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p小學六年級下學期英語教學方案
本學期六年級英語教學計劃針對120名性格活潑、英語基礎扎實但學習習慣亟待改進的學生,重點提升他們的寫作和閱讀能力,以增強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教材為小學階段最后一冊,系統復習重要詞匯和語法,共有四個單元,并設有兩個綜合復習單元。教學目標包括聽、說、讀、寫基本短語和句子的能力,參與簡單手工及歌謠,理解幽默故事,并了解中西方文化知識。提高教學質量的措施包括:教師保持積極態度,課堂活動靈活多樣,注重語言實踐;課后作業適度且規范,鼓勵開展豐富的課外活動如演講和書法展,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教師需及時回顧課堂情況,為后續教學提供參考。
一、基本情況分析
1、學生情況分析
六年級共有120多名學生,整體性格活潑好動,個性外向。從學業表現來看,學生的英語基礎相對扎實,但學習習慣有待改進。有部分學生未能自覺認真地按時完成作業,缺乏一定的課外知識積累,知識面狹窄,讀書自覺性不強。表達能力欠佳,難以清晰表達自己的想法,特別是在獨立閱讀和寫作方面的能力不足。針對這些情況,本學期我們將著重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和閱讀能力,以提升他們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2、教材概況
六年級下冊是小學階段的最后一冊教材。在這個學期,學生將對整個小學階段所學的重要詞匯和語法進行較為系統和全面的復習。為了更好地適應這一學期的教學需要,為學生升入初中做準備,編者將本冊新語言學習內容精簡為四個單元,并將學期中的Recycle 1和學期末的Recycle 2合并擴展為兩個綜合復習單元。
二、教學目標
1、能聽、說、讀、寫基本短語、單詞及句子,涵蓋長度、重量、高度及周末和假期活動、旅行、晚會等話題,能夠在真實語境中準確運用并理解簡單的文本。
2、能夠完成基本的手工制作。
3、能夠聽懂并參與吟唱簡單的歌謠。
4、能夠聽懂并演唱歌曲。
5、能夠進行自我評價活動。
6、能夠理解簡短幽默故事。
7、能夠了解基本的中西方文化知識。
本冊教材的一大特色是在不斷回顧已學知識的基礎上呈現新知。在編寫教材時,編者注重單元間語言點的銜接和復現,同時盡量保持與前幾冊教材的語言聯系和鞏固擴展,從而為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打下堅實基礎。
三、提高教學質量的主要措施
1、課堂教學
(1)教師上課時應保持語言和舉止的文明,精神飽滿,熱情投入教學工作,做到公正、公平對待每一位學生,為學生樹立良好榜樣。
(2)在課堂教學中,要充分發揮教學目標的引導、激勵及反饋功能;教師需根據目標設計問題情境,并將之轉化為活動情境,以促進師生在良好的教學活動中完成教學任務;既要遵循課時計劃和教案進行教學,又要靈活應對實際教學進程,注意活動形式的多樣性和實效性,要有條理、重點突出,確保每堂課的教學環節緊密相連。
(3)明確英語課是語言實踐課,教學中應妥善處理講與練的關系,避免單純灌輸,需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知識,掌握技能。講解要簡單易懂,實踐形式應多樣化并富有實效。學生的語言實踐活動(口頭和書面)時間至少應占課堂時間的三分之二。每堂課應設定明確的訓練主項,內容充實、環節緊湊、方法有效,促進學生學習興趣,鼓勵他們積極參與,增強自信心。
2、課后活動
1) 課后作業旨在鞏固復習已學內容,可分為口頭和書面兩種,作業量應適中,保證中等水平學生在15分鐘內完成。書面作業要做到全批全改,錯的地方學生需進行訂正,及時規范批改,采用激勵機制進行評估(如星號、小紅花、等級評價等),提倡面批并做好記錄和講評。
2) 開展適合學生語言水平和年齡特點的課外活動,每年級至少安排一次,活動形式可包括演講、唱歌、對話表演、講故事、書法展覽等。鼓勵學生組建課外興趣小組,利用廣播電視、英語報刊及網絡等資源進行自主學習,積極組織墻報制作和英語角活動。
3) 每堂課結束后,教師應回顧課堂情況,記錄教學中的得失與經驗,為今后教學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