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三年級英語上學期教學安排2篇
小學三年級英語教學計劃旨在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信心,培養基本的日常交流能力。根據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教學方法強調互動與實踐,注重語音、語調基礎的建立。課程標準要求學生能夠理解和參與簡單對話,識別并朗讀一定數量的詞匯,通過游戲和角色扮演增強參與感。教材設計圍繞主題和交際功能,結合中西文化,旨在培養學生的觀察力、記憶力及創造力。教學環境應寬松和諧,教師需靈活組織課堂活動,以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和參與熱情。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采用多樣化的教學策略,提高學習效果,并及時反饋,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小學英語三年級上教學計劃 1篇
一、指導思想
深入學習教育理論,充分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掌握新課程改革的精神,采用符合學生年齡特點和心理發展的教學方法,以提高教學效果。
二、小學三年級英語課程的教學目的:
根據小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及其發展需求,三年級英語課程的目的是激發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培養積極的學習態度,幫助他們建立起初步的自信心;培養一定的語感,奠定良好的語音、語調基礎;使他們能夠進行簡單的日常交流。注重提高觀察、記憶、思維、想象與創造能力,適度介紹中西文化,以培養學生的愛國精神和全球視野,為后續學習做好鋪墊。
三、課程標準對本學段的要求(一級目標)
(一)、總體目標
學生對英語產生好奇,喜歡傾聽他人說英語。能夠根據教師的基本指令參與游戲、做動作等(如涂色、連線)。能進行簡單的角色扮演,能夠唱簡單的英文歌曲,朗誦簡單的英語童謠。在圖片的幫助下,能夠理解和閱讀簡短的小故事,并能交流簡單的個人信息,表達基本的情感和感受。能夠書寫字母和單詞,并對所接觸的外國文化習俗產生興趣。
(二)語言技能一級目標
聽做:
1、能夠識別或指認聽到的詞匯與實物;
2、能理解課堂上的短指令并做出反應;
3、能在指令下完成操作,如:指認圖片、涂色、畫圖等;
4、能夠在圖片和動作提示的幫助下理解簡單的小故事。
說唱:
1、能夠模仿錄音說英語;
2、能互相問候;
3、能交流簡單的個人信息,如姓名和年齡;
4、能表達簡單的情感,如喜歡與不喜歡;
5、能根據表演猜測詞義;
6、能夠唱15-20首兒童英語歌曲,朗誦15-20首童謠;
7、能夠根據圖文說出單詞或短句。
玩演:
1、能用英語進行游戲,并在游戲中進行基本交流;
2、能進行簡單的角色表演;
3、能表演英語歌曲和簡單的童話劇,例如《小紅帽》。
讀寫:
1、能通過看圖識字;
2、能在指認物體的前提下認讀所學詞匯;
3、能在圖片幫助下理解簡單的小故事;
4、能正確書寫字母和單詞。
視聽:
1、能夠理解內容簡單的英語動畫片或相應的教學節目;
2、每個學年視聽時間不少于10小時(平均每周20-25分鐘)。
四、全冊教材簡析:
本冊教材以主題為中心,交際功能為主線,兼顧語言結構,通過英語完成任務為目標。即:主題-功能--結構--任務。按照單元形式進行整體設計與編寫,采用“教案式”的編排方式。全書共6個單元,包含2個復習單元。每個單元分為“ABC”三個部分,教師可靈活選擇并安排教學內容,以提高教學效果。教材獨特之處在于引入“零起點”的概念,如“Welcome to English”。
五、全冊總目標要求:
1)能夠理解并說出12組對話,進行簡單交流;
2)能夠識別并朗讀50個單詞(涵蓋同學、家庭成員、數字、水果、方位、動物等6個主題),并能簡單運用;
3)能夠參與6個TPR活動;
4)能夠完成2個小制作;
5)能夠唱8首歌曲;
6)能夠朗讀7首童謠;
7)能夠完成8個形成性評價活動;
8)能夠理解6個幽默小故事;
9)能夠了解6項簡單的中西方文化知識。
六、教學重點與難點:
1)Let’s learn詞匯教學
2)Let’s talk對話教學
七、學情分析:
小學三年級的學生正處于好奇心旺盛的階段,他們喜歡活動、表現自我且善于模仿。他們對新事物充滿好奇,對陌生語言的興趣可以激發他們的學習動力。學生的記憶力和形象思維能力較強,但理性和邏輯思維相對不足。部分學生已有初步的英語接觸,大多數對英語學習抱有濃厚的興趣。
八、提高教學質量的措施:
在小學英語對話教學中,學生的主體地位尤為重要。如何有效體現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呢?教材中安排了許多生動易懂的對話,教師可以在此基礎上設計課堂活動,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一)、建立和諧、民主的教學環境,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通過復習與新授對話內容的關聯,幫助學生為新對話的學習打好基礎。教學中可采用教師與全班的對話,或學生之間的問候互動,提升學習氛圍。
(二)、以學生為中心,設計場景,展示對話。
在教學對話前,設計相關場景以激發學生的語言動機,鼓勵他們發言,教師適當引導,最終串聯句子形成對話。然后進行幾輪操練,最終讓學生在情境中進行表演,充分利用道具,使學生真實體驗。其余學生作為“觀眾”可進行評分,并討論打分的原因,從而提高聽說能力,增加學生的參與感。
(三)、通過游戲和競賽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小學生普遍喜歡玩耍,可以在對話教學中安排各種競賽與游戲,讓他們在互動中學習,如藏卡片、快說快聽等,這種方式能加深學習印象。
(四)、在教學過程中運用手勢輔助學習。
將詞匯、短語和肢體動作結合,增強學生的參與感,幫助他們更好地記憶,同時吸引注意力。
小學英語三年級上教學計劃 2篇
一、基本情況分析
1.學生分析
三年級的學生剛開始接觸英語,這個階段的孩子通常充滿好奇心,喜歡活動和表現自己,也容易模仿。他們對新事物有著濃厚的興趣,尤其是新的語言,這種好奇心可以激發他們對英語學習的熱情。他們渴望獲得老師的贊賞,不太害怕犯錯,通常沒有過多的羞怯感。由于他們正處于身體發育的關鍵期,發音器官相對靈活,因此模仿英語的音調和發音要比成年人容易得多。這個年齡段的學生記憶力較強,形象思維活躍,但在邏輯和理性思維方面相對欠缺。他們好玩、愛唱歌,喜歡參與各種活動,這些都是小學生身心發展的基本特征。
個別三年級學生在課堂上可能會表現出一些頑皮和懶惰的傾向,比如喜歡搞小動作、課后作業完成不及時等,這影響了他們的學習效率。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我采用了趣味教學的方法,努力為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語言學習環境,盡量讓他們保持專注,以更有效地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2.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是小學英語的第一學年第一學期使用的,具有以下幾個顯著特點:
(1) 強調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突出語言的實踐性和交際性質,同時也關注語言的真實性和實用性。
(2) 注重學生自學能力和學習策略的養成,為未來的學習或終身學習打基礎。
(3) 融合中外文化,促進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培養跨文化交際的能力。
(4)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多種方式最大限度地調動他們的學習動機。
(5) 強調學科內容的整合,鼓勵學生通過英語學習獲取其他學科的知識。
(6) 關注教材的靈活性和可操作性,以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
(7) 提供配套的教學資料,創造良好的英語學習環境,幫助學生拓寬自我發展的空間。
(8) 注重不同學段的銜接,確保每個階段的順利過渡,從而全面提升中小學英語教學的整體質量。
二、教學目標與任務
激發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培養他們積極的學習態度,幫助他們建立初步的自信心;提高學生的語感,打下良好的語音、語調及書寫基礎,同時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使他們具備基本的日常交流能力。培養學生的觀察力、記憶力、思維能力和創造力,適度介紹中西方文化,增強愛國主義精神和全球視野,為今后的學習打下堅實基礎。
三、方法措施
1.關注學生的情感,營造寬松、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課堂組織靈活,以學生為中心,通過短而高頻的活動設計,確保學生多次接觸英語并有充分的實踐機會,采取小組活動、成行成列等多種形式,以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
2.深入研究教材,改進教學方法。遵循“精講多練”的原則,重視基礎知識的訓練,增強學生用英語表達思想的能力,提高課堂容量和效率。
3.持續激發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利用英語教學的多媒體資源,如圖畫、圖表、錄音等,結合肢體語言——手勢、動作和表情等,為學生創造生動的課堂情境,與他們共同參與游戲、互動交流,讓學習變得輕松有趣,潛移默化中調動他們的學習熱情。
4.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重視預習、聽課、復習、作業、書寫、朗讀、口語訓練、提問及語言行為習慣的養成。
5.及時反饋知識傳授與評價,尤其要對后進學生的每一點進步給予表揚,讓他們感受到成就感,同時幫助學習相對落后的學生找到差距,及時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