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語文第二學期教學規劃
隨著新課程標準的實施,語文教學需轉變為“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教師應更新觀念,深入研究《語文課程標準》,以課題研究為核心,推動課堂改革,提高教學質量。小學語文的性質和作用需重新認識,教學任務和要求應明確。班級共有28名學生,整體思維活躍,學習興趣濃厚,但部分學生學習態度需改善。本學期將重點培養學生的閱讀和寫作能力,通過多次訓練提升綜合素養。教材共八個單元,包含40篇課文、古詩和作文指導,強調閱讀理解與語言運用能力。教學措施包括精讀課文、綜合練習以及古詩與作文教學,注重獨立思考與表達能力。教師需備課充分、及時反饋,家長支持和家庭教育同樣重要。
隨著新課程標準和新教材的使用,語文教學需要從“工具性與思想性的統一”轉變為“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教師必須更新教育教學觀念,以整體推進課程改革為核心,深入學習《語文課程標準》,并以此為指導,開展以課題研究為主的教育教學研究,深化課堂改革,全面提升教學質量。我們要重新認識小學語文的性質以及它在小學教育階段的地位和作用,明確小學語文教學的任務和要求。應積極進行課堂教學的結構與方法改革,深入思考如何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提高學生的綜合語文素養。
二、學生情況分析
我班共有學生28人,其中男生16人,女生12人。本班學生思維活躍,個性鮮明,展現出積極向上的精神面貌,學習興趣也比較濃厚,大多數學生課前能夠自覺預習新課,并具備一定的資料收集能力;課后能夠認真復習,課外積極參與各類語文實踐活動,樂于展示活動成果。絕大多數同學學習自覺,課堂參與度高,完成作業認真,涌現出許多優秀的學生。然而,班上也有少部分同學在學習上態度不夠端正,存在拖拉作業的現象;有的學生不愛進行課外閱讀,只滿足于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還有些學生在學習上缺乏自信,基礎較差,急需老師與同學們的幫助。本學期,我將重點加強學生的閱讀能力培養,通過多次訓練,提升學生的閱讀理解水平。在寫作方面,學生能較為流暢地表達,但尚需進一步提高,要引導學生選擇對自己有益的書籍進行多讀、多思、多練,提升寫作水平。
三、教材分析:
教材的編排:
本冊教材共八個單元,具體內容包括:
1、課文共40篇(其中選讀課文8篇)
2、古詩誦讀8次,共16首古詩
3、綜合練習8次
4、作文14次(選做8篇)
本冊教材的基本特點:
(一)充分利用課文的語言特點,尋找強調教學重點的方法,全方位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高年級的學生學習課文時,大部分內容能夠自己理解,或通過查閱工具書、小組合作等方式理解,教師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這種閱讀基礎,在指導閱讀時強調重點,做到精簡有效,避免面面俱到。一些課文可以引導學生通過關鍵詞語來學習,其他則可以通過重點句子或結尾來幫助理解。
(二)充分開發課文資源,設計語言文字訓練、說寫練習及各種語言實踐活動,全方位提高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以詞句為重點,設計多樣化的語言文字訓練,增強學生選詞用語的能力;在學生理解課文的基礎上,設計形式多樣的說寫練習,以提高學生整理材料、組織語言及表達思想的能力,比如讓學生簡述故事、分享對課文或生活的理解,以及進行想象、續編故事等練習,這些都有助于深化對課文理解和提升語言運用能力。
(三)結合課文學習與學生生活實際,設計語言實踐活動,提升學生觀察自然、理解生活及表達情感的能力??梢宰寣W生參與觀察活動、搜集資料,從而豐富知識、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并且通過交流提升語言表達技巧。
教學目標:
1、培養獨立識字能力,要求學會500多個生字新詞。
2、能結合上下文、生活實際或查字典理解詞語,學過詞語能夠在口頭和書面中運用。注重語言的積累,養成積累語言的好習慣。
3、繼續進行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能背誦指定的課文。
4、能抓住重點觀察事物,養成勤于觀察思考和樂于動筆的習慣,練習從內容、詞句、標點等方面修改自己的習作。
本冊教材在閱讀理解方面有顯著變化,不僅要求學生了解課文的內容,更要讓他們明白作者的寫作方式與意圖。我們希望學生了解課文的整體寫作思路和方法,以及語言運用的特點,體會文章中感人內容和小事描寫的作用,學習寫作時如何通過小見大,以情動人。寫作指導也發生了變化,重點不僅在作文的指導上,更體現在每篇課文的教學中,注重讀寫結合的設計,讓學生在閱讀中學習寫作方法,同時創造條件讓學生運用學到的方法進行寫作練習。
四、教學具體措施:
(一)精讀課文教學:精讀課文是教材的核心,也是進行語文基本功訓練的主要依托。在教學中,需關注以下幾個方面。
1、繼續加強詞句訓練:
詞句訓練始終是小學階段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應在低中年級訓練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訓練標準。引導學生自覺地使用查字典、聯系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的方法,準確理解詞語,尤其是含義較深的句子。在閱讀中鼓勵學生積累詞匯,學習作者的用詞技法,使對詞句的理解、積累與運用訓練有機結合。
2、“閱讀新體驗,言寫雙通道”教學:
這一教學方法簡單實用,注意激發學生探索問題的興趣,重視自主、合作學習的引導。一些題目具有整合性、開放性和擴展性,增強了課內、課外的結合。對朗讀、背誦,增加了選擇自由度,許多課文的背誦部分由學生自主選擇。在教學中,要把握這些特點,充分利用“閱讀新體驗,言寫雙通道”中的問題,鼓勵學生閱讀、思考、討論,從而提高理解能力,掌握讀書和寫作的技能。
3、加強朗讀指導與訓練:
朗讀是重要的閱讀基本功,課堂上應有清晰的讀書聲。課堂教學應多讀少講,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練習;指導朗讀時要將技巧與理解緊密結合,在理解基礎上用朗讀準確表達課文的思想感情。
精讀課文時,注意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引導他們進行探究與合作學習,充分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包括點撥、范讀及必要的總結和講解。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通過教師的指導,圍繞重點展開討論與交流,鼓勵學生表達不同意見,讓他們在閱讀實踐中逐步學會獨立思考和讀書。
(二)“綜合練習”的教學:
綜合練習內容與課文有一定聯系,也保持相對的獨立性。每次綜合練習中都包括短文閱讀訓練,目的是培養學生的獨立閱讀能力。教學時,可借助短文后的思考題,明確閱讀要求,讓學生一邊閱讀一邊思考并回答問題,最后進行交流與討論,以理解課文。對于語言實踐活動,指導學生交流時要從創設情景、激發興趣入手,使學生明白該如何表達。加強說話通順、連貫性訓練,確保學生能夠清晰表達。綜合練習減少了單項訓練,增加了綜合性與實踐性,讓學生在新的語言環境中復習鞏固字詞句,設計多樣化語言實踐活動,以提高語言運用能力。應保證課內練習時間,盡量當堂完成,避免課內指導課外完成的現象。
(三)古詩教學:重在朗讀與背誦,只需大致了解古詩的意思,不作過多講解和分析。
(四)作文教學:本冊作文教學教材為學生提供了14道題目,學生可選做8篇,這些題目緊密聯系學生生活實際,并且提供了相當的自由發揮空間。在教學時,應精心設計每次作文的指導方案,加強課前指導和課后評講,幫助學生寫好每一篇作文。
在本學期的教學過程中,我將深入研究教材,認真備課,確保持無教案不進課堂;抓好基礎,講解方法;及時批改作業,反饋信息;注重對優秀生與后進生的差異化輔導;不斷進行業務學習,跟上時代的步伐;持續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多與其他教師交流,提升自己的業務能力。然而,單靠教師的認真努力是遠遠不夠的,“教師引入門,學習靠自己”。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是一位引路人,而學生應當是學習的主體。在現代科學進步的社會中,家長的支持和良好的家庭教育同樣是實現教育目標的重要組成部分。
20XX—2—25
附:本學期教學進度安排
周次 | 教育教學工作安排 | 備注 |
1 | 1、勤奮努力成大器 2、魯迅與時光 3、失去的一天 | |
2 | 1、古詩誦讀 2、找到“神奇子彈”的人 3、科學奇才霍金 4、綜合.作文 | |
3 | 1、火燒云 2、蝴蝶泉 3、荷蘭的花 | |
4 | 1、古詩誦讀 2、敘利亞的賣水人 3、冰城 4、綜合.作文 | |
5 | 1、慈母情深 2、母親的鼓勵 3、科林的圣誕蠟燭 | |
6 | 1、古詩誦讀 2、窮人 3、生命的藥方 4、綜合.作文 | |
7 | 1、長江之歌 2、登泰山觀日出 3、別了,我愛的中國 | |
8 | 1、古詩誦讀 2、半截蠟燭 3、夢圓九天 4、綜合.作文 | |
9 | 梳理前兩個單元的知識點 | |
10 | 1、養花 2、信任 3、享受心安理得 | |
11 | 1、古詩誦讀 2、寬容 3、輕點關門 4、綜合.作文 | |
12 | 1、高山流水 2、鮑叔牙真心待友 3、唯一的聽眾 | |
13 | 1、古詩誦讀 2、莫泊桑拜師 3、語言大師 4、綜合.作文 | |
14 | 1、革命烈士詩兩首 2、奴隸英雄 3、關羽刮骨療毒 | |
15 | 1、古詩誦讀 2、一曲胡笳救孤城 3、六個孩子的故事 4、綜合.作文 | |
16 | 1、母校 2、童年的發現 3、天窗 | |
17 | 1、古詩誦讀 2、人生的開關 3、跨越新記錄 4、綜合.作文 | |
18 | 期末復習 | |
19 | 期末復習及測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