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階段少先隊德育工作實施計劃
中心小學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著力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培養學生道德品質,創建“德育先鋒”品牌。工作重點包括傳承優良傳統,通過豐富的班級文化活動和“道德見證小站”項目,強化實踐,關注學生良好品德和行為習慣的培養,同時注重心理健康教育和法治教育,提升學生的自我保護意識。結合重要歷史節點開展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弘揚民族精神。為破解德育工作中的難點,學校計劃通過德育網絡創新管理,設立子課題研究,強化德育隊伍建設,開展系列活動,如班級文化建設、主題活動和心理健康課程比賽,確保德育工作的有效性與針對性,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一、指導思想:
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圍繞《中共中央關于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開展工作,注重培養學生的道德品質,以加強德育團隊管理為核心,提高德育工作的有效性和針對性,探索以學生為中心、實踐為導向、價值觀塑造為核心的新型德育工作模式,力爭創建“德育先鋒”品牌。
二、工作重點:
(一)傳承優良傳統:深入理解學校“德育先鋒”理念,開展豐富多彩的班級文化活動。
1、利用環境育人,精心布置班級環境,營造良好的班級文化氛圍。
2、實施“認知成長——品德體現——習慣養成——品格提升”系列活動,增強班級文化的育人功能。
3、結合班級建設,積極推進“道德見證小站”項目,構建“德育先鋒”的評估體系。
(二)強化實踐:
1、注重對學生良好品德和行為習慣的培養。
(1)具體化養成教育。深入學習《中小學生守則》和《日常行為規范》。將日常行為規范細化,把理論要求轉化為實際行為。
(2)關注四個結合。通過言傳身教、訓練與教育相結合、養成與糾正結合、各類活動相結合,切實抓好學生的習慣養成。
(3)課題研究促進養成。將習慣養成融入班級管理課題研究,探索班級文化建設與良好習慣之間的結合點,開展“樹立榜樣、培養習慣”的系列研究。
(4)活動促進養成。組織“好習慣我知道——好習慣我能做到——好習慣伴我前行”的主題活動。
(5)評估促進養成。推動“道德見證小站”建設,記錄學生優秀行為并促使其轉化為自覺習慣。
(6)三重措施促進養成:①重巡查,定期對學生行為進行監督;②重反饋,及時將巡查結果反饋給學生;③重糾正,及時糾正不良行為。
2、重視心理健康教育。
(1)心理健康課開設。各班利用每周四下午的時間開設心理健康課程,由班主任負責教學。
(2)心理教師培訓。邀請心理教育專家開展培訓,提升教師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
(3)心理健康課程的比賽。定于11月舉辦以心理健康教育為主題的課程比賽。
(4)設立“心靈驛站”與“心理信箱”,鼓勵全體教職工積極參與心理健康教育。
(5)在學校德育網站上開設心理健康教育專欄,提供資源與支持。
3、認真開展法治教育。結合“交通安全”和“學校紀律”,開展多種形式的法治教育,提升學生的自我保護意識,保障安全。
(三)關注時事:結合重要歷史節點,開展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
積極落實《中共中央關于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結合抗日戰爭和紅軍長征等重要歷史事件,開展主題活動:舉辦紀念活動、故事征文比賽和主題講座,弘揚民族精神,增強學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四)破解難點:
1、有效利用德育網絡,推動德育管理的創新。
本學期將進一步完善德育網站,使其更好地反映學校德育工作進展,提供服務。
(1)共同管理德育。通過網絡平臺,讓更多的師生參與德育管理。
(2)德育活動評議。鼓勵學生和教師通過網站對德育活動進行評論和評分。
(3)建立德育工作評估反饋機制,及時跟蹤檢查工作進展。
2、在課題研究中尋求突破。圍繞“德育先鋒”理念,結合實際情況設定子課題,發揮專家指導作用,進行深入研究。
3、加強德育隊伍建設。圍繞“三愛”教育要求,依據《班主任工作管理辦法》,加強對德育團隊的培訓。班主任培訓要結合自學與交流、理論與實踐、研討與分享。建立優秀班主任評選機制,推出《“德育先鋒”班主任評選方案》。
主要工作安排:
9月:
1、班級文化建設:①環境布置到位,營造良好的班級氛圍。②開展“認知成長”系列活動。③各班設立“道德見證小站”。
2、紀念抗戰勝利的征文比賽。
3、講述抗日英雄故事活動。
4、“好習慣我知道”競賽。
10月:
1、班級文化建設:深入學習班級文化,分享成長經驗。
2、班主任工作交流會。
3、法治教育專題講座。
11月:
1、班級文化建設:學習榜樣,養成好習慣。
2、心理健康課比賽。
3、家長會。
12月:
1、法治教育講座。
2、分享班花與好習慣的論文交流。
1月:
評比及表彰。
中心小學德育辦公室
20XX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