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成人资源,狠狠干狠狠久久,av最新在线,日韩免费va

數學教科書使用方案(通用5篇)

602周前

本學期數學教材教學計劃涵蓋了基本的加減法、乘法、長度單位、角度、對稱現象、數據整理等內容,強調與學生生活經驗結合,提升數學實際應用能力。教學目標包括掌握100以內的加減法、表內乘法、認識長度單位及統計圖表,促進數學思維和問題解決能力。同時重視學生的情感態度,鼓勵其積極參與、合作學習。教學重點在于提高計算能力,難點則是理解和運用數學概念。通過創設具體情境、采用多樣化教學方法、鼓勵自主探索,培養學生的數學興趣與實踐能力,為后續學習打下基礎。

數學教材教學計劃

數學教材教學計劃 1

一.教材分析

本學期的數學教材內容涵蓋了以下幾個方面:100以內的加、減法的筆算,表內乘法的初步學習,長度單位的認識(厘米和米),基礎角的概念,物體的不同視角觀察及簡單對稱的現象,數據整理的基礎方法,以及以一當二的條形統計圖,數學廣角及數學實踐活動等。

二、本學期教學的指導思想

1、重視學生的生活經歷和已有知識,創造學生熟悉的具體情境,以幫助他們掌握數學概念。

2、增加與實際生活相關的數學內容,幫助學生認識數學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和重要性。

3、挑選具有趣味性和吸引力的學習素材,激勵學生的學習動機,享受數學學習帶來的樂趣。

4、鼓勵學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讓他們在互動與探索中成長。

5、把握教學的核心要求,適時調整對學生的評價方式,例如建立學生課堂發言的“精彩瞬間集”等。

三、本學期教學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 知識和技能方面

1、掌握100以內的加、減法筆算方法,能夠進行準確的計算。學習如何進行100以內的加、減法估算,理解估算的多種方法。

2、理解乘法的基本概念和公式中各部分的名稱,熟練掌握所有乘法口訣,并能進行兩個一位數的口算。

3、初步了解長度單位(厘米與米),建立1米和1厘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米等于100厘米;學習使用刻度尺測量物體長度(整厘米),并逐步養成長度估算的意識。

4、初步了解線段的概念,能夠測量整厘米的線段;認識基礎角及直角,了解角的各個組成部分,并用三角板檢驗一個角是否為直角;能繪制線段、角度及直角。

5、能夠從不同的視角感知物體的形狀;初步認識軸對稱現象,并能在方格紙上繪制簡單的對稱圖形;逐步認識鏡面對稱現象。

6、初步理解統計的基本意義,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與分析過程,能夠運用簡單的方法進行數據的收集和整理。

(二) 數學思考方面

1、能利用生活經驗解釋相關數學信息,初步學會用具體數據描繪現實中的簡單現象。

2、了解統計的意義,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及分析過程,初步認識條形統計圖(1格代表2個單位)和統計表,能根據圖表中的數據提出并回答簡單問題。

3、通過觀察、推測和實驗等活動,找出簡單事物的排列和組合方式,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和推理的能力,形成系統性地思考問題的意識。

(三) 解決問題方面

1、經歷從生活中發現和解決問題的全過程,理解數學與日常生活的緊密聯系,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認識到一個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方法。

3、與同學合作解決問題,積累合作的經驗。

4、初步掌握表達解決問題的基本過程和結果。

(四) 情感與態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勵和協助下,對周圍與數學相關的事物產生好奇心,積極參與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

2、在他人的支持下,克服數學活動中遇到的挑戰,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學習數學的信心。

3、通過觀察、操作和歸納等過程,體驗數學思考過程的合理性。

4、在指導下,能夠識別并糾正數學活動中的錯誤。

5、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增強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建立自信心。

6、養成認真完成作業和書寫規范的良好習慣。

10、通過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緊密聯系。

四、教學的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100以內的加、減法筆算及表內乘法。

教學難點:100以內的加、減法筆算、數學實踐及思維訓練。

五、全冊課時安排:(約60課時)

(一) 長度單位(4課時左右)

(二) 100以內的加、減法(二)(13課時左右)

1、兩位數加一位數………………………………………………3課時左右

2、兩位數減一位數………………………………………………5課時左右

3、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4課時左右

整理和復習………………………………………………………1課時左右

我長高了…………………………………………………………1課時左右

(三) 角的初步認識(2課時左右)

(四) 表內乘法(一)(13課時左右)

1、乘法的初步認識……………………………………3課時左右

2、2——6的乘法口訣

5的乘法口訣………………………………………………2課時左右

2、3、4的乘法口訣……………………………………4課時左右

6的乘法口訣………………………………………………3課時左右

復習和整理…………………………………1課時左右

(五) 觀察物體(4課時左右)

(六) 表內乘法(二)(13課時左右)

7的乘法口訣…………………………………5課時左右

8的乘法口訣……………………………3課時左右

9的乘法口訣……………………………4課時左右

整理和復習……………………………………………1課時左右

看一看,擺一擺………………………………………1課時左右

(七) 統計(3課時左右)

(八) 數學廣角(2課時左右)

(九) 總復習(4課時左右)

數學教材教學計劃 2

 一、情況分析

本班共有學生38人,根據上學期的考試成績來看,學生對基礎知識、概念和定義的掌握較為薄弱,口算和筆算能力也有待提高,尤其是在脫式計算時常出現錯誤。粗心大意的現象在學生中比較普遍,靈活運用數學知識的能力較弱,應用題的解決能力同樣不足。大部分學生對數學的興趣不高,接受新知識的能力偏低,學習態度雖較為端正,但仍有部分學生缺乏自覺性,常常不能按時完成作業,因此在新的學期中,我們應在提高學生學習態度的基礎上,著重培養他們的數學學習能力,以提升整體成績。

班級中有幾位學困生。這些同學普遍缺乏自我管理能力,較少付出努力,總希望投機取巧,抄襲他人作業。今后,我們需首先加強學習習慣的培養,比如在課前進行自習和課后復習。書寫方面也需繼續提高標準,只有在規范書寫的基礎之上,才能促進學生深入思考。

分數計算是本學期的重要內容,因此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尤為關鍵。本學期的重點是百分數應用題,在教學中要強化數學數量關系的分析能力,幫助學生學會解讀題目,提升解題能力。我們還需探索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使他們在學習中能自主積極,努力提升他們的學習成績。

 二、教學內容

使用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五年級(下冊)

1、百分數的應用 2、長方體和正方體 3、比例4、坐標系 5、正比例和反比例6、解決問題的策略 7、統計 8、總復習

 三、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使學生理解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能正確判斷兩者,理解并掌握長方體的表面積及體積的計算方法,并能夠進行正確計算。

2、使學生認識復合圖表,了解其特點與作用,掌握復合圖表的繪制方法,初步學會用復合圖表表示數據,并能對其進行簡單分析和判斷。

3、使學生理解比例的意義及基本性質,會解比例;認識比例尺并能進行相關計算,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能夠判斷量之間的比例關系,并掌握利用比例解決應用題的方法。

4、通過系統復習,鞏固并深化學生對小學階段所學的數學知識的理解,培養靈活的計算能力,發展他們的思維能力及空間觀念,提高綜合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1、理解比例的意義及性質,能夠正確解比例。

2、使學生能夠運用比例知識,求出平面圖的比例尺。

3、掌握長方體、正方體的特征,理解計算長方體側面積和表面積的方法,并能進行相關計算。

4、理解長方體及正方體的體積計算公式,能夠運用公式進行體積、容積的計算,從而解決實際問題。

5、讓學生進一步認識統計的意義與作用,學會制作簡單的統計表。

6、系統掌握整數、小數、分數、比及比例等基礎知識,具備進行四則混合運算的能力。

 教學難點

1、幫助學生理解正、反比例,能夠判斷量是否成正、反比例,并用比例知識解決簡單應用題。

2、使學生了解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及作用,掌握簡單統計圖的制作方法。

3、能夠使用已學的簡便算法,合理、靈活地進行計算。

4、幫助學生牢固掌握常見的數量關系和應用題的解法,能夠靈活運用所學知識。

 四、教學措施

1、積極適應新課程要求,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2、與教學相關的書籍、報刊、雜志等多加閱讀,學習新的教學理念,不斷探索與實踐。

3、與家長保持溝通,了解學生狀態,及時反饋信息。

4、尊重學生的意見,促進師生之間的互動,實施因材施教。

5、開展“一幫一”的互助活動,成立學習小組,組與組間互相交流與評比,培養優生并鼓勵學困生。

6、重視學生已有知識與生活經驗的融入,強化理解教學內容。

7、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培養創新意識和數學學習興趣。

8、關注學生的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

9、明確教學目標,推動學生全面發展。

10、改進教學評價方式。

11、認真落實作業輔導,及時記錄作業情況,對問題學生給予及時提醒,并逐步提高其學習成績。

 教改的主攻方向

關注特殊群體學生的發展,以情感教育為主,確保每個孩子都能在不同水平上獲得成長。

數學教材教學計劃 3

一、情況分析

1、學情分析

通過上學期的期末測試結果來看,學生在基礎知識的掌握上存在一定的不足,尤其是在計算能力方面,表現差異較大。大多數學生能夠快速進行口算,但由于部分學生對乘除法的理解不夠,影響了他們的計算速度和準確性。在處理一些計算題時,部分學生的計算速度亟待提升,各種良好的計算習慣仍需培養。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方面也有待提高,這為本學期的教學工作帶來了一定的挑戰。

從學習習慣、興趣和學習方法來看,少數學生對數學課程表現出濃厚的興趣,能夠按照正確的方法進行學習。他們在課堂上遵循常規,專注聽講,認真完成作業,并積極提出疑問。然而,部分學生的學習態度不夠積極,在課堂上注意力不集中,學習目的不明確。還有一些學生在課堂上不愿意發言,缺乏參與感。在本學期中,提升課堂討論的有效性及提高學習效果將成為重要的工作方向。

2、教材分析

新修訂的教材涵蓋以下幾個內容:升與毫升的概念、兩位數和三位數除以兩位數的簡單運算、物體觀察、統計表與條形統計圖、運動與身體變化、解決問題的策略、概率、整數四則混合運算,以及垂線與平行線等,共九個單元。

在數與計算方面,教材安排了兩位數和三位數除以兩位數的知識點,以及整數四則混合運算。這些內容旨在幫助學生用較大的數進行表達和交流,掌握相關的計算技能,提高數字敏感度。十進制計數法的學習將為學生的數概念提供系統的整理,為后續學習小數和分數打下基礎,這部分知識仍然是小學生必須掌握的基本技能。

在空間與圖形方面,教材重點強調物體觀察與垂線、平行線的概念,通過豐富的數學活動,學生可以掌握簡單的作圖方法,并在探究學習中體會不同圖形的特征及相互關系,促進空間觀念的發展。

在統計知識方面,教材設計了統計表與條形統計圖的內容,旨在讓學生學會閱讀和理解這兩種圖表,進行簡單的數據分析,并深刻體會統計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培養統計意識。

在應用數學解決問題方面,教材通過引導學生運用乘法和除法解決實際問題,幫助他們初步體會數學的思想方法,感受數學的魅力。讓學生學習用優化的思維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培養觀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增強探索數學問題的興趣及欣賞數學美的意識。

教材中還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使他們在應用數學的綜合部分中,通過小組合作的探究活動,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體會探索的樂趣,感受數學的實際應用,培養數學意識和實踐能力。

二、教學要求

(一)知識與技能

1、學生需在具體情境中感受和理解容量,認識統一容量單位的重要性,并通過實驗感受1升的實際情況,通過自制量器進一步感知容量及單位毫升。

2、利用學生對除法意義的理解,引導他們自主探索兩位數除以整十數的口算和筆算方法,并提升計算能力,使他們掌握三位數除以整十數的試商過程,正確進行計算。鞏固除數為整十數的除法技能,幫助他們提升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通過組織拼擺和觀察交流,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提升其空間視圖轉化能力,學會辨認相應視圖,理解物體的相對位置關系。

4、讓學生經歷簡單的統計過程,學會對一組數據進行整理,從而增強利用統計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發展統計觀念。

5、在解決簡單實際問題過程中,體會用畫圖和列表整理信息的作用,掌握這些有效策略。

6、讓學生初步理解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并辨別游戲規則的公平性。

7、學生需理解綜合算式的含義,掌握混合運算的順序,并能用生活經驗解決實際問題,進一步提高運算的準確率。

8、使學生認識線段、射線和直線,并理解它們之間的關系,能夠用量角器量角和畫指定度數的角。

(二)過程與方法

1、培養學生估計容器容量的意識,練習用自制量器測量液體并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現實問題。

2、通過練習加強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提升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估算意識。

3、通過觀察和推理,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促使其對視圖的理解。

4、讓學生完整經歷觀察統計圖并進行分析,理解條形統計圖的結構及其特點。

5、通過示意圖或列表整理信息,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

6、能辨別游戲規則的公平性。

7、及時鞏固運算順序,通過適當練習加強對混合運算的理解。

8、認識角及其表示方法,了解角的各部分名稱,并通過參與活動提升對角的認識。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積極參與實驗活動,主動與他人合作交流,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

2、培養探求新知的興趣,增強與他人合作的意識,體驗成功的喜悅。

3、在自主探索中培養不怕困難的精神。

4、發揮小組合作學習的優勢,提高學生自學能力。

5、通過解決問題的過程,發展數學思考,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并培養認真負責的精神。

6、增強與他人交流的能力,體驗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樂趣,建立學習的信心。

三、提高教學質量的措施

1、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引導他們體會生活中的數學。

2、加強直觀演示和實踐操作,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感受成功的體驗。

3、引導學生發現知識間的聯系,探索規律。

4、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尊重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的學習方式。

5、注重培養學生的思維靈活性和創新意識。

6、鼓勵學生參與小組合作學習,培養合作和交流的意識。

7、遵循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選擇合適的教學策略。

8、注重輔導差生,幫助他們跟上進度。

數學教材教學計劃 4

  一、教學內容

本學期數學教材涵蓋的內容包括:負數、圓柱與圓錐、比例、統計、數學廣角以及整理和復習等部分。

教學的重點包括:百分數的實際應用、圓柱的側面積與表面積的計算方法、圓柱和圓錐的體積計算技巧、比例的定義與性質、正比例與反比例的理解、扇形統計圖的制作及解題策略的綜合復習。

教學難點為:推導圓柱和圓錐體積的計算方法,判斷正比例和反比例關系,運用方向和距離理解位置關系,掌握眾數、中位數和平均數的計算,以及靈活運用解題策略。

 二、教學目標

1. 理解負數的概念,能夠利用負數表達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2. 理解比例的定義與性質,能夠解比例問題,判斷兩種量之間的正比例或反比例關系,利用比例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并能在坐標系中根據給定的正比例關系繪制圖形,估算另一量的值。

3. 能夠識別比例尺,按比例用方格紙等工具將簡單圖形進行放大或縮小。

4. 認識圓柱與圓錐的特征,掌握計算圓柱的表面積及圓柱、圓錐體積的方法。

5. 從統計圖表中提取信息,解釋統計結果,進行簡單的判斷和預測,意識到數據可能存在的誤導性。

6. 通過生活中問題的探索,體驗解決問題的過程,理解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并提升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7. 探索“抽屜原理”的過程,運用這一原理解決簡單問題,發展分析和推理的能力。

8. 進行系統的知識整理與復習,增強對小學階段所學數學知識的理解與記憶,提升靈活計算能力,發展思維能力與空間觀念,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9. 感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增強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和信心。

10. 養成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三、教材分析

在數與代數的部分,教材安排了負數與比例兩個單元,以生活實例幫助學生理解負數的概念及其應用。比例的教學使學生掌握比例、正比例與反比例的定義,并能使用比例知識解決相關問題。

在空間與圖形部分,教材重點介紹了圓柱與圓錐,基于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幫助學生掌握這些形狀的特征及相關的計算方法,發展空間觀念。

在統計部分,教材闡述了數據可能產生的誤導,簡單的實例讓學生意識到統計圖表雖然便于判斷,但若不分析可能導致錯誤的判斷與預測,強調對統計數據要進行客觀的分析。

在用數學解決問題的模塊中,教材結合圓柱、圓錐、比例和統計的知識,引導學生運用所學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同時安排了“數學廣角”的內容,通過觀察、猜測和實驗等活動,讓學生經歷探究“抽屜原理”的過程,學習如何將簡單問題模型化,從而感受數學的魅力,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

本冊教材結合了學生的數學知識與生活經驗,設置了多個綜合應用實踐活動,鼓勵學生進行合作探究,運用所學解決實際問題,體驗數學的樂趣,培養數學應用意識與實踐能力。

整理與復習的單元是小學數學教學的重要環節,幫助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系統回顧與整理,將分散的知識串聯起來,形成更為完整的知識結構,為初中數學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四、學情分析

本班共有58名學生,大多數學生對數學學習充滿熱情;然而有部分學生的學習態度需進一步端正,部分學生的自覺性較差,上課時往往注意力不集中,作業質量也參差不齊。還有一些學生(如張宇豪、朱慧明)基礎較薄弱,對數學學習有抵觸情緒。新的學期要注重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培養他們的數學能力,營造一個有益于交流與討論的課堂氛圍,使每位學生都能暢所欲言,相互啟發,共同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體驗數學學習的快樂。

 五、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

1. 創設輕松愉快的教學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倡多樣化的學習方式,關注學生的個人體驗。

2. 在集體備課的基礎上,提倡年級間的聽課與反思,真正領悟教學設計的初衷,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教師需轉變觀念,采用“激勵性、自主性、互動性”的教學策略,圍繞問題展開教學,靈活運用教材、媒體和現實材料,應對教學難點,減少單一的講解與練習,促進師生間的互動,提高課堂的教學效果。

3. 不隨意增減課程與課時,保證不增加額外的復習資料,不布置重復性或懲罰性質的作業,課堂訓練要多樣化,鼓勵多角度解題。

4. 基礎知識的教學要扎實,致力于為學生的持續發展提供充分的教學資源與空間。在教學過程中,緊密結合生活實際,確立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創造愉悅、開放的教學環境,讓學生在滿足個人學習需求的夯實數學基礎,培養創新意識與實踐能力。

5. 在教學中應采用開放式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選擇適宜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如進行多解、一變、一問等方法,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建立知識間的聯系,提升應變能力。

6. 練習安排要循序漸進,體現不同層次的要求。針對不同的學生,提供個性化的練習方案,既要關注優生,也要幫助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通過數學實踐活動,讓學生認識到數學知識與生活的緊密聯系,激發他們對數學的熱愛。

7. 注重家庭教育的配合,鼓勵家長遵循教育規律與學生成長規律,科學地輔導孩子。培養學生勇于面對學習和生活中的挫折,成為生活的強者。

學習方式:

①預習教材,梳理所學知識,并提出疑問。

②查閱資料,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

③教師在課堂中的引導作用,鼓勵學生自主學習,主張探究式與體驗式的學習方法,培養動手能力與發散思維能力。

④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互相啟發,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享受學習數學的樂趣。

 六、課時安排

六年級下學期的數學教學共安排了60課時,具體的教學內容課時安排如下,教師可根據班級實際情況靈活調整:

一、負數(3課時)

二、圓柱與圓錐(9課時)

1. 圓柱……約6課時

2. 圓錐……約2課時

整理與復習……1課時

三、比例(14課時)

1. 比例的定義與性質……約4課時

2. 正比例與反比例的理解……約4課時

3. 比例應用……約5課時

整理與復習……1課時

自行車里的數學……1課時

四、統計(2課時)

節約用水……1課時

五、數學廣角(3課時)

六、整理與復習(27課時)

1. 數與代數……約10課時

2. 空間與圖形……約9課時

3. 統計與概率……約4課時

4. 綜合應用……約4課時

數學教材教學計劃 5

一、基本情況分析

(一)學生情況分析:

本班共有16名學生,在過去一學期的學習中,他們積累了一定的數學基礎,尤其是在數字認識和基本加減法運算方面表現出色。然而,從他們的學習成果和考試成績來看,影響本班學習效果的因素依然較多。

(二)教材內容分析

本學期的教材內容涵蓋了以下幾點:方向與位置、圖形識別、100以內的數、人民幣的認識、100以內的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

(三)鐘表知識、統計方法及數學實踐活動。

二、本學期教學的指導思想

1、以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為基礎,創造熟悉的具體情境,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數學概念。

2、增加與實際生活相關的內容,使學生能夠感受到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3、選擇富有兒童趣味的學習材料和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體驗愉快的數學學習過程。

4、鼓勵學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讓他們在互動中共同學習。

三、本學期教學的主要目標要求

(一)知識與技能方面

1、認識計數單位“一”和“十”,初步理解個位和十位上數字的意義,能夠熟練掌握100以內的數字,并能讀寫這些數字,理解其組成、順序和大小,能夠用這些數字描述日常生活中的事物,進行簡單的估計和交流。

2、能夠進行100以內的兩位數加減一位數和整十數的計算,并能利用加減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3、了解人民幣的單位,包括元、角和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并培養愛護人民幣的意識。

4、能夠認讀整點和幾時半,能夠寫出時間,理解珍惜時間的意義。

(二)數學思維方面

1、能夠運用生活經驗,解釋相關的數學信息,并初步學會運用具體數據描繪現實世界中的簡單現象。

2、能夠對簡單物體及圖形進行描述,理解形狀、大小和位置關系,發展空間觀察能力。

3、在教師的指導下,初步學會選擇有用信息進行簡單的歸納。

(三)問題解決方面

1、經歷從生活中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感受到數學的實用性。

2、明白同一問題可能存在多種解決策略。

3、積累與同學合作解決問題的經驗。

4、初步能夠表達解決問題的大概過程和結果。

(四)情感與態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勵下,對周圍與數學相關的事物產生好奇心,積極參與生動形象的教學活動。

2、在他人支持下,能夠克服數學活動中的困難,獲得成功體驗,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

3、體驗觀察、操作和歸納等數學學習過程,感受到數學思考過程的邏輯性。

4、在他人的幫助下,能夠發現數學活動中的錯誤并及時改正。

5、感受學習數學的樂趣,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6、養成認真完成作業及書寫工整的良好習慣。

四、教學的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100以內數字的理解和100以內的加減法口算。

教學難點:100以內的加減法口算及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

五、本學期提高教學質量的具體措施

1、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采用游戲式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數學學習。

2、課堂教學中應提供有助于孩子理解的問題,而非生硬復雜的內容,應關注學生的實際思維水平,照顧中等生及思維較慢的同學。

3、布置一些有趣的作業,比如動手實踐的作業,減少枯燥的練習,并對作業進行分層設計。

4、加強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溝通,為家長提供指導孩子學習的有效方法。

《數學教科書使用方案(通用5篇)》.doc
將本文下載保存,方便收藏和打印
導出文檔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油尖旺区| 永和县| 潼南县| 兰溪市| 杭州市| 棋牌| 巴楚县| 南澳县| 德江县| 漳浦县| 凤冈县| 宝鸡市| 昌邑市| 隆昌县| 河津市| 中牟县| 寿阳县| 班戈县| 攀枝花市| 尉犁县| 连山| 玉林市| 宾川县| 大渡口区| 揭阳市| 汝城县| 应城市| 新疆| 津市市| 凌源市| 华池县| 繁昌县| 宜川县| 特克斯县| 上栗县| 昌宁县| 衡东县| 黔江区| 来安县| 松阳县| 洞口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