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體育課程教學安排(精選3篇)
初三體育教學計劃旨在結合新課程標準與學校實際情況,促進學生健康成長,激發運動興趣,培養終身鍛煉意識。教學目標包括提升學生身體素質、掌握基本運動技能以及養成良好習慣。當前學生普遍身體素質較弱,參與活動積極性低,因此計劃通過豐富的教學內容與團隊游戲來提高參與感。教材分析強調以學生為主體,注重游戲與基本能力培養,旨在提升學生的運動潛能和團隊合作能力。計劃實施多樣化教學和個性化關注,確保每位學生能在實踐中受益。強化專業訓練與考核準備,提升體育特長生水平,為中考和各類賽事做好準備。教學計劃重在實踐與理論結合,努力提高課堂質量,促進身心和諧發展。
初三體育教學計劃 第1篇
本學期為初三上學期,經過深入學習教學大綱并結合本校的具體情況,制定出一份切合實際的體育教學計劃。
一、指導思想
深入學習體育與健康新課程標準,將生活教育的理念融入課程,秉持健康優先的原則,以學生健康成長為目標,激發他們對運動的興趣,培養終身鍛煉的意識。教學過程中,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鼓勵他們發揮創造力,以學生的發展為核心;關注個體差異,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確保每位同學都能從中受益。
二、學生現狀分析
由于實施男女分班教學,所教授的8個班級中女生年齡主要在15至16歲之間,正處于青春發育的關鍵期,身體發育迅速。女生通常比較文靜,參與活動的積極性較低,對體育與健康理論知識了解有限,鍛煉方法不明確,往往不知道如何進行有效的體育鍛煉。本學期應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選擇豐富的教學內容,通過團隊游戲提升凝聚力,滿足學生參與活動的愿望。應引導女生積極參與體育鍛煉。
三、教材分析
1、本教材以青少年需求為出發點,不受運動技術系統的限制,以學生為主,注重游戲和基本活動能力的培養。
2、教材內容活潑且貼近生活,旨在激勵學生積極參與,例如模仿兔跳和蛙跳等,更多地采用游戲教學法。
3、整本教材的核心在于提升學生的基本素質,特別是跑、跳、投的能力,通過不斷練習增強他們的靈敏度、反應力和協調能力。
4、通過多樣的游戲活動,使學生感受集體與個人的差異,促進良好的同伴合作關系。
四、教學目標
1、培養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掌握基本的鍛煉方法。
2、提升身體基本素質,包括跑、跳、投的能力,增強運動能力。
3、掌握基本的技術動作,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
4、養成良好的上課習慣,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5、體驗集體活動的樂趣,培養團結合作的精神和集體榮譽感。
五、教學思路與措施
1、準確理解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以健康優先的原則進行教學。
2、認真備課,努力創造輕松活潑的課堂氛圍,并在課前和課后進行自我反思。
3、采用多樣化的教學組織形式,如分組教學(異質分組、隨機分組等)和分段教學等。
4、在課間進行內容評比和競技,調動學生積極性,幫助他們更好地掌握動作技能。
5、積極培養體育骨干,重視學生的組織能力,突出他們的主體地位。
6、將游戲貫穿始終,盡可能與學生共同參與,通過娛樂學習知識,加強與集體的聯系。
六、本學期考核內容
包括50米短跑、立定跳遠、前滾翻和800米長跑。
初三體育教學計劃 第2篇
本著“以學生為中心,健康優先”的原則,致力于適應當前教育改革與發展的趨勢,符合新時代社會進步的需求,打破傳統的束縛,擺脫陳舊的教學模式,盡量與課程標準接軌,全面貫徹相關的指導思想。為了更好地完成這學期的教學任務,特制定以下計劃:
一、指導思想:
以教學大綱為依據,以新課程改革為導向,貫徹“以學生為本,健康優先,注重實際,培養創新精神”的理念;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提高體育素養、增進身心健康為出發點,聚焦“為了學生的一切”,深化教學研究與改革,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全面提升我校體育與健康教育的質量。
二、教學目標:
學校的體育與健康教育以人為本,強調德智體美的全面發展,為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奠定堅實基礎。
1、思想品德教育,培養健康的心理素質:
1)進行愛國主義、社會主義和集體主義教育,培養良好的社會公德意識。
2)樹立現代體育意識,將健康與學習生活和個人發展相結合,提高學生的體育興趣和對體育賽事的欣賞能力,養成自覺參與鍛煉的習慣。
3)發展學生的個性與創造力,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使他們樂觀向上,積極探索,勇于克服困難。
4)在體育活動中樹立頑強拼搏的精神和團結合作的意識,能夠正確看待團隊的成敗,具備組織能力和良好的人際關系,養成勝不驕敗不餒、鍥而不舍的意志。
2、全面鍛煉身體,促進身心和諧發展:
1)培養學生健康的體魄,促進身體的正常生長與發育,提升身體素質和運動能力。
2)提高學生的生理機能,增強他們對自然與社會的適應能力及抵抗疾病的能力。
3)促進身心健康發展,提高對挫折的承受能力,學習科學鍛煉技能和方法,掌握部分體育項目的基本技術,并初步了解如何科學鍛煉。
3、學習和掌握體育與健康的基礎理論、技能與方法:
1)使學生了解體育與健康的目的和任務。
2)掌握體育基礎知識、衛生保健知識及青春期自我保護技能。
3)促進學生能力的發展,能初步運用所學知識和技能進行身體鍛煉,自我調節、自我檢測和自我評價。
三、教材分析:
1、教材遵循“健康優先、以學生為本”的原則,建立了初中體育與健康理論教學的新體系。
2、
1)特點:A、強調基礎性,B、突出育人性,C、體現靈活性。
2)變化:A、版式圖文并茂,設計美觀,B、內容主輔結合,C、項目分類明確,D、理論知識通俗易懂。
3、教材的編排和選擇全面貫徹教育方針,以健康優先為指導思想,注重以學生為主體,體現改革精神,發揮體育與健康教育的綜合功能。教材面向全體學生,促進身心協調發展,充分反映國內外體育與健康研究的最新成果,讓學生在各自基礎上生動有趣地發展,充分發揮每位學生的個性和特長。新教材強調身體鍛煉的大量補充體育與健康方面的基礎理論和相關教學內容。
四、基本情況分析:
1、學生情況:
1)今年的初三學生身體素質相對較弱,大多數缺乏規范的體育學習經歷,組織紀律和行為習慣亟待形成和規范。
2)這一階段是人一生身心發展趨向成熟的重要時期,身體形態和生理機能進入發育高峰,生理和心理會出現諸多變化。
3)此階段通過體育鍛煉促進身心健康是最有效且積極的手段。體育鍛煉不僅能幫助學生獲得健康的身體,增強體力和腦力活動能力,還能提高心理素質與社會適應能力,促進身心的和諧發展。
五、具體措施:
1、認真研讀教材,深入理解相關精神,全面考察本校的實踐,從實踐出發,認真制定各項計劃。
2、堅持集體備課,并結合網絡資源,提高教學研究的深度和常態化,確保落實到實處。
3、注重課堂常規管理,重視入學教育,順利實施“形成性”教育。
4、開展豐富的群眾性體育活動及娛樂體育活動。
5、認真開展體育訓練工作,確保有組織、有方法、有計劃、有成果,并保證團隊的連續性。
6、以課程改革為契機,加強業務學習,提高教學研究與改革水平,積極進行課堂常規教學,提高日常60分鐘的業務學習,堅持教學研究與改革,重點改進教學方法,改善學習方法,并積極撰寫論文,總結經驗,推廣優秀教學法。
初三體育教學計劃 第3篇
新學期已經開啟,初三年級的體育教學工作即將全面展開。在充實而緊張的教學計劃中,我們將滿懷熱情地投入到教育過程中,確保本學期各項工作順利進行。具體計劃如下:
一、持續提升個人專業素養。
我們需要認真審視自身在教學中的不足之處,克服工作中的惰性和疲勞感,樹立正確的職業形象,全面提升個人的專業素養,努力成為學生喜愛、家長認可的優秀教師,同時也能自信地面對自己的教學成果。
二、深入研究教材,強化專業能力。
要與新課程改革緊密結合,上課不能僅僅是為了上課,課堂應當充滿活力,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導者。我們需深入研究教材,創新教學方法,提升自己的專業能力,使每一堂課都能吸引學生的眼球。
三、注重專業訓練,確保體育特長生的考核合格率,助力學生為中考做好充分準備。
本學期訓練時間緊張,有必要合理安排各項訓練內容,針對每位學生的不同情況,提升自己的專業水平。在日常體育課中,確保對每個同學進行中考測試項目的相關訓練,幫助他們達到測試標準。
四、強化冬季訓練工作,為地方春運會做好充分準備!
在各類單項體育競賽中,合理識別并培養學生的優勢項目。我們還需加強課外活動的訓練,注重體育藝術2+1活動的實施,讓每位學生真正增強體質,提升身體素質!
從小處入手,嚴格自我要求。保持出勤制度,不遲到,不早退,持續改進不足之處。
我將在改進中不斷提升自己,在不足中尋找進步,努力做好本職工作!