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地理上冊教學安排方案(實用5篇)
七年級上冊地理教學計劃強調在新課程標準下,提升課堂教學質量和學生綜合素質。教學目標包括掌握基礎地理知識、培養創新思維和獨立分析能力。通過與生活緊密相關的地理知識激發學生興趣,使其從“學會地理”轉向“會學地理”。針對學生情況,教學安排每周兩課時,內容涵蓋地圖、地球運動、氣候等主題。教學方法上,注重多樣化互動,提升學生的識圖和分析能力,同時加強情感與道德素養的培養。本學期將積極利用多媒體資源,開展競賽活動,并在教學過程中進行定期反思與質量分析,以確保教學效果的提升。
七年級上冊地理教學計劃 篇1
一、指導思想
在新課標的指導下,依據學校教導處的工作計劃,增強課堂教學改革的有效性,按照洋思課改模式推進課堂教學,積極推行素質教育,全面提升地理學科的教學效果,以更高的效率實現教學目標。通過教授與學生生活息息相關的地理知識,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和基本能力,逐步引導他們從“學會地理”邁向“會學地理”。
二、學生情況分析
本學期,我負責七年級175班與176班的地理教學,每周安排2個課時,課堂時間相對教材內容來說略顯不足。大部分剛升入中學的學生擁有較強的求知欲,并對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地理知識表現出濃厚的興趣,這是他們今后學習的有利條件。然而,在開學的知識摸底中發現,學生們的知識結構尚不完善,知識儲備水平較低,部分學生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可能會導致班級紀律松散,從而影響整體學習效果。這些都是需要認真考慮并及時采取措施加以改進的方面。
三、本冊教材分析
1、“與同學們談地理”:新教材強調教導學生掌握實用的地理知識。
2、“地球和地球儀”: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方式,主要涉及兩個問題:一是人們如何理解地球的形狀,二是地球儀所傳達的信息。
3、地球的運動:包括自轉與公轉,這部分知識較為抽象,主要通過實例來闡述地球運動及其導致的地理現象,重在現象的描述,輕于原理的分析。
4、地圖學習:以實際操作為主,讓學生通過實踐來獲取經驗,包括制圖和從地圖中解讀信息。
5、大洲和大洋:通過動手繪圖和讀圖活動,結合教學內容,加深學生對世界大洲和洋流的理解。
6、海陸變遷:探討海陸變遷的相關內容,注重科學觀念的引導,采用實證分析及推測的方法進行教學。
7、天氣與氣候:重點在于通過生活體驗來認識天氣,并初步了解天氣預報的概念。
8、氣溫及其分布:學生需能夠讀懂氣溫曲線圖,并通過數據繪制氣溫曲線圖,同時分析影響氣溫變化的主要因素。
9、降水及其分布:通過圖表分析降水的時間變化和空間分布,季節性變化通過柱狀圖反映,分布情況通過降水量分布圖體現。
10、世界的氣候:通過與天氣的對比,了解并描述世界主要氣候類型。
11、人口與人種:教師可以提供相關影音資料,講述有關宗教的故事,激發學生對宗教知識的探索興趣。
12、人類的居住地——聚落
本節主要內容包括:
(1)比較城市與鄉村景觀的差異。
(2)聚落與環境之間的關系。
(3)聚落的發展及其保護。
13、發展與合作:通過數據和實例,讓學生理解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在發展水平上的差異,同時強調國際合作的重要性。
四、教學資源的開發
1、根據教學內容,適時運用幻燈片、多媒體等多種形式提高學生的興趣。
2、通過實踐或自制簡單教具進行直觀演示,幫助學生建立理性的認識,培養觀察、分析和歸納能力。
3、充分利用學校圖書室及校園網絡等資源,促使學生獲取必要的知識。
4、結合實際生活組織學生參觀、考察和調查活動。
五、本學期教學任務與目標
1、讓學生掌握基礎地理知識,培養他們的創新思維能力、獨立分析能力和讀圖能力。
2、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樹立辯證唯物主義觀念,理解人類與自然的辯證關系,實現人類與環境的協調發展。
3、重視常規地理課堂教學,認真備課,力求每節課都講授到位,確保每節課都有練習,實現全批全改。
4、深入學習新課標理論,體會其精髓,運用科學理論指導教學實踐。
5、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做好地理課備課資料的收集、整理,為制作課件打下基礎。
六、完成本期教學任務的具體措施
1、積極參與集體備課,精心打磨教學設計,爭創優秀導學案。
2、參加聽課和評課活動,向他人學習,取長補短,不斷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
3、積極參與教研和教育改革活動,在教務處的引導下,進一步提升教育教學能力。
4、關注學生的身心發展,結合地理學科特點,開展知識競賽活動,激勵學生的學習動機。
5、參加計算機培訓,提升課件制作能力,力爭制作出優秀課件。
6、每次月考后,進行全面的教學質量分析,及時發現并解決教學中及學生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7、制定復習計劃和復習提綱,認真組織復習。
七、活動安排進度表
第一周:與同學們談地理、第一章地球和地圖、第一節(一)2課時
第二周:第一節地球和地球儀(二、三)2課時
第三周:第二節地球的運動單元檢測2課時
第四周:地圖(一、二)2課時
第五周:單元檢測2課時
第六周:第二章陸地和海洋第一節大洲和大洋2課時
第七周:第二節海陸的變遷2課時
第八周:單元檢測2課時
第九周:第三章天氣和氣候第一節多變的天氣2課時
第十周:第二節氣溫和氣溫的分布2課時
第十一周:復習2課時
第十二周:期中考試2課時
第十三周:第三章第三節降水和降水的分布2課時
第十四周:世界的氣候單元檢測2課時
第十五周:第四章居民與聚落第一節人口與人種2課時
第十六周:第二節世界的語言和宗教2課時
第十七周:第三節人類的居住地——聚落單元檢測2課時
第十八周:第五章發展與合作2課時
第十九周:單元檢測復習2課時
第二十周:復習鞏固練習2課時
第二十一周:復習鞏固2課時
第二十二周:復習綜合檢測2課時
第二十三周:期末考試2課時
八、教學反思與要求
在教學過程中,要及時充分發揮自身優勢,虛心向他人學習。多進行聽課和評課,積極參與公開課的教學,同時要定期撰寫教學反思,以持續提升專業技能。
七年級上冊地理教學計劃 篇2
一、指導思想
在新課改的框架下,結合學校的教育計劃,提升課堂教學質量。積極參與教研活動,努力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與專業技能。通過傳授與學生日常生活緊密相連的地理知識,傳播地理理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初步能力,最終實現從“會學地理”到“善學地理”的轉變。
二、教學目標與要求
1、重視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培養,提升綜合素質。
2、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積極性,培養他們的思考能力、參與意識和創新精神,促進個性發展。
3、積極參與學校各類活動,將課程改革真正融入日常地理教學中。
4、培養地理愛好者,建立地理興趣小組,以點帶面,提升整體地理學習水平。
三、主要方法與措施
(一)、在開學初的兩周內,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使他們迅速適應課堂氛圍。
1、課前互動,利用短暫的幾分鐘與學生建立良好關系,并與班長協作提醒學生做好準備。
2、避免在課堂上布置過多作業,以免影響學生的學習熱情,課堂作業當堂完成。
(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創造愉快的課堂學習氛圍,從教師的語言入手。
1、教師使用幽默的語言。
運用幽默來營造輕松的氛圍,讓學生在放松的狀態下學習,從而提升學習效果。
2、教師的語言要親切。
作為地理教師,溫和友好的語言與合適的肢體語言能夠營造和諧的師生關系,幫助學生“親其師,信其道”。
3、教師的表達要精練。
簡明的語言能節省課堂時間,實現高效教學,給學生提供更多的學習機會。
(三)、通過多種方式,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
1、從多樣化圖示練習入手,培養學生識圖能力。
課堂上,盡量給學生提供看圖、畫圖、分析圖的機會,以鍛煉他們的識圖能力。
2、培養學生的表述與分析能力,從課堂提問開始。
由于許多學生在分析問題時缺乏方法,教師應多采用談話法,鼓勵學生主動思考,營造互動學習氛圍,支持他們的個性化學習。
3、培養學生總結知識的能力,從學生筆記入手。
以往由教師總結知識,本學期將開始探索讓學生自己幫助他們運用歸納法構建知識體系。
(四)、通過多種方式,提升學生的情感與道德素養。
1、增強自信心,從理解和寬容學生的錯誤開始。
青春期的學生需要認可與肯定,教師應以大度的態度對待學生的錯誤,幫助他們增強自信。
2、鼓勵合作學習,從傾聽同伴的發言做起。
課堂上要激勵學生傾聽同學的分享,促進互動與互助學習的氛圍。
3、利用地理課堂提升學生的生活能力。
4、將地方地理知識與學科要求相結合,使學生更深入理解家鄉。
將校本課程的內容與大綱知識有機融合,幫助學生熟悉和認同自己的家鄉,并為其發展貢獻力量。
四、教學課時安排
七年級上冊地理教學計劃 篇3
一、指導思想
在新課程標準的指導下,依據學校教務處的工作計劃,強化課堂教學,結合我校“學導并進、當堂訓練”的教學模式,有效地實現地理學科的教學目標。積極參與科研活動,加強集體備課,不斷提升教學水平和專業素養。通過傳授與學生日常生活緊密相關的地理知識,傳播地理思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他們從“學會地理”轉向“會學地理”。
二、教學任務
本學期將使用義務教育課程標準教材(人教版)——《地理》(七年級上冊)進行教學。
三、學生情況分析
初一學生剛剛進入初中,雖然在小學階段學習過《社會》,具備一定的地理基礎知識,但大多數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薄弱,不擅長綜合分析問題,抽象思維能力不足,缺乏探究精神。有些學習成績優秀的學生學習積極性高,對地理充滿興趣,求知欲強烈;而部分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則學習動機不高,存在一定的厭學情緒。
四、教學措施
1、在教學中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通過豐富多樣的教學形式,給予學生探索和合作的空間,旨在激發他們對地理學習的興趣、積極性和主動性。在強化基礎知識的注重學習過程和方法,以及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培養。
2、有計劃地指導學生提升讀圖能力,積極開發課程資源,豐富地理知識,使他們在生活中學習有用的地理知識。
3、在課堂教學中要做到精講,重點關注知識體系、結構及其聯系,注重思維方法與解題思路,避免面面俱到、拖泥帶水,講究教學的技巧與藝術,以提高課堂效率。題目選擇要精煉、訓練要針對,做到講練結合,提升復習效果。
4、抓住重點熱點問題進行教學。結合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運用地理知識進行解決,實現學以致用、活學活用。避免單純重復教材內容,通過熱點專題復習,運用探究性和自主性學習的方法,讓學生在教材中尋找有深度的問題,激活思維,培養思維能力。
5、強化常規地理教學。認真備課,積極參與集體備課,努力確保每節課的教學質量,注重練習的有效性。
6、深入學習新課程標準的理論,理解其核心要義,并以科學的理論指導教學實踐。
7、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做好地理課備課資料的收集與整理,確保課件制作時素材的充足。
8、積極參與教研和教學改革活動,在教研組和教務處的指導下,努力提升教育教學能力。
9、關注學生身心發展,結合學科特點,開展地理知識競賽等活動,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10、每次考試后,全面分析每位學生及班級的學習質量,及時發現和解決教學和學習中存在的問題。
五、課時安排:本學期共安排22課時。
七年級上冊地理教學計劃 篇4
一、情況分析
本學期,我承擔七年級一個班的地理教學任務。由于課程安排的調整,每班每周的地理課時由原來的三節減為兩節,導致教學時間相對緊湊。所使用的教材是根據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和《全日制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的理念編寫的人教版新教材。新的課程標準、教材以及教學環境都給我帶來了新的挑戰。在學校良好的人際關系、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溫馨的教學氛圍中,我的教學工作有了良好的基礎。我校堅信全面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的理念,大多數學生對地理學科懷有濃厚的興趣,同時計算機輔助教學、網絡環境和完善的教學設備也為地理教學提供了堅實的保障。
二、指導思想
在新課標的指導下,以學校教導處的工作計劃為依據,加強課堂教學,盡快適應網絡環境和計算機輔助教學的模式,以更高的效率實現本學科的教學目標。積極參與教科研活動,努力提升教學水平和專業能力。通過傳授與學生生活緊密相關的地理知識,傳遞地理思想,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初步能力,最終使學生實現從“學會地理”到“會學地理”的轉變。
三、具體工作
1、扎實做好常規地理課堂教學,認真備課,確保每節課的質量,做到每節課后有練習,全批全改。
2、深入學習新課標,領悟其核心思想,用科學的理論指導自己的教學實踐。
3、積極參與教研和教學改革活動,在教研處和教務處的指導下,不斷提升教育教學能力。
4、關注學生的身心發展,結合學科特點,開展地理知識競賽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5、認真參與集體備課,精益求精,爭取制作出優秀的教案。
6、積極參加聽課和評課活動,虛心向其他教師學習,取長補短,持續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
7、制定復習計劃和提綱,認真組織復習工作。
8、在每次單元考試后,進行全面的質量分析,發現教學和學習中的問題并及時解決。
9、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做好地理課備課所需資料的收集和整理,為課件制作準備充分的素材。
10、積極參加計算機培訓,努力提升課件制作能力,爭取制作出優秀的教學課件。
11、申請購置必要的地理教具和軟件,做好器材的登記、使用和保管工作。
四、教學課時安排
第一周:與同學討論地理、第一章地球與地圖、第一節(一)2課時
第二周:第一節地球與地球儀(二、三)2課時
第三周:第二節地球的運動及單元檢測2課時
第四周:地圖(一、二)2課時
第五周:單元檢測2課時
第六周:第二章陸地與海洋第一節大洲與大洋2課時
第七周:第二節海陸的變遷2課時
第八周:單元檢測2課時
第九周:第三章天氣與氣候第一節多變的天氣2課時
第十周:第二節氣溫與氣溫分布2課時
第十一周:復習2課時
第十二周:期中反饋測試2課時
第十三周:第三章第三節降水與降水分布2課時
第十四周:世界氣候及單元檢測2課時
第十五周:第四章居民與聚落第一節人口與人種2課時
第十六周:第二節世界語言與宗教2課時
第十七周:第三節人類居住地-聚落及單元檢測2課時
第十八周:第五章發展與合作2課時
第十九周:單元檢測復習2課時
第二十周:復習鞏固練習2課時
第二十一周:復習鞏固2課時
第二十二周:復習綜合檢測2課時
第二十三周:期末考試2課時
七年級上冊地理教學計劃 篇5
一、情況分析
本學期,我負責七年級上冊地理教學,教學任務覆蓋八個班級。根據安排,每班原定的三節課減為兩節課,導致課程進度有所緊張。我們使用的人教版地理新教材是依據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和《全日制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的指導原則編寫的。在新教材、新課程標準以及新的授課環境下,教學工作面臨著新的挑戰。學校良好的人際關系、先進的教育理念以及關愛的氛圍為我們的教學活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我校堅持全面提升學生綜合素質,地理科目也因此得到了應有的重視,大多數學生對地理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計算機輔助教學和網絡教育環境的支持,加上充足的地理教具,為地理教學提供了必要保障。
二、指導思想
在新課標理論的引導下,我將依據學校的教學計劃,深化課堂教學改革,迅速適應網絡環境以及計算機輔助的地理課堂教學模式,以提升教學效率,確保達到本學科的教學目標。我將積極參與教研活動,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和業務能力。通過傳授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的地理知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逐步培養他們學習地理的能力,使他們能夠從“學會地理”轉變為“會學地理”。
三、具體工作
1、重視常規地理課堂教學,認真備課,力求每節課都能講授到位;確保每節課后都有練習,并做到全批全改。
2、深入學習新課標理念,充分理解其精髓,將科學理論運用于教學實踐中。
3、充分利用互聯網資源,認真收集和整理地理課程所需備課資料,為地理課件的制作做好充分準備。
4、積極參加計算機培訓,并自學相關知識,提高自己的課件制作水平,爭取制作出優秀的課件。
5、申請購買教學所需的地理教具和軟件,妥善做好器材的使用、登記和管理。
6、積極參與教研和教學改革活動,在教研處和教務處的指導下,不斷提升教育教學能力。
7、關注學生的身心發展,結合學科特點,組織地理知識競賽,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8、參與集體備課,追求精益求精,力爭形成優秀教案。
9、參加聽課和評課活動,虛心向他人學習,取長補短,不斷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
10、制定詳細的復習計劃和提綱,認真組織課堂復習活動。
11、每次月考后,認真分析每位學生及每個班級的考試質量,及時發現并解決教學及學習中存在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