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美術課程教學方案(通用2篇)
三年級美術教學計劃旨在通過二十個主題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實踐能力,注重趣味性和參與感。教材設計緊密結合學生的心理發展,強調動手能力和創造性思維的培養。教學目標包括掌握基本圖案設計、泥塑技巧和卡通創作,提升學生的欣賞能力和生活美化意識。教學措施包括重視學生的學習習慣、鼓勵小組合作、及時表揚創意作品,并利用多樣的材料和現代化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興趣與創造力。通過實踐活動,學生能夠自信表達自己的感受,發展空間想象力和個性,促進全面成長。
三年級美術教學計劃 1篇
本冊教材共涵蓋二十個主題,充分考慮到三年級學生的心理發展及生活實際,在整體結構上延續了完整的知識體系。教材內容強調趣味性和游戲性,注重學習過程與主動參與。例如,主題手工的《創意鞋子》;色彩主題的《奇妙的色彩》;泥塑主題的《別致的電腦》;欣賞主題的《迷人的動畫影片》。教師在教學中需關注新舊知識的有機銜接。
從主題選擇來看,課程內容突顯多樣性和趣味性。在課程設計中深入挖掘人文精神,從與小學生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主題中延伸并拓展,確保教材的趣味性和參與性。在循序漸進傳授基礎知識和技能的始終貫穿審美和情感教育的要求,兼顧學生個性發展與知識技能學習的需求。
二、教學總目標
通過欣賞和實踐各類美術作品的形狀與色彩,學生能夠運用簡單的語言自信地表達感受;啟發學生欣賞和表現生活中的美好事物,體驗生活的樂趣;幫助學生認識和使用常見色彩及點、線、面的基本概念;了解基本的美術表達方式與方法;培養學生的感受表達能力,發展空間知覺、形象記憶和創造能力。
在參與欣賞、繪畫、創作等美術活動中引導學生以個人或小組合作的方式,嘗試使用各種工具和材料。通過多樣的活動豐富學生的視覺、觸覺和審美體驗;在美術學習中強調趣味性,教學內容和活動方式應充分考慮開放性與立體性,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形成基本的美術素養。
在美術活動中,通過參與實踐,學生能夠獲得身心愉悅和持續的興趣;體驗美術活動的樂趣,并能夠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思想,改善生活環境。在學習過程中激發創造精神,培養高尚的審美情操,促進個性發展。
三、單元目標
造型表現:認識并運用三原色與間色繪制畫作,有意識地使用自己喜愛的色彩組合,運用拓印技巧表現肌理,描繪植物的結構,展現尊敬人物的特征,表現值日的情景,運用刮蠟畫技法創作星空圖。
設計應用:通過繪畫、剪紙和拼貼等方法展現萬花筒的圖案,設計制作有趣且具特色的鞋子,運用皺紙團和廢舊材料組合小藝術品,繪制簡潔的四方連續紋樣,制作會發聲的玩具。
綜合探究:學習基本的攝影知識,了解美術記者的工作內容與流程,利用繪畫、攝影和文字的方式展示采訪結果和感受。
欣賞評述:了解動畫片的不同類型,并在欣賞各種動畫的使學生認識夸張與變形是動畫藝術表現的主要特點,簡單描述動畫片的制作過程。
四、教學重難點
(一)教材重點:
1、掌握水彩畫的性能及工具使用,能夠熟練運用水彩畫表現生活美與自然美。
2、在課堂教學中(尤其是繪畫練習中)進一步提升學生的觀察力、創造力和表現力。
3、進行工藝制作,培養動手能力、立體造型、想象力和概括能力。
4、提升學生的欣賞能力,培養美術興趣。
(二)教材難點:
1、在繪畫中鼓勵學生大膽想象,運用真實而生動的色彩。
2、在紙藝制作中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協調性,并在泥塑中增強空間想象能力。
3、在繪畫和工藝教學中,促進學生的觀察、創造與表現能力的進一步發展,同時提升動手能力和空間想象力。
五、學生情況分析
三年級的學生對美術學習充滿熱情,許多學生平時就喜歡繪畫。然而,受到右腦模式的影響較大,因此教師應繼續培養學生對美術學習的興趣,并在此基礎上給予適當的繪畫指導,讓他們在接觸初步的美術知識的感受到美術的魅力。
六、教學措施
1、重視對學生造型表現的培養。在教學中,引導學生認識使用常見色彩及點、線、面,了解美術語言的表達方法,通過觀看、繪畫、動手制作等方式表現所見、所感,激發他們豐富的想象力與創造欲望。
2、注重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培養實踐能力。教師要營造有利于創新的學習環境,通過思考、討論和對話等方式引導學生在美術創作中創造性地運用美術語言。鼓勵學生在欣賞中進行探究學習,表達個人見解。
3、加強師生間的互動關系,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建立情感交流和平等的師生關系。
4、重視學習方法的引導,讓學生通過感受、觀察、體驗和表現等學習方式進行自主學習與合作交流。
5、借助生動有趣的教學手段,如視頻、示范畫甚至故事和游戲等,引導學生增強形象感受能力與想象能力,激發對美術學習的興趣。
6、教師盡量利用計算機與網絡進行美術教學,鼓勵學生運用計算機設計制作生動的美術作品,利用國際互聯網資源探索美術信息,拓寬視野并展示個人的美術作品進行交流。
三年級美術教學計劃 2篇
本學期我擔任三年級四個班的美術課教學,心中充滿期待,我決心將美術教學做好,讓學生在藝術中獲得成長。為此,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制定了如下教學計劃:
一、教材分析:
我們的教材體現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強調對學生審美能力和視覺經驗的培養,關注學生創新意識與實踐能力的協調發展。本教材遵循“貼近生活,貼近學生,學以致用”的原則,設計了適合三年級學生身心發展的教學內容,全冊共有13課。
二、教學目標:
1、掌握基本的圖案設計方法和步驟,提升動手設計的能力。
2、學習卡通的創作技巧,能夠繪制簡單的卡通形象。
3、進行泥塑課程,培養學生的造型能力,發展他們的形象思維,增強創新意識。
4、欣賞自然美和藝術美,提高學生的欣賞能力及其應用能力。
5、學習表現生活場景的生動方法,了解生活美化和室內整理的基本技巧。
6、了解化妝及場景設計的基本知識。
7、進一步提升學生的造型表現能力、動手設計能力及空間想象力。
三、學生情況分析:
1、經過兩年的學習,三年級的學生在學習行為上已逐漸穩定,形成了良好的繪畫習慣,課堂表現也較為出色。
2、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富有想象力,勇于創造,對想象畫和記憶畫表現出強烈的興趣,色彩表現力強,對工藝制作有濃厚的喜歡,繪畫作業普遍水平較高。
3、學生已經掌握了一定的美術知識,并在課余時間自發接觸相關內容,能夠自覺欣賞生活中的美。
4、學生對于美術知識的掌握程度差異不大,接受能力強,積極表達自己的想法,學習興趣濃厚,課堂氣氛活躍。
四、教學措施:
1、重視習慣養成教育,美術課堂氛圍活潑,但接觸的材料多,這要求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以便在今后的學習中保持良好的習慣。
2、注重訓練想象畫和主題畫,以開發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并讓他們能夠將想象表達在美術作品中。
3、在課堂作業中,對學生的創意作品給予及時表揚,引導他們把觀察到的和想象中的美表現出來,激發他們的創作熱情。
4、采用“小組學習”的方式,增強學生之間的互動,讓他們在智力和情感上互相激勵,合作完成任務,提升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創作能力。
5、加強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嘗試將生活中的多種材料融入美術課堂,培養他們運用多種材料表現美的能力。
6、向學生展示優秀的美術作品,拓寬他們的視野,在平時的教學中進行多樣的想象畫訓練,提高作品的表現力。
7、采用開放式的教學方法,鼓勵學生在課堂上大膽表達。
8、要求學生在繪畫創作中盡量直接作畫,以加快繪畫進度并提高線條造型能力,培養他們自信和決心。
9、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如幻燈片、錄音、錄像等,以及故事、游戲、音樂等,增強學生對形象的感知能力,激發學習美術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