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年級美術課程教學安排(實用8篇)
本學期的二年級美術教學計劃針對學生在美術學習中的興趣與能力,采用人美版教材,涵蓋22課內容,強調觀察、想象與表現能力的培養。教學目標包括激發學生對美術的熱愛,鼓勵自由表達與創作,培養觀察力與綜合解決問題的能力。教材設計遵循由易到難的原則,注重多樣化的美術體驗與活動。教學重點在于激勵學生積極參與、增強審美能力,同時提升他們的創造性思維與空間想象力。通過靈活運用不同教學方法,營造輕松氛圍,鼓勵學生自主探索,努力結合實際生活與美術內容,促進其全面發展。
二年級美術教學計劃 篇1
一、學情分析:
本冊教學對象為二年級學生,經過一年的美術學習,大多數學生對美術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并具備一定的想象力和表達能力,能夠進行較為完整的畫面構思。然而,由于年齡較小,部分學生在自我管理方面存在不足,常常忘記攜帶美術工具,導致作品在表現上有所欠缺。有些學生在完成作業時速度較慢,缺乏恒心,尚未確立明確的美術學習目標。
二、教材解析:
本學期采用的是人美版第三冊教材,該教材包含了豐富的圖片,展示了學生活動過程及成品,便于教師進行教學以及學生自學。全冊共22課,內容設計遵循由易到難、由淺入深的原則,強調將觀察、想象與表現能力的培養融入具體的學習活動中。注重多角度的美術體驗,通過綜合性活動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度。此教材為教師提供了豐富的教學延伸空間,便于探索與創新教學方法。
三、學習目標:
1、激發學生對美的追求與創造的興趣,培養熱愛美術的情感,進一步提升觀察力、創造力及表現力。
2、通過美術游戲,體驗各種繪畫工具與材料的使用效果,鼓勵學生大膽自由地表現他們所見所感,享受造型活動的樂趣。
3、鼓勵學生觀察生活、欣賞美,能夠用簡短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感受。
4、通過造型游戲引導學生開展多元的探索和體驗活動,發展他們的綜合問題解決能力。
5、確保安全使用各種美術材料與工具。
四、重點與難點分析:
(1)、教學重點:
1、通過幽默的美術表現與欣賞活動,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熱情,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2、引導學生欣賞、評價自身及他人的繪畫作品,培養學生對繪畫藝術及生活的熱愛與積極的審美情感。
3、發展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使其更加熟練運用彩筆與油畫棒的表現技法,從周圍生活中感受美、表現美。
(2)、教學難點:
1、提升學生自主欣賞的意識與能力,激勵他們仔細觀察周圍事物,鼓勵大膽想象與創造,將真實感受細致體現在作品中。
2、培養學生的立體造型能力,從簡單的平面創作逐步過渡到立體造型,增強空間想象力。
五、教學措施:
1、通過情境導入與趣味性啟發,寓教于樂,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與主動性。
2、創造條件,提供更多欣賞優秀美術作品的機會,引導學生進行聯想與比較,提高他們的審美情趣。
3、營造新型師生關系,做到教學相長、互相學習,尊重與關愛每一位學生,對他們的創作成果給予充分的肯定和重視,努力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
4、廣泛利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如電影、電視、視頻、范例、參觀、訪談等,結合故事、游戲和音樂等形式,增強學生對形象感受能力和創造力,激發他們對美術的熱情。
5、鼓勵學生開展綜合性探究式學習,突出學習過程中的評價,關注個體差異,建立有效的成長評估體系。
二年級美術教學計劃 篇2
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制定了本學期的美術教學計劃;認真備課和上課。在師生的共同努力下,順利完成了上學期的教學任務。為進一步實現本學期的教學目標,特制定如下教學計劃:
一、學生現狀分析:
二年級共有五個班級,經過上一學年的美術學習,學生們對美術已有了一定的了解,認識到美術不僅僅是繪畫,還包括制作和欣賞。學生們對美術展現出較高的興趣,課堂活躍度良好。但由于學生年齡較小,耐心相對較差,因而在作業完成上常顯得不夠細致。
二、教學內容分析:
(一)全冊教材簡要分析:
第二冊美術教材共有20課,涵蓋造型與表現、設計與應用、欣賞與評述、綜合與探索等課型。其中,綜合與探索課程占比相對較高,旨在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以及繪畫和手工制作的探索精神。
(二)教學總目標:
(1) 認知目標:
通過有趣的教學活動,幫助學生了解多樣的作畫技巧和基礎繪畫知識。
(2) 智力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的造型能力,提高創造性思維,增強對美好事物的感知能力。
(3) 思想品德目標:
培養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讓他們用美的眼光觀察周圍事物,進一步激發對美術的興趣。
(三)教材重點與難點分析:
本冊的重點在于鼓勵學生發揮主動性,展現個性。難點在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兼顧個性發展與知識技能的傳授,循序漸進地教授基礎知識和技能,并提高學生的生活實踐能力,鼓勵他們積極參與各種社會實踐,探索材料,表達豐富的想象力。
(四)教學的主要措施:
1. 教師方面:作為學生發展的組織者和促進者,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鼓勵他們去實踐、思考、探索與創作,展現自己的作品。
2. 學生方面:充分利用身邊的各種材料,將所學知識運用在作品制作中,學會團隊合作,并妥善保存自己的設計成果。積極參與社會實踐活動,開闊視野,積累社會經驗。
三、教學進度表:
周次 課題
1 添畫
2 給畫游戲
3 紙盒變家具
4 和媽媽在一起
5 茂密的花
6 吊飾
7 節節蟲
8 出殼了
9 頭飾設計
10 藝術作品中的動物
11 我的收藏卡
12 假如我是巨人
13 拓印樹葉真搞笑
14 制作筆筒
15 夜景繪畫
16 影子繪畫
17 認識身邊的樹
18 節日插圖
19 我喜歡的鳥
二年級美術教學計劃 篇3
一、學生藝術學習能力與習慣分析:
二年級的學生已初步掌握色彩、形狀與質感等基本美術元素,能夠使用多種工具,體驗不同材質帶來的效果,他們通過觀察、繪畫和手工制作等方式進行藝術表達,具備了一定的色彩認知,并表現出對美術學習的濃厚興趣,然而對于想象力及創造力的開發仍然不足。
二、教學目標與任務:
1、通過啟發式的聯想訓練,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培養他們良好的觀察習慣和能力。
2、教授簡單立體物的表現技巧,以及色彩的運用方法,使學生能進行與日常生活相關的設計和制作。
3、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及自然界中去發現美,激發他們在美術表現和創作方面的熱情。
三、教學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在生活和自然中領略美感,激發他們對美術創作的熱情。
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
四、實現目標的策略:
1、深入研究教材,充分理解課程標準,制定切實可行的教學計劃。
2、認真準備每堂課的相關活動。
3、拓寬教學思路,關注學生個體差異,因材施教,靈活運用教學策略,以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五、課程安排:
每節課安排一到三課時完成,靈活調配兩到三節機動課時,考核則設置為兩課時。
二年級美術教學計劃 篇4
一、學生知識潛力與學習習慣分析:
二年級的學生已經從一年級的適應期中逐漸走出,但他們的學習習慣仍需培養,容易分心。教師的引導與互動顯得尤為重要。在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中,學生們能夠拋開對美術課的抵觸情緒,進而培養出對美術的濃厚興趣。
二、教學目的任務:
1、通過美術教學,激發學生的藝術興趣和創造力。
2、掌握美術創作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巧。
3、培養學生良好的審美能力以及積極的情感傾向。
4、提升學生的觀察能力、想象力和形象思維能力。
三、教材重點與難點:
1、學習美術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2、鍛煉學生的空間感知、形象記憶和創造能力。
四、個人教研專題:
通過小組合作學習提高學生的學習習慣意識。
五、主要措施:
1、精心準備教學材料,確保課前工作的周全。
2、采用多樣的教學方法,激勵學生對美術學習的熱情。
六、教學進度安排:
第1周,認識我們的畫;
第2周,走進大自然;
第3周,七彩的生活;
第4周,新花布,新衣服;
第5周,圓的世界;
第6周,方方的物;
第7周,尋找三角形;
第8周,拼拼搭搭;
第9周,太陽、月亮你們好!
第10周,水墨游戲;
第11周,玩泥巴;
第12周,秋天來了;
第13周,手印與指印大變身;
第14周,像什么呢;
第15周,站起來,站起來;
第16周,畫出聲音;
第17周,難忘的幼兒園生活;
第18周,卡通的世界。
二年級美術教學計劃 篇5
一、學生知識潛力與學習習慣分析
二年級的學生在過去一年多的學習中,已經掌握了一些基礎的繪畫知識和技能,但在創作過程中,缺乏大膽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這些方面亟待提升。
二、教學目標與任務
1、通過有趣的美術活動和欣賞,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2、使用多種材料與工具,進行繪畫和簡單的手工制作。
3、培養學生在空間感知、形象記憶與創造力等方面的能力。
三、教材的重點與難點
1、靈活運用各種工具和材料進行繪畫和工藝制作。
2、促進學生在空間感知、形象記憶和創造性思維方面的發展。
四、個人教研專題
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意識。
五、主要措施
1、做好課前準備,精心制作教具。
2、運用多種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繪畫興趣。
3、充分展示圖片和作品,教師進行示范指導。
六、教學進度安排
第一周:不同民族的小朋友(1)
第二周:各民族的小朋友(2)看新聞,畫新聞
第三周:用線條出門散步,隨興創作,練習筆畫
第四周:奇特的帽子(1、2)
第五周:美麗的手提袋:畫味覺,畫嗅覺
第六周:裝飾瓶(1、2)
第七周:車輛
第八周:我設計的車與我制作的車
第九周:乘車的印象:氣吹投籃
第十周:感受肌理(1、2)
第十一周:國慶紙版畫
第十二周:賀卡(1、2)
第十三周:會說話的手(1、2)
第十四周:
第十五周:亮眼睛的郵票(1)
第十六周:亮眼睛(2)與機器人伙伴
第十七周:自主添加資料
第十八周:學生創作展示
第十九周:復習與考查,勵志學習
二年級美術教學計劃 篇6
一、學生狀況分析
經過一年的學習,學生已經掌握了一些基本的繪畫知識與技能。大部分學生對繪畫充滿熱情,他們的想象力豐富,表現欲望強烈,尤其在進行想象畫和記憶畫時展現出較強的色彩運用能力,整體作品的水平也相對較高。
二、教學目標任務:
1. 通過趣味性美術表現與欣賞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2. 運用不同材料和繪畫工具,開展繪畫與簡單工藝的制作。3. 培養學生的空間意識、形象記憶及創造能力。
三、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包含五個單元共二十節課,內容涵蓋造型、表現、設計、應用、欣賞和綜合探索等方面。通過以玩具為題材,以兒童生活與科技結合為切入,為學生提供欣賞與創作的學習空間。教材也包括以動物為主題的設計,鼓勵學生用想象力編織動物童話故事。還有以“學生與生活、自然”為視角,引導學生感受和表現大自然與生活中的事物,提升他們用藝術眼光觀察生活的能力。課程還通過“學生與文化生活”的連接,學習制作小泥人和泥面具等內容,讓學生理解中國陶瓷藝術,感受民間玩具獨特的美學情趣,培養對勞動人民的熱愛和尊重。整體課程設計旨在激發學生的創造性,形式多樣,給予學生廣闊的發展空間,以滿足他們創造美和表現美的需求。
四、教學重點:
1. 增強想象畫的訓練,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2. 在日常課堂教學中,強化學生的觀察能力、創造力與表現力,特別是在繪畫練習中。3. 開展工藝制作,提升學生的動手能力、立體造型能力及空間想象力。4. 提高學生的欣賞能力,培養他們對美術的興趣。
五、教學難點:
1. 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及動手操作能力。2. 在繪畫和工藝教學中,進一步提升學生的觀察力、創造力與表現力,同時發展他們的動手能力和空間想象力。
六、提高教學效率的主要措施:
1. 全面滲透美術基礎知識和技能,采用優秀學生帶動其他學生的策略。2. 在構圖時注重畫面的充實感、活潑感和趣味性。3. 通過課堂作業點評,結合繪畫技能與工藝制作,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他們的表現技能。
七、本學期教學要求:
1. 知識教育要點:
(1) 理解和體驗各種自然平面形。 (2) 利用復雜平面形和組合平面形表現場景和物體。 (3) 通過記憶畫形式表現自己認識的人與物,豐富兒童的視覺記憶。 (4) 運用不同平面材料,幫助學生認識對稱形和不對稱形。 (5) 學習撕、剪、拼、貼等手工制作技巧。 (6) 了解我國著名畫家的作品,欣賞祖國的自然風光。
2. 能力培養要點:
(1) 激發學生對自然和生活的觀察興趣,初步培養注意力和觀察力。 (2) 在繪畫中描繪觀察到的形狀,創作色彩鮮艷的畫面。 (3) 熟練運用各種工具和材料,順利完成涂、描、撕、剪、拼貼等作業。 (4) 培養學生通過感受與想象,對美術作品和自然風光進行反思欣賞。
3. 審美教育要點:
(1) 通過欣賞我國著名畫家的作品,使學生了解祖國優秀的文化藝術。 (2) 滲透愛國主義教育,培養學生熱愛家鄉與祖國的情懷。
八、教學內容與進度安排:
周次教學內容課時
1影子大王2
2灑水成畫2
3自畫像2
4美麗的昆蟲2
5神鳥變樹2
6聽聽畫畫2
7小蝌蚪2
8神奇的畫冊2
9大嘴巴2
10童話屋2
11搖滾小精靈2
12紅燈停綠燈行2
13捏泥動物2
14請你告訴我考試
二年級美術教學計劃 篇7
一、指導思想:
本教學計劃依據《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和《美術課程標準》(實驗稿),旨在針對二年級學生的具體學情,充分利用新教材的優勢,切實落實《美術課程標準》的各項要求。
二、學情分析:
本冊教學對象為二年級的學生,具有以下特點:學生對繪畫活動充滿熱情,具備一定的分析判斷能力和造型表現能力,能夠進行基本的畫面構思和表現;然而,他們在學習過程中常缺乏持久的學習意愿和明確的美術學習目標。
三、教材分析:
本教材包含豐富的插圖,展示了學生的活動過程以及優秀作品,便于教師教學及學生自主學習。整體課程包含19個單元,設計遵循由易到難、由淺入深的原則,課程內容比一年級教材更為多樣,因此教學設計需做相應調整:
1、注重學生活動的設計。
2、加強美術與其他學科的整合。
3、各學習領域之間的界限不再特別明確,常常出現交叉融合。
四、教學目標:
1、激發學生對美的追求,培養他們熱愛美術的情感。
2、嘗試使用不同的工具和材料,自由表達所見所聞和感受,體驗造型活動的樂趣。
3、鼓勵學生通過多種方式運用各種材料進行表現,并進行基礎的組合與裝飾,感受創作和設計的樂趣。
4、引導學生觀察周圍的生活,并用簡單語言表達自己的感受。
5、通過游戲化的活動,組織學生開展多樣的活動,培養他們綜合解決問題的能力。
五、教學措施:
1、加強審美能力的培養
在教學中,創造條件,讓學生有機會欣賞優秀的藝術作品,鼓勵他們展開想象,進行比較,以提升他們的審美情趣。
2、培養創新精神與能力
通過不斷的探索與實踐,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能力,激發他們對美術的好奇心和探求欲。
3、營造文化氛圍,培養人文精神
美術學習不僅僅是技能訓練,更應視為文化的學習,在教學中創造必要的文化情境。
4、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
孩子們應該通過自主學習和與他人互動來建構知識,教師應尊重并認可每位學生的創造性成果。
5、鼓勵綜合性探究學習
引導學生在生活中領悟社會的多樣性,理解美術與其他學科間的關系,以及美術在生活中的獨特價值。
6、重視自評與互評
現代美術課程評價應以學生的發展為核心,關注評價過程與個體差異,建立促進發展的評價體系。
7、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
通過生動有趣的方式,如影視資料、示范、參觀、游戲等,激發學生對美術的興趣,提升他們的感受與想象力。
8、充分利用外部資源
積極開發和利用周邊資源,開展形式多樣的美術教育活動。
二年級美術教學計劃 篇8
一、學情分析:
本學期的教學對象為二(6)班的44名學生。經過一年級美術教育的實際教學,我對本班學生在美術學習方面的基本情況有了較為清晰的認識。結合觀察與評估,本班學生在美術學習中展現出以下幾個特點:學生普遍對于繪畫有強烈的興趣;他們已具備一定的分析與表現能力,能夠進行完整的畫面構思與表現;學生在學習中缺乏持之以恒的態度和明確的學習目標。
二、教材分析:
本教材包含豐富多彩的插圖,展示學生的活動過程及其作品,便于教師教學及學生自學。全冊共設22課,活動內容設計遵循從易到難、從淺到深、從單一到綜合、從課堂到課外的原則,教材編排相比于一年級有所創新,因此在教學設計上也需進行調整:
1、注重學生參與活動設計。
2、加強美術學科與其他學科的融合。
3、各知識領域間界限不再十分明確,常常交融在一起。
三、教學目標:
1、激發學生對美的追求與創造的興趣,培養他們對美術的熱愛。
2、鼓勵學生嘗試多種工具與材料,借助身邊容易獲得的媒介,勇敢自由地將自己所見所聞、所感所想表現出來,體驗創作的樂趣。
3、引導學生通過多種方法,嘗試運用多種材料,自由表達他們的觀察與感受,進行簡單的組合和裝飾,享受造型及設計的活動。
4、鼓勵學生觀察生活與欣賞美,用簡短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感受。
5、通過游戲化的方式組織學生參與多樣的綜合性探索活動,培養他們綜合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教學措施:
1、重視審美能力的培養。在教學過程中,創造條件讓學生多感受優秀美術作品,引導他們展開想象并進行比較,提升審美情趣。
2、注重創新思維與能力的培養。通過不斷的探索與實踐,幫助學生在親身體驗中形成質疑、探究與求知的心理傾向,激發創造欲望。
3、營造文化氛圍,培育人文精神。美術學習不僅是技能的訓練,更是文化的學習,因此在教學中應創設相應的文化情境。
4、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鼓勵學生通過主動構建知識與活動,增強他們與他人、環境和文化的互動,以促進自身的發展。應尊重并珍視每位學生,充分肯定他們的創造性成果。
5、鼓勵綜合性與探究式學習。引導學生在實踐中領會社會的豐富性,了解不同學科的共通與差異,認識美術在生活中的獨特價值,使他們能夠綜合運用美術及其他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6、重視自評與互評。傳統美術課程的評價往往以課程目標為導向,而現代課程評價應體現素質教育的理念,強調學生的發展,注重過程與個性差異,建立發展性評價體系。
7、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手段。通過生動有趣的教學方式,如視頻、示范、參觀及游戲等,激發學生的想象力與對美術學習的興趣。
8、充分利用各種課程資源。積極開發地方資源,開展形式多樣的美術教育活動。
9、設置多樣化的獎勵措施。除了通過各種教學方式激勵學生興趣,設立多種獎項,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機會獲得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