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第二學期政治課程教學安排(通用3篇)
高一下學期政治教學計劃旨在幫助學生深入理解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基礎知識,強調社會主義公有制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重要性。教學目標包括提升學生運用政治經濟學分析問題的能力,解釋經濟和政治現象,并參與政治經濟活動。教材《政治經濟生活》涵蓋經濟學與政治學,突出生活與學科的聯系,注重實踐性和開放性。針對學生的學習特點,計劃通過基礎知識復習、適合習題選擇和解題技巧培養,激發他們的學習積極性。教學措施包括優化課堂教學、加強課后輔導、轉變學習觀念、增加互動活動,并關注個別輔導,以提高整體教學效果和學生的學習成績。
高一下學期政治教學計劃 第1篇
一:教學目標:
通過本學期的教學,旨在使學生深入理解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基礎知識,明確社會主義公有制在我國經濟體制中的核心地位,以及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作為我國根本政治制度的重要性。引導學生認識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特征,掌握社會主義國家的基本政治制度,了解國家經濟建設的現狀與目標。
在教學過程中,尤其強調學生能力的培養,提升他們運用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力求讓學生能夠初步解釋常見的經濟和政治現象,提高參與政治經濟活動的能力,培養他們的創造性學習能力,以及應用政治經濟學知識分析社會現象的能力。在黨的政策指導下,鼓勵學生依據國家法律規范自己的經濟行為,明確政治方向,并在學校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二:教材分析:
本學期所使用的教材是由浙江省職成教研室編寫的《政治經濟生活》。該教材覆蓋兩個主要知識領域——經濟學與政治學。在經濟與生活部分,教材分為兩個模塊:模塊一是市場經濟的基本概念,模塊二是如何實現財富的積累;在政治與生活部分,教材則分為三個模塊,包括參與政治生活的必要性、建設政治文明的途徑,以及觀察國際政治的視角。本書的編寫將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與時代發展相結合,注重引導學生的思想政治素養,同時結合職業學校學生的成長特點,突出經濟、政治與社會生活的緊密聯系,為學生創造以生活為基礎、學科為依據的學習模塊,強調課程的實踐性與開放性。這對我們職業學校以德育為先,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具有重要意義。
三:學生分析:
高一年級的學生在經過一個學期的學習后,雖然已具備了一定的基礎,但第二學期對他們來說仍舊是新的起點。他們正處于青春期,對新事物充滿了好奇,接受新知識的意愿和能力也相對較強,這為他們的學習提供了很大的可塑性。然而,由于職業高中學生的學習習慣尚未完全轉變,他們在初中階段的學習模式可能仍然影響其學習表現。初中階段政治科的開卷考試使得學生的記憶能力相對薄弱,很多學生形成了不愛背誦的習慣,導致學習缺乏主動性和自覺性,這對教學產生了不利影響。高中教材的難度較初中顯著提高,涉及的經濟與政治理論知識也比較枯燥,許多學生難以迅速適應,情緒上產生了厭學的傾向,這進一步影響他們對政治學科的興趣。
四:教學措施和要求:
本學期我將重點在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努力:
(1)重視基礎知識,每一個單元的復習都將圍繞基礎知識展開,確保學生的知識框架清晰。
(2)選擇適合我校學生的習題,深入研究并扎實練習。
(3)培養學生的解題技巧,使其掌握應試方法。
為此,我確定了以下具體措施:
(1)根據年級學生特點,精心組織課堂教學,充分利用課堂時間,提高學習效率,提升學業成績。認真備課,開展集體備課,提高課堂互動,提升教學效果。
(2)加強課后輔導,及時解決學生的問題,避免知識積累導致的厭學情緒,同時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轉變學生的學習觀念,讓他們真正認識政治學科的重要性,培養記憶和背誦能力,幫助他們真正掌握政治知識。
(4)在課堂上組織更多的互動活動,使原本枯燥的政治課變得生動有趣,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讓他們從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
(5)對作業加強布置與批改,尋找適合的練習題,確保在學習周期內不耽誤政治學習,同時強化學生對課后筆記的重視,定期檢查學生的學習記錄。
高一下學期政治教學計劃 第2篇
一、指導思想
為適應現代教育的發展趨勢,貫徹落實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及相關法規,高一下期政治備課組將在新《課程標準》的引導下,致力于提升我校思想政治教學質量。本學期將以課堂教學為核心,以研究課題為主線,以學校的工作計劃為依據,以提高教學成效為目標,積極推進教學創新,更新教育理念,改進教學方法,實現知識、能力與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整合,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與個性化成長,從而提升教學的有效性。
二、教學目標和要求
依據科學的發展觀,遵循以學生為中心的新課程理念,全面落實素質教育方針。在教學中,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則與時代特征有機結合,關注高中生成長的階段性特征,逐步引導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努力營造一個民主的教學環境,使學生在知識、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得到全面熏陶。
針對高一新生的多樣化基礎,作為新接觸《經濟生活》課程的學生,可能會感到困惑與陌生。我們的教學計劃將針對全體學生,著重做好知識的銜接;以課本為基礎,注重規范教學;鼓勵知識的積累,拓寬視野;強調基礎知識的掌握,因材施教。
三、具體工作
1、深化對新《課程標準》和教材的學習和研究,轉變教學觀念,更新知識框架,掌握考試評價方法,嚴格按照新課程理念開展教學。積極學習教育理論,深入開展課題研究,將新課標和新教材的學習作為提升專業素養的重要部分,并與日常教學研討活動緊密結合,特別要加強課程建設與教學方法的改革研究。
2、健全集體備課制度,發揮團隊的智慧。設定固定的備課時間,明確每位教師的職責,提高備課效率,努力實現資源共享。備課組成員之間要加強溝通,協力探討,尋找有效的教學方法。
3、結合學校的實際情況,以課本為核心,注重基礎知識的鞏固。在備、教、評、輔、考等環節中,提升課堂教學效率,認真落實“四備”、“五點”和“兩法”(“四備”即備大綱、備教材、備學生、備練習;“五點”即每堂課要深入理解重點、難點、知識點、能力點及教育點;“兩法”即研究教學方法與學習方法)。
4、優化教學方式和學習方法,加強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使學生快速適應高中政治學習的節奏。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鼓勵學生獨立思考、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從而自主提升自身能力。
5、組織豐富的課外活動,成立政治研究性學習小組,開展社會實踐活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導他們關注時政,挖掘潛力,提升綜合素質。
6、關注優秀學生的培養,加強個別輔導,積極進行差生轉優的工作,努力提高他們的學習成績。
7、加強教師之間的交流與合作,互相聽課、取長補短,營造良好的教學交流氛圍。積極參加市教研室組織的各類活動,如公開課和示范課,借鑒他校教師的成功經驗。
8、開展多樣化的快樂教學活動形式,如情境教學、時事播報、時政評論、知識搶答及小組學習等,以豐富課堂教學體驗,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高一下學期政治教學計劃 第3篇
一、教材總體分析
《政治生活》教材分為四個單元,分別是第一單元——公民的政治生活;第二單元——為人民服務的政府;第三單元——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第四單元——當代國際社會。全書包含九個章節。
第一單元的主要內容為:在堅持馬克思主義國家觀和民主觀的指導下,重點介紹我國國家的性質,以及公民的權利與義務。
第二單元主要聚焦于公民與政府的關系,強調我們的政府是服務于人民的機構。
第三單元內容是對前兩個單元的延伸和深化,特別注重對學生的思想教育,旨在幫助學生認識我國基本制度的優勢以及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獨特特點。
第四單元涵蓋我國的外交活動及公民參與國際政治生活的重要性。
二、教學目的要求
高一下期的政治教學 plan 是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圍繞政治生活主題進行設計。
該模塊以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為核心,涉及政治文明建設的各個方面。教學目標旨在引導學生形成科學的政治觀點,樹立正確的政治方向。促進學生了解和參與有序的政治生活,認識行使民主權利的意義、方法和途徑,提升他們的政治參與能力。培養學生的思想政治素養,提高他們的公民意識和國家觀念,拓展國際視野。
三、學生情況分析
本學期我負責高一五個班的政治教學,其中567班為理科班,89班為文科班。78班為試驗班,整體基礎較好,而其他文科班基礎相對較差。由于政治科目是高考必考科目,文科班的學生普遍較為認真,學習態度積極、刻苦。理科班的學生因高考不涉及政治,通常只需參加會考,會考難度較低,許多學生已經開始偏科,甚至出現放棄學習的情況,他們在課堂上聽課,但課后學習積極性不高。
四、方法與措施
1、根據不同班級學生的特點,精心組織課堂教學,利用課時有效提高學習效率,盡可能提升成績。
2、結合教學內容和學生的思想水平,充分利用多種教學資源,開展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
3、加強課后輔導,及時解決學生遇到的問題,避免因問題積累而導致的厭學情緒,同時提升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4、明確政治學科的實用價值,引導學生掌握有效的學習技巧,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掌握政治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