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安排計劃
我們不僅要關注課程內容的傳授,更要注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與情感的共鳴。通過對文學作品的深入剖析與課堂討論的激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在語言的海洋中遨游,逐漸形成獨立思考的能力與人文素養。結合現代教育技術,提升課外閱讀的廣度和深度,旨在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一、課堂教學
本學期將繼續推進“以生為本”的課堂教學理念,采用“一三二”的教學模式,積極激發學生的主動學習興趣,創造一個充滿人文氣息的語文學習環境,提升教師的教學藝術水平。
考慮到本學期學校調整了早讀安排,建議語文課在新授課前增加10分鐘的古詩朗誦活動,通過背誦和鞏固前期學習過的課文及文學常識,幫助學生提升語文能力。
語文教師要遵循“課前三分鐘準備”和“下課鈴響即刻結束”的課堂規范,確保課堂紀律和教學效率。
二、教案格式
為了減輕教師的備課負擔,學校本學期推廣“無紙化辦公”和“在線教學”等新舉措,語文教案的格式也進行了重要改革。“課文教案”、“作文教案”和“單元教案”均采用電子表格形式。“課文教案”保留“課文標題”、“課時”、“教學目標”、“教學重點和難點”、“教學環節”、“反思體會”及“備課組長與組員”等欄目;“作文教案”則包含“作文題目”、“課時”、“寫作目的”、“寫作要求”、“寫作指導”和“作文批改記錄”等部分;“單元教案”應包括“單元內容概述”、“學習方法指導”和“課文安排”等內容。
教師需提前一周完成備課,并將教案通過“網上鄰居”上傳到“c3-ggazjj”微機進行備份。此設備的D盤設有“語文教研組”文件夾,內部又細分為“初一備課組”、“初二備課組”、“初三備課組”和“初四備課組”,便于后續的教案檢查。
三、科研課題
本學期我們將繼續展開“創新寫作教學與實驗”的研究,除了在選材和立意上的創新,重點將在語言表達方面進行探索。比如,寫到勤勉工作的人,可以用現代化的比喻來替代傳統的說法,提升語言的趣味性和豐富性。
學生作文存在語言干癟和比喻陳舊的問題,急需改進。我們期望通過一學期的努力,使這一現象得到改善,并在學期末形成階段性研究報告。
四、競賽輔導
校外輔導是發掘尖子生的有效途徑,因此在校本課程活動時間,將高年級寫作能力強的學生進行分組,設立“人物描寫”、“事件敘述”、“抒情散文”、“議論文”和“讀后感”五個小組,強化閱讀、理解與寫作訓練,力爭在本市中學生現場作文競賽中取得優異成績。
五、語文沙龍
盡管學校減少了教研活動的頻率,我們依舊認為教師之間的定期交流非常重要,因此決定成立“語文教學沙龍”。活動定于每周二下午4:00在文學社進行,遇不可抗力因素除外。與正式的教研活動不同的是,沙龍活動時間靈活,隨意交流。
六、閱讀教學
閱讀是寫作的基礎,本學期非畢業班將繼續利用一節課的時間在閱覽室開展傳統閱讀,實驗班的學生將在電子教室進行網絡閱讀實驗。為提高網絡閱讀的效率,建議教師使用網頁壓縮軟件,將需閱讀的網站提前下載,并引導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閱讀,課后需完成讀書筆記和心得體會。
七、作業批改
本學期學校要求所有作業進行全批全改,并要求及時反饋。針對語文作業中作文的批改,必須附有總評語,并鼓勵使用眉批和旁批,批語需具針對性,以激發學生的寫作熱情。對于學生已改正的錯誤,教師需及時反饋。
八、教學案例
在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中,自主學習的時間增加,學生對課文的獨特理解是值得關注的。例如,在課堂上有學生提出對《松鼠》一文的行文邏輯的質疑,她認為文章前后矛盾,建議修改或刪除。這類教學案例的記錄將對其他教師備課有所啟發。
九、教師下水文
根據《大綱》規定,學生每學期需進行不少于6次的作文訓練,因此教師每學期應撰寫6至8篇下水文,并將其上傳至計算機,目的在于分享高質量作品,提升教學效果,同時也為今后的文學創作提供平臺。
在上述九個方面的積極探索中,希望語文教研組本學期能夠在教學教改中不斷進步,在各種考試中,無論是優秀率、合格率還是平均分數,都能名列前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