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英語課程教學方案(精選12篇)
教育者不僅要關注語言知識的傳授,更要重視學生的情感體驗與思維發(fā)展。通過富有創(chuàng)意的教學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與邏輯思維,使他們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探索英語的魅力。這一階段的教學目標,旨在激發(fā)孩子們的學習興趣,打下堅實的語言基礎,為未來的學習旅程鋪平道路。
小學三年級英語教學計劃 1篇
一、學生情況分析
通過與三(2)班的接觸和了解,該班級整體氣氛活潑,學生們積極參與課堂討論,能夠較為快速地掌握知識要點,整體水平令人滿意。然而,部分同學表現(xiàn)出一些調(diào)皮行為,課堂自律性較差,需在日常教學中給予更多的關注與指導。在課堂管理中要加強常規(guī)規(guī)范,引導全班同學積極參與,激發(fā)他們的學習熱情。
二、教學總目標與教學要求
對于小學生而言,理性思維能力相對較弱,但感性知識豐富,喜歡參與游戲和體驗新事物。教師應當抓住這一特點,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不將英語這門課視為負擔,而是重視聽說能力的培養(yǎng),以便能夠快速進行口頭交流。
教學要求:
1. 能聽懂并能夠流利地說出12組對話及課堂用語,能進行簡單的日常交流。
2. 能聽、讀、認讀50個單詞,掌握并能應用26個字母的聽、說、讀、寫技能(包括同學、家庭成員、數(shù)字、水果、方位、動物等6個話題)。
3. 能參與6個“TPR”活動。
4. 能完成2個簡單的小制作。
5. 能唱8首歌曲。
6. 能聽、說、唱7首兒歌。
7. 能進行8次自我評價活動。
8. 能聽懂6個幽默小故事。
9. 能了解6項簡單的中西文化知識。
三、提高教學質(zhì)量的主要措施
1. 精心備課,聚焦教學重點
由于每節(jié)課的時間有限,而教學目標卻較多,過多的要求可能會讓學生感到不知所措。在備課時,必須深入研究教材,合理選擇教學目標,精心組織教學內(nèi)容,運用聽、說、寫、演、唱等多種方法,讓學生在輕松自然的氛圍中學習,保持良好的學習熱情。
2. 聚焦重點,理論與實踐結合
考慮到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學習語言必須注重實踐與練習。尤其在三年級的起始階段,趣味性和互動性極為重要。在實踐教學中,為提升學習效果、節(jié)約教學時間,必須堅持抓住核心內(nèi)容,同時注重不同基礎的學生需求,運用形象、具體、生動的語言突出重點與難點,以便啟發(fā)學生的思考,讓他們自覺參與練習。
3. 多樣化手段,激發(fā)學習興趣
在創(chuàng)造的學習環(huán)境中,通過聽、說(唱)、讀(看)、寫(畫)的多樣化活動,如表演、游戲、比賽等,來激發(fā)和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小學生喜歡新鮮的事物,因此教師在游戲的設計上要不斷創(chuàng)新,確保課堂紀律不被忽視。控制學生的激動情緒,維護良好的課堂氣氛,是順利進行后續(xù)教學的重要保障。
4. 營造英語學習環(huán)境
在課堂上,教師應盡量多用英語交流。盡管初學者可能理解得不夠,但學生可以通過教師的表情、語調(diào)、語速等推測出大致意思。盡量多使用板書,讓學生更全面地感受英語,營造一個良好的語言學習氛圍,讓學生在視覺和聽覺上都能得到充分的語言輸入。
小學三年級英語教學計劃 2篇
一、教學目標:
1、激發(fā)學生對英語學習的熱情。
2、培養(yǎng)他們規(guī)范的發(fā)音、語調(diào)和書寫能力。
3、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4、提高學生的觀察力、記憶力、思維能力、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
5、增強學生的愛國情感,拓展全球視野。
二、教材分析:
本教材在設計與編寫中充分體現(xiàn)了外語教學的理念,吸收了當前國內(nèi)外關于英語作為外語教學的理論與成功實踐經(jīng)驗,并有機結合我國小學英語教學的實際情況,形成了符合我國小學英語教學基本條件的模式與方法。整體思路為以話題為中心,圍繞交際功能展開,同時兼顧語言結構,引導學生逐步運用英語完成實際語言任務。即:話題—功能—結構—任務。
三、教材的主要特點:
1、強調(diào)語言應用
本教材融入了交際教學的理念,注重學生語言應用能力的培養(yǎng)。教材在整體設計、內(nèi)容安排、活動設置和教學方法選擇等方面都緊密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體現(xiàn)了語言的交際功能。
2、注重能力提升
通過生動、簡潔、易懂的方式滲透學習策略,鼓勵學生主動思考,積極實踐,調(diào)整學習方法,激發(fā)他們的求知欲和進取精神。
3、突出興趣激發(fā)
無論是內(nèi)容、形式、方法、插圖還是裝幀設計,都力求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和興趣。教學內(nèi)容緊密結合小學生的生活和學習實際,選擇話題時充分考慮他們的需求。
4、重視雙向互動
選編了一些與學生日常生活緊密相關的中西文化知識,這些內(nèi)容與教學內(nèi)容和進度相協(xié)調(diào)。
5、融合學科內(nèi)容
教材在學習內(nèi)容上與其他學科知識相結合,保證內(nèi)容生動有趣、實用價值高,同時與學生的日常生活緊密相連。
6、重視靈活拓展
采用有效的編排形式,使教師可以充分發(fā)揮特長,學生也能在學習中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式。
7、實現(xiàn)整體設計
利用系統(tǒng)化的合理編排,力求使各階段的教學內(nèi)容與目標自然銜接,確保順利過渡。
小學三年級英語教學計劃 3篇
一、基本情況
三年級的學生大約有五十多名,他們活潑好動,聰明且勤奮。大多數(shù)學生之前并未接觸過英語,但他們對這門語言充滿了好奇,并且展現(xiàn)出濃厚的學習興趣。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是小學英語教學的第一學年第一學期使用的,具有以下幾個顯著特點:
1、重視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提高,注重語言的實踐性與交際性,同時強調(diào)語言的真實性與實用性。
2、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學習策略,為后續(xù)學習及終身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3、強調(diào)中外文化的雙向交流,使學生通過學習,提升未來跨文化交際的能力。
4、注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多樣化的方式最大限度地提升學習動機。
5、強調(diào)學科內(nèi)容的融合,加強不同學科之間的整合與交融,讓學生在英語學習中獲取其他學科的知識。
6、注重教材的靈活性和可操作性,以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
7、提供豐富的教材配套資源,為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英語學習環(huán)境,拓展自我發(fā)展空間。
8、重視階段銜接,以保障學生在不同學段的順利過渡,提高整體英語教學質(zhì)量。
三、方法措施
1、認真?zhèn)湔n,深入研讀教材,確保課堂內(nèi)容能當堂消化。
2、利用多種肢體語言輔助教學,提升課堂互動性。
3、在課堂上多開展有趣的活動和游戲,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英語。
4、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比如設置英語角等實踐活動。
5、鼓勵學生在課余時間盡量運用所學英語進行交流。
6、多看英語畫報、閱讀英語故事和書籍,增加語言輸入。
7、與學生進行多方面的交流,開展口語交際訓練。
四、教學內(nèi)容與課時安排
unit one hello 6課時
unit two look at me 6課時
unit three let us paint 6課時
recycle one 3課時
unit four we love animals 6課時
unit five let us eat 6課時
unit six happy birthday 6課時
recycle two 3課時
每單元安排一次練習:8課時;復習與考查:2課時
本學期總課時:52課時
小學三年級英語教學計劃 4篇
一、學情分析
三年級共有六個班級,每個班大約有43名學生。我教授的班級是三年級(6)班,學生們在一二年級期間接觸過攀登英語課程,主要集中在口語和聽力的訓練上,課堂活動包括唱歌、表演等,但未涉及閱讀和寫作。當三年級開始學習新標準英語時,學生們在適應新教材和教學方式上需要一些時間。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轉變,教師在課程開始前應向學生介紹新教材的框架、目標和要求,讓他們了解新課本的內(nèi)容和特點,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介紹新教材的結構及重點難點也是必要的。基于他們已經(jīng)掌握的英語表達能力,教學應注重日常口語的培養(yǎng)和學習興趣的保持。作為英語教師,幫助學生在三年級階段繼續(xù)保持學習英語的熱情,并通過適當?shù)奈幕瘽B透,認識中西文化的差異,將是我們的重要任務。
本學期教學方式會有較大變化,采用了新外研版的英語教材,同時增加了一門上海牛津英語課程。這一教學模式的結合將成為我們學校的一大特色。
二、教材分析
外研版教材分為11個模塊,其中包括一個復習模塊。每個模塊包含兩個單元。通常,第一單元集中在學習新的語言內(nèi)容,第二單元則是通過任務型練習來鞏固知識,其中包括歌曲或小詩。在這本教材中,學生們將學習一些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句子,涉及到問候、姓名、年齡、地點和物品的詢問及回答,數(shù)字1到12,以及簡單的偏好表達等。所有內(nèi)容遵循語用、語境和語義結合的原則,旨在讓學生在實際交流中逐步掌握基本的英語能力。這冊教材的編寫思路是以主題為主線,以交際功能為核心,同時兼顧語言結構,引導學生完成具有實際交流目的的任務。即:主題—功能—結構—任務。
牛津版教材遵循“主題—功能—結構—任務”的體系編寫,主題、功能、結構與任務相互關聯(lián)、融為一體,既采納了國外教材注重交際和真實情境的優(yōu)點,又保留了國內(nèi)教材清晰的結構和系統(tǒng)性,幫助學生在掌握語言基本結構的獲得聽、說、讀、寫的基本技能。3B版本教材包含四個模塊,12個單元。每一個新單元的組成包括:Listen and say中的句型是教學重點;Look and learn則主要呈現(xiàn)詞匯;Say and act是情景對話環(huán)節(jié),通過生動的對話訓練學生的聽說能力;Sing and song則致力于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和朗讀習慣。
教材的教學目標是激發(fā)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培養(yǎng)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幫助他們建立初步的自信心;同時培養(yǎng)一定的語感、良好的語音和書寫能力,良好的學習習慣,以及簡單日常交流的能力。教材還旨在提高學生的觀察、思維、想象和創(chuàng)造能力,并適當介紹中西文化,增強學生的世界意識,為今后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這兩本教材都充分吸收了交際教學理念,注重學生語言應用能力的培養(yǎng)。從整體構思、內(nèi)容安排到活動設計和教學方法,都緊密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體現(xiàn)語言的交際能力。貫徹語言應用的基本原則,將知識和技能目標融入任務完成的過程中,體現(xiàn)教材“主題—功能—結構—任務”結合的總體思路。在教學初期,我們將采用“全身反應法”,讓學生在節(jié)奏感強的唱和活動中輕松接受語言,通過實踐和表演,使他們在愉悅的氛圍中學習英語,奠定良好的交流基礎。
三、教學方法及措施
1、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可以利用他們已經(jīng)掌握的外語知識,告訴他們其實已經(jīng)會說不少英語,接下來只需學習書寫,這樣可以讓學生感受到學習英語的樂趣,進而渴望獲取更多的英語知識。
2、會話教學:
將會話教學與情景表演結合,讓學生在表演中練習,在交際活動中運用所學。
3、詞匯教學:
通過游戲形式,使用實物或卡片,幫助學生更有效地認知詞匯,并注重示范單詞的發(fā)音。
4、文化了解:
課堂上引導學生認識中西文化,培養(yǎng)其愛國情感。
5、階段復習:
可以采用學生樂于參與的游戲,如指指說說、情景綜合表演、快速聽找句子、單詞接龍等,增強復習的效果。
6、增強學生信心:向學生說明英語是三年級的首要學科,學好英語并不困難,只需從現(xiàn)在開始積極參與課堂,提高作業(yè)完成的質(zhì)量和口語表達的大膽性,就能順利掌握英語。在平時的教學中,特別注意發(fā)掘學生的閃光點,并及時給予表揚和鼓勵,幫助他們增強自信,逐步提高成績。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需要耐心和持續(xù)的關注。
7、對于學習基礎較弱的學生,課堂上應給予適當難度的練習,幫助他們建立信心;而對于中等水平的學生,可以提供更具挑戰(zhàn)性的任務,課后給予輔導,確保他們穩(wěn)步進步;對優(yōu)秀學生,可以布置更高難度的作業(yè),幫助其拓展知識。
8、培養(yǎng)書寫習慣:通過課堂的練習與課后的字帖,幫助學生提升書寫速度和規(guī)范性。
小學三年級英語教學計劃 5篇
一、學情分析
在小學三年級,有幾個班級的學生們初次接觸英語,對這門語言既感到陌生,又充滿好奇。大多數(shù)學生在學習中表現(xiàn)得相當積極,愿意主動與同學們用英語交流,勇于嘗試口語練習,這使得他們在上半學期的英語學習上取得了一定的進步。然而,仍有部分學生對英語缺乏興趣,甚至有所畏懼,導致他們的成績不理想。在新學期中,我計劃更加關注這些學生,幫助他們建立對英語的興趣,促進他們認真學習,從而在新學期里取得更好的成績。
二、教材分析
本教材的設計充分體現(xiàn)了現(xiàn)代教育理念,形式生動活潑,符合兒童的認知特點。它以主題為主線,重點圍繞交際功能與語言結構,逐步引導學生使用英語完成富有實際意義的語言任務。教材突出了交際教學理念,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在整體構思、內(nèi)容安排、活動設計和教學方法的選擇上,都緊密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貫徹語言交際的基本原則。
三、教學目標
根據(jù)教材的編寫宗旨,教學目標具體分析如下:
從功能任務出發(fā),教學內(nèi)容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循序漸進,不斷擴展,結合點面,確保充分復習與早期知識的積累。即將已學的詞匯和語法與新內(nèi)容結合,做到溫故知新,實現(xiàn)知識的持續(xù)積累。
四、教材重點和難點
1. 能夠按“三會”的要求掌握所學的詞匯。
2. 能夠按照“三會”的要求熟練使用所學的句型。
3. 能夠靈活運用日常交際用語,進行簡單交流,做到大膽開口,正確發(fā)音。
4. 能夠借助圖片、手勢、情境等非語言提示,聽懂清晰的話語和錄音內(nèi)容。
五、教學措施
1. 活動是課堂教學的主要形式,設計各種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在學習中運用,從而促進他們的英語學習持續(xù)發(fā)展。
2. 在教學過程中,采用情境教學法,讓學生身臨其境,積極參與課堂,提高他們的非智力因素,增強語言的實際運用能力。
3. 通過聽、說、讀、寫等多種形式,進行大量的語言練習和操練。
4. 培養(yǎng)學生拼讀音標的能力,確保他們的自主學習效果。
5. 設計全面、有效的課外作業(yè),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書寫習慣,使其書寫整潔、規(guī)范、正確。
6. 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靈活運用教材,將每單元的不同板塊進行整合與調(diào)整,降低難度。
六、實施方案
1. 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設計真實的場景與角色,通過學習掌握交際能力。
2. 鼓勵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說多練。
3. 規(guī)范學生的書寫,幫助他們養(yǎng)成良好的書寫習慣。
4. 引導學生通過多種感官來學習英語,充分調(diào)動他們的各種才能,如唱歌、跳舞、繪畫等,活躍課堂氛圍。
小學三年級英語教學計劃 6篇
一、基本情況:
本學期我繼續(xù)擔任三年級的英語教師,共有學生159人,其中部分學生思維活躍,對英語學習表現(xiàn)出濃厚的興趣,課堂參與度高,積極表現(xiàn)自己,尤其是女生表現(xiàn)尤為突出。然而,大多數(shù)學生特別是男生的英語基礎較為薄弱,學習態(tài)度較為懶散,不愿意背誦和朗讀。在教學中,我將充分考慮他們的接受能力,適度施加壓力,尋找有效的方法來幫助他們盡快提高,打下堅實的英語基礎。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強調(diào)語言的實際運用,注重能力的培養(yǎng),著力激發(fā)學生的興趣,重視雙向交流,結合多學科內(nèi)容,關注靈活擴展,形成整體設計。教材吸收了當前國內(nèi)外關于英語作為外語教學的理論和成功經(jīng)驗,將這些教學理論與我國小學英語教學的實際情況有機結合,形成了符合我國基礎教育特點的教學模式和方法。教學的總體思路是以話題為主線,以交際功能為基礎,同時兼顧語言結構,逐步引導學生運用英語完成實際語言任務。即:話題—功能—結構—任務。
三、教學目標:
1、能聽懂、會說12組對話,并能夠進行基本交流。
2、能聽、說、認讀60個單詞和詞組,聽、說、讀、寫26個字母,并能進行簡單運用。
3、能參與6個TPR(全身反應教學)活動。
4、能夠完成3個小制作。
5、能唱會8首歌曲。
6、能聽、說、唱7首歌謠。
7、能夠完成6個自我評價活動。
8、能夠聽懂6個幽默小故事。
9、能了解6項簡單的中西方文化知識。
四、教學措施:
1、將會話教學與情境角色扮演結合起來。
2、靈活運用實物、頭飾、卡片、chant等輔助工具進行單詞教學。
3、利用讀寫課等時間對學生進行單詞書寫指導。
4、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思維能力,盡量讓學生形象地感知語言,形成一定的英語思維。
5、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鼓勵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
6、豐富學生的課外生活,使英語學習融入他們的日常生活中。
小學三年級英語教學計劃 7篇
為確保本學期小學三年級英語教學任務的順利推進,提升學生的英語認讀能力,使他們在學習過程中能夠真正掌握英語的基礎知識,理解并應用基本的日常對話,特制定以下教學計劃。
一、教學目標:
1、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力、記憶力、思維能力、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力,增加他們對中西文化的理解,增強愛國主義情感,提高全球視野,為今后的學習打下堅實基礎。
2、知識與技能:
激勵學生對英語學習產(chǎn)生濃厚興趣,培養(yǎng)他們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幫助他們初步建立學習英語的自信心;為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語音、語調(diào)感打下基礎,促進他們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使他們能夠進行簡單的日常英語交流。
3、過程與方法:
在教學過程中注重觀察、閱讀、記憶、思考、想象和創(chuàng)造能力的培養(yǎng),關注學生的自我提升。
二、學情分析:
三年級學生在上一學期已接觸了基本的英語知識,包括26個字母、0至10的基數(shù)詞,認識了一些人名,了解了一些基本的顏色及水果名,并且學習了基礎會話。然而,在詞匯的發(fā)音、連貫閱讀以及記憶單詞方面仍然存在問題,因此本學期需要繼續(xù)加強基礎知識的教學。
三、教材分析:
本學期的教材包含4個單元,共26課,其中22課為新課,4課為評價與復習課,涉及的單詞約130個,包含22課會話。
四、教學重難點:
(一)重點:
1、英語單詞的記憶與閱讀。
2、會話段落的閱讀與掌握。
3、語音情境的模仿練習。
(二)難點:
1、流暢的會話能力。
2、單詞的記憶技巧。
3、句子的仿寫能力。
(三)教學進度:
周次 教學內(nèi)容
1、Lesson A、Lesson B
2、Lesson B、Lesson C
3、Lesson D、Lesson E
4、Lesson E、Lesson F
5、Lesson G、Lesson H
6、Lesson H、Lesson I
7、Lesson J、Lesson K
8、Lesson K、Lesson L
9、Lesson M、Lesson N
10、Lesson N、Lesson O
11、Lesson P、Lesson Q
12、Lesson Q、Lesson R
13、Lesson S、Lesson T
14、Lesson T、Lesson U
15、Lesson V、Lesson W
16、Lesson W、Lesson X
17、Lesson Y、Lesson Z
18、Lesson Z、復習
小學三年級英語教學計劃 8篇
一、學生情況分析:
在小學三年級的英語學習階段,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習慣的培養(yǎng)至關重要。此時,他們的認知能力逐漸增強,能夠理解和吸收更多的知識。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根據(jù)學生的心理特點,靈活運用教材,采用生動有趣的教學方式,創(chuàng)造輕松愉快的學習環(huán)境。通過耐心和關愛,幫助學生建立起對英語學習的信心,提升他們的語言能力,培養(yǎng)他們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經(jīng)過上個學期的學習,學生們對英語有了初步的接觸,掌握了一些日常用語和基本詞匯,但依然有部分學生在英語學習上存在困難,亟需在本學期進一步鞏固和提升他們的口語表達能力。
二、指導思想
貫徹落實國家的教育方針,認真學習教學理論,結合新課程改革的要求,選用適合小學生認知發(fā)展和心理特征的教學方法。
三、小學三年級英語課程的教學目的:
根據(jù)小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英語課程的目的在于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培養(yǎng)他們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幫助他們建立初步的自信心;提升學生的語言感知能力,打好語音、語調(diào)的基礎;讓學生初步掌握使用英語進行簡單日常交流的能力。還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力、記憶力、思維力和創(chuàng)造力,引入中西文化,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全球視野,為后續(xù)學習鋪平道路。
四、課程標準對本學段的要求
(一)總體目標
學生對英語保持好奇心,能夠理解簡單的英語指令并參與到游戲和活動中;在助手的引導下,能夠聽懂和理解簡單的小故事,能夠交流個人信息,表達簡單的情感,并能夠書寫字母和單詞,對英語學習中涉及的外文化產(chǎn)生興趣。
(二)語言技能一級目標
聽做:
1.能根據(jù)聽到的詞語識別或指認圖片或物體;
2.能聽懂課堂上的簡單指令并做出反應;
3.能根據(jù)指令完成任務,如指圖片、涂色、畫畫等;
4.在圖片和動作的提示下,能聽懂簡單的小故事并進行互動。
說唱:
1.能夠相互問候;
2.能夠分享簡單的個人信息,如姓名和年齡;
3.能夠表達簡單的情感和感覺,如喜歡或不喜歡;
4.能夠根據(jù)表演猜測意思,表達單詞或短句。
讀寫:
1.能在看圖的基礎上識字;
2.能夠在指認物體的情況下認讀所學詞匯;
3.能在圖片的幫助下理解簡單的小故事;
4.能夠正確書寫字母和單詞。
五、全冊教學總目標要求:
1)能夠理解、表達12組會話,并且能進行簡單的交流;
2)能夠聽說、認讀(包括6個話題)的詞匯并能簡單運用;
3)能參與聽、做、演等活動;
4)能夠了解6項簡單的中西方文化知識。
六、教學方法:
1.會話教學
通過情境表演來進行會話教學,讓學生在互動中練習語言。
2.詞匯教學
利用實物和卡片,將詞匯學習融入會話教學中。
3.趣味故事教學
七、提高教學質(zhì)量的措施:
在英語對話教學中,充分調(diào)動小學生的主體地位。通過有趣而適合他們的對話內(nèi)容,讓學生在教學中成為主動參與者,取得更好的學習效果。
(一) 營造和諧、民主的教學環(huán)境,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通過復習與新授對話內(nèi)容相聯(lián)系的已學對話,為新對話教學做好準備。可以利用個別學生和全班的互動,通過問候等方式引導新對話的學習。
(二) 以學生為中心,設計場景,進行對話表演。
為學生設計互動場景,激勵他們發(fā)言,教師引導他們將句子串聯(lián)成對話。經(jīng)過多次練習后,讓學生在設置的情境中演出,其他學生作為觀眾進行評分,并分享評分的理由,這樣可以提高學生的聽說能力,體現(xiàn)他們的主體性。
(三)通過游戲與競賽激勵學生的學習熱情。
小學生天性好玩,可以通過各種游戲和競賽來激發(fā)他們的興趣,讓他們在娛樂中學習,如藏卡片、快速反應游戲等,潛移默化地提高他們的英語水平。
(四)注重手勢的運用。
結合手勢或肢體語言來輔助教學,增強學生的記憶效果,抓住他們的注意力。
(五)重視字母教學
掌握26個字母是學習英語的重要基礎,教師應針對小學生的特點,采用生動有趣的教學方法,使字母學習不再枯燥。通過多樣化的活動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
小學三年級英語教學計劃 9篇
一、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在本學期,我繼續(xù)擔任三年級的英語教學。部分學生思維反應靈活,并對英語學習表現(xiàn)出濃厚的興趣,課堂參與度高,積極發(fā)言,尤其女生表現(xiàn)尤為突出。然而,大多數(shù)男生的英語基礎較為薄弱,且學習態(tài)度較為消極,常常不愿意進行課外閱讀和記憶。在教學過程中,我將充分考慮他們的學習能力,適度施加壓力,并尋找有效的方式來幫助他們迅速提升,打好英語基礎。
二、教材分析:
本冊新教材共包含十二個單元,每個單元分為A、B、C、D、E、F六個部分。教材強調(diào)語言的實際運用,注重能力的培養(yǎng),力求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重視雙向交流,同時融入學科內(nèi)容,關注靈活拓展,實現(xiàn)整體設計。本教材吸取了國內(nèi)外英語作為外語教學的理論和成功經(jīng)驗,結合我國小學英語教學的實際情況,形成適合我國的教學模式和方法。總體思路是圍繞話題展開,以交際功能為主線,兼顧語言結構,逐步引導學生使用英語完成實際語言任務。即:話題—功能—結構—任務。
三、教學目標:
1、能夠聽懂并能夠說出12組日常對話,進行簡單的交流。
2、能夠聽、說、認讀60個單詞和詞組,并掌握26個字母的聽、說、讀、寫。
3、能夠參加6個TPR(全身反應)活動。
4、能夠完成3個小制作。
5、能夠唱8首歌曲。
6、能夠聽說7首兒歌。
7、能夠參與6個自我評價活動。
8、能夠理解6個幽默小故事。
9、能夠了解6項簡單的中西方文化知識。
四、教學措施:
1、將情景教學與對話練習相結合。
2、巧妙利用實物、頭飾、卡片、韻律操等輔助工具進行單詞教學。
3、在讀寫課上對學生進行單詞書寫的指導。
4、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思維能力,鼓勵他們通過形象化的方式感知語言。
5、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鼓勵他們主動參與課堂活動。
6、豐富學生的課外生活,使英語學習貫穿于他們的日常生活。
五、教學進度計劃
第一周 Unit1 How are you?
第二周 Unit1 How are you?
第三周 Unit2 Are you Lingling?
第四周 Unit3 What colour is this balloon?
第五周 Unit4 Look at the T-shirts.
第六周 Unit4 Look at the T-shirts.
第七周 Unit5 What time is it?
第八周 Unit6 How many pens are there?
第九周 Unit7 Is this an orange?
第十周 Unit7 Is this an orange?
第十一周 Unit8 I like a sunny day.
第十二周 Unit9 What’s the weather like?
第十三周 Unit9 What’s the weather like?
第十四周 Unit10 Is he a farmer?
第十五周 Unit11 What’s he?
第十六周 Unit11 What’s he?
第十七周 Unit12 I go to school by bus.
第十八周 Assessment I & II
第十九周 Have a test.
小學三年級英語教學計劃 10篇
一、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共包含10個學習模塊,以及一個復習模塊、四個詞匯表、一個補充閱讀版塊和一個綜合運用項目。每個模塊通常分為兩個單元。第一單元著重呈現(xiàn)新的語言材料,第二單元則提供任務驅動的練習,包含一首兒歌和一首小詩。學習歌曲和詩歌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感知能力和節(jié)奏感,同時提升他們的發(fā)音準確性,并通過這些英語國家孩子們熟悉的作品,引入必要的西方文化。對于不常用的詞匯并不要求徹底掌握。期望學生能基于語用和基本語義,逐漸獲得運用英語的能力。課文中引入了一些新的語法知識,但不要求全面講解,學生只需初步運用即可。
二、學生情景分析
本學期我教授的是三(6)班。由于在一、二年級時對英語沒有考試要求,主要目標是激發(fā)學生對英語的興趣,因此他們的英語水平差異較大。經(jīng)過幾天的接觸,我發(fā)現(xiàn)大部分學生對英語學習表現(xiàn)出濃厚的興趣,他們聰明機靈、勤奮好學,許多家長對他們的英語學習也給予了積極的支持和關注。
三、教學目標
通過本冊教材的學習,使學生達到以下目標:
1、逐步培養(yǎng)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及愛好,激發(fā)他們在真實環(huán)境中運用英語進行互動的積極性。
2、能夠在日常生活和課堂情境中,使用英語進行基本的交際,如問候、交流家庭和朋友的簡單信息。
3、參與用英語進行的日常課堂教學和生活游戲,積極參與其他課內(nèi)外活動。
4、能夠理解簡單的指令并做出恰當回應,閱讀簡單的圖畫故事進行口頭描述,學習唱英語歌曲、背誦小詩和兒歌。
5、養(yǎng)成良好的英語學習方法,增強自覺學習的意識,并通過學習獲取更多知識的渴望。
6、培養(yǎng)良好的禮貌行為習慣,掌握基本的英語交際禮儀,提高綜合素質(zhì)。
7、樂于了解英語國家孩子的興趣愛好以及外國的風俗習慣。
四、提升教學質(zhì)量的措施
1、認真準備課程,深入研究教材,確保課堂學習的內(nèi)容能當堂掌握。
2、利用多樣的肢體語言輔助教學。
3、課堂中多開展趣味活動、游戲,讓學生在互動中學習英語,增強實際運用能力。
4、為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5、鼓勵學生在課外時間盡量使用已學的英語進行交流。
6、合理設定教學要求,不強求學生完全掌握課文中的所有內(nèi)容,甚至不要求能流利朗讀課文。
7、糾正關鍵性錯誤,而不對非關鍵性錯誤進行過度糾正。
8、多給予學生表揚和鼓勵。
9、結合多媒體教學工具、掛圖等豐富教學手段。
小學三年級英語教學計劃 11篇
一、指導思想
在當今迅速發(fā)展的信息社會中,小學英語教學應當順應國家基礎教育改革的號召,緊跟時代步伐,勇于創(chuàng)新。結合小學英語的特點,教學重點在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良好的語言學習習慣,強調(diào)基礎語言能力和語感的培養(yǎng),以便逐步構建學生的英語思維能力。
二、教學原則
以聽為主,聽力先行,聽說結合,聽說并重,讀寫隨后,摒棄“聾啞英語”的教學方式。教師需積極參與課堂,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營造有利于學生自主學習的環(huán)境。每節(jié)課都應高質(zhì)量地進行,將知識、技能、興趣和情感融合,確保學生在愉快的狀態(tài)中掌握知識,在活動中體驗和享受成功,從而激發(fā)他們的潛能。
三、教材分析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英語》在設計和編寫上體現(xiàn)了外語教學思想的傳承與創(chuàng)新。基于對多種國內(nèi)外小學英語教材的研究與分析,汲取其精華,形成了獨特的教材體系。教材具備以下幾個特點:
1、強調(diào)學生語言使用能力的培養(yǎng)。
2、注重學生自學能力與學習策略的提升。
3、促進中外文化的雙向交流。
4、強化學生學習興趣的養(yǎng)成。
5、結合跨學科內(nèi)容,加強學科間的整合和滲透。
6、確保教材的靈活性與可操作性,以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
7、提供配套的教學資源,為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英語學習環(huán)境。
8、關注中小學各階段的銜接,確保各學段的順利過渡,從而全面提升英語教學質(zhì)量。
四、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三年級學生共人數(shù)不等,雖然部分學生具備一定的基礎,但普遍家庭無法有效輔導,課前預習和課后復習的落實較為困難,為課堂教學帶來一定挑戰(zhàn)。在后續(xù)教學中,需要面向全體學生,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充分調(diào)動自主性和積極性,同時培養(yǎng)團隊合作精神,營造互幫互助的學習環(huán)境。
五、教學目的
1、通過學習,讓學生能夠聽懂和交流一些基本的日常用語,能夠在實際情境中使用。
2、使學生掌握一定的詞匯量,熟練生詞的讀音、書寫及其中文意思。
3、通過歌曲、游戲、手工制作等活動加強所學內(nèi)容的鞏固,提升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
六、教學措施
1、深入研究教材,挖掘其內(nèi)在聯(lián)系,認真?zhèn)湔n,精心設計教案。
2、更新教學觀念,明確教師的角色,推動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觀,營造民主、平等、和諧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在輕松的環(huán)境中獲取知識。
3、改進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效率,避免“填鴨式”教學,讓課堂生動活潑,做到講練結合,動靜有序,讓學生積極參與。
4、采用開放式教學模式,讓學生在互動交流中提升英語交流能力,增強學習熱情和合作意識。
5、著重訓練學生理解日常生活對話的能力,使他們能夠進行簡單的英語交流。
七、教學評價
促進學生間的合作與互助,將教學與思想教育有機結合,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重視中西文化交流,增強學生的文化意識,創(chuàng)造良好的語言環(huán)境,以提升口語和聽力水平。
八、教學內(nèi)容與課時安排
本學期計劃教學36課時,另加考核與講評4課時,共計40課時。具體安排如下:
第一周、第二周Unit One:Hello 4課時
第三周、第四周Unit Two:...
小學三年級英語教學計劃 12篇
一、學情分析
小學三年級是學生英語學習的起點,教師需要積極引導學生掌握基礎知識。此階段的學生通常性格活潑且好動,注意力保持時間有限,且此前并未接觸英語。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他們建立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以及提升語言的實際運用能力。在英語教學中,教師應遵循以學生為主的理念,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為小學三年級英語第一學年第一學期的課本,具體特點如下:
1、本書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突出英語知識的實踐性和交際性,注重語言學習的實用性。
2、加強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yǎng),幫助他們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為接下來的英語學習打下堅實基礎。
3、注重學生的中西文化意識培養(yǎng),提升其語言交流能力,為未來跨文化溝通奠定基礎。
4、通過豐富多彩的圖片、對話、故事等元素,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激發(fā)他們的學習動機。
5、本冊教材強化了學科間的聯(lián)系,促進學生在英語學習的汲取其他學科的知識。
三、教學目標
1、能夠聽、說、讀、寫26個英語字母,并能按字母順序進行默寫。
2、能夠根據(jù)實物或圖片正確說出所學單詞的發(fā)音。
3、熟練運用所學的日常用語。
四、教材重難點
重點:
1、掌握26個英語字母的聽、說、讀、寫能力。
2、規(guī)范書寫英語字母,保持整潔。
3、能夠熟練使用日常用語及所學單詞。
難點:
熟練運用所學的日常用語。
五、方法措施
1、由于小學三年級的學生活潑好動,注意力集中時間較短,因此課堂教學應多采用活動性教學方式,讓學生積極參與,以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集中注意力。
2、結合直觀教具和多媒體教學,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3、教師應設計切實有效的課外作業(yè),培養(yǎng)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