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閱讀課程教學方案(實用3篇)
關鍵在于培養學生的興趣和理解能力。通過精心設計的教學計劃,我們不僅能讓孩子們感受到閱讀的樂趣,還能引導他們探索故事背后的深意。有效的教學策略應注重互動與引導,激勵學生主動表達自己的想法。在此階段,閱讀不僅是獲取知識的工具,更是提升思維能力和情感交流的重要途徑。制定科學合理的三年級閱讀教學計劃,將為學生的未來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小學三年級閱讀課教學計劃 篇1
一、背景
根據《語文課程標準》,小學生在課外的閱讀量應達到145萬字以上。目前,學校和家庭對孩子的課外閱讀越來越重視,但整體情況仍然不樂觀。很多學生在課外閱讀上表現出“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態度,家長對孩子的閱讀監督不夠,周圍的活動也對孩子的閱讀造成了一定影響,因此孩子的閱讀習慣并不理想。這種情況直接影響到學生的語文教學質量和語文素養的全面發展。三年級的學生正處于習作的起步階段,他們的識字量也逐漸增大,因此這是培養學生課外閱讀習慣的最佳時機。
二、指導思想:
課外閱讀是學生自我教育和自我修養的重要途徑,如同“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它潛移默化地陶冶學生的情操,塑造他們的品格。對于三年級的學生來說,課內的閱讀已經無法滿足他們的需求,他們需要通過更廣泛的閱讀來獲取營養,提升個人素質。我們特制定以下課外閱讀活動計劃。
三、培養目標:
1、通過有效的課外閱讀,拓寬知識面,培養語感,積累個性化的語言,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
2、通過閱讀,激發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培養良好的閱讀、思維和表達習慣,提高他們的閱讀和欣賞能力。
3、通過閱讀,培養學生豐富的情感、積極樂觀的人生觀和科學的價值觀,使他們學會學習與生活。
四、時間安排:
每周設定一個語文午自習為讀書課,專門指導學生閱讀;每天晚上安排30分鐘的閱讀時間,雙休日也作為分散的閱讀時間。
五、活動方式:
1、師生共讀:利用讀書課時間與學生一起閱讀書籍或分享閱讀收獲。
2、推薦書籍:每周推薦一篇優秀文章,與同學分享,進行交流。
3、圖書互換:定期交換學生之間的圖書進行閱讀,實現資源的共享。
4、開展“閱讀之星”班級活動,通過講故事、優秀作文展示、手抄報展覽和讀書筆記展示等方式,表達對書籍的熱愛,分享閱讀心得和體會。
5、舉辦“與父母共讀一本好書”親子活動,增進親子互動。
6、建立讀書檔案庫:收集和整理學生的讀書筆記、心得體會,記錄他們的閱讀成長過程。
六、預期成果:
經過一年的努力,學生能夠養成濃厚的閱讀興趣和良好的閱讀習慣,掌握有效的閱讀方法。從中吸取和積累豐富的優美詞匯,拓寬知識面,提升語文素養,增強語言文化的積淀,提高閱讀理解能力,同時將課堂學習延伸到課外,引導學生樹立“處處是課堂,時時學習語文”的理念。
七、推薦書目:
必讀書目:
《語文報》推薦理由:該報刊中包含許多同齡孩子的作品,與學生的生活緊密相連,易于理解。
《365夜故事》推薦理由:書中包含大量易讀的短小故事,符合兒童的年齡特點,豐富孩子的生活,開闊視野,增加智慧。
《道德模范故事》推薦理由:書中記錄了許多真實的故事,能夠引發孩子的思考,為他們提供道德教育。
《游戲中的科學》推薦理由:內容吸引孩子,拓展他們的知識視野。
選讀書目:《我要做個好孩子》、《魯賓遜漂流記》、《三國演義》(少兒版)、《大名人,小故事》——人格道德卷、《和天使一起成長》、《中國未解之謎》、《安徒生童話》、《伊索寓言》。
小學三年級閱讀課教學計劃 篇2
本學期為了更好地落實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到的“加強語言積累,提升語感”對于課外閱讀的要求,進一步健全我校三年級學生的課外閱讀指導體系,提升小學生的語文素養,特制定如下閱讀教學計劃。
課時安排:三年級共9課時
閱讀主題:走進楊紅櫻的方法滲透:重點詞句的理解與人物形象的感受(做好重點詞句的批注)
第一課時:介紹楊紅櫻老師。講解楊紅櫻的基本信息,并挑選《淘氣包馬小跳》系列中的2-3部作品,教師將簡單敘述故事情節,同時簡介楊紅櫻其他的著作。宣布本學期圍繞《淘氣包馬小跳》系列書籍開展的系列趣味課外閱讀活動。策劃人:謝老師
第二課時:開展《淘氣包馬小跳》系列的自由閱讀。學生在教室內進行安靜的自讀。策劃人:各班的語文老師
第三課時:指導學生進行親子共讀。策劃人:謝老師
第四課時:重點詞句的分析與人物的感悟。從描寫人物的詞句入手,幫助學生理解書中人物的性格與情感,進一步探索人物的內心世界。策劃人:徐老師
第五、六課時:推薦與書籍交換活動。學生在《淘氣包馬小跳》系列中選擇自己最喜歡的一本,向同學們推薦,分享其中有趣的故事和喜歡的人物或句子,最終評選出“最佳推薦小書蟲”。進行書籍交換,將自己喜愛的書與其他同學互換。策劃人:王老師
第七課時:“趣味伴讀”聯誼會。三年級的同學將與一年級的小朋友共同閱讀一本書。策劃人:謝老師
第八課時:“我心中的故事人物”漫畫大賽。圍繞《淘氣包馬小跳》系列作品,學生根據自己喜愛的角色,繪制漫畫,并用書中的語言或自己的表述描述角色的特征,按年級進行評比和展示。策劃人:徐老師
第九課時:開展閱讀情況的評價,進行背誦測試以確保閱讀效果。
小學三年級閱讀課教學計劃 篇3
一、學生學情分析
通過教學實踐,我們認識到,三年級學生的閱讀能力對于他們的學習進步至關重要。本學期,我們的每位教師都應負責幫助學生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提升他們的閱讀興趣和能力。
二、教學目標
1、在老師的指導下,能夠選擇適合自己的課外讀物,享受閱讀帶來的樂趣,逐漸形成主動閱讀、快樂閱讀的習慣。
2、在閱讀過程中,積極與同學交流自己的閱讀體驗,敢于表達自己的見解,定期做讀書筆記,從中汲取有價值的詞句,并撰寫讀后感。
3、在閱讀敘事類作品(如故事和人物傳記)時,能夠理解內容并體驗其中的情感。
4、養成閱讀報刊的習慣,收集并與同學分享各種書籍資料,深入探討書籍的主題。
5、熟讀課內外優秀詩文120篇(段),課外閱讀總字數不少于50萬字。
三、教學安排
授課時間 教學內容
第1—5周 中華經典詩文誦讀
第6—7周 小學生必讀古詩
第8—12周 童話和神話故事
第13—16周 外國經典科幻故事
第17—22周 自選課外讀物
四、提質措施
1、做好圖書推薦。根據讀書活動的要求,為學生推薦一系列優質書籍,積極利用現有資源,鼓勵學生借閱、分享和網上閱讀,確保讀書活動的順利進行。
2、加強讀書指導。教師的指導應基于共同閱讀,教會學生有效的閱讀方法。
3、深入開展閱讀活動。按照計劃組織學生參與讀書活動,寫好讀書筆記,并舉行多樣的比賽,如讀書征文、演講、知識競賽和詩歌朗誦比賽,期末展示優秀的讀書筆記并評選班級讀書標兵。
4、在班級內設置圖書角,讓學生沉浸在濃厚的閱讀氛圍中。
5、要求學生每天至少閱讀半小時的課外書,每周撰寫1到2篇詳細的讀書筆記。
6、定期向家長反饋學生在家閱讀的情況。
五、檢查形式
1、古詩文背誦比賽。
2、講述神話故事比賽。
3、“古今中外名著知識競賽”。
4、讀書筆記征文比賽。
根據比賽的結果,確定學生本學期的閱讀情況等級,評價等級分為一般、良、優,并給予適當的獎品,以資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