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道德教育工作實施方案(實用5篇)
德育工作計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僅奠定了學生的價值觀和道德觀,更為他們的全面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通過系統的德育活動,可以幫助孩子們在日常生活中培養責任感、尊重他人和團隊合作的精神。這一階段的教育,不應僅局限于知識的傳授,更應注重心靈的滋養和人格的塑造,讓每一個孩子都能在德育的浸潤中茁壯成長。
小學德育工作計劃 篇1
指導思想:
秉持“以學生為中心,德育為先”的教育理念,進一步推動小學生學習行為習慣的培育,增強班級文化和學習氛圍建設。通過豐富多樣的活動,創建一個整潔、安全、和諧、文明、綠色的校園環境,提升班級管理的科學化水平,全方位實施素質教育。
工作目標:
一、堅持一個理念:
以魏書生的班級管理理論為指導,科學管理班級。
二、突出兩個意識:
1、突顯“以生為本”的思想,營造德育和諧發展的良好環境。
2、強化“安全意識”,深入開展校園安全與衛生健康教育工作,確保師生的健康與安全,杜絕安全責任事故的發生。
三、狠抓三個建設:
1、創建德育基地,2、積極推廣書香校園,3、著力打造平安校園。
四、開展四項重要活動:
1、舉辦“我運動·我健康·我快樂”競賽展演活動。
2、組織第三屆“校園讀書節”活動。
3、策劃第八屆體育節及科技創新大賽。
4、慶祝“教師節”,“國慶節”,“元旦”等各類節日活動。
五、實現五個滿意。
1、學校對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表示滿意。
2、全體師生對良好班風與學風感到滿意。
3、上級部門對活動的有效性和實效性感到滿意。
4、上級領導對依法治校、依法執教的師德師風感到滿意。
5、社會公眾對學校的教育質量及學生綜合素質表示滿意。
工作要點:
一、堅持一個全面發展。
即全面推進德育工作。充分發揮德育處的主導作用,加強德育網絡的建設,整合德育教育資源,充分利用少先隊、團支部、工會等組織,建立起學校、家庭和社會“三位一體”的德育網絡,積極推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學校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要將德育工作貫穿于教學全過程,提升教師的職業道德,切實做到為人師表。與工會協作,建立健全家長學校管理制度,將其納入日常工作,注重實際效果,采用多種形式組織教師進行家訪,建立學校與家庭的聯系,確保家校共育,促進未成年人健康成長。不斷完善德育工作管理制度,提高德育管理水平,營造全員參與的德育氛圍,樹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意識,杜絕體罰和變相體罰現象,提高教育質量,推進德育工作全面發展,確保“四個第一”的落實(每周上好一堂班隊課、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更新每月一期德育板報、成功召開家長會)。爭創市級“文明學校”。
二、建設兩個重點項目。
1、安全項目。樹立“安全第一、健康至上”的理念。在常規活動如“兩操、升旗、就餐、放學”等過程中,注重食品安全、交通安全、樓道安全、消防安全等方面的教育,提升學生安全素養。每學期進行一次安全講座,加強安全管理。加強校園安全法治教育,明確安全責任。通過與家長溝通,共同做好校內外安全工作,重點教育學生校園安全、交通安全和消防安全,提高安全意識和自救能力。
2、衛生項目。繼續落實晨檢午檢、校園消毒和衛生知識講座等衛生工作。加強心理健康教育,依據教育部的相關意見,不斷提高工作的有效性和針對性,建立心理健康輔導機制,開展心理輔導和疏導,力求打造“平安校園”和“和諧校園”。
三、落實三個學習。
(1)組織教師進行政治學習,做好定期學習筆記,提升教師的政治素養。
(2)各班要認真學習《中小學德育大綱》、《中小學文明禮儀教育指導綱要》、《小學生守則》和《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加強學生思想品德教育,培養良好的學習行為習慣,倡導勤儉節約,愛護校園,做到節約每一滴水、每一度電和每一粒糧食。
(3)全面學習魏書生的班級管理思想,推進校園文化建設,確保“事事有人管,事事有人做”,提升德育和班級管理水平,豐富校園文化內涵。努力營造濃厚的校園文化氛圍,使學生在良好的環境中健康成長,實現“文化校園”“文明校園”的目標。
四、開展四個活動。
(1)“兩操”活動。
(2)“四節”活動。
(3)“十星學生”評選活動。
(4)節日慶祝活動。我們還會認真組織其他上級主管部門安排的活動,以活動為契機,促進各項工作的開展,營造豐富的校園文化氛圍,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強化育人效果,努力創建“文明校園”“書香校園”和“藝術校園”。
五、堅持五個值日。
(1)行政班子督導巡查值日;(2)教師樓道安全值日;(3)班主任輔導員護送學生放學和就餐的安全值日;(4)學生會及環保小衛士校園文明督察值日;(5)學生會超市監控值日。實施校園半封閉式管理,嚴格執行護送學生安全制度,確保師生在校的安全,積極關注校園環境衛生。加強德育研究,重視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努力營造“平安校園”和“潔凈校園”。
小學德育工作計劃 篇2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為核心,圍繞愛國主義教育,強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注重良好的行為規范養成,將校園文化建設與和諧校園創建作為重心。通過德育活動與激勵評估相結合,進一步完善“家庭、學校、社會”三位一體的德育網絡,拓寬德育實施途徑,形成整體合力,組織未成年學生開展“文明禮儀、愛國守法、傳統美德、理想信念、勤奮學習”等方面的教育活動,促進未成年學生全面健康成長。
二、工作目標
1.提升未成年學生的愛國主義與集體主義情感;
2.深入推進“愛我學校”的行為養成教育,改善校園風氣;
3.營造更為濃厚的校園文化氛圍,充分發揮環境育人的作用;
4.引起社會對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更高關注,實現心理健康教育的新突破;
5.增強對農村留守兒童等弱勢群體學生的關愛,落實幫教措施,效果明顯;
6.提高在校生的法律意識,減少違法犯罪案件的發生。
三、工作重點
(一) 圍繞愛國主義教育主線,強化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
主要開展以下工作:
1.組織青少年“學雷鋒,做有道德的人”愛國主義讀書系列活動。
2.認真開設“勤儉節約”主題課程,并開展全校少先隊員“勤儉節約,從我做起”的主題征文活動。
3.開展全校“踐行感恩,共創和諧”的主題教育活動。
4.組織全體少先隊員深入實施“爭當四好少年”活動,通過櫥窗、廣播等宣傳陣地,營造濃厚氛圍;召開隊會,通過輔導員講解及隊員交流,提高“四好少年”的認知;圍繞“四好少年”主題,組織“3.5學雷鋒”、國旗下講話、社會實踐等活動,創新工作,增強活動的教育性與吸引力。
5.深入開展反邪教教育,以科學的思想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形成健康向上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6.提升青少年學生的環保意識,參與生態村與綠色學校創建活動,為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貢獻力量。3月植樹節前后,積極開展“校園綠化提升活動”,為校園營造綠色、和諧、幸福的氛圍。
(二) 繼續推進學生的行為規范教育,努力實現學校風氣的進一步好轉。
重點開展以下工作:
1.開展以《小學生守則》和《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為內容的學習活動,以《守則》作為行為規范教育的總目標,針對不同年級實施具體方法,力爭實現“養成教育”的新突破,并組織班級為單位的“日常行為規范”學習實踐活動。
2.積極開展“先進班集體”創建活動,在活動中滲透“養成教育”內容,激勵先進,促使學校形成班班爭先的良好氛圍。
3.繼續開展年度的“三好學生”、“優秀學生干部”評選活動。
(三) 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營造濃厚的德育氛圍,發揮環境育人的作用。
重點開展以下工作:
1.提升校園基礎設施,保持校園環境整潔。通過劃分衛生責任區,明確責任,保持衛生區的持續評比,將環境整潔優美的要求落實到班級中,努力營造良好的校園環境。
2.推進校園綠化及基礎設施建設,積極創建“綠色學校”。利用植樹節、世界地球日等重要時機,組織多樣的環保教育活動,宣傳環保知識,營造良好的教育氛圍。
3.加強校園文化建設,通過宣傳欄、校園廣播等方式,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努力體現校園文化特色。
4.發揮少先隊組織的作用,積極開展評比活動,鼓勵全體學生參與班級文化建設,增強教育意義與人文關懷。
(四) 繼續開展“關愛明天,普法先行”青少年法制教育活動,引導學生學法、知法、守法、用法,防范違法行為。
重點開展以下工作:
1.以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為出發點,幫助未成年學生提高法制意識與自我保護能力,培養他們成為守法的合格公民。
2.探索建立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防控工作機制,杜絕青少年兒童校外監管的真空狀態。
3.定期邀請校外法制副校長及法制輔導員到校進行法制教育,提高學生的法律意識。
4.明確幫扶對象,將缺乏家庭教育的學生作為重點,在學習、思想、法律、生活、心理等方面給予關愛與支持。
(五) 加強對留守兒童的關懷和特困生的幫扶工作。
重點開展以下工作:
1.建立留守兒童與特困生的檔案,及時掌握他們的實際情況,確保工作有計劃、有措施。
2.動員教師和學生參與關愛留守兒童志愿者活動,開展“關愛、幫扶”活動,激勵他們樹立努力學習的信念。
3.認真建立“留守兒童之家”,開展系列活動,將關愛及時送到留守兒童的心中。
4.關注未成年學生的心理健康,通過宣講活動提升全體學生的心理健康意識,促進校園和諧。
(六) 加強“學校、社會、家庭”的三結合德育網絡建設,整合教育資源,提升教育合力。
重點開展以下工作:
1.深入辦好家長學校,通過講座等活動,幫助家長樹立現代教育理念,促進家庭與學校合作。
2.發揮優秀家教學校的示范作用,提高家長學校的辦學水平,學習更好的教學策略。
3.重視家訪工作,增強家校溝通,探索有效的家訪方式與途徑,確保每學期的家訪活動有實效。
小學德育工作計劃 篇3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學生為中心,提倡德育優先的教育理念,以培養有愛心、有責任感和上進心的學生為核心,廣泛開展主題教育活動。進一步加強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以豐富多彩的活動形式,推動班級風氣和學習氛圍的建設,努力打造清新、安全、和諧、文明的校園環境。
二、工作原則
1. 以生為本。尊重每位學生的主體地位,結合學生發展的實際需求,促進知識傳授、能力提升與價值觀教育的有機結合,努力為學生提供個性化的教育,助力學生的終身發展。
2. 務實創新。以德育的潛移默化為理念,通過生活化的德育與體驗式教育為主要途徑,結合德育案例開展工作,創新德育工作的方法、形式和渠道,提高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3. 統籌協調。在充分發揮德育團隊的作用基礎上,深入實施德育導師制度,實施全員、全程、全方位的育人計劃,強化德育與愛心相結合。整合校內外教育資源,構建學校、家庭和社會三位一體的教育網絡,形成強大的育人合力。
三、工作要點
(一) 堅持全面發展
即德育工作要全面推進。充分發揮德育部門的作用,加強德育網絡的建設。整合德育教育資源,積極發揮少先隊、團組織等各類團體的作用,建立起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立體德育網絡,大力促進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設。學校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主陣地,要將德育工作貫穿于教學活動的每一環節,強化教師職業道德,確保教師以身作則;配合工會建立健全家長學校管理制度,把家長學校的工作納入日常工作,注重實際效果,采取多樣化形式,組織教師深入學生家庭開展家訪,架起學校與家庭之間的溝通橋梁,增強學校與家長的聯系,攜手共育未成年人健康成長。不斷完善德育管理制度,提高德育管理水平,營造全員育人的德育氛圍,樹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意識,杜絕對學生的體罰及變相體罰,努力提升教育質量,推動學校德育工作的全面進步。
(二) 建設兩個重點項目
1. 安全工程。牢固樹立安全優先、健康為重的理念。在日常的晨午檢、課間活動、就餐與放學等環節,重視食品安全、交通安全、樓道安全、消防安全等方面的教育,增強安全意識。每學期開展一次安全知識講座,加強對學生的安全管理和法制教育,確保校園安全工作責任落實到位,形成安全教育的合力。與家長溝通,簽訂安全管理責任書,共同維護學生在校內外的安全,加強對學生在校園安全、地震預防、交通安全和消防安全等方面的教育,將理論與實際演練結合,提高學生的安全意識和自救能力。
2. 衛生工程。繼續落實每天的晨檢和午檢、每周的校園消毒、每學期的衛生知識講座及體檢工作,強化衛生防疫。進一步加強心理健康教育,逐步建立心理健康輔導的預防與預警機制,強化對學生的心理疏導及預防,全面開展心理輔導工作。加強綜合治理工作,努力構建平安、和諧的校園環境。
(三) 落實三個學習
(1) 認真組織班主任的管理理念培訓,進一步提升班主任的綜合素養。
(2) 各班要系統學習《中小學德育大綱》、《中小學文明禮儀教育指導綱要》、《小學生守則》和《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增強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引導學生踐行節約理念,愛護校園環境與公物,從節約水電和糧食做起,做到人走燈滅,人走水關。
小學德育工作計劃 篇4
一、指導思想
依據學校整體工作規劃,結合我校實際情況,創造性地開展德育工作,確保學校的德育實踐與學生的現實需求相結合。探索適應學生不同年齡段及身心發展特點的新方法,使德育工作切實融入學生的學習與生活中。著重通過強化學生的行為規范與習慣培養,提升德育工作的積極性與有效性,力爭形成全員參與、全方位覆蓋的德育工作模式,致力于打造我校獨特的德育品牌。
二、工作目標
1、著重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2、通過多樣化活動的開展,促進學生能力的提升及創新素養的發展。
三、工作重點
1、加強德育隊伍建設,針對班主任進行有針對性的培訓,以提升其理論水平和管理技能,幫助班主任科學、有效地實施班級管理。
2、嚴格落實常規管理。通過對學生日常行為的檢查與評比,推動班級建設,充分利用班會和晨會時間,開展主題鮮明、形式新穎的德育活動,德育處將定期抽查各班的教育實施情況。
3、繼續推進“文明禮儀”教育活動,將教育內容融入各類活動中。通過主題班會、演講、廣播、板報宣傳等多種形式,增強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及團結拼搏意識。
4、通過多樣化的家訪活動,增進老師、家長與學生間的理解,搭建溝通橋梁。利用社區資源開展教育活動,辦好家長學校,形成教育合力。
四、具體工作
(一)建設德育隊伍,營造全員育人環境
1、加強校園德育環境建設。要著力打造一支強有力的班主任隊伍,推動人人成為德育工作參與者。本學期將建立值周領導、值周教師與紅領巾監督崗學生相結合的檢查制度,隨時隨地對學生進行教育,并每周公布檢查結果。
2、提升班主任隊伍素質
強化責任意識,班主任是班級工作的直接負責人。本學期推行班主任培訓制度,完善班主任職責和考核評估機制,客觀公正評估班主任的工作,同時開展班級管理經驗交流會,實現相互學習與促進。
3、充分發揮少先隊組織的作用,增強大隊委的影響力,定期對隊干部進行培訓,以激勵他們帶動更多同學一起成長。
(二)常規教育常抓不懈
注重行為規范教育。開學第一個月,各班應利用晨會課開展相關常規與德育教育,德育處將以多樣形式進行監督檢查,強化學生的自我約束與管理能力。通過持續的強化訓練,使學生逐步從“被要求這樣做”轉變為“我認為應該這樣做”,讓良好的行為習慣內化為自覺行動。
(三)重視文明禮儀、愛國主義與感恩教育
1、圍繞校園禮儀主題,開展“文明禮儀第一課”,通過組織校園禮儀展示活動及“手拉手、一幫一”的主題教育,培養學生文明禮貌的習慣。
2、規范學校升降旗制度,結合中秋、教師節、國慶等重要節日開展愛國主義與傳統美德教育。
3、推廣感恩教育,通過主題班會等形式引導學生感恩父母、老師及身邊的人,使學生學會關愛與做人。
(四)根據學生特點實施差異化管理
針對學生不同的心理與生理特點,班主任應合理安排活動,制定系統化的德育培養程序,以促進學生健康成長。本學期要求各年級根據特點有針對性地開展德育活動,增強學生的競爭與誠信意識。
(五)加強班級建設
1、班主任應依據班級實際情況,充分利用班會課設計特色內容,并認真撰寫教案,注重身邊案例的分享。德育處將對班會進行評估,評比結果納入對班主任的綜合評價。
2、注重班級文化建設,營造良好班級氛圍,樹立班級形象與特色。
3、通過多樣的德育活動增強學生的集體意識,鼓勵學生參與活動,培養責任感與主人翁精神。
(六)促進家庭、社會與學校教育的結合
重視家庭、社會與學校的聯動,利用校外德育教育基地,形成教育合力。班主任要加強家訪,與家長共同關注學生思想動態,通過有效溝通形成合力,提升學生的德育素養。
五、每月工作安排
九月份:
1、進行開學教育(安全教育與開學典禮)。
2、各班更新班級展示牌及教室布置。
3、新學期第一期黑板報評比(主題:快樂新學期)。
4、組織紅領巾監督崗的上崗培訓會議。
5、班主任例會,布置開學各項工作及本學期主要活動。
6、開展“弘揚與培育民族精神月”的教育活動。
十月份:
1、圍繞“歡度國慶”主題開展板報評比。
2、舉辦建隊日活動,組織新同學入隊。
3、開展“我把祖國比母親”的中隊主題活動。
4、宣傳學習“四好少年”活動。
十一月份:
1、以“低碳節能,綠色校園”為主題,進行板報評比。
2、開展班主任微課培訓與評比。
3、優秀班隊會案例評比。
4、繼續推進“文明禮儀”活動,開展手抄報評比。
十二月份:
1、開展“學偉人、尋足跡、談思想”主題活動,組織講述偉人故事比賽。
2、舉行“12·9”愛國運動紀念活動。
3、開展“手拉手互助”學習活動。
一月份:
1、進行元旦主題板報評比。
2、完成資料收集與各項工作總結。
3、制定寒假活動計劃,安排寒假生活。
小學德育工作計劃 篇5
一、指導思想:
以全面提升學生素質為核心,以構建溫馨和諧的小學生活為目標,突出學生良好習慣的培養和創新思維的激發,確立德育優先的理念,強化德育團隊的建設,創新德育實施方法,豐富德育活動的形式,明確德育的層次性目標,切實加強和完善學校的德育工作,進一步推進素質教育的全面落實,為我校德育工作開創全新的局面。
二、工作目標:
1、積極推進校園文化建設,營造良好的德育氛圍。
2、強化德育團隊建設,樹立鮮明的育人意識。
3、注重日常行為規范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的生活習慣。
4、堅持活動育人的理念,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三、工作思路:
從學校德育管理的薄弱環節入手,圍繞習慣養成和班級管理兩條主線深入展開。
細 管理規范,即制定各項評比標準,確保有據可依,有過程跟蹤,有激勵措施,有總結提升。
嚴 嚴格執行,即要認真落實學校德育各項規定,相關負責人要負責到底,嚴格執行。
新 創新思維,即重點培養班集體和個人的優秀典型,積極開展符合學生成長規律的豐富活動,營造獨特的文化氛圍,推動德育工作的深入開展。
活 思路開闊,即德育管理者要不斷學習新的德育理論和管理方法,盡快找到德育工作的切入點和突破口,整合多方教育資源,形成良好的工作局面。
四、主要工作:
1、加強班主任隊伍的建設,培養一支高素質的班主任隊伍。
要加強理論知識的學習,鼓勵班主任閱讀相關的優秀書籍和刊物,通過多種途徑學習先進的教育經驗。完善班主任培訓制度,每月召開一次班主任例會,明確學習目標,充實學習內容,提升班主任的工作水平。
各班要認真開展班隊、晨會及思品課,其他課程不得干擾,學校將定期檢查班會及晨會的開展情況,對未達到要求的班級給予警示和扣分。充分利用學生干部,定期召開班干部會議,鼓勵學生展示自己的能力與智慧,增強班級的凝聚力與向心力,有助于良好班風和校風的形成。
第三,增加檢查的力度,尤其是常規班級工作的檢查。提升班主任的工作積極性,完善德育過程性資料的建設,圍繞每月的教育重點進行調研,及時整理反饋,方便整體把握。
2、注重基礎,強化習慣養成教育,提升德育實效。
隨著社會和經濟的不斷發展,學生的習慣養成教育顯得尤為重要。本學期我校將進一步加強校本教研,強化對學生的習慣養成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