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一年級數學上冊教學安排與進度規劃(精選2篇)
本小學一年級數學上冊教學計劃主要分析了學生的學習情況和教材內容,強調了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和參與度,但在深度思考上存在一定的畏懼感。教材涵蓋了100以內的數、兩位數的加減法、乘法初步認識、人民幣以及基本平面圖形等內容。教學指導思想重視學生的生活經驗,增加實際生活相關內容,注重趣味性和自主探索。教學目標包括理解數的組成與比較、熟練計算、認識人民幣和時間、探索簡單規律,并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重點教學內容為100以內數的認識和加減法計算,難點則在于時間和人民幣的認知。教學措施包括游戲式教學、趣味作業、家庭教育聯系以及對學生的個性化關注。
小學一年級數學上冊教學計劃 第1篇
一、本班學生數學學習情況分析
本班共有學生68名,經過一個學期的數學學習,學生們在基本知識和技能方面已基本達到預期目標,普遍對數學學習表現出一定的興趣,積極參與各類學習活動。尤其是在一些動手操作和協作完成的任務上,學生們興趣尤為濃厚。然而,當遇到需要深度思考的問題時,他們常常表現出一些畏懼情緒。在上學期期末的測試中,及格率達到了100%,平均分為92分,后進生轉化率為45%。不過,成績并不能全面反映學生們的數學學習狀況,只有通過課堂學習和數學活動,才能真實體現孩子們的學習狀況。我更應該關注如何保持已形成的學習興趣,并逐步引導他們享受思維的樂趣和成功的體驗。
(二)教材分析
本學期的教材內容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00以內的數、兩位數加減整十數、兩位數加減一位數的計算、乘法的初步認識、1~6的乘法口訣、人民幣的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和圓的直觀認識以及簡單的統計與數學實踐活動。
二、本學期教學的指導思想
1、重視學生已有的經驗和生活背景,以熟悉的具體情境來幫助他們理解數學知識。
2、增加與實際生活相關的內容,讓學生能夠感受到數學和日常生活的緊密聯系。
3、注重選擇富有兒童趣味的學習素材和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帶來愉快的數學學習體驗。
4、關注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通過這種氛圍來促進他們的學習。
三、本學期教學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識和技能方面
1、讓學生經歷從實際情境中抽象出數的過程,幫助他們理解100以內的數,初步了解計數單位“一”、“十”和“百”,認識數位和數位順序,理解100以內數的組成,掌握數序,比較數的大小。
2、讓學生實踐兩位數加減整十數和兩位數加減一位的口算方法,并能熟練進行口算。
3、在現實情境中,認識人民幣的單位元、角和分,了解1元=10角,1角=10分,培養愛護人民幣的意識。
4、觀察常見平面圖形,直觀認識這些圖形,并能夠正確識別。
5、讓學生初步感受“形”與“體”的聯系,區分“直線圖形”與“曲線圖形”。
6、能夠在釘子板上圍出以及在方格紙上畫出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
7、經歷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過程,能夠對日常生活中的事物進行簡單分類,學會用簡單符號進行數據的收集與整理,并能填入統計表。
8、能夠看懂簡單統計表,并初步能對表中數據進行簡單分析、判斷和推理。
(二)數學思考方面
1、在認數過程中初步發展思維能力,如在認識計數單位和數位順序時,從具體現象中歸納出數學規律;在學習數的組成與比較大小時,進行分析、綜合、判斷和推理等思維活動;在整理數的順序時,發現“百數表”的規律。
2、在掌握100以內加減口算方法時,培養思維的準確性;在口算練習中初步培養思維的敏捷性;在算法多樣化中培養思維靈活性。
3、在認識乘法過程中,初步體會一般與特殊的關系;在學習乘法口訣時,培養學習策略,發展推理能力。
4、在認識常見平面圖形以及進行折、剪、拼等變換中,初步培養空間觀念。
5、在解決問題過程中,能夠進行條理清晰的思考,并對所用方法和結果合理性進行初步評估,如通過估計監控計算結果,檢查問題答案,以及運用統計數據進行合理推理。
(三)解決問題方面
1、在教師的組織下,能夠用已掌握的數描述和交流現實生活中的事件。
2、在教師的指導下,能夠從實際生活情境中發現數學問題并提出問題,應用所掌握的數學知識和方法進行解決。
3、在具體問題情境中,能夠探索有效的解決方法,能夠簡要表達解決問題的過程,并在教師安排下回顧和分析解決問題的過程。
四、主要教學措施
1、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多采用游戲式的教學,激發他們參與數學學習的積極性。
2、在課堂教學中,注重設計易于理解的問題,而不是單一地追求難度,考慮學生的思維水平,關注中等生和思維較慢的學生。
3、布置有趣的作業,如動手實踐的作業,減少枯燥的練習。
4、加強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聯系,適當向家長普及一些有效的指導孩子學習的方法。
小學一年級數學上冊教學計劃 第2篇
一、學情分析:
經過一個學期的數學學習,學生在基本知識和技能方面已基本達成學習目標。他們對數學的學習興趣逐漸增強,樂于參與各類學習活動。然而,在上學期期末測試中,部分學生表現出粗心的問題,未能仔細研究題目要求,導致出錯。在本學期的課堂及數學活動中,需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以真實反映他們的學習狀況。要持續關注已基本形成的學習興趣,逐步引導他們思維的靈活性,保持學習熱情,以便獲得更多成功的體驗。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涵蓋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位置的認識、20以內的退位減法、圖形拼組、100以內數的認識、人民幣的理解、100以內的加法與減法(上)、時間的認知、規律的發現、統計及數學實踐活動。本冊重點教學內容包括:100以內數的認識、20以內的退位減法,以及100以內的加減法口算。學生在掌握20以內數的基礎上,教材將數的范圍擴展到100,幫助他們初步理解數位概念,學習100以內數的讀法與寫法,理解100以內數的結構與大小,能夠用這些數表達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數感。教材還設置了關于位置與圖形拼組的教學內容,通過豐富多樣的探索活動,讓學生體驗空間和圖形之間的關系,發展空間觀念。同時引入了人民幣的單位(元、角、分)的概念,以及學習具體時間的讀寫方法。
三、教學目標:
1、認識“一”和“十”的計數單位,初步理解個位和十位數的意義,能夠熟練數出100以內的數,并能讀寫這些數,掌握100以內數的組成與比較,能夠用100以內的數處理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進行簡單的估計與交流。
2、熟練計算20以內的退位減法,能夠完成100以內的兩位數加、減一位數及整十數的運算,并與他人交流自己的解題過程,能夠運用加減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3、通過生活中的問題發現與解決過程,體會數學與日常生活的緊密聯系,感受數學在生活中的實際運用。
4、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能夠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初步理解所學圖形間的關系。
5、認識人民幣的單位(元、角、分),了解1元=10角,1角=10分的關系,并懂得愛護人民幣。
6、能夠讀寫幾時幾分,了解到1時=60分,懂得珍惜時間的重要性。
7、探索給定圖形或數字排列中的簡單規律,初步增強對數學美的發現與欣賞意識。
8、初步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與分析的過程,能夠用簡單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了解條形統計圖和統計表,并能根據圖表中的數據提出并回答簡單的問題。
9、在學習數學過程中體會樂趣,增強信心,努力建立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
10、培養認真作業和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四、教學重、難點:
重點:100以內數的認識,20以內的退位減法及100以內的加減法計算。
難點:時間與人民幣的相關認知。
五、教學措施:
1、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采用游戲式教學方法,以提高學生參與數學學習活動的積極性。
2、在課堂上提出有助于學生理解的問題,而非單純的難題與廣泛知識的輸入。
3、布置趣味性作業,如動手操作類作業,減少機械性的練習。
4、加強家庭與學校教育的聯系,適當向家長傳授有效的指導孩子學習的方法。
5、關注學生的兩極情況。一方面,及時跟蹤學習困難的學生,針對性地補缺補漏,確保達成教學目標;另一方面,為優秀學生提供更多的思維訓練材料,激發他們對數學的熱愛與探索興趣。
6、明確具體的要求,培養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關注傾聽和交流,增強口頭表達能力的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