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教學方案(實用2篇)
職業高中語文教學計劃旨在提高教師的職業素養和教學技能,依據《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結合學校課程改革目標,增強學生的語文能力。計劃強調基礎知識的鞏固、課外閱讀的增加及文學欣賞能力的培養,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理念。教學內容聚焦現代文閱讀與寫作,旨在提升學生的閱讀理解與寫作能力。具體措施包括集體備課、相互觀摩、強化課堂紀律、定期進行測試與考勤,以及增強學生的語文素養和道德教育。教師需深入學習新教材,利用課堂提高教學效率,發揮教研組作用,通過實踐活動增強學生的語文應用能力。整體目標是建立具有學校特色的語文教學體系,提升教學質量,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職業高中語文教學計劃 篇1
新學期已經到來,為了確保職業高中語文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特制定以下教學計劃:
一、指導思想
本學期的以《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為依據,結合學校的“課程改革”目標和本學期的工作安排,旨在提升語文教學組教師的職業素養與教學技能。我們將注重常規教學的落實,基礎知識的鞏固,增加課外閱讀,拓寬學生的知識層面,激發他們對語文學習的熱情,提升學生的語文水平,使學生具備適應現代社會需求的閱讀、寫作和口頭表達能力。培養他們的文學欣賞能力,掌握語文學習的基本方法與技巧,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提升文化修養,發展個性,形成健全的人格。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理念,激發潛能,提升素質。
二、教學內容與重點
將使用人教版職業高中語文教材《現代文閱讀與寫作》和《語言文字應用》。重點在于加強對現代文的閱讀理解能力和寫作能力的培養。
三、教學基本原則
1、立足教材,服務高考
教學過程中,我們要充分利用教材內容,以高考要求為導向。既要突出教學重難點,又要結合考試方向,進行針對性的教學。
2、探究創新,推進課改
積極推進“自主、探究、合作”的高效課堂模式,鼓勵學生自主學習、深入鉆研,而不僅僅停留在表面理解。鼓勵學生之間的合作學習,共同探討,互相提升,避免單一的教學方式。
四、具體措施
1、落實集體備課
明確各自職責,分工協作。在面對新教材和新內容時,充分發揮大家的主觀能動性,進行資料的共享。每次備課需指定中心發言人,詳細講解課程的重點、難點及考點,收集大家的意見進行討論,達成共識。備課組將形成規范的導學案,確保每個人都參與其中,承擔相應的責任。
集體備課內容需包括:課件、教學設計、配套習題(應結合課內外的內容,可以是自主設計或拼版的,但不可隨意使用他人材料)、相關資料(需確保材料的實用性和適用性)。我們力爭每周進行集體備課,互相交流,分享教學經驗,討論教材中的疑惑,借鑒彼此的成功與失敗。
2、相互觀摩學習
本學期備課組要增多觀課活動,利用老教師的示范課,提高互聽互學的頻率。每位組員需參與學校組織的教學活動,聽課需做好記錄。本學期每位教師的聽課總量不少于10節。
3、強化課堂常規
課前安排三分鐘的演講時間,每節課必須明確教學目標。對教材的解讀要做到全面(有延展性)、深入(力求深刻)、準確(確保無誤)。
4、做好周考、月考的安排
周考、月考的命題要及時、具針對性,避免臨時抱佛腳,隨意組合;監考期間,確保每位教師到位;試卷批改要迅速認真。
5、嚴格考勤制度。公平對待每一位組員。
以下是對學生的具體要求:
6、強化閱讀積累
注重字詞(包括成語)和文學常識的積累,鼓勵學生記憶格言警句和優美語句,定期進行檢查與督促。
7、強化古文背誦
整理并印發必修教材中所有需要背誦的古詩文,利用晨讀時間組織反復誦讀與檢查,增強記憶,提升文化底蘊。
8、進行專項訓練
開展鋼筆字訓練,班級可因情況不同而異,爭取舉辦一次書法比賽。大型作文寫作每兩周一次。
職業高中語文教學計劃 篇2
一、指導思想
在本學期的工作中,主要集中于落實新課程標準、推動教育理念的創新,以增強教師對現代教育理念和課程改革的認識。重點研究職業高中語文教學,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與實踐能力,加強學法指導,確保在課堂教學中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圍繞教育的科學發展觀,以新課程改革為契機,借助語文課程標準的指導,探討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方法,認真組織教師學習語文新課程標準。結合我校職業高中語文教育的實際情況,積極探索語文教學規律,努力尋求科學的教學方法,促進教師的持續進步,力求優化我校的語文教研內容和形式,從而提升語文教學的質量和水平,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促進語文教師的專業成長,努力構建具有我校特色的職業高中語文教育教學教研體系,進一步提高我校的語文教學質量。
二、工作目標:
1、把握新課程標準下職業高中語文教學的新方向,在扎實開展教學和教科研工作基礎上,進一步加強語文學科的教學科研,力求在語文研究性學習及校本科研方面取得重要突破,形成學校自身的特色,持續提升教師的教科研素養。
2、嚴格落實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刻苦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的工作水平和能力,努力推動語文教育教學質量的提升。
3、充分運用語文教學的規律,強化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和審美情趣的培養;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使其具備較強的語言應用能力和一定的審美與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及科學文化素質,為終身學習和個性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三、主要工作與措施
1、加強理論學習,深入研讀新教材。注重對考綱和考試目標的前瞻思考與研究,深入了解語文教育的新理論、新思想及新方法,不斷更新個人觀念和課堂結構,仔細研究教材,做到深入淺出。
2、充分利用課堂主陣地,提高學生的語文成績。在課堂教學中,根據職業高中學生的實際情況,適時多提問、多鼓勵,促進學生自主解決問題,從而提升課堂的效率,激發學生的自主思維,努力提升學生的語文成績。
3、充分發揮教研組和備課組的作用,通過聽課、學習、自我總結與反思,不斷提升個人的教學水平,取長補短,追求卓越。
4、持續學習,積極借閱各類教育刊物,勤做摘記,及時獲取教學信息,增強教科研研究的深度。深入鉆研教材,精心設計教學過程,因材施教,優化課堂結構,努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5、加強對中華傳統文化的熏陶,積極推行課前朗讀、古詩詞吟誦、名言警句積累以及書寫訓練等活動。充分利用校內圖書室和班級圖書角,拓寬學生的閱讀面,培養閱讀興趣,提高閱讀能力,讓學生在閱讀中潛移默化地受到思想教育,同時加強平時的小練筆指導。
6、精心設計作業,探索最佳的作業形式。提倡布置選擇性、層次性、實踐性和趣味性的作業,允許學生自主選擇作業內容,將作業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教師應做到細致而頻繁地進行批改和評講。
7、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校內外的語文實踐活動,使其語文素養得到全面提高。強調學生深入實踐,將語文思維扎根于日常生活中,學會用生活的邏輯思考語文問題。
8、綜合利用多種媒體及有效資源,為學生營造良好的語文學習氛圍,持續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促進語文思維能力的發展,鼓勵學生大膽表達觀點,尊重并采納學生的意見,不斷增強課堂的凝聚力與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