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下學期語文教學安排(精選2篇)
四年級下學期語文教學計劃,不僅是學生語言能力的提升之路,更是培養他們思維方式與情感表達的重要階段。在這一學期,我們將通過豐富的課文閱讀和生動的課外活動,激發孩子們對語言的熱愛,培養他們的理解力與創造力。注重學生個體差異,設計多樣化的教學策略,使每位學生都能在語言學習中找到自信,成就自我。這一階段的語文學習,必將為他們今后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小學四年級下學期語文教學計劃 1篇
一、教材簡析:
本冊教材共分為8個單元。每個單元包含導語、課文和語文百花園三個部分。課文由三篇精讀課文和一篇略讀課文構成。精讀課文后附有要求認識的字、會寫的字,并設有課后思考練習及詞語花籃;略讀課文亦包含要求認識的字和思考練習題以及詞語花籃。課文練習后還設置了“學習鏈接”,并編排了一些名人介紹,以拓寬學生的視野。
二、學情分析:
本班總共有學生50人,其中男生25人,女生25人。大部分女生學習態度較為自覺,學習習慣良好,成績也相對較高,而部分男生的基礎較為薄弱。經過幾學期的引導,整體學習習慣有所改善,但仍有個別學生的語文基礎較差,甚至連基本的漢語拼音都不懂得拼讀。為此,平時需要加強訓練,特別是對優差生的輔導,激發每個學生的語文興趣,以全面提升教學質量。
三、學期教學目標:
1. 在語文學習中,感受生活的多姿多彩,激發學生熱愛生活的情感,從感人的故事中汲取啟發,學習做人、做事的道理。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啟迪學生的思想,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2. 認識190個漢字,能夠書寫200個漢字。
3. 學會使用字典、詞典,具備初步的獨立識字能力,善于聯系上下文,通過字典、詞典及生活積累理解詞義:能夠用硬筆書寫規范、端正的楷字,使用毛筆進行字帖臨摹。
4. 用普通話流利、準確地朗讀課文。
5. 繼續加強默讀訓練,提高默讀速度,能對課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問題。
6. 理解課文中關鍵詞句在表達情感和意思方面的重要性。
7. 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初步學會以自然段歸并和按事件發展順序對課文進行分段,能夠理解適合年齡的兒童文學和科普文章的主要內容。
8. 學習觀察事物、用詞造句、連句成段和連段成篇的方法,按要求預習課文,了解課文內容,提出疑難問題,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
9. 能夠閱讀少兒讀物,理解主要內容,具備初步的分析和概括能力,課內外閱讀總量達到14萬字。
四、教學措施:
1. 準確把握教學目標。教師不僅要熟悉本冊教材的教學目標,還需掌握各單元和每篇課文的目標,以及聽說和習作訓練的具體要求,并根據班級實際情況制定每節課的教學目標,確保目標明確、適當、集中、有層次、可操作。
2. 利用《導學案》教學法,培養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課堂上盡量減少繁瑣的分析,多給予學生自主閱讀和理解的機會。
3. 重視學習方法的指導,根據教材特點選擇適當時機教授學生科學的學習方法。
4. 繼續加強作文訓練,在作文草稿完成時盡量進行面批,每周按時完成兩篇作文,力求質量與數量并重。
五、教學進度:
周次教學內容課時
第一周1課——3課9課時
第二周4課——5課9課時
第三周6課——8課8課時
第四周百花園二——10課9課時
第五周11課——百花園三9課時
第六周13課——14課6課時
第七周15課——百花園四9課時
第八周17課——19課9課時
第九周復習9課時
第十周期中考試4課時
第十一周20課——21課9課時
第十二周22課——24課8課時
第十三周百花園六——25課9課時
第十四周26課——28課9課時
第十五周百花園七——29課8課時
第十六周30課——32課7課時
第十七周百花園八9課時
第十八周期末復習9課時
小學四年級下學期語文教學計劃 2篇
一、學情分析
本班現有學生xx人,在經過三年半的學習后,學生已具備一定的語文學習方法,獨立識字的能力較強,絕大多數的學生有著清晰的學習目標,濃厚的學習興趣。他們能夠主動進行預習和復習,并堅持課外閱讀。在閱讀過程中,基本上能夠把握主要內容,讀出自己的思考,表達自己的觀點,能夠結合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意思,品味一些重點詞句。大部分學生都有積累的習慣,并能夠運用所積累的詞匯豐富表達內容,靈活使用幾種常用的標點符號。
然而,由于學生之間存在個體差異及家長對孩子學習重視程度的不同,學習效果上存在一些差距。個別學生在字詞的掌握上還有所不足,課外閱讀的書籍多偏向“笑話”、“漫畫”類,語言積累相對較少。另外,學生在書寫的認真程度和字形的規范性上,需要在本學期繼續努力。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包含28篇主體課文,設置了12個主題單元,其中第7單元為開放單元。這些單元內容與學生的生活和想象世界緊密結合,圍繞這些主題或情境,設計了豐富多樣的語文實踐活動,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他們的語文綜合素養。
本冊課文內涵豐富,文化含量有所提升,內容靈活,閱讀的要求相對較高,重視學生自讀方法的指導,關注圍繞課文和單元主題創設問題情境。強調習作與閱讀的結合,以及與活動、日記的結合,引導學生在表達實踐中掌握表達技巧,同時指導學生如何對自己的習作進行修改。還在閱讀教學和課后思考題中安排續寫、仿寫、補寫等小練筆,引導學生進行文字的積累和寫法的領悟。
本冊教材在交際能力與質量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主要體現在:①擔任重點發言人;②擔任討論主持人;③辯識討論中的不同意見,并與他人進行交流,正確處理反對意見等;旨在讓學生樹立對方意識,提升他們的分析、判斷和綜合能力。
三、教學目標
1、獨立識字學詞,能夠寫好摘錄筆記,以規范、端正、整潔的方式書寫正楷字,認字240個,寫字200個。
2、能夠對課文中不理解的部分提出疑問,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在表達情感方面的作用,初步把握主要內容,理解表達的思想感情,能夠復述敘事性作品的大意,與他人分享自己的閱讀感受,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詞語和精彩句段,在誦讀過程中體驗情感、領悟內容。
3、能夠不拘泥于形式地表達自己的見聞、感受和想象,注重表現自己認為新奇有趣的內容或印象最深刻、最打動人的內容,愿意將自己的習作讀給別人聽,與他人分享習作的樂趣,嘗試在習作中使用自己平時積累的語言材料,學習修改習作中明顯錯誤的詞句。
4、在課堂上,鼓勵學生勇敢發表個人看法,并針對同學的發言提出意見。在交談中認真傾聽,能夠把握主要內容,并簡要轉述,清晰而生動地講述自己的見聞,具體而生動地講述故事。
5、能夠提出學習和生活中的問題,結合語文學習,觀察自然和社會,書面與口頭表達相結合,表達自己的觀察所得,在趣味語文活動中學習語文、學會合作,嘗試運用語文知識和能力解決簡單問題。
四、教學措施
1、準確把握教學目標。教師需要熟悉本冊教材的教學目標,掌握單元及各篇課文的教學目標,并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具體的課時教學目標,確保每位學生在課堂上都能得到發展。
2、培養良好的閱讀與積累習慣。鼓勵學生多讀書、讀好書,并開展多種形式的讀書交流活動:每天中午定時進行課外閱讀、推介優秀書籍、誦讀課外精彩片段、全班共讀一本書,持續堅持讀好書與語言積累。
3、重視學習方法的指導,依據教材的特點,選擇合適時機提供學法指導,鼓勵學生總結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幫助更多的學生掌握學習技巧。
4、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鼓勵學生記錄活動情況,寫下自己的生活,盡量使用自己積累的語言。日記、小練筆可隨意書寫,對于大作文,鼓勵學生在完成草稿后運用所學的修改方法進行自改和互改,并將習作朗讀給家長,教師在批改時要注意保留學生的思想與語言。對優秀的作文,要在班級展示欄中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