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上學期語文教學方案(精選3篇)
核心目標是激發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與思維深度。通過多樣化的教學策略和豐富的教材選擇,旨在培養學生對文學作品的熱愛與理解,從而促進他們的人文素養和表達能力的全面提升。本計劃強調互動式學習和自主探究,力求在課堂中營造生動的學習氛圍,使每一位學生都能在語言的海洋中暢游,發現自我。
初中八年級上冊語文教學計劃 1篇
一、指導思想:
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提供優質服務,幫助學生掌握有效的學習策略,制定清晰的學習與生活目標,培養積極向上的習慣,努力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
二、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樹立有目標的學習觀,將班級的學習目標與個人目標有機結合;
2、教會學生將教學目標分解為可實現的小目標,從而逐步完成更大的學習任務;
3、增強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指導其掌握正確的書寫方式,提升閱讀能力和背誦能力;
4、教導學生采用循序漸進的學習策略,幫助其根據個人特點找到最適合的學習方法;
5、讓學生認識到珍惜時間、感恩身邊人的重要性,懂得用實際行動回饋他人;
6、力爭本學期學生語文優秀率達到30%,合格率達到98%。
三、情況分析
(一)學情分析
經過一年的初中語文學習,十九中大部分學生已適應了高效課堂的學習方式,教學過程中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開展合作探究的教育改革實驗,積極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和綜合實踐能力,成效初顯,但仍需加強對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
(二)教材分析:
八年級語文上冊教材劃分為五個板塊和六個單元,這一結構在以往教材中得到了延續與發展。五個板塊包括閱讀、綜合性學習、寫作與口語交際、課外古詩詞背誦、名著導讀與附錄。六個單元的設計則根據課文的主題和體裁進行分類。
閱讀部分,新教材的前四冊均包含30篇課文,第五和第六冊則有25篇課文。本冊教材共30篇課文,分為:第一單元,關于戰爭主題的文章;第二單元,圍繞“愛”的主題;第三單元,事物說明文;第四單元,事理說明文;第五單元,文言文;第六單元,自然景物的文言文。教材設置了16篇精讀課文和14篇略讀課文,說明文的閱讀是本冊教材的重點,因此第三和第四單元的教學是重中之重。
綜合性學習與寫作口語交際貫穿于每個單元后,安排了相關的綜合性學習活動。每個單元的側重有所不同,一、三、五單元以綜合性學習為主,結合寫作與口語交際,通過活動去感受戰爭的殘酷與和平的珍貴;而二、四、六單元則以寫作為主,輔以口語交際和綜合性學習,通過練筆感悟“愛”的主題,參與辯論并撰寫小論文。課外古詩詞背誦在整個新教材中始終是一個重要板塊,鼓勵學生在背誦中領略傳統文化的魅力。
名著導讀同樣是新教材的一大亮點,有效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
四、教學措施:
1、應從語文學科的特點和社會發展的新要求出發,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的思想認識和道德情操,提升審美意識,增強學生的責任感與自尊心。
2、在教學中,指導學生運用比較、分析及歸納等方法,發展他們的觀察、記憶、思考與聯想能力,尤其要重視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本學期重點關注基礎薄弱的學生,力圖提高他們的水平,并帶動中等生,促進整體提高,縮小差距。
3、教學應重視實踐活動,鼓勵學生主動獲取知識,科學訓練技能,全面提高語文能力。每堂課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精心備課,尤其要備好學生,避免繁雜的教學方式,突出重點與難點。引導學生把知識系統化,尤其是在古詩詞的學習中,可按類、主題進行分類。
4、注重營造良好的語文學習環境,溝通課本與生活、課堂與校外的關系,拓寬學習渠道,增加學生的語文實踐機會。重視日常的知識積累,定期向學生推薦優秀的文藝作品,促進他們多接觸課外讀物,關心時事,引導他們關注社會動態。
5、加強作業管理,培養學生按時完成作業的習慣,確保每課、每單元的學習都能達標,避免繁瑣的分析和機械的練習。
6、堅持晨教“心靈雞湯”口語表達訓練(約3分鐘),幫助學生樹立自尊自強的信念,培養其口頭表達能力。
7、及時糾正學習上的錯誤,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和行為習慣,特別是在書寫上,鼓勵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加強練習,確保書寫規范、整潔。
8、優化作業管理,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充分發揮課代表和小組長的監督和引導作用,確保每課、每單元的學習能夠有效達成。對作業布置和批改應有所區分,因人而異,照顧到不同學生的特點。
9、鼓勵學生利用網絡資源進行學習,開展班級博客,指導他們在每周的信息技術課上寫隨筆或感言,并在班級博客上發表,提升其綜合能力。
10、作文教學要貼近生活,注重靈活命題與多樣化形式,鼓勵學生多寫隨筆與讀書筆記,嘗試互評,以改促寫,提升作文水平。
11、通過競賽、學科活動等多種形式,開展豐富的故事會、朗誦會、演講會,制作手抄報,培養學生的能力,提高學習興趣。
12、在教學過程中要多表揚學生的優點,增強他們學習語文的信心。
13、教師應全面把握教材內容,了解編輯者的意圖,實施集體備課,整合各方意見,關注整體教學,深入分析試卷,找到教學薄弱環節,注重補差,提高整體教學質量。
14、重視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掌握有效學習方法,為其未來打下堅實基礎,同時強調人文與科學精神的培養,確立新時期的語文教學理念。
15、注重學科間的聯系與融合,強化綜合能力的培養,有效利用課堂和課外學習資源,促進課堂與生活的緊密結合,創造性開展各種活動,全面提升語文素養,實現可持續發展。
五、本學期個人提升計劃
1、定期參加聽課活動與教研組活動,積極學習優秀課例,并進行研究。
2、撰寫教學反思與日記,并及時整理,提煉為心得與經驗。
3、認真備課,科學設計課程,確保教學適應大多數學生的實際情況。
4、課堂結構要嚴謹有序,生動有趣,使學生能夠系統地掌握知識。
5、黑板板書要簡潔明了,既有助于學生掌握生字詞,又能鍛煉書寫能力。
初中八年級上冊語文教學計劃 2篇
一、班級基本情況分析:
本班共有學生57人。在新課程改革的實施過程中,教師積極探索語文教學的新途徑,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開展了合作學習和探究式學習的教學實驗,取得了顯著成效,提升了學生的語文素養,增強了他們的綜合實踐能力,為推進新一輪的教學改革積累了寶貴經驗。然而,仍有部分學生對新教材和新教法的適應性不足,受到傳統應試教育的影響,依然存在重知識輕能力的現象,導致在新課改的背景下感到迷茫和無措。
二、教學的總要求:
深入學習新課程標準,轉變教學觀念,勇于進行教學改革,推廣“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重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和創造性學習提供必要的條件,進一步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為其他學科的學習奠定堅實基礎。
三、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依據《課程標準》重新編排,體現了新的理念與目標,旨在構建系統化的新教材,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鞏固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
本冊教材共包含30篇課文,根據主題分為七個單元,每個單元圍繞主題展開綜合訓練,努力吸引學生,提升他們的學習主動性。在綜合學習中加強學生的語文素養,通過實踐不斷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熱情,培養他們的實踐能力、創新能力與探究能力。
四、教改措施:
1、以推進語文教學改革為契機,增強課堂教學改革的力度,積極投身于新課程改革,運用先進的教學理念及多媒體手段進行教學,在減輕學生負擔的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喚醒問題意識,落實教學民主化,努力提升課堂教學質量。
2、整體把握教科書,理解編輯者的意圖和內在聯系,結合本校及本地的實際情況,廣泛查閱相關資料,集思廣益,面向全體學生。做好試卷分析,找出教學中的薄弱環節,重視補差補缺,爭取教學的全面豐收。
3、認真進行聽說讀寫訓練,開展口語交際訓練,結合教材中的名著鑒賞,開展誦讀和欣賞,引導學生進行綜合訓練,尤其關注他們語言交際和寫作能力的培養。
4、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與方法,增強學習的持續性,為他們的未來發展打下基礎,重視人文精神與科學精神的培養,確立語文教學的新理念。
5、加強第二課堂活動,引導學生拓寬閱讀面,多讀文學名著及健康有益的課外讀物,提高他們的文學修養,陶冶高尚情操,使學生掌握社會所需的終身語文能力。
6、加強學科間的聯系與融合,強化綜合能力的培養,積極開發課堂和課外的學習資源,促進課堂內外、各學科之間的溝通,創造性地開展各種活動,提升語文素養,實現語文能力的可持續發展,為中考及高考奠定堅實基礎。
7、作文指導采用全批、抽批和面批等多種方式,快速、及時地反饋給學生,給予指導、評價與交流,激發他們的寫作動力。同時結合每周兩篇隨筆的指導與交流,利用貼近學生生活的作品啟發和激勵他們的寫作,把作文教學落實到實處。
8、指導學生讀書并撰寫讀書筆記,每周安排一節交流隨筆與讀書筆記的課程,形成豐富、生動的語文學習過程,避免死讀課本和死讀書現象。
五、教學課時安排:
第一單元 總課時11課時:
《背影》3課時,《永久的悔》2課時,《鐵騎兵》2課時,《蘇珊·安東尼》1課時,口語交際1課時,寫作2課時。
第二單元 總課時8課時:
《大堰河——我的保姆》2課時,《現代詩兩首》2課時,《致空氣》1課時,《樵夫,別砍那棵樹》1課時,口語交際1課時,寫作1課時。
第三單元 總課時6課時:
《日出》3課時,《欽差大臣》2課時,《放下你的鞭子》1課時。
第四單元 總課時6課時:
《為人民服務》2課時,《應有格物致知精神》2課時,《我有個夢想》1課時,《你是你的船長》1課時。
第五單元 總課時6課時:
《南京大屠殺》2課時,《尋找時傳祥》2課時,《阿炳在1950》1課時,《滑鐵盧之戰》1課時。
第六單元 總課時15課時:
《鄒忌諷齊王納諫》3課時,《周亞夫軍細柳》3課時,《古文二則(孫權勸學、祖逖北伐)》2課時,《公輸》3課時,《詩詞五首》4課時。
第七單元 總課時15課時:
《桃花源記》3課時,《岳陽樓記》3課時,《醉翁亭記》3課時,《湖心亭看雪》2課時,《詩詞五首》4課時。
要深入了解每位學生,做他們的知心朋友與學習伙伴,真正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合作者和幫助者,讓學生感受到人性之美和智慧之美,感受到人類文化的燦爛與輝煌,并激發他們對生活的熱愛與期待,使他們對未來充滿希望與積極的態度。
初中八年級上冊語文教學計劃 3篇
一、教材分析:
本學期教材依據《中學語文課程標準》精心編排,充分體現了現代教學理念與教育思想,突出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觀念,強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性,從而提升了他們的綜合素質。
全書分為六個主題單元,圍繞主題開展綜合性訓練,以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增強他們的語文素養,同時培養實踐、創新與探究能力。
二、學生情況分析:
初二學生的語文水平普遍不高,存在明顯的兩極分化問題,超過一半的學生學習習慣不佳,書寫姿勢和閱讀習慣都有待改進。特別是在寫作方面,許多學生連最基本的敘述性文章都難以完成,更不用說描寫和抒情類型的作品了,作文的字數也普遍偏少,遠低于600字的要求。本學期教學任務艱巨,希望通過師生共同努力,在期末考試中能夠提升學生的語文水平。
三、教學的總要求:
深入研究新課程標準,更新教學理念,勇于進行教學改革,踐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策略,確立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與創造性學習奠定基礎,進一步提升學生語文素養,并為其他學科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四、學期目標:
1、思想目標:
在與生活緊密結合的基礎上,全方位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增強其正確理解和使用漢字的能力,發展語言感知力與思維能力,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拓展學生視野,注重創新精神的培養,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
2、知識目標:
掌握三種文體的基本知識,能夠運用基礎知識進行閱讀與文章分析,同時強化朗讀、背誦能力,增強語感,積累語言素材。
3、能力目標:
通過學習,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積累詞匯,培養觀察與分析生活的能力,能夠通過語言文字表達內心情感與思想。
五、教改措施:
1、借助語文教學改革的機會,運用先進的教學理念和多媒體工具進行教學,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激發學習興趣,努力提升課堂教學效果。
2、教師需從整體上把握教材,理解編者的意圖與內容之間的聯系,全面關注學生,同時做好試卷分析,找出教學中的薄弱環節,注重補救措施,力爭教學收獲豐厚。
3、語文教學要重視知識、能力及情感之間的關聯,強調積累、感悟、熏陶與語感培養,推動語文素養的全面提升。
4、應注重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在教學中指導學生運用比較、分析、歸納等方法,提升觀察、記憶、思考、聯想和想象的能力,特別要培養創造性思維。
5、教學過程中應強調學生的實踐活動,指導他們積極獲取知識,全方位提升語文能力。倡導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尤其是啟發式與討論式,鼓勵探究性學習,避免繁瑣與機械的練習。
6、重視學科之間的聯系與滲透,強化綜合能力的培養,積極開發課堂內外的學習資源,促進課堂與課外、平行學科之間的溝通,創造性開展各類活動,努力提升語文素養,實現語文能力的可持續發展,為中考和高考打下堅實基礎。
7、實施分層目標教學,根據教學內容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分類教學。
8、進行雙基教學,既要教書,更要育人。
9、實行互批共批,通過反饋促進寫作水平的提高。
10、優化作業管理,確保每課、每單元都能達到學習目標。
11、注重培優輔差,面向全體學生開展教學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