3、學習“色彩原理”的相關理論,以增強學生對顏色變化的觀察與分析能力。
4、加強工藝技能的培訓,提高學生在技巧方面的能力。
四、全冊課時安排:
本學期共安排新課教學25課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