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第三冊課程設計方案(通用5篇)
核心在于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和問題解決能力。通過系統化的教案設計,教師能夠有效地引導學生掌握基礎數學概念,為后續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特別是通過具體實例和實際應用,學生能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數學原理,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與探索精神。制定詳盡而靈活的教學計劃,是實現教育目標的關鍵一步。
小學數學第三冊教學計劃 第1篇
一、班級學生情況分析
(略)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涉及的教學內容包括:
1、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二),包括連加、連減及加減混合運算。
2、對米和千克的基礎認識。
3、表內乘法(一),包括乘法的初步理解、2至6的乘法口訣,以及相同加數求和的應用題。
4、表內除法(一),包括除法的基本概念,利用2至6的乘法口訣來求商,以及如何將一個數平均分成幾份,求一份是多少,和求一個數包含幾個另一個數的應用題。
重點在于掌握表內乘法及其對應的除法,這是學習一位數乘除法和多位數乘除法的基礎。
三、教學目標
1、理解加減兩步計算式的運算順序,能夠較流利地完成相關計算。
2、認識乘法的含義,能夠了解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并掌握2至6的乘法口訣。
3、理解除法的意義,知道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命名,初步掌握乘除法之間的關系,并能夠利用乘法口訣熟練計算表內除法。
4、掌握乘除法簡單應用題的結構特征和數量關系,能夠正確列出算式,標注得數單位,并書寫答案。
5、認識長度單位米和質量單位千克,初步形成1米、1千克的概念。
6、直觀認識圓柱體和球體。
7、結合教學內容,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心理素質。
四、教學措施
1、從整體上把握教學目標。不應僅僅依靠經驗或參考過去的教學方式,也不應僅僅依賴課本內容,而是要根據教學指導綱要和實際教學情況進行合理的調整,避免增加學生的學習負擔。
2、尊重學生,注重學習方法的滲透。在課堂上,教師應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進行探索、交流和練習,而不是過于依賴講授。
3、注重培養學生的數學概括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重視他們獲取知識的思維過程。
4、注重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和解答應用題的能力,鼓勵他們把所學知識應用到日常生活中的簡單實際問題,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培養學以致用的意識。
5、適當滲透一些數學思想和方法,以幫助學生理解某些數學內容。
6、注重教學的開放性,鼓勵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教師應引導學生展示思維過程,并鼓勵多角度思考問題。
7、精心設計教案,利用多媒體技術,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留下扎實的知識基礎。
8、滲透德育教育,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獨立思考及克服困難的精神。
五、教學進度
(略)
小學數學第三冊教學計劃 第2篇
一、班級學生情況分析
根據實際情況分析班級學生的學習特點、進度以及存在的問題。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主要涵蓋以下教學內容:
1. 100以內的加法與減法(包含連加、連減及加減混合運算)以及圖形的認識;
2. 米與千克的基本概念;
3. 表內乘法(一)(包括乘法的基礎認知,2至6的乘法口訣,以及相同加數和的應用題);
4. 表內除法(一)(包括除法的基礎認知,利用2至6的乘法口訣求商,以及將一個數平均分成幾份求一份的概念,和求一個數內包含幾個另一個數的應用題)。
重點在于理解和掌握表內乘法及其相應的除法,這是學習一位數及多位數乘除法的基礎。
三、教學目標
1. 理解加減兩步計算題的運算順序,能夠熟練進行計算。
2. 明確乘法的含義,了解乘法式中的各個部分名稱,并熟練掌握2至6的乘法口訣。
3. 理解除法的含義,知道除法式中的各部分名稱,初步了解乘除法的關系,并能運用乘法口訣熟練計算表內除法。
4. 掌握乘除法簡單應用題的結構特征及數量關系,能夠正確列出算式,并標明單位名稱,書寫答案。
5. 認識米和千克的長度與質量單位,初步建立1米與1千克的概念。
6. 初步認識圓柱和球的形狀。
7. 在教學過程中,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心理素質。
四、教學措施
1. 從整體上把握教學目標,不僅依賴過去的經驗,也要結合教學大綱適度調整,避免增加學生的學習負擔。
2. 尊重學生的學習方式,鼓勵他們在課堂上主動探索、交流與練習,而不是單純依賴教師講解。
3. 培養學生數學的概括能力和邏輯思維,重視知識獲取的思維過程。
4. 注重培養學生的計算和解決應用題的能力,鼓勵他們運用所學知識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激發學習興趣,增強實際應用意識。
5. 滲透數學思想與方法,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某些數學內容。
6. 課堂教學注重開放性,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引導他們多角度思考問題。
7. 精心設計教案,合理運用多媒體教學,確保學生能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學習。
8. 滲透道德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克服困難的精神。
五、教學進度
結合教參和實際情況,制定詳細的教學進度安排。
小學數學第三冊教學計劃 第3篇
一、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的教學內容包括:掌握9以內的乘法口訣并應用于表內乘法;學習除法的基礎認識;通過乘法口訣解答商的計算;掌握兩位數的加減法筆算技巧;了解時、分、秒的概念;熟悉平面圖形的分類與認識;方向的認知,包括東、南、西、北等方位,能夠從不同角度觀察同一物體;直觀了解線段;認識長度單位米和厘米,并使用尺子測量線段的長度;統計與概率的初步認識及實踐活動。
二、班級情況簡析
三年級學生正處于認知發展的關鍵期,雖然他們的動手能力相對較弱,但經過兩年的學習,他們已經具備一定的基礎知識,也對學習充滿了熱情。教學中,教師需耐心引導,采用循序漸進的方法,以適應他們的形象思維特點。
三、教學要求
1、理解除法的基本概念,熟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
2、熟練掌握9以內的乘法口訣,能靈活運用乘法口訣進行商的計算,并能書寫乘法和除法算式,完成連乘、連除以及乘除混合運算。
3、掌握加減法的豎式計算方法,能夠正確計算百以內的加減法并預測兩位數加減法結果的范圍,初步體驗估算在解決問題中的重要性。
4、通過生活實際理解時、分、秒,樹立在一小時內的時間概念,知道1時=60分,1分=60秒,會說出并記錄鐘面上的時間。
5、認識各種多邊形,能通過折疊、剪切、拼接等方式將一種圖形轉變為另一種圖形。
6、理解方位的概念,包括東、南、西、北、前、后、左、右等,并能從不同方向觀察同一物體。
7、建立長度觀念,了解常用的長度單位米和厘米,明確1米=100厘米,并使用尺子測量物體的長度。
8、能夠利用統計圖表表達統計結果,并進行簡單分析。
9、通過實際活動感受事件發生的確定性與不確定性,學會使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詞匯討論日常生活中的事件。
四、滲透教育
1、進行學習目標教育,培養學生對祖國和集體的熱愛。
2、注重時間管理,培養學生珍惜時間的意識。
五、教學重點與難點
本冊教材的教學重點在于進位加法與退位減法,解決關于平均分以及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少)的簡單應用題。教學難點則集中在進位加法與退位減法的掌握,以及相關簡單應用題的解決。
六、教學措施
1、教師需深入學習新課程標準,認真備課、授課,選擇有效的教學方法,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
2、鼓勵學生認真學習,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重視對有困難學生的幫助。
3、有效組織課堂練習,關注練習方式的多樣化,對思維活躍、學習能力強的學生進行課外拓展。
4、不斷強化學習目標意識,培養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
七、進度安排
內容課時
一、理解除法6
分一分(3)
初步了解除法(2)
練習一(1)
二、口訣求商4
口訣求商學習(2)
練習二(1)
三、認識多邊形3
認識多邊形(1)
練習三(1)
七巧板游戲(1)
四、加法與減法12
不進位加法與不退位減法(1)
解決實際問題(1)
練習四(2)
進位加法(1)
練習五(2)
退位減法(1)
練習六(2)
復習(2)
五、觀察與測量2
六、長度測量4
理解線段(1)
認識厘米(1)
認識米(1)
長度測量實踐(1)
七、乘法與除法(一)10
7的乘法口訣及求商(2)
乘法、除法豎式(2)
練習七(1)
8的乘法口訣及求商(2)
實際問題解析(1)
練習八(2)
八、時、分、秒3
時、分概念(1)
記錄時間(1)
認識秒(1)
九、乘法與除法(二)7
9的乘法口訣及求商(2)
乘法口訣復習(1)
連乘、連除及混合運算(1)
練習九(2)
十、方位與位置3
位置確認(1)
方位認知(1)
平面圖理解(1)
十一、統計與概率4
統計知識(1)
可能性基本概念(1)
練習(1)
田園風光活動(1)
十二、期末復習4
第1~4課題復習(1)
第5~9課題復習(1)
第10~15課題復習(1)
第16~18課題復習(1)
小學數學第三冊教學計劃 第4篇
一、班級學生情況分析
三年級(2)班共有學生人數,其中男生X人,女生Y人。學生之間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存在較大差異,適應新環境和新老師需要一定的時間。由于班級人數較多,上課時學生的參與度可能受到影響,作業的批改速度也會受到制約。計劃通過生生互助的方式來幫助學生掌握知識,提升綜合能力。
二、教材分析和教學目標
(一)數與代數
1、第一單元“數與乘法”。在本單元中,學生通過“數”的活動,學習從具體的情境中抽象出乘法算式,體驗乘法的意義,并在實際生活中發現可以用乘法解決的問題,初步認識到乘法與生活的緊密聯系。
2、第二單元“乘法口訣(一)”與第三單元“乘法口訣(二)”。在這兩個單元中,學生將學習2~5及6~9的乘法口訣,培養有條理思考問題的習慣和初步推理能力,能夠正確運用口訣進行表內乘法的計算,解決實際問題。
3、第四單元“分與除法”。通過豐富的“分”的活動,學生將從具體情境中提取出除法算式,體會除法的意義,識別生活中可以用除法解決的問題,理解除法與生活的密切關系,同時學會運用乘法口訣求商,感受乘法與除法的互逆性。
4、第六單元“時、分、秒”。在這一單元中,學生將學習時間的知識,培養遵守和珍惜時間的習慣。通過生活情境,理解時、分、秒的實際意義,掌握其轉化關系,能夠準確讀出時鐘時間,并能夠說出經過的時間。
(二)空間與圖形
1、第三單元“觀察物體”。在本單元學習中,學生通過觀察不同位置的物體,體驗到所見的形狀可能不同,能夠識別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的簡單物體形狀,初步培養空間觀念。
2、第五單元“方向與位置”。通過本單元的學習,學生能根據一個方向(東、南、西、北)辨認其他方向,并用相關詞匯描述物體位置,理解地圖方向,掌握簡單路線圖的使用,從而發展空間觀念。
(三)統計與概率
1、第九單元“統計與分類”。通過本單元學習,學生將體驗數據的收集和整理過程,根據圖表進行分類,并在日常生活中體會分類的重要性,能根據特定標準對物體進行比較和分類,認識到活動結果在相同標準下的一致性與不同標準下的多樣性。
(四)實踐活動
本冊教材包含三個主要實踐活動——“節日展覽”、“星際旅行”、“趣味運動會”。這些活動旨在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同時在其他學習內容中,安排了“小調查”及多樣化的應用性問題,幫助學生進行實際知識應用。在參與這些活動中,學生將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感受數學在生活中的作用,獲得初步的數學活動經驗,提升解決問題和數學思考能力,增強學習興趣與自信心。
三、教材編寫的意圖和特點
本冊教材以學生的數學活動為主線,創造生動有趣的情景,引導學生自主操作,通過解決現實問題的過程,形成抽象數學模型并進行應用,從而加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體會。
(一)在數與代數的學習中,重視動手實踐與概念理解相結合,幫助學生體會乘除的含義,發展數感和符號感。
1、關于乘除法的理解
第一單元的標題為“數與乘法”,與第四單元的“分與除法”相呼應,突出通過大量操作幫助學生體驗乘法和除法的含義。在學習乘法之前,教材安排了“數”的活動,讓學生結合生活經驗來理解乘法問題的實際應用。學習除法時,強調其本質為“平均分”,通過各類“平均分”活動,逐步抽象出除法算式,使學生在實踐中理解這一概念。
2、關于乘法口訣
乘法口訣是幫助學生提升計算能力的有效工具。教材先學習2~5的乘法口訣,再引入6~9的口訣,分成兩段教學,降低記憶難度。教材在乘法口訣的設計上也注重生活情境的引入,鼓勵學生發現其中的規律,從而幫助記憶。
3、關于表內除法的應用
本冊教材將表內除法與實際問題結合。通過層次豐富的練習和有趣的數學故事、游戲,引導學生將所學知識靈活運用,增強實際應用意識。
4、關于時、分、秒的學習
(二)在空間與圖形的學習中,從學生生活經驗出發,通過實踐活動發展空間觀念。
1、關于“觀察物體”
教材安排了觀察活動,讓學生通過不同視角觀察同一物體,以體驗到其形狀的變化,提升空間感知能力。
2、關于“方向與位置”
教材通過實際情境,幫助學生理解方向的定義,從而能夠描述物體的位置,學習使用簡易地圖。
(三)在統計與概率的學習中,通過統計活動發展統計意識,以及有趣的猜測活動使學生初步感受到生活中的不確定性。
通過設計調查活動,鼓勵學生進行數據收集、整理和分析,進而提高他們的統計觀念。
(四)在整理與復習中,注重培養學生反思與回顧的習慣。
“整理與復習”環節的設計,旨在幫助學生總結所學知識,反思學習過程并了解自己的成長。包括對所學知識、技能的總結和對學習過程的反思。
四、本冊教材的教學建議
數學教學是一個師生與生生之間互動的過程,以下是對本冊教材的教學建議。
(一)在生動具體的活動中學習數學
教師應創造問題情境,讓學生通過動手實踐學習數學。例如,組織學生進行“數”的活動,體驗乘法的含義,通過“分”的活動理解除法的本質。
(二)鼓勵學生獨立思考與相互交流,幫助他們積累數學活動經驗。
教師應支持學生在具體操作中獨立思考,愿意與同伴交流,共同探討解決問題的方法。
(三)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及問題解決能力。
教材提供大量實際問題,教師應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培養他們提出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他們意識到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四)創造性地使用教材。
教師應根據學生的特點和班級實際,靈活運用教材,并在教學過程中記錄反思,以不斷改善教學策略。
五、教材的評價建議
評價的目的在于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激勵他們的學習熱情,促進全面發展。評價也是教師反思和改進教學的有效手段。
(一)關注學生數學學習過程的評價
評價應同時關注學生的知識與技能掌握情況,以及他們的情感與態度,觀察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參與程度與交流合作。可以結合具體問題,讓學生談述自己的思考過程。
(二)適時評價學生基礎知識與技能的掌握情況
評價應結合具體材料,觀察學生對所學內容的理解。例如,評價乘法口訣的掌握,可以通過“開火車”的形式測試其記憶流暢性。
(三)重視對學生發現問題與解決問題能力的評價
考察學生在生活中發現簡單數學問題的能力,能否選擇適當的方法解決,并表達解決問題的過程。
六、教學進度表
2
周
次起止
月日計劃進度
教學內容課時
19.1 ~ 2始業教育1
23~ 9數與乘法5
310 ~ 16乘法口訣(一)5
417 ~ 23乘法口訣(一)5
524 ~ 30觀察物體5
610.1~7放假
78 ~ 14分與除法5
815 ~ 21分與除法5
922 ~ 28分與除法、方向與位置5
1029~ 11.4方向與位置、時、分、秒5
115 ~ 11時、分、秒、乘法口訣(二)5
1212 ~ 18乘法口訣(二)除法5
1329 ~ 25除法、統計與猜測5
1426~ 12.2統計與猜測、總復習5
153 ~ 9總復習5
1610 ~ 16復習5
1717 ~ 23復習5
1827 ~ 30復習5
1931 ~1. 6復習5
207~ 13復習5
2114 ~ 20期末檢測
小學數學第三冊教學計劃 第5篇
一、教學內容和目標
(一)、數與代數
1、第一單元“數一數與乘法”。在此單元中,學生通過“數一數”等活動,經歷從具體情境中抽象出乘法算式的過程,理解乘法的意義;在生活中發現并提出用乘法解決的問題,初步體會乘法的實際應用。
2、第二單元“乘法口決(一)”,第七單元“乘法口決(二)”。在這兩個單元中,學生經歷2—5和6—9乘法口決的學習過程,培養有條理地思考問題的習慣和較強的推理能力;能夠正確使用口決完成表內乘法運算,并解決相關的實際問題。
3、第四單元“分一分與除法”,第八單元“除法”。學生通過大量的“分一分”活動,理解和體驗除法的意義;能夠在具體情境中提取出除法算式,發現生活中可用除法解決的問題,體會除法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學會使用乘法口決求商,理解乘法與除法之間的關系。
4、第六單元“時、分、秒”。通過學習時、分、秒,學生能初步形成珍惜時間的意識;在實際情境中認識時、分、秒,理解它們的實際意義和進率,能夠準確讀懂鐘面上的時間,并能描述經過的時間。
(二)空間與圖形
1、第三單元“觀察物體”。該單元中,學生將體驗從不同角度觀察物體的多樣性,能正確識別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通過觀察,初步發展空間思維能力。
2、第五單元“方向與位置”。在這個單元中,學生可以根據給定的一個方向(東、南、西、北)辨認其他三個方向,并運用這些詞語準確描述物體的位置;了解地圖方向,能夠閱讀簡單的路線圖,進一步發展空間認知。
(三)統計與概率
第九單元“統計與猜測”。通過本單元的學習,學生將深入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過程,能夠基于圖表中的數據回答簡單問題,和同伴交流看法。在簡單的猜測活動中,初步感受不確定現象,理解某些事件發生是確定的,而有些則是不可預測的。
(四)實踐活動
教材中安排了三個主要的實踐活動——“節日廣場”、“月球旅行”、“趣味運動會”,旨在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在具體內容學習中,還安排了“小調查”活動,緊密結合生活的應用問題,以達到對特定知識進行實際運用的目的。在參與這些活動中,學生將運用所學知識和方法解決簡單問題,體驗數學在生活中的重要性;獲得初步的數學實踐經驗,發展問題解決能力和數學思維,感受不同數學知識之間的聯系;通過與同伴的合作和交流,增強數學學習的興趣和自信心。
一、
本冊教材編寫的意圖和特色
a)
在數與代數的學習中,突出動手操作與抽象概括相結合,幫助學生理解乘除法的含義,培養數感;
b)
在空間與圖形的學習上,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注重通過實踐活動發展空間認知;
c)
在統計與概率的學習中,強調通過統計活動,培養學生的統計思維,通過趣味猜測活動讓學生初步感受生活中的不確定現象;
d)
在整理與復習階段,注重培養學生回顧與反思的學習能力。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從具體情境中學習與理解乘除法的含義,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三、班級情況分析
本班共有39名學生,女生多于男生,數學學習成績差異較大,優秀生和中等生較少,后進生較多,課堂教學開展困難。大部分學生的數學學習習慣較差,注意力不集中,常有小動作,學習主動性不足,需加強對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和學習方法的指導。
四、教學措施
1、通過具體活動讓學生學習數學。
2、引導學生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幫助他們積累參與數學活動的經驗。
3、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提升提出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4、創造性地利用教材進行教學。
五、教學時間安排(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