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學校教育課程安排
為落實國家教育政策,提升家庭教育質量,我校積極開展家長學校工作,旨在推動“學習型家庭”的建設,提升家長的教育素養。教育目標包括傳遞家庭教育理論知識與實踐技巧、打造“學習型家庭”環境、收集家長需求與意見以及強化家校溝通。教育對象為小學一年級至六年級的學生家長,課程內容選自《親子共成長》,涵蓋習慣養成、優秀孩子培養、欣賞孩子成長等主題。具體措施包括強化家長委員會的運作、明確上課時間與課程安排、精心挑選授課教師、提升出勤率以及豐富活動形式。課程安排定于每學期舉行四次,時間分別為4月23日、7月2日、11月19日和1月14日。通過這些措施,我校希望提升家長的教育能力,促進家校合作,改善教育效果。
一、指導思想
為落實國家教育政策,進一步提升家庭教育質量,根據相關教育部門的要求,積極開展我校的家長學校工作,切實推動“學習型家庭”的建設,提升家長的教育素養。
二、教育目標
1、傳遞家庭教育的理論知識與實踐技巧,幫助家長在理論水平上提升自身,從而有效改善教育成效。
2、打造“學習型家庭”環境。
3、收集家長的需求與意見,解決家長關心的熱點問題。
4、強化家校溝通,反饋教育信息。
三、教育對象
小學一年級至六年級學生的家長
四、教學內容
家長學校的課程內容主要選自《親子共成長》在各年級階段的教材。班主任和授課教師也可根據實際情況,結合教材內容設定授課主題,拓展相關內容。
一年級:習慣養成的重要性。
二年級:怎樣培養優秀的孩子。
三年級:慢下來,欣賞孩子的成長。
四年級:家庭問題與教育機會。
五年級:孩子的煩惱與成長。
六年級:為孩子的未來做好準備。
五、教學的具體措施與形式
(一)多管齊下,強化家長學校的管理。
1、有效運作家長委員會。在原有的家長委員會基礎上,增強與委員的聯系,通過開展多樣化活動,研究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相關動態,討論優化家長學校的措施與方案,及時反饋家長對教育工作的建議。
2、明確家長學校的上課時間。原則上每學期舉辦兩次,每次課程時長不少于三小時,并制定詳細的活動計劃,確保課程內容的系統性。每次課程結束后,安排班主任和授課教師與家長進行面對面交流,確保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相互配合。
3、精心選擇授課教師。學校將從擁有豐富教學經驗并熱衷于教育研究的教師中挑選家長學校的授課老師,以確保師資的優質。提前確定授課內容,制定詳盡的教學計劃,力求課堂上的內容生動、有用,并且保持系列化。
4、提升家長學校的出勤率。每次課程前一周內,學校將發出書面通知,確保家長提前請假或調休,并加強考勤制度。為加深家校聯系,學校還將在家長會上發放調查問卷,收集家長對學校教育的看法及建議。
(二)豐富活動形式,提升家長學校的吸引力。
1、在學期初,依據學校工作安排,制定詳細的教學計劃,確保各項活動有序進行。
2、計劃執行過程中,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通過座談、問卷等多種形式加強調研,促進客觀分析,并將改進措施落實到后續工作中。
3、設置咨詢服務,針對家長在家庭教育中遇到的各類問題,共同探討并尋找解決方案,提高家長的教育能力。
4、做好對家長的宣傳與動員工作,提升家長的參與意識,開展“家長開放周”活動。
六、時間安排
第一次上課時間:4月23日 8:30--11:30
第二次上課時間:7月2日 8:30--11:30
第三次上課時間:11月19日 8:30--11:30
第四次上課時間:1月14日 8:30--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